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联赛

搜索文档
专访英中贸易协会总裁白彼得:中英合作可以实现“1+1>2”的效果
第一财经· 2025-09-11 12:12
中英双边经贸关系 - 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1] - 2024年中英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突破1300亿美元 平均每日双边贸易额达3.6亿美元 [1] - 截至2025年7月英国累计对华实际投资超350亿美元 中国对英直接投资存量突破320亿美元 [1] - 英国累计在华设立企业超过1.3万家 [1] 贸易合作领域 - 货物贸易涵盖机电设备 电子信息 新能源汽车和轻纺产品等领域 [1] - 服务贸易包括教育 保险 金融 证券及咨询等多个行业 [1] - 双向投资活跃于金融 制造 汽车 医药和新能源等行业 [1] 合作平台与机制 - 英国积极参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投洽会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重要展会 [2] - 投洽会等平台有助于展示英国技术能力和人才优势 推动英企在华商业发展 [4][5] 重点合作产业 - 清洁能源 金融服务 创意产业 生命科学和专业服务领域是双方战略契合点 [6] - 体育赛事成为服务贸易重要产业 英超联赛在中国拥有上亿球迷群体 [6] - 英国拥有91家独角兽企业 数量超过欧洲其他国家总和 主要集中在技术领域 [7] 企业合作模式 - 英国企业需深入了解中国创新生态系统 中国企业可借鉴英国私营创新模式 [7] - 英国企业应聚焦最能服务其目标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 [8] - 英中贸易协会通过提供商业服务和政策建议支持双向投资合作 [10] 市场前景与信心 - 中国市场对跨国企业具有至关重要战略意义 [2][9] - 英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和投入将持续增强 [9] - 中国私营部门在创新和市场化产品方面表现突出 [7]
纯粹的足球是“苏超”立身之本
经济观察报· 2025-07-02 18:42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现象分析 赛事热度与观赛数据 - 苏州队主场对阵扬州队现场观赛人数达43617人,刷新"苏超"纪录,该数据已接近英超联赛场均4万人的水平 [2] - 此前纪录保持时间极短:常州队主场36712人观赛纪录仅维持8天,徐州队主场30823人纪录仅保持6天 [2] - 南京队主场迁至南京奥体中心后,大麦网显示84.8万人标记"想看",门票持续"秒光" [2] - 南京奥体中心曾创下65769人的中超观赛纪录,"苏超"有望突破这一数字 [3] 赛事定位与群众基础 - 赛事填补江苏省无顶级联赛球队的空白,呼应本地球迷长期积累的足球情结 [4] - 省外观众占比显著:常州对战南京比赛中省外观众超1万人,占比27% [6] - 赛事被称作"天才发明的联赛",通过城市德比等形式激发地域荣誉感 [5][7] 文化传播与赛事特色 - 热梗文化助推破圈传播,如"没有假球,只有世仇"等口号体现真实竞技精神 [7] - 城市对抗主题鲜明:南京VS南通"南哥之争"、常州"笔画保卫战"等赛事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7] - 情感共鸣强烈:暴雨中数万球迷为0:4落败的常州队合唱《红日》,淮安队输球后球迷高喊"继续战斗"等场景形成经典记忆点 [8] 行业启示与发展模式 - 赛事证明非职业化联赛可通过纯粹竞技精神和地域文化吸引大规模观众 [9] - 对比职业足球存在的"人情足球""默契足球"问题,"苏超"模式强调回归足球本质,远离功利化运营 [10] - 与"村超"共同示范了群众体育赛事商业化潜力,显示基层足球市场的旺盛需求 [10]
中国青训教练英超“取经”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1 06:39
英超联赛与中国足球合作 - 中国足协与英超联赛在去年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在教练培训、青少年人才培养、比赛组织及裁判体系等多方面建立机制性合作渠道 [10] - 英超联赛支持中国基层足球发展已有15年历史,计划在2025/2026赛季和2026/2027赛季继续欢迎中国教练团来英国 [10][15] - 英超近期接待了中国U15国家队与包括阿森纳和曼联在内的英超联赛青训队进行比赛,并探索未来继续开展此类活动的机会 [15] 中国教练赴英超学习 - 今年4月,中国足协第二批精英青训教练团在英超联赛完成了学习访问,8名中国青训教练入选了本次培训项目 [9] - 中国教练团在诺丁汉森林队和狼队的青训学院学习,深入参与U18和U21梯队的赛前部署与赛后复盘工作 [10] - 中国教练观摩了包括英超联赛在内的多场青训梯队和一线队比赛,并参加了英超联赛举办的教练技术研讨会 [10] 学习内容与收获 - 中国教练学习了英超俱乐部在培养球员个人能力方面的理念,以及训练的设计思路 [12] - 诺丁汉森林队设立的"球员过渡支持部门"帮助年轻球员完成从青训到职业队的衔接,实现能力和心理的双重适应 [12] - 英超教练在训练中的高标准严要求让中国教练印象深刻,训练难度高于比赛 [14] 中国教练的反馈 - 于海表示在俱乐部运营、战术打法和球队管理等方面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回国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0] - 董学升认为英超俱乐部的青训体系和发展规划值得中国足球借鉴,球员从9岁到21岁的成长有一个完整的体系 [12] - 王冬妮在诺丁汉森林队接触到了"球员过渡支持部门",这对她有很大启发 [12] 英超联赛的反馈 - 英超联赛足球发展部负责人尼尔·桑德斯表示,希望中国教练能够将学习成果带回国内,应用到未来的教练实践和理念中 [11] - 英超联赛培训部负责人肖恩·里德表示,英超将继续支持和关注中国教练的成长与思考,并安排定期的在线检查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