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报行合一
icon
搜索文档
风险管理难题 产寿险“感知不一”   
北京商报· 2025-11-05 11:21
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行业竞争激烈、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多股力量正共同重塑着保险业的风险管理 生态。11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天职国际近日发布的《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调查报告(2025— 2026)》(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保险行业正值深度转型与谋划布局的关键时期。根据调查统计,行业 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有所提升,但在技术、模型和工具领域也还存在很多改善空间;产寿险之间开始产生 分化,财产险公司甚至在部分领域出现恶化趋势。 "报行合一"这项要求保险公司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的制度,已在人身险领域和车险取 得显著成效,如今已向财险公司的非车险领域延伸。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非车 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聚焦非车险领域经营不规范、非理性竞争等问题,旨在优化考核机制、 规范产品开发使用、规范保费收入管理、强化市场监管、改进非车险承保理赔服务等。 值得关注的是,在数字化浪潮面前,保险业的风险管理显得步履蹒跚。《报告》指出,在数字化与人工 智能方面,行业的风控合规应用总体上还处于早期阶段,多数机构仍持观望态度。 《报告》还指出了另一个管理痛点:保险公司内部控制矩阵与业务结合、内控与 ...
非上市财险公司三季度交答卷!业绩超预期,多家险企“翻身”扭亏   
北京商报· 2025-11-05 11:07
寿险市场暖意渐浓,财险领域亦不甘示弱。今年前三季度财险行业经营业绩表现同样可圈可点。11月4 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已有77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交出了前三季度答卷。整体来看,这些公司 在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幅提升,超九成公司实现盈利,且多家此前处于亏损状态的险企成功"翻身"扭 亏。 不过,从竞争格局来看,"马太效应"依旧十分明显,头部公司市场份额占比高,一些中小财险公司生存 空间越来越小。 超九成公司实现盈利 今年前三季度,财险行业整体盈利状况有明显改善,77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有7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 比超过九成。 具体来说,77家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137.14亿元;去年同期75家(申能财险、东吴财险没有同比数据)财 险公司净利润仅65.03亿元,增长超过一倍。 虽然整体盈利规模和增速水平都不低,但具体到单个公司则"有人欢喜有人愁"。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 相较于去年同期,多家险企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净利润的扭亏为盈,包括比亚迪财险、大家财险、安 盛天平财险、亚太财险、中路财险、富德产险、合众财险、珠峰财险等。 硬币的另一面,仍有6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包括前海财险、现代财险、长江财险、东吴财险等。其 中, ...
人身险渠道转型、防利差损、健康养老多线发力!
搜狐财经· 2025-11-05 10:07
"十四五"规划在今年收官。站在这一时点回顾过去五年,我国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综 合实力持续提升。其中,贡献保费收入规模最大的人身险板块,行业生态深度改写,有"喜"也有"痛"。 这五年,人身险行业进一步深入参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通过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大病保险、普 惠保险、长期护理险等创新,推动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 这五年,行业掀起个人营销体制改革,去"人海"铸"精兵",代理人数量比2019年的历史峰值下降超七 成。同时,银保渠道与经代渠道也换挡调速,全面实施"报行合一"政策,新单销售有所承压。 这五年,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连续三年下调,人身险公司纷纷打响"利差保卫战",产品逐渐向分红险 转型。"报行合一"政策的实施虽冲击新单保费增长,但有利于降低险企负债端成本。 这五年间,人身险行业还经历了"开门红"刹车变局、产品定价制度调整、"退金令"颁布等。可以说,一 系列改革触及了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虽有阵痛,但也为人身险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养老、健康领域双突破 "十四五"时期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用"体量更大、健康度更高"来简单总结。 9月下旬,在国新办举行的 ...
