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和针

搜索文档
从胰岛素到减肥针,这家百年药企“用技术温暖生命”
36氪· 2025-09-04 09:53
公司发展历程 - 诺和诺德起源于1923年成立的诺德实验室 由诺贝尔奖得主奥古斯特·克罗夫妇将胰岛素生产技术引入丹麦[9] - 1925年佩德森兄弟因商业化理念分歧离职创立诺和治疗实验室 形成丹麦胰岛素市场双雄并立格局[10] - 1989年诺和与诺德合并为诺和诺德 以应对礼来等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21][22] - 公司百年发展始终围绕"让糖尿病患者有尊严生活"的使命 从动物胰岛素到周制剂持续创新[22][43] 技术创新突破 - 1986年推出划时代的诺和针预充式注射笔 将注射时间从7分钟缩短至10秒 全球市场份额两年内从15%跃升至34%[19][21] - 1992年推出带记忆功能的诺和笔3 避免重复用药 患者每周规范注射率达91% 远高于传统注射器的62%[22] - 通过分子修饰技术开发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将每日注射缩短为每周一次 年注射次数从365次降至52次[26][29] - 2024年全球首款胰岛素周制剂依柯胰岛素获批 历经12年研发 2300余次临床试验和1.2万名患者验证[30] 市场战略与竞争 - 1950年代诺德研发预混胰岛素 诺和推出一次性注射器 将注射时间从10分钟压缩到2分钟[10] - 1980年代面对礼来基因重组胰岛素竞争 公司通过聚焦注射便捷性实现弯道超车[16][22] - 2017年司美格鲁肽问世 采用双修饰技术将半衰期延长至7天 后因减重效果成为全球爆款产品[40][41] - 2024年公司市值突破4200亿美元 超过丹麦GDP(4040亿美元) 成为欧洲市值最高企业[41] 中国本土化布局 - 1994年正式在华设立公司 1995年天津工厂实现胰岛素本地化生产 结束中国依赖进口胰岛素历史[33] - 2019年启动"中国同创"项目 将中国纳入全球同步研发体系 依柯胰岛素中国获批仅比欧盟晚1个月[37] - 天津工厂超过70%供应商来自京津冀地区 400余家国内企业参与产业链配套[35] - 2023-2024年累计投入51.8亿元扩建天津生产基地 预计2027年产能提升50%[37] 研发机制与理念 - 建立"患者之声→临床需求→技术转化"研发机制 每个项目配备患者顾问团队早期参与设计[30] - 设有"失败案例库"分析患者放弃治疗原因 挖掘创新线索[30] - 创新逻辑从纯度竞赛转向患者体验导向 抓住"减少注射次数"核心痛点[22][28] - 当前聚焦干细胞疗法和AI技术 探索根治糖尿病的终极方案[43] 行业背景数据 - 全球近1/9成年人(5.89亿)患有糖尿病[4] - 78%糖尿病患者因"怕麻烦"擅自减少注射[28] - 动物胰岛素杂质含量从50000ppm降至500ppm 生产效率提高10倍[10] - GLP-1药物半衰期从天然激素的2分钟延长至司美格鲁肽的7天[39][40]
新疆沙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4月药品经营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公示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5-07 16:42
药品经营企业检查概况 - 2025年3月18日至4月18日期间共检查药品经营企业86家次,其中69家次正常,13家立查立改,4家责令改正 [1] - 检查覆盖新疆颐仁堂医药连锁、国药控股国大药房、沙湾市爱心药品零售连锁等主要企业 [1][2][3] 合规性检查重点 - **执业药师在岗**:86家企业中多数执业药师在岗履职,但存在个别不在岗情况(如沙湾市颐仁堂医药连锁八十八店、普济堂明珠药品销售有限公司) [2][3][4] - **药品储存条件**:重点关注冷藏设备温度(如阴凉柜温度记录11 9℃-25 1℃),部分企业存在温度超标或设备未通电问题 [2][3][4] - **处方药管理**: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发现个别企业存在药师不在岗销售处方药行为(如沙湾市颐仁堂医药连锁第一百一十二店) [3][4] 常见违规问题 - **分类管理缺陷**:13家企业存在甲/乙类非处方药混放、医疗器械未分区或未贴标识问题(如新疆颐仁堂医药连锁沙湾市第七十五店) [2][3][5] - **资质文件不全**:包括健康证缺失(如普济堂医药连锁沙湾第四百五十九分店)、质量协议未签字、进货查验记录不完整等 [2][3][6] - **设施配置不足**:拆零工具缺失(12家企业)、温湿度计损坏或未校准(如沙湾市颐仁堂医药连锁第一百二十六店) [3][4][5] 企业整改情况 - 立查立改问题涉及医疗器械销售记录不全(沙湾市品康颐仁堂医药有限公司)、药品标签不符(普济堂田济堂药品销售公司)等 [2][3] - 新疆颐仁堂医药连锁沙湾市第七十五店因8项违规被要求提交整改报告,包括麻黄碱类药品管理漏洞和经营区布局不符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