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报行合一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人保(601319):COR边际大幅改善 人身险业务维持高增
新浪财经· 2025-10-31 08:30
核心业绩表现 - 9M25归母净利润4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9%;3Q25单季归母净利润2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8.7% [1] - 净利润增长提速主要得益于巨灾减弱(去年同期经历摩羯台风等巨灾,今年Q3巨灾水平较低)以及权益市场上涨 [1] - 预计25-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1、570、589亿元人民币,增速分别为+26.2%、+5.4%、+3.4% [3] 财产保险业务 - 9M25财险业务保费收入44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承保利润148.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0.7% [1] - 3Q25单季度承保利润31.66亿元人民币(3Q24为承保亏损) [1] - 9M25综合成本率96.1%,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3Q25综合成本率97.7%,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1] - 综合成本率改善得益于公司坚持降本增效、费用精细化管理以及巨灾减弱 [1] 人寿保险业务 - 9M25寿险业务保险服务收入1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2%;实现净利润140亿元人民币 [2] - 9M25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6.6%(1H25同比增长71.7%) [2] - 价值增长提速预计因产品缴费结构调整(9M25长期首年期交保费3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8%)以及报行合一持续推进 [2] 健康保险业务 - 9M25健康险业务保险服务收入2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实现净利润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 [2] - 健康险业务占集团总净利润12.4%,高于其保费占比8.3%近4.1个百分点 [2] - 保费结构中,期交首年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8%,显示业务高速、高质量增长趋势延续 [2] 投资表现 - 9M25末公司总投资资产规模1.83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11.2% [2] - 9M25总投资收益率(未年化)5.4%,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实现总投资收益86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3% [2] - 公司适度加大长久期债券配置力度,加大具有长期成长潜力的投资标的布局,并稳步扩大权益持仓规模 [2] 未来展望 - 财险业务全年综合成本率有望保持在96%-97%左右,公司利润增速有望持续提升 [3] - 寿险业务价值率因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报行合一预计持续改善,人身险业务价值未来有望在健康险持续创新背景下维持增长 [3] - 公司投资风格稳健,随权益市场持续回暖,投资收益有望进一步增厚 [3]
非车险“报行合一”压顶,史带财险新帅戎红钢迎大考
华夏时报· 2025-10-29 11:34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吴敏 北京报道 刚由合资转为外资独资的史带财险,又迎来新一轮高层人事变动。 10月27日,史带财险公告称,戎红钢自今年10月15日起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履行代理总经理职责,而 原副总经理(主持工作)钟向宁则转任副总经理兼高级副总裁。 在受访业内人士看来,这一变动不仅标志着史带财险在总经理职位空缺四年后迎来新的掌舵者,也折射 出这家刚刚由合资转为外资独资的险企在战略调整、业绩承压与市场突围之间的艰难平衡。 总经理空缺四年 戎红钢的履历颇具看点。作为一名"70后"保险老将,他拥有近三十年的行业积淀,横跨保险经纪与保险 集团两大领域,具备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实战经验。他于2011年担任中怡保险经纪副总经理,2015年升任 怡和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长期在国际知名机构担任高管,熟悉渠道建设、产品开发与风险管理。 值得关注的是,史带财险近年来的业绩波动明显。净利润从2017年的0.6亿元一路下滑至2022年的0.04亿 元,尽管2023年及2024年有所回升,2024年净利润达到0.38亿元,在保费规模10亿元量级的背景下,盈 利根基仍显脆弱。2025年前三季度,该公司保险业 ...
