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

搜索文档
“苏超”效应持续显现 文体旅融合模式激活地方文旅产业
证券日报· 2025-08-01 23:43
2025年以来,火爆出圈的"苏超"为当地产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推动效应持续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受"苏超"成功举办的启发,其他地区也开始探索类似的文体旅融合模式,"湘超""川 超""粤超"已纷至沓来。 "文体旅融合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多维度协同。在产品形态上,无论是体育项目本身还是其他呈现形 式,都会在技术和创新上持续深耕,赋予更深层次的内涵;在产业生态和运营服务上,会更注重综合运 营策划,同时大力吸引资深人才,通过人才赋能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水平。"张毅表示。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体育与旅游能形成相互拉动的关系,核心在于体育赛事能形成 品牌效应,吸引大量外地游客。" 体旅融合并非新鲜话题,早在2023年5月份,由民间自发组织举办的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 联赛(以下简称"村超")就曾引发广泛关注。随着"村超"和"苏超"的出现,文体旅融合迸发出强劲活力, 成为产业升级新引擎。 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表示:"贵州'村超'虽缺乏优质体育场地和完善基础设施,但凭借村民自发的赛 事活力成为热点。'苏超'也凭借'散装江苏'的地域话题性吸引关注。文体旅要实现良好融合,既需要赛 事具备话题性和吸引力,能引 ...
“村超”PK“苏超”,谁是更厉害的体育文旅IP?
虎嗅· 2025-07-30 11:51
村超与苏超现象级文旅IP对比 - "村超"重启当日榕江县城涌入18万人,球场周边酒店一周前已"一房难求"[1] - "村超"网络浏览量突破1000亿次,带动榕江县从脱贫县跃升为GDP百亿县[2] - "村超"构建"本地联赛-全国赛事-国际交流赛事"三级矩阵,计划2028年举办首届"村超世界杯"[3] - "苏超"第五轮苏州对阵扬州场次中签率仅3%,低于卡塔尔世界杯5%的中签率[5] - "苏超"第六轮南京对阵苏州观赛人数超60300人,打破中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纪录[5] - "苏超"赛事带动南京单日观赛客流25.4万人次,拉动总客流142.5万人次,商品销售额3.4亿元[5] 成功因素分析 - "村超"成功要素:神秘多彩民族文化+全民足球氛围+新媒体运营,全县25万人懂球、5万人会踢球[6] - "村超"外地游客中仅1/3为足球而来,更多人被民族文化和快乐氛围吸引[7] - 榕江县培育12800多个新媒体主播,建立强大传播矩阵[7] - "苏超"走红模式:地域文化IP+低门槛参与+网络化传播,抖音话题播放量突破200亿次[9] - "苏超"各城市推出文旅套餐,美团数据显示休闲玩乐订单同比增速达40%[10] 全国足球文旅热潮 - 四川计划举办"巴蜀雄起杯"川超联赛,后宣布延期[12] - 河南"豫超联赛"于6月15日开幕,32支队伍采用主客场制[13] - 广东"粤超"计划7-10月举行,后延期至8月[14] - 福建计划第四季度举办"闽超"赛事[15] - 湖南"湘超"和山东"鲁超"预计9月开赛[16] - 江西"赣超"首轮赣州队和萍乡队比赛吸引2.1万观众,1.3万张票秒空[17] 差异化发展建议 - 浙江选择篮球推出"浙BA"赛事,预选赛决赛门票开票一两分钟售罄[20][21] - 广东叠滘龙舟赛吸引超68万人次,带动消费3.45亿元[22] - 成功文旅策划需寻找"最大公约数",不一定要锁定足球[22] IP保护与发展 - 优质文旅IP需坚持体育纯粹性,避免商业化过度染指[24][25] - 需处理好游客体验与地方承载力的平衡,如"村超"重启日涌入人数超预期[26][27] - 成功文旅IP需反复摸索实验,不能简单复刻[27]
苏超赣超之后,湘超将于9月开赛
第一财经· 2025-07-26 20:09