车险“压舱石”稳固 非车险质效提升
金融时报· 2025-11-05 08:59
随着上市险企2025年三季度报告披露完毕,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前三季度的经 营数据也浮出水面。整体来看,三家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596.35亿元,较去年同期 增长3.85%,延续了稳健增长态势。 "车险作为核心驱动力保持稳定,非车险在'报行合一'与费用精细化管控的推动下质量有所改善,加之 去年三季度因巨灾导致的赔付基数较高。因此,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险企综合成本率继续呈现改善趋 势。"华西证券非银团队组长罗惠洲表示。 保费收入稳健增长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车险业务依然是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压舱石","老三家"车险业务均保持正增长, 在总保费中占据"半壁江山"。 具体而言,人保财险车险保费收入2201.19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其整体保费收入的49.67%;平安产 险为1661.16亿元,同比增长3.5%,占比达64.83%;太保产险为804.61亿元,同比增长2.9%,占比为 50.22%。 非车险业务方面,"老三家"保费表现出现分化。其中,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的非车险保费实现了正增 长。前三季度,人保财险非车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230.63亿元,同比增长3.8%;平 ...
中国财险(02328.HK):承保盈利改善 投资收益提升
格隆汇· 2025-11-05 04:47
投资收益大幅提升,前三季度未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5.4%。面对前三季度回暖的资本市场,公司适度 增配具有长期价值的优质权益类资产,展现出较强的资产配置灵活性。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投资收益 535.90 亿元,同比增长33.0%,总投资收益率升至5.4%,同比提升0.8pct,受益于权益类资产配置优化 及资本市场上行,成为驱动整体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另一核心引擎。具体来看,公司金融投资规模达5.65 万亿元,同比提升13.3%。前三季度,受益于资本市场走强,公司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1.66 亿元, 同比增长38.2%。 投资建议:展望后续,"报行合一"作为行业性政策将长期利好以中国财险为代表的头部公司,其规模、 品牌和数据优势将使其在规范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盈利空间。同时,公司资产配置强调稳健与高股息 策略,为其中长期投资端稳定性提供了安全垫。因此,我们上调公司2025 年至2027 年盈利预测, 预计 2025 至2027 年公司EPS 为1.87/1.99/2.11 元/ 股( 原为1.55/1.67/1.77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B 为 1.41/1.35/1.30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
前三季度多家财险公司“翻身”扭亏
北京商报· 2025-11-05 00:13
寿险市场暖意渐浓,财险领域亦不甘示弱。今年前三季度财险行业经营业绩表现同样可圈可点。11月4 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已有77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交出了前三季度答卷。整体来看,这些公司 在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幅提升,超九成公司实现盈利,且多家此前处于亏损状态的险企成功"翻身"扭 亏。 不过,从竞争格局来看,"马太效应"依旧十分明显,头部公司市场份额占比高,一些中小财险公司生存 空间越来越小。 据媒体报道,金融监管总局财险司(再保险司)司长尹江鳌10月28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财 险业今年1至9月综合费用率创20年最低,综合成本率创10年最低;2024年以来,财险公司降本增效的全 部增量中,压降成本的贡献约74%,投资增效的贡献约26%。 接下来的财险市场,再次面临新机遇,那就是非车险"报行合一"的实施。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 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强化保险费率管 理,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产品费率,推动非车险产品的使用与备案情况一致。该《通知》于11月1日 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非车险业务"报行合一"落地。 硬币的另一面,仍有6家公司处于亏损状 ...
86家财险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超778亿元
证券日报· 2025-11-04 23:49
近日,保险公司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财险公司经营业绩也随之出炉。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11月4 日,已有86家财险公司披露了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86家财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7万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778.27亿元,且前述两项核 心经营指标可比口径下均同比上涨,其中净利润大幅增长。 受访专家表示,财险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受业务结构优化、经营效益改善和投资收益回暖等因素影响。 本报记者 杨笑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也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前三季度财险业呈现出"保费稳增 长,利润高爆发"的特点。其中,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超50%,主要得益于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带来的投资收益改善以及承保端 盈利能力的增强,特别是"报行合一"政策推动行业综合成本率显著优化。 其中,综合成本率是衡量财险公司承保端经营状况的核心指标,反映财险公司的承保端盈利能力。综合成本率高于 100%,意味着财险公司在承保业务方面出现了亏损。从综合成本率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有50家险企的综合成本率超过 100%,这一数量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马太效应"凸显 值得注 ...