中国平安(601318):3Q25归母净利润、归母营运利润yoy+45%、+15%,表现亮眼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9 10:4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中国平安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并予以维持 [1][6] 核心观点 - 公司3Q25业绩表现亮眼,归母净利润和归母营运利润同比大幅增长,超出预期 [1][4] - 新业务价值(NBV)同比大幅增长,增长动能强劲,渠道改革成效显著 [5][8] - 投资资产规模快速增长,投资表现亮眼,公司兼具业绩弹性及高股息特征 [6] - 基于三季报亮眼表现,报告上调了公司25-27年的盈利预测 [6][7] 财务业绩总结 - 3Q2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648.09亿元,同比增长45.4%;归母营运利润为385.32亿元,同比增长15.2% [4] - 前三季度累计归母净利润为1328.56亿元,同比增长11.5%;累计归母营运利润为1162.64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1H25分别提升20.3和3.5个百分点 [4] - 前三季度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中,人身险归母营运利润787.68亿元(同比+1.9%),财险150.74亿元(同比+8.3%),银行222.21亿元(同比-3.5%);资管板块同比扭亏为盈,贡献利润增量49.7亿元 [4] 保险业务分析 - 前三季度NBV达357.24亿元,同比增长46.2%,超出预期;其中3Q25单季度NBV为133.89亿元,同比大增58.3% [5] - 新业务价值率(NBVM)同比提升7.6个百分点至25.2% [5] - 前三季度新单保费1417.69亿元,恢复同比正增长(+2.3%);3Q25新单保费561.95亿元,同比增长21.1% [5] - 个险渠道NBV同比增长23.3%;截至9月末,代理人规模环比增长4.1%至35.4万人,人均NBV同比增长29.9% [8] - 银保渠道NBV同比大幅增长170.9%,非个险渠道贡献寿险NBV的35.1% [8] - 前三季度财险保险服务收入2534.44亿元,同比增长3.0%;综合成本率(COR)为97.0%,同比优化0.8个百分点 [5] - 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5%,非车险同比增长14.3% [5] 投资表现与资产规模 - 前三季度公司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2.8%(同比-0.3pct),综合投资收益率5.4%(同比+1.0pct) [6] - 截至9月末,公司投资资产规模达6.4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9% [6] - 债权计划及债券型理财产品占比5.2%,不动产投资占比3.2%,占比延续下降态势 [6] 估值与盈利预测 - 报告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29.21亿元、1512.02亿元、1771.92亿元 [6][7] - 基于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EPS)为7.89元,每股内含价值(EVPS)为84.30元 [7] - 截至2025年10月28日,公司股价对应2025年预测市盈率(P/E)为7.32倍,市含率(P/EV)为0.69倍 [7]
“报行合一”遏制保险非理性竞争   
经济日报· 2025-10-27 09:58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起 实施,标志着非车险领域"报行合一"改革正式落地。这是继车险综合改革后的又一次制度升级,对于推 动财产保险高质量发展、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里程碑意义。 改革带来的短期阵痛在所难免。对部分依赖高费用扩张的中小险企而言,盈利压力将增大。但从长远 看,这是行业脱虚向实、由乱到治的必由之路。监管的目标不是压缩市场,而是通过规则重塑,建立公 平竞争生态,让保险业从"费用陷阱"中走出,重塑健康盈利模式。 保险业的核心功能不在于追求规模扩张,而在于有效发挥风险管理和社会保障作用。改革的落脚点,是 让保险公司把更多资源用于风险识别、风险预防和风险减量。当行业理念从跑马圈地转向防灾减损,保 险才能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稳压器"、社会安全的"减震器"。 "报行合一"不是行政管控,而是一场行业治理结构的深层重塑。它既是防范风险的治本之举,也是推动 保险业回归本源、服务民生的根本要求。只有当每份保单真实可查、每笔费用合规透明、每项责任回归 射幸原则,保险业才能赢得社会信任,行稳致远。 从车险到非车险,从"费用治理"到"责任回归 ...
“报行合一”遏制保险非理性竞争
经济日报· 2025-10-27 05:49
制度之治,关键在执行。此次改革既有监管刚性,也强化行业协同。监管部门将建立"查处—通报—挂 钩"机制,推动执法常态化、精准化;并明确行业协会、精算师协会、银保信等机构的责任分工,形成 监管与自律并行、制度与技术并进的治理格局。 改革带来的短期阵痛在所难免。对部分依赖高费用扩张的中小险企而言,盈利压力将增大。但从长远 看,这是行业脱虚向实、由乱到治的必由之路。监管的目标不是压缩市场,而是通过规则重塑,建立公 平竞争生态,让保险业从"费用陷阱"中走出,重塑健康盈利模式。 保险业的核心功能不在于追求规模扩张,而在于有效发挥风险管理和社会保障作用。改革的落脚点,是 让保险公司把更多资源用于风险识别、风险预防和风险减量。当行业理念从跑马圈地转向防灾减损,保 险才能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稳压器"、社会安全的"减震器"。 "报行合一"不是行政管控,而是一场行业治理结构的深层重塑。它既是防范风险的治本之举,也是推动 保险业回归本源、服务民生的根本要求。只有当每份保单真实可查、每笔费用合规透明、每项责任回归 射幸原则,保险业才能赢得社会信任,行稳致远。 从车险到非车险,从"费用治理"到"责任回归",这场改革的核心,是让保险回到保 ...