省级足球联赛热潮 - 湖南省即将举办"湘超"联赛,以"草根足球+城市文化"为特色,旨在点燃大众参与热情并展现湖湘文化特质 [1] - 长沙已完成首批30位球员选拔,赛事将于9月开赛 [1] - 湖南美食如湘菜将为赛事赋能,提升吸引力 [1] - 类似赛事如贵州"村超"、江苏"苏超"、江西"赣超"已成为促进文旅体商融合的新引擎 [1] 赛事经济效应 - "苏超"带动江苏18个县区限上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速分别加快1.2和1.6个百分点 [2] - 江苏限上餐饮业中饮料及冷饮服务增长21.2%,快餐服务增长6.2%,合计拉动限上餐饮业增长1.9个百分点 [2] - 上半年江苏新增纳统餐饮企业1073家,拉动限上餐饮业增长4.0个百分点 [2] - 南京队主场比赛单日观众突破6万人,3天带动全市接待游客218.1万人次,文旅消费总额达27.2亿元 [2] - 扬州队比赛带动南京成为扬州最大异地客源地,景区订单环比增长35% [3] 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 国家发改委表示群众性体育赛事需求大,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3] - 下一步将重点推动全民健身空间拓展、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和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 [3] - 专家认为优质赛事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可展现各省地域文化特色 [3] 其他省级联赛 - 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正火热进行,通过消费券、票根经济等方式释放体育促消费潜力 [4]
体育赛事正在成为 新的“社交货币”
每日商报· 2025-07-25 06:14
体育赛事作为社交货币 - 浙江城市篮球联赛(浙BA)杭州赛区已决出萧山区、上城区、临安区和富阳区四强,本周末将举行总决赛 [1] - 体育赛事具有天然社交属性,吸引性格外向、喜欢在社交网络表达的年轻群体 [1] - "运动社交"成为年轻人最新社交方式,基于共同兴趣形成的社交圈互动更频繁 [1] - 体育赛事如浙BA和"苏超"正变成"社交货币",帮助人们获得社会价值和认同感 [1] 社交货币的定义与作用 - "社交货币"指通过分享特定内容或参与活动获得社会认可的资源,最初为商业概念 [2] - 在数字时代,"社交货币"的流通速度和影响力被无限放大,如玩偶"拉布布"的流行 [1] - 远古时代群体认可带来生存优势,现代人同样渴望社会认可,催生"社交货币"概念 [2] 体育赛事成为社交货币的机制 - 浙BA等赛事是情感纽带媒介,帮助人们在共同体验中找到归属感和表达欲 [3] - 球迷为区域球队助威的行为转化为城市精神的集体表达,并通过社交网络发酵 [3] - 社交网络时代体育赛事新特征:地域文化认同和基层体育活力展现独特魅力 [3] - 赛事与社交结合打开消费增量市场,实现"体育搭台、百业唱戏"的经济效应 [3]
省级联赛热潮,激活消费新生态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14:47
体育赛事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 江苏省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883.9亿元,同比增长5.6%,规模与净增额均居全国首位,与"苏超"赛事火爆出圈密切相关 [1] - 体育赛事通过将流量转化为真实销量,成为激发内需潜力的重要抓手 [4][3] - "苏超"的成功示范效应引发其他省份对标学习,如浙江推出"浙BA"、江西启动"赣超" [5][6][11] 各省体育赛事布局特点 - 江苏省选择足球联赛作为主要赛事形式,"苏超"成为破圈标杆 [5][8] - 浙江省另辟蹊径选择篮球项目,"浙BA"覆盖全省11个地市、90个县(市、区),规模超过"苏超" [7][8] - 江西省通过"赣超"足球联赛提升区域辨识度,首场比赛吸引14521名现场观众 [9][11] 赛事与文旅消费融合策略 - 浙江省文旅系统将"浙BA"打造为全民狂欢节,推出景区免票、消费特惠等福利政策 [9] - 绍兴市创新推出"跟着赛事游绍兴"活动,南昌市为观众提供137家门店最低6.5折优惠 [9] - 地方发展目标是将赛事流量转化为融合发展能量,实现"看球-旅游-消费-购物"闭环体验 [10][12] 赛事经济区域竞争格局 - 浙江虽拥有更悠久的"浙超"历史,但需借鉴"苏超"经验进行赛事升级 [8] - 江西通过"赣超"试图改变"最没存在感省份"印象,提升区域影响力 [11] - 全国范围内形成以体育为媒介、群众为主角的区域发展新实践 [11][12]
“苏超”激活城市文化资本的启示
经济日报· 2025-07-19 06:02
