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保险产品

搜索文档
位次“不变”内涵“嬗变”,指数折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逐绿向智”征程
新华财经· 2025-07-11 12:57
全球航运中心格局 - 上海连续六年蝉联国际航运中心第三位,较伦敦的分差由2021年的0.38分收窄至2025年的0.01分 [1][8][10] - 2025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前20位中,新加坡、伦敦、上海、香港、迪拜位列前五 [2] - "十四五"期间中国主要航运中心排名稳中有升,呈现"头部有突破、腰部齐进步"态势,宁波舟山、广州、青岛、天津等排名均有提升 [5][7] 港口硬实力表现 - 上海港2024年成为全球首个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0万标箱的港口,连续十五年蝉联全球最繁忙集装箱港口 [8] - 上海的发展得益于完善的航运产业生态、一流港口基础设施、领先的海事法律和航运金融服务 [10] - 国内主要航运中心中,仅上海和香港的航运服务排名与总体排名较为一致,其他城市软硬实力存在"落差" [11][13] 高端航运服务业现状 - 新加坡和伦敦在航运服务领域领先优势显著,得分维持在90分上下 [14][16] - 上海航运服务得分在75-79分区间波动,全球第三位置稳固 [14] - 上海在航运金融、海事法律等领域取得突破,构建多层次临时仲裁制度规则体系 [17] 绿色低碳转型趋势 - 航运业每年排放约1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放量3% [19] -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首次将航运业纳入监管,业界正经历从"燃油效率"到"碳效率"的转变 [19] - 全球主要航运中心抢抓绿色燃料加注窗口期,上海港打造东亚绿色加注中心,深圳推进甲醇加注区域合作 [20] 数字化与AI应用 - 2024年海事AI市场规模飙升至41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三倍 [20] - 上海港罗泾集装箱码头改造二期工程依托AI和大数据技术,目标打造"全球智能码头新标杆" [20] - 上港集团推出"MaaS AI助手",显著提升港口对外综合服务能力 [20]
【金融街发布】人民银行等五部门: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
新华财经· 2025-05-12 17:43
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政策要点 科技创新产业支持 - 支持金融机构创新票据贴现产品并增加票据融资支持,加强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1] - 鼓励银行业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业务新模式[1] - 支持保险机构依法合规投资创业投资基金或直接投资科创企业[1] 高端制造产业支持 - 支持政府引导基金聚焦南沙重点产业及关键共性技术清单,引导社会资本精准投放[1] - 鼓励金融机构接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健全信息共享与确权机制[1] - 支持制造企业发行科创债和科创票据,探索股债混合型融资模式[1] 数字产业发展支持 - 支持建设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金融场景融合的数据算力中心、研发认证中心[2] - 支持广州数据交易所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与香港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加强合作[2] - 依法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与金融领域应用[4] 海洋和未来产业支持 -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海洋产业、商业航天、全域无人产业支持力度[2] - 鼓励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海洋高技术产业[2] - 支持保险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发展海上保险[2] 青年创新创业支持 - 支持港澳居民及创业企业享受当地创业贷款贴息、担保费补贴等扶持政策[2] - 便利港澳创业青年开立银行结算账户[2] - 支持金融机构吸纳港澳居民就业、实习[2] 跨境金融服务创新 - 有序扩大港澳居民代理见证开户试点银行范围,探索信用卡视频面签[3] - 稳步推动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鼓励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建设[3] - 支持粤港澳三地征信机构开展跨境合作,推进征信产品互认[3] 绿色金融发展 - 鼓励广州期货交易所探索电力期货,完善新能源期货品种体系[4] - 加强企业碳账户建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服务[4] - 支持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及可持续债券[4] 航运金融发展 - 引导航运企业国际海运费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5] - 加快航运保险发展,研发创新型航运保险产品[5] - 支持金融机构为航运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5] 跨境资管中心建设 - 支持优质证券公司取得公募基金资质[5] - 鼓励跨国公司在南沙设立资金管理中心等总部型机构[5] - 稳步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5] 国际租赁和保理业务 - 支持商业保理公司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6] - 取消船舶和飞机境外融资资本金限制[6] - 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对项目公司进行外币直接借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