保险销售送上“金条赠礼”:法律红线前的危险诱惑
新浪财经· 2025-10-24 09:05
行业违规销售模式 - 保险销售人员靳某通过承诺赠送金条的方式促成投保人阮某签订两份保险合同 [1][4] - 该行为直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禁止给予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的规定 [7] - 销售人员靳某因违规行为被法院判决赔偿保险公司已支付的佣金、奖励、津贴及实际损失等 [4][5] 规模化黑产运作链条 - 上海一起案件揭示黑产模式:以高额返佣为诱饵发展客户投保高佣金保单 随后引导短期退保 [8] - 黑产团伙头目宋某在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间发展18名投保人 投保金额1763万余元 获取佣金1573万余元 导致保险公司实际损失584万余元 [9] - 宋某最终被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并处罚金35万元 违法所得责令退赔 [9] 行业结构性矛盾与影响 - 返佣乱象根源在于行业高佣金驱动机制及部分公司为快速扩张降低销售人员准入门槛 [12] - 违规返佣导致保险公司销售费用不合理攀升 形成费差损 削弱盈利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 返佣行为扭曲保险产品分散风险的初衷 夸大收益 掩盖风险 引发纠纷并损害行业信誉 [7] 监管政策与行业转型 - 监管层推行报行合一政策 要求保险公司报备产品费率及销售费用率上限 确保实际执行与报备一致 [13] - 报行合一压缩返佣操作空间 加速行业人力优化 人身险公司营销员人数从历史高峰缩减超七成 2024年末降至264万人 [13] - 行业质态显现提升信号 保险深度从2023年4.07%升至2024年4.2% 保险密度从3635元升至4046元 [13]
保险业新规如何让买保险更安心?
金融时报· 2025-10-23 09:58
非车险业务定义与市场表现 - 非车险业务是相对于机动车保险的业务统称,涵盖家庭财产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各类责任险(如宠物责任险、雇主责任险)、意外伤害保险、短期健康险、旅行险、退货运费险等 [1] - 非车险业务渗透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方方面面,是风险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1] - 非车险业务持续扩容,在财产险总保费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37.1%攀升至今年前8个月的50.8% [1] “报行合一”政策核心要求 - “报行合一”指保险公司报给监管机构审批或备案的保险条款与费率必须与实际经营执行时使用的条款与费率保持严格一致 [2] - 制度要求监管审批备案的产品在实际销售中必须“原样”执行,不得突破,产品名称、保险责任、责任免除、费率、附加费用率等关键要素一经备案便不可随意更改 [2] - 该政策旨在推动非车险业务理性竞争、降本增效、提质扩面 [2] “报行合一”政策出台背景 - 此前部分保险机构为抢占市场,存在“报备一套,执行另一套”的乱象,例如通过拆分保额、更改标的使用性质变相降费,或虚列费用科目套取手续费 [2] - 此类不规范竞争行为导致费用结构失真、承保利润承压,影响非车险业务中长期良性发展 [2] - 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督有关事项的通知》,从优化考核机制、规范产品开发使用等六方面强化要求 [2] “报行合一”政策对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 政策通过堵住擅自降价的“后门”,确保保险公司具备稳健经营和履行赔付承诺的财务基础,有效维护市场公平,保障险企理赔能力 [3] - 政策迫使保险公司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企业必须通过优化产品设计、提升风险管理服务、提高理赔效率和客户体验来赢得市场 [3] - 政策是监管部门强化行为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关键举措,通过将监管关口前移,从事后查处转向事前事中干预,有助于根治市场痼疾 [4] “报行合一”政策对产品与消费者的影响 - 政策促进产品透明,减少销售误导,当产品条款和费率被严格锁定,销售人员无法再使用口头承诺或隐藏优惠吸引客户 [3] - 消费者在不同渠道购买的同一款产品,其价格和保障内容将高度统一,便于比价和选择,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销售纠纷 [3] - 政策最终目的是构建一个更加规范、透明、稳健的保险市场,让每一份保单都承载着确定的承诺与保障 [4]
银保合作:从“切蛋糕”走向“做蛋糕”
金融时报· 2025-10-22 14:19
行业整体表现 - 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7705亿元,同比增长5.4% [1] - 银邮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1695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显著高于行业整体 [1] - 银邮渠道对总保费贡献达到42.4%,仅次于个险渠道的47.4% [1] 银保渠道价值重估 - 银保合作正从产品销售向深层次战略协同迈进,其战略地位被全面重估 [1] - 合作模式日益紧密,多数大型银行已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大型保险公司也战略投资商业银行 [2] - 对银行而言,保险代销是中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稳定来源,有助于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并是构建“金融产品超市”不可或缺的部分 [2] - 对保险公司而言,银行具有客群和信誉优势,便于触客、获客并提供增信支持 [2] 合作生态与监管影响 - 严格执行“报行合一”加速了银保业务深度转型,推动合作从费用驱动转向以服务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共创 [3] - “报行合一”促使银邮渠道费率优化,业务价值属性显著增强,头部险企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并加大资源投入 [3] - 双方共同搭建优势互补、长期共赢的合作新局面,从“切蛋糕”走向“做蛋糕” [3] 渠道发展趋势 - 银保渠道已呈现由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的深层变革 [4] - 今年上半年银保新单保费占行业新单保费的64%,预计年底将逼近70%,银保为主的渠道格局已基本成形 [4] - 银保新业务价值率首次逼近个险,预测该渠道未来在保费规模和价值贡献上都将成为主力 [4] 头部公司业绩印证 - 5家上市险企2025年半年报显示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大幅提升,例如新华保险银保渠道保费收入461.92亿元,同比大增65.1%,对总保费贡献从28.3%提升至38.1% [5] - 其他公司增速最低为平安寿险及健康险的37.5%,增速最高为太保寿险的82.6% [5] - 公司高管强调银保渠道对公司业务价值的贡献,个险和银保已成为公司价值来源的支柱 [5] 产品与服务创新方向 - 复杂型保险产品将占据更大比重,银行客户对保底收益的长期储蓄类产品以及养老、健康和意外等保障类产品需求持续迸发 [6] - 银保合作将更凸显附加服务的价值,服务场景多则客户流量大,服务品质好则客户黏性高 [6] - 科技将赋能银保经营全链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重塑业务作业链,深度赋能精准营销、队伍管理、客户服务及合规风控 [6] 市场竞争格局展望 - 银保渠道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优质客户与市场资源加速向头部险企聚拢 [7] - 头部险企在品牌、增值服务、资本实力、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更加凸显,市场份额或将持续提升 [7] - 中小险企在环境、资本、负债、投资等方面面临多重约束,渠道呈现一定分化 [7]
净利最高预增70%!上市险企三季报为何“狂飙”?
国际金融报· 2025-10-22 10:55
核心观点 - 上市险企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喜,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带动投资收益改善 [1][2] - 行业负债端保持稳健增长,人身险和财产险业务均有积极表现,综合成本率预计持续改善 [4][5] 业绩预增概况 - 新华保险、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已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净利润同比增幅在40%至70%之间 [1] - 中国人寿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1567.85亿元到1776.89亿元,同比增加约522.62亿元到731.66亿元,增长50%到70% [2] - 人保财险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约40%到60% [2] - 新华保险预计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99.86亿元至341.22亿元,同比增加93.06亿元至134.42亿元,增长45%至65% [2] - 2024年前三季度A股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3190.26亿元,同比增长78.3%,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1] 投资收益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公司把握机会加大权益投资力度,优化资产配置,投资收益同比大幅提升 [2][3] - 保险资金配置均衡多元,红利及成长板块轮番上涨,共同提振了权益投资持仓收益 [3] - 各险企股票投资中FVTPL权益占比较高,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该占比分别达81.2%和77.4%,股市上涨时浮盈直接计入当期利润 [3] - 今年以来A股保险板块涨幅超10%,新华保险以41.66%的涨幅领跑 [1] 负债端业务表现 - 新华保险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727.05亿元,同比增长19% [5] - 太保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2324.36亿元,同比增长10.9%;太保产险保费收入1599.55亿元,同比微增0.1% [5] - 人身险业务需求边际改善,分红型保险吸引力提升,健康管理需求预计释放 [5] - 财产险业务综合成本率预计延续改善,第三季度大灾影响小于同期,非车险"报行合一"有助于控费 [5] 行业监管与趋势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要求财险公司加强非车险业务条款费率规范使用,自11月1日起实施 [6] - 2025年前8个月财险保费中非车险占比已达51%,显著高于2014年的27% [6] - 2019年以来头部三家财险公司加权平均非车险综合成本率持续大于100%,处于亏损状态 [6] - 非车险"报行合一"有望压降费用率,改善整体承保表现,倒逼险企提升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 [6]
人保财险:积极落实非车险“报行合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2 00:40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启动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非车险领域正式启动“报行合一” [1] - 非车险“报行合一”有助于行业回归保险本源,推动行业主体更准确地研判风险并做好风险减量服务 [1] - 政策旨在充分发挥保险“两器”(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更好地服务民生保障和实体经济 [1] 公司应对措施与工作部署 - 公司将落实非车险“报行合一”作为2025年重要工作任务,并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推进 [1] - 公司参与首新保险和安责险行业示范产品研发,推动优化首新保险补偿机制 [2] - 公司牵头完成首新保险示范产品开发,并参与编写相关承保理赔服务指引以规范产品经营 [2] - 公司牵头制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完善“4+2+1”配套落地方案 [2] - 公司对现有非车险产品和条款进行全面梳理评估,率先启动企财险、雇主责任险和安责险的产品改造与定价模型升级 [2] - 公司制定《营销费用治理优化工作方案》,优化营销费用管理模式,确保费用支出真实透明合规 [2] 行业协同与区域试点 - 在行业协会指导下,公司协同主要主体在山东、云南等区域推进“见费出单” [1] - 自2025年3月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多次征求行业意见 [1] - 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行业协会指导下,公司已参与和预先启动多项重点工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