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若欣林(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
icon
搜索文档
绿叶制药(02186):若欣林®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中国Ⅲ期临床试验完成所有患者入组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13:02
药物研发进展 - 公司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若欣林(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Ⅲ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所有555例患者入组,预计2024年底完成试验并提交上市申请 [1] - 该Ⅲ期试验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主要评估终点为治疗第8周末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总分较基线的变化 [1] - 若欣林有望成为全球首个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三重再摄取抑制剂(SNDRI),近15年全球无治疗焦虑症的创新药获批 [1] 市场潜力与需求 - 中国约有5310万焦虑障碍患者(2021年数据),广泛性焦虑障碍是其中常见类型,具有患病时间长、复发率高、影响生活质量等特点 [1] - 目前一线治疗药物SSRI和SNRI存在性功能障碍、嗜睡、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依从性低和治疗中断 [2] - 中枢神经系统治疗领域(含抑郁症、焦虑症)患者需求庞大但新药研发进展缓慢 [4] 药物优势与商业化 - 若欣林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治疗抑郁症化药1类创新药,2022年上市后累计服务超8万患者,成为国内销售增长最快抗抑郁新药 [3] - 该药物在抑郁症治疗中显示全面改善症状(尤其快感缺失、阻滞和认知障碍),不引起失眠、嗜睡、性功能障碍及代谢紊乱 [3] - 2024年底若欣林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提升可及性,其抗抑郁临床试验已显示潜在抗焦虑作用 [3] 研发管线布局 - 公司在中枢神经领域已在中美欧日获批多个创新药,包括美国上市的Erzofri和Rykindo,中日欧上市的利斯的明透皮贴剂等 [4] - 下一代创新药研发管线包括TAAR1/5-HT2C R双靶点新药LY03020、VMAT2/Sigma-1双靶点LY03015、5-HT2A R/5-HT2C R双靶点LY03017等1类创新药处于临床阶段 [4]
第三大疾病市场,遭巨头放弃
新浪财经· 2025-05-08 00:26
阿斯利康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全面退出CNS领域并终止多个管线项目 包括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MEDI1814 偏头痛的MEDI0618和糖尿病神经痛的MEDI7352 [1][8] - 该决策与公司设定的800亿美元收入目标直接相关 旨在集中资源于短期确定性高的领域如减肥药和ADC [2] - 临床数据不及预期是直接原因 公司虽保留后续合作可能但实际开发计划已实质性终止 [8] CNS领域行业现状 - 领域呈现"喜忧参半"局面 礼来 渤健 福泰等公司在机理和产品获批方面取得突破 但辉瑞 安进 赛诺菲等大厂已相继退出 [2][8] - 2020年后出现里程碑进展 包括Leqembi Donanemab在阿尔茨海默病 Cobenfy在精神分裂症 Qalsody在ALS等领域的突破 [7][9] - 研发成功率显著低于其他领域 FDA批准率仅6.2% 不足非CNS药物的一半 [4] 市场特征与研发挑战 - 全球第三大疾病市场 涵盖抑郁 精分 帕金森等需长期用药的疾病 需求刚性但迭代缓慢 [2][3] - 存在典型大品种案例 辉瑞阿立哌唑累计销售800亿美元 礼来奥氮平超500亿美元 强生帕利哌酮年销售数十亿 [3] - 核心研发障碍包括大脑机理认知有限 血脑屏障穿透难题 动物模型预测性差及临床终点主观性强 [4] 国际药企动态 - 并购活动显著升温 艾伯维87亿美元收购Cerevel 强生146亿美元收购Intra-Cellular BMS140亿美元收购Karuna [9][11] - 退出与回归并存 辉瑞2018年退出后通过Cerevel保留部分权益 安进2019年全面退出 BMS在2023年重新布局 [8][9] - 礼来 卫材等企业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突破推动行业估值回升 [9] 中国本土企业布局 -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2022年169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311亿美元 CAGR约8% 高于全球水平 [12] - 主要企业采取差异化路径 绿叶制药通过改良型新药策略实现突破 其利培酮微球注射剂成为首个在美获批的中国CNS新药 [13][14] - 京新药业 先声药业等通过仿创结合布局 恒瑞尝试抗体平台切入阿尔茨海默病但尚未取得显著进展 [13] 领域发展悖论 - 高失败率与长周期导致大厂退出 但成功产品生命周期和竞争格局明显优于其他领域 [5] - 监管难度与机理复杂性形成天然壁垒 客观上保护了灵北等专注型企业的市场地位 [5][6] - 巨头战略摇摆形成"撤退-创新-回归"循环 当前阶段以并购整合为主要特征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