大众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资本 - "苏超"联赛单场观赛人数突破6万人创下新高 通过激活城市文化基因构建完整商业逻辑链条 包括赛事引流 文化赋能 消费升级 价值认同 [1] - 赛事突破职业联赛精英壁垒 以"全民狂欢"机制将地域文化特质转化为情感纽带 如"南哥之争""盐水鸭加糖"等趣味符号强化文化归属感 [1] - 城市文化资本通过赛事竞争性与参与性显性化 为后续消费转化奠定情感基础 是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前提 [1] 文体旅产业融合生态 - 联赛以赛事为轴心 在全省范围形成"体育搭台 文化唱戏 旅游收益"的融合生态 如"跟着苏超游江苏"立体网络 [2] - 低价门票降低参与门槛 城市特色球衣 主场民俗表演等文化元素成为连接体育与文旅的纽带 南京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55% [2] - 形成体育赛事提供流量入口 文化符号增强消费黏性 旅游场景承接消费转化的三位一体赋能模式 [2] 人文经济消费升级 - 6万名球迷跨城流动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 消费内容从物质满足向人文体验倾斜 [3] - 消费升级体现为对地域生活方式的沉浸式体验 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导向 验证"软实力创造硬价值"规律 [3] - 赛事经济实现从单一门票收入到多元消费的拓展 形成良性循环 [3] 情绪价值与消费生态 - 赛事转化为沉浸式社交空间 通过线下参与 线上分享形成裂变传播 如球迷反映"在共享中找到了城市温度" [4] - 衍生趣味话题和城市文化梗在社交平台扩散 强化身份认同并吸引潜在消费群体 [4] - 基于情绪价值的消费生态突破地域限制 使人文经济获得持久生命力 [4] 商业逻辑闭环 - 以大众体育赛事为引擎 整合文化资本 通过文体旅商融合构建消费新场景 实现"流量"到"留量"的质变 [4] - 文化作为内生变量 通过情感联结构建可持续消费生态 为扩大内需提供深层动力 [4]
赣超联赛本周六揭幕,越来越多赛事IP点燃大众热情
第一财经· 2025-07-11 17:20
赛事IP创新与区域发展 - 创意赛事IP如"村超"和"苏超"成为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带动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1][3] - 赣超联赛升级为城市联赛,以职业联赛标准执行比赛,推动体育与文旅、商贸深度融合 [1][3] - 赛事采用低票价和业余球员主体参赛,破解群众参与度低的困局,吸引更多人走进比赛现场 [3] 赣超联赛概况 - 2025年赣超联赛将于7月12日开赛,11月2日决出冠亚军,全程110天、66场比赛 [2] - 赛制采用"南北分区对抗+交叉对决"复合模式,分两阶段进行,兼顾竞技强度与观赏性 [2] - 参赛队员均为业余球员,平均年龄23岁,六成为学生,其余来自各行各业 [1] 赛事运营与特色 - 赛事采用职业联赛流程和布置方式,增强仪式感和氛围感 [3] - 双口号系统传递赛事精神:"以球之名,为城而战"和"谁是大俵哥",凸显城市荣誉感和地域特色 [3] - 各地积极造梗,如九江市征集宣传口号,市民参与热情高涨 [3] 行业趋势与案例 - 苏超爆红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其他省份借鉴效仿,优质赛事供应仍有增长空间 [4] - 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定位为业余联赛,参赛运动员为非专业群众,揭幕战门票售罄 [4] - 挖掘地域文化特色,通过赛事展现地方特色,需要合适的载体 [4]
纯粹的足球是“苏超”立身之本
经济观察报· 2025-07-02 18:42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现象分析 赛事热度与观赛数据 - 苏州队主场对阵扬州队现场观赛人数达43617人,刷新"苏超"纪录,该数据已接近英超联赛场均4万人的水平 [2] - 此前纪录保持时间极短:常州队主场36712人观赛纪录仅维持8天,徐州队主场30823人纪录仅保持6天 [2] - 南京队主场迁至南京奥体中心后,大麦网显示84.8万人标记"想看",门票持续"秒光" [2] - 南京奥体中心曾创下65769人的中超观赛纪录,"苏超"有望突破这一数字 [3] 赛事定位与群众基础 - 赛事填补江苏省无顶级联赛球队的空白,呼应本地球迷长期积累的足球情结 [4] - 省外观众占比显著:常州对战南京比赛中省外观众超1万人,占比27% [6] - 赛事被称作"天才发明的联赛",通过城市德比等形式激发地域荣誉感 [5][7] 文化传播与赛事特色 - 热梗文化助推破圈传播,如"没有假球,只有世仇"等口号体现真实竞技精神 [7] - 城市对抗主题鲜明:南京VS南通"南哥之争"、常州"笔画保卫战"等赛事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7] - 情感共鸣强烈:暴雨中数万球迷为0:4落败的常州队合唱《红日》,淮安队输球后球迷高喊"继续战斗"等场景形成经典记忆点 [8] 行业启示与发展模式 - 赛事证明非职业化联赛可通过纯粹竞技精神和地域文化吸引大规模观众 [9] - 对比职业足球存在的"人情足球""默契足球"问题,"苏超"模式强调回归足球本质,远离功利化运营 [10] - 与"村超"共同示范了群众体育赛事商业化潜力,显示基层足球市场的旺盛需求 [10]
