脑机AI鼠标

搜索文档
2025年广州科技活动周将开展400场科普活动 全运赛场新科技率先亮相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6 15:56
科技活动周概况 - 2025年广州科技活动周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将持续至5月31日 [1] - 全市将开展近400场科技体验和科学普及活动 [1] - 第九届广州科学嘉年华特设"科技全运"专区,展示数字人、机器狗、降温涂料等全运赛场新技术 [1][4] 新冠研究进展 -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3月底至5月初全国门诊流感病例新冠阳性率从7.5%增至16.2%,住院病例阳性率从3.3%增至6.3% [2] - 钟南山指出XDV毒株传染性强,症状类似流感但"刀片嗓"更明显,强调老年群体需及时检测区分流感/新冠 [2] - 国产新冠药物需在症状出现3-5天内使用,广州实验室发布《南山呼吸健康科普系列漫画》面向青少年推广呼吸健康知识 [2] 前沿技术展示 - 琶洲实验室展示脑机AI鼠标技术,可通过头戴传感器"隔空"操控屏幕光标,适用于残障人士辅助及健康人群脑功能强化 [3] - 广州供电局"空—地—隧"无人巡检方案实现无人机+无人车+机器狗协同作业,替代65%人工巡检且特巡效率提升3倍 [4] - 趣丸科技AI数字人入选2025福布斯中国TOP50,广电运通展示AR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兑换体验 [4] - 杰创智能科技推出国内首创电磁动力安防产品如电磁网捕器、飞天狗等应急救援设备 [4] 全运会科技应用 - "科技全运"专区由十五运会广州赛区科技工作专班策划,多款赛场新技术首次亮相 [4] - 机器狗具备密闭空间应急处置能力,解决隧道通信弱、逃生难等问题 [4]
脑机接口技术助残疾人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新华社· 2025-05-18 10:27
脑机AI鼠标产品 - 脑机AI鼠标由华南脑控公司自主研发,帮助高位截瘫患者通过脑电信号控制电脑、平板或手机,实现鼠标移动、点击、滚轮等功能 [1] - 首位正式用户为23岁高位截瘫患者,成功实现受伤后首次上网浏览社交平台和短视频 [1] - 产品由琶洲实验室李远清团队研发,团队长期与广州多家医院合作,专注科研成果转化造福病人 [1] 非侵入式多模态脑机接口技术 - 该技术入选"2025科技助残创新案例",通过智能头环采集脑电、眼电及头动信号,精准识别用户意图 [2] - 技术原理为解码大脑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电信号,转化为控制指令操作外部设备 [2] - 团队研发了脑机AI轮椅、脑机AI智慧病房等系列产品,已在多家医院试用 [2]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前景 - 技术可应用于外部设备控制、大脑监测及脑部疾病干预康复 [4] - 李远清团队专注成果转化20年,2019年起重点推进产业化,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 [2] - 当前产品显著提升肢体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展示出广阔的科学价值和应用潜力 [2][4]
“脑机接口”产品 赚足亚马逊好评
广州日报· 2025-04-30 03:01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 - 脑机接口技术逐渐成熟,国内外产业应用层出不穷,华南脑控的"脑机AI"项目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 - 脑机接口通过采集脑电信号并翻译成数字信号,实现大脑对外部设备的控制,为科学和产业提供想象空间[2] - 李远清团队在脑电信号采集与处理领域深耕23年,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并开启产业化道路[2] 脑机接口核心技术 - 信号采集:头环内置电极和脑电放大器,可采集微弱的脑电信号(几十微伏)[3] - 消除噪声:采用独立成分分析、频谱分析等技术去除肌电、眼电等干扰信号[3] - 信号翻译:开发专用算法群,利用AI将脑电信号转化为机器可识别的数字信号[4] - 设备控制:实现对外周神经和外部设备的操控,如中风患者操控外骨骼[5] - 信息反馈:形成闭环系统,多模态技术综合脑电、眼电等信号提升控制准确性[7] 技术路线与应用场景 - 非侵入式技术:穿戴式头环价格便宜、无创伤,市场需求大但信号质量较差[7] - 侵入式技术:电极植入大脑皮层,信号更精准但需手术,适用于疑难脑疾病[7] - 正念冥想系统在亚马逊美国好评度第一,可缓解抑郁、焦虑及防晕车[7][8] - 脑机AI鼠标帮助瘫痪人士操控电脑,智慧病房在多家医院开展临床试验[8][9][10] 未来应用方向 - 医疗康复:帮助中风、脊髓损伤患者恢复运动及语言功能,失语患者每分钟可"读出"47-90个单词[11] - 智能家居:与可穿戴设备集成,实现家电的意念控制[11] - 工业与交通:监测工人疲劳、司机警觉性[12] - 教育游戏:实时监测学习状态,增强游戏沉浸感[12] 产业化与投资动态 - 广州成为脑机接口产业焦点,投资机构关注非侵入式技术发展[13] - 国内临床试验数量增加,专利申请持续增长但授权增长缓慢[13] - 需完善上游芯片设计、算法研发及下游临床应用,探索订阅型盈利模式[14] 科研进展与方向 - 琶洲实验室聚焦脑机接口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系统平台研究[15][16] - 重点提升脑信号解码准确率与效率,确保技术安全性[15][16] - 在稀疏表示算法、多模态交互、意识障碍应用方面具有独创性[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