中国人寿(601628):资负两端表现均亮眼,Q3单季利润增幅显著
国投证券· 2025-11-04 22:31
投资评级与目标 - 报告对中国人寿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3][6] - 给予公司6个月目标价为47.88元,相较2025年11月4日股价43.43元存在约10.2%的上涨空间 [3][6] - 估值基础为0.9倍2025年市盈率 [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8.9亿元,同比增长25.9%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达1678.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0.5% [2] - 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91.5%,增速显著 [2] - 预计2025年全年每股收益为6.40元,2026年、2027年将分别增至6.93元和7.68元 [3][4] 负债端业务亮点 - 2025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总保费同比增长10.1%至6696.45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2] - 新单保费同比增长10.4%,续期保费亦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浮动收益型业务占首年期交保费比重同比提升超过45个百分点 [2] - 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同比强劲增长41.8% [2] 销售队伍状况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总销售人力为65.7万人,较第二季度末增加1.6万人 [2] - 个险销售人力达60.7万人,较第二季度末增加1.5万人,规模稳居行业首位 [2] - 队伍质态持续优化,优增人力与留存率同比提升明显 [2] 投资端表现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投资资产规模达72829.82亿元,较年初增长10.2% [3]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同比增长41.0% [3] - 总投资收益率为6.42%,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把握权益市场机会并加大权益投资力度 [3] 财务预测摘要 - 预测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为6580.66亿元,2026年、2027年将分别增长至7074.21亿元和7778.09亿元 [4][12]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810.23亿元,2026年、2027年将分别达到1960.06亿元和2170.54亿元 [4][12] - 预测每股内含价值将从2025年的53.20元增长至2027年的61.55元 [4]
非上市财险公司三季度交答卷!业绩超预期,多家险企“翻身”扭亏
北京商报· 2025-11-04 21:09
寿险市场暖意渐浓,财险领域亦不甘示弱。今年前三季度财险行业经营业绩表现同样可圈可点。11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已有77 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交出了前三季度答卷。整体来看,这些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幅提升,超九成公司实现盈利,且多家此前处于亏损状态 的险企成功"翻身"扭亏。 不过,从竞争格局来看,"马太效应"依旧十分明显,头部公司市场份额占比高,一些中小财险公司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超九成公司实现盈利 今年前三季度,财险行业整体盈利状况有明显改善,77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有7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超过九成。 具体来说,77家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137.14亿元;去年同期75家(申能财险、东吴财险没有同比数据)财险公司净利润仅65.03亿元,增长超过一 倍。 虽然整体盈利规模和增速水平都不低,但具体到单个公司则"有人欢喜有人愁"。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相较于去年同期,多家险企在今年前三季 度实现了净利润的扭亏为盈,包括比亚迪财险、大家财险、安盛天平财险、亚太财险、中路财险、富德产险、合众财险、珠峰财险等。 此外,奥优国际董事长张玥提到,短期内,部分险企可能因费用调整面临业务拓展压力;但从长期看,随着市场适应 ...
从“看见”到“走稳”,险企风险管理焦点难题待解
北京商报· 2025-11-04 20:44
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行业竞争激烈、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多股力量正共同重塑着保险业的风险管理生态。11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天职国际近 日发布的《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调查报告(2025—2026)》(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保险行业正值深度转型与谋划布局的关键时期。根据调查统计, 行业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有所提升,但在技术、模型和工具领域也还存在很多改善空间;产寿险之间开始产生分化,财产险公司甚至在部分领域出现恶化趋 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这个从"看见风险"到"稳健前行"的艰难跨越中,保险公司如何破解风险管理焦点难题,已成为决定未来市场格局的关键变量。 险企遇重重"风险迷雾" 一份行业报告精准捕捉到了行业的共同焦虑点。 《报告》显示,市场利率下行和行业"内卷"竞争被超过65%的机构视为当前经营管理的主要挑战。此外,人身险公司更关注利率下行影响,财产险公司则聚 焦竞争压力。 聚焦于人身险领域,利率下行的趋势及其影响,正受到行业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 员会2025年三季度例会,保险业专家就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发表了意见,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