解锁旅游广告“流量密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30 06:48
旅游业发展趋势 - 旅游业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日益重要,各地对旅游业的重视与日俱增 [3] - 旅游广告形式从宣传彩页、海报迭代至短视频,内涵从山水风光扩展到在地生活 [3] - 文旅融合推进使游客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更追求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度体验 [6] 特色IP的营销价值 - "苏超"通过低价门票(部分场次5元)实现赛场内外双赢,五轮比赛观众人数持续刷新纪录 [4] - "苏超"联动文旅消费:淮安推出龙虾宴七折优惠,常州发放千万元出行补贴,扬州提供景区免费开放等福利 [4] - 贵州"村超"网络浏览量突破1000亿次,2024年榕江县旅游综合收入达10803亿元,新增文旅经营主体1850家 [5] - 预测"苏超"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 [5] 旅游服务与目的地形象 - 专业讲解员和导游成为旅游目的地形象代言人,如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通过创新展演吸引680余万人次受众 [6][8] - 哈尔滨导游董欣因短视频走红,带动游客"二刷""三刷",体现"旅游魅力在人"的服务价值 [8] - 红岩博物馆打造《红岩革命故事展演》项目,在全国演出超700场,采用"讲、诵、展、演"形式增强吸引力 [8] 本地生活与旅游融合 - 菜市场成为年轻人旅游打卡地,如西安建国门老菜场通过原生生活气息吸引游客体验当地文化 [9] - 中央财经大学专家指出菜市场变身文旅新地标,为城市创造新消费增长点 [9] - 中国旅游研究院强调需完善交通和公共服务,通过"主客共享"的日常生活场景(如公园、夜市)提升城市吸引力 [10]
连“苏超”,也想复制“苏超”
创业邦· 2025-06-29 18:03
文旅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中国文化旅游综合体行业规模预计突破1.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5%以上,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文旅市场之一 [3] - 文旅产业从老牌景区的"资源竞赛"升级为融合发展的"脑力厮杀",流量城市的逻辑正在从单一事件触发转向策划全民赛事-全域联动-文旅市场转化 [4][5] "苏超"模式的核心机制 - "苏超"通过"全民赛事+全域联动+文旅消费转化"模式,将流量导入文旅市场,例如常州赛区单场比赛预约购票人数达76万,相当于每7个常州常住人口就有1人抢票 [7][8] - 无锡、扬州等5个主场城市在赛事期间外地游客量增长48.28%,异地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5.15%,其中无锡增幅达29.58% [9] - 江苏省政府明确将"苏超"作为撬动消费增量的支点,预计整个赛季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 [13] 赛事经济的商业价值 - "苏超"已吸引21家赞助商,包括京东、伊利等知名品牌,单赛季官方赞助席位价格飙升至300万元 [14] - 上海178项体育赛事创造直接经济影响113.78亿元,拉动消费92.88亿元,对旅游产业六要素的拉动效应达116.45亿元 [14] - 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苏BA"篮球赛将延续流量效应,保持文旅市场关注度 [11] 模式复制可行性分析 - "苏超"模式需具备城市群经济实力均衡、群众基础广泛等条件,山东、四川、河南等省份较具复制潜力 [22] - 广东省计划2025年7月启动"粤超",四川省筹备新版"川超"联赛预计10月推出 [22] - 专家指出文化、体育与旅游需有机融合,生硬结合可能导致失败,地方政府决策需谨慎 [23] 江苏文旅产业转型 - 江苏曾面临文旅产品同质化("景区+小吃街"模式)、产业链过短等问题,缺乏现象级IP [19] - "苏超"通过"散装江苏"等热梗打破流量瓶颈,带动13个城市联动出圈,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7][22] - 该模式推动江苏从"流量后进生"转变为文旅体商融合升级的标杆省份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