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支持商业航天发射活动,北京保险业护航“飞天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6 10:02
该公司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将询价、磋商、招标等模式应用到航天保险采购中,为航天用户争取到了最优的保险价格与保险保障组合,早期的发射险费率高 达20%以上,如今成熟项目的平均费率已经降到4%到6%。 据了解,星河动力等商业航天公司在初创期,都会面临着几乎扼住其发展咽喉的难题——高昂且难以获取的航天保险。国际再保人对其技术成熟度存疑,且 航天保险市场普遍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行规":火箭的前三次发射,因其不确定性被视为高风险而难以承保,或需支付天价保费。因此,商业航天公司初创 期间的每一次发射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敞口和难以承受的保险成本。 6月14日15时56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记者获悉,作为 本次发射任务的保险经纪人,江泰保险经纪公司组织国内10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了发射保险、卫星在轨保险、第三方责任保险,还在国际市场上组织保险公 司提供了再保支持。 今年以来,商业航天领域捷报频传。2025年3月17日及21日,星河动力公司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继完成谷神星一号(遥十)与谷神星一号(遥十七)运载 火箭发射任务,在五日内实现双箭连发 ...
“保险+科技”助力航天强国建设 中国太保护航第十届中国航天日活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4 11:40
中国太保与航天事业的深度合作 - 公司作为第十届中国航天日活动的官方合作伙伴,为主场活动定制综合保障方案并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1] - 公司自1991年起持续为中国航天事业提供保险支持,包括承保亚太通信卫星等国际项目[4] - 1995年亚太二号卫星发射失败后,公司在50天内完成1.62亿美元赔付,比国际惯例提前50天[4] - 1997年作为中国航天保险联合体核心成员,为长征系列火箭及风云气象卫星提供保障[4] - 2004年首席承保风云二号C卫星发射及在轨险,开启航天保险市场化运作新阶段[4] - 累计为中国航天领域提供风险保障高达65亿元人民币[4] 商业航天领域的创新布局 - 公司独家承保快舟火箭12次发射任务[5] - 为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蓝箭航天"朱雀二号"提供发射险及责任险[5] - 首席承保"吉林一号"星座"一箭41星"高难度组网任务,覆盖商业卫星全生命周期风险[5] 卫星技术的保险应用创新 - 公司将卫星技术引入地面风险管理,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6][7] - 运用卫星遥感和GPS定位实现大型工程全周期动态管理,包括选址评估、建设监控和灾后损失分析[7] - 创新采用DInSAR技术以毫米级精度监测地表形变,解决地面沉降难题[7] - 建立"卫星遥感+地面监测+BIM模型"三位一体网络,成功预警隧道沉降对周边建筑的影响[7][8] 未来发展战略 - 公司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为目标[8] - 计划持续深化航天保险服务并探索卫星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创新[8]
中国太保护航第十届中国航天日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4-23 21:40
公司航天保险业务发展 - 公司自1991年起持续为中国航天项目提供保险保障 包括承保亚太通信卫星等国际项目[2] - 1995年亚太二号卫星发射失败后50天内完成1.62亿美元赔付 比国际惯例提前50天[2] - 作为中国航天保险联合体核心成员 覆盖90%以上国内航天项目 包括长征系列火箭及风云气象卫星[2] - 2004年首席承保风云二号C卫星发射及在轨险 开启市场化运作新阶段 累计提供风险保障65亿元人民币[2] 商业航天保险创新 - 独家承保快舟火箭12次发射任务[2] - 为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 蓝箭航天朱雀二号提供发射险及责任险[2] - 首席承保吉林一号星座一箭41星高难度组网任务 覆盖商业卫星全生命周期风险[2] 卫星技术保险应用 -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风险管理体系 运用卫星遥感与GPS定位实现大型工程全周期动态管理[3] - 2021年河南暴雨灾害中通过卫星影像72小时内完成90%车险赔付 效率提升300%[3] - 采用DInSAR技术以毫米级精度监测地表形变 构建卫星遥感+地面监测+BIM模型三位一体网络[3] - 在轨道交通项目中成功预警隧道沉降 将风险处置窗口提前60天 赔付率下降45%[3] 技术赋能保险场景 - 风云卫星数据用于农业险精准定价 北斗导航赋能物流险动态风控[3] - InSAR技术开辟工程险预防性服务新模式 近三年减少潜在损失超20亿元[3] - 将航天技术深度植入保险场景 实现从风险承担者到风险管理者的跨越[3] 战略发展方向 - 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保险金融服务集团为目标[4] - 在科技与金融交汇点持续开拓 为中国航天事业提供更坚实风险保障[4] - 持续探索卫星技术赋能百业的无限可能 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