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

搜索文档
为什么使用司美格鲁肽等GLP-1药物减肥期间一定要多喝水?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4 11:08
整理 | GLP1减重宝典内容团队 食物约占每日总水摄入量的 20%,这意味着,如果使用 GLP-1,减少进食量可能会面临脱水风险,尤其是如果饮水量也下降的话。 来自一项 针对大鼠的研究 证据表明,减肥药除了抑制食欲外,实际上还可以抑制水的摄入量。 水对身体的几乎所有功能都至关重要,但在积极尝试减肥时,水的作用尤其重要。如果我们喝的水不足,我们的身体就难以发挥最佳功能,从 而导致减肥过程中出现潜在障碍。以下是保持水分充足的关键原因: 补水对消化和药物代谢至关重要 补水会影响所有人的消化过程的每个部分,良好的补水很重要,可以确保有足够量的消化液(如唾液、胃酸、酶)来帮助食物通过并开始分解 食物的过程。一旦食物分解,水就会帮助将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最后,在大肠中,需要水来使粪便更软,更容 易排出。喝水不足会导致便秘,粪便在大肠中停留的时间越长,产生胀气和腹胀的机会就越多,也会看起来会更胖。 多喝水能帮助药物在胃肠道的溶解与吸收,让药物分布均匀,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等副反应,并更高效地发挥调节食欲等功效。 预防常见的脱水症状 许多使用 GLP-1 药物的人都会出现轻度脱水,这可能导致:头痛、 ...
速递|重磅!CDE发布《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3 12:27
整理 | GLP1减重宝典内容团队 为规范和指导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药学研究,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我中心组织制定了《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 体激动剂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见附件)。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 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附件: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 2025年9月3日 重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 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2025 年 9 月 | 一、前言 . | | --- | | 二、适用范围 . | | 三、一般原则 . | | (一)研发策略 | | (二)全生命周期管理 . | | (三)杂质研究 | | 四、原液生产工艺 . | | (一)生产用原材料 3 | | (二)化学分子修饰剂 . | | (三)重组 GLP-1 短肽的表达和修饰 6 | | (四)与其他蛋白融合的 GLP-1 受体激动剂 8 | | 五、 ...
跳不出减重反弹怪圈?科学告诉你原因,GLP-1或许真能帮上忙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2 10:59
整理 | GLP1减重宝典内容团队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上个月好不容易瘦了3斤,这个月一顿火锅全都回来了。"或者"每天咬牙跑5公里,饿得头晕眼花,一个月才掉2斤,休息两 天又反弹。"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不必急着怀疑自己的毅力,其实问题很可能出在减重方法本身。 ▍"假体重"陷阱:你瘦下来的真的是脂肪吗? 体重秤上的数字下降并不意味着减掉了脂肪。很多时候,你减掉的可能是水分,甚至是肌肉。肌肉在人体能量消耗中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肌肉量减 少会让基础代谢率下降,也就是即便静坐不动,身体消耗的热量也比以前少。这样一来,当你恢复正常饮食时,身体更容易囤积热量,体重也会迅速回 升。 尤其是在极端节食或者过度运动的情况下,如果缺乏足够的蛋白质摄入,肌肉流失会更加明显。长此以往,不仅减肥越来越难,还会陷入"越减越难 减、越减越容易反弹"的恶性循环。 点击关注,追踪最新GLP-1资讯 ▍节食与剧烈运动为何常常适得其反? 不少人为了快速减重,选择极端的饮食方式:不吃主食、只吃水煮菜,或者每天高强度跑步。看似短时间内见效,但背后隐藏着严重问题。长期过度节 食会让身体进入"省电模式",自动降低代谢率,就像空调被调低温度一样 ...
GLP-1受体激动剂行业深度报告:医疗保健行业研究GLP-1RAs引领降糖减重市场,更多适应症有待开发
国元证券· 2025-09-09 22:12
投资评级 - 推荐 维持 [2] 核心观点 - GLP-1RAs在代谢病领域有显著的疗效和广阔的适应症拓展空间 [7] - 糖尿病奠定GLP-1RAs市场基础 肥胖适应症打开广阔空间 [7] - 多靶点 长效化 口服等是GLP-1RAs的发展趋势 [4] 行业市场表现 - 2024年全球GLP-1抑制剂销售额达到近500亿美元 [39] - 司美格鲁肽2024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 替尔泊肽2024年销售额达到164亿美元 [39] - 中国GLP-1RAs市场规模2024年达到105亿元 [39] - 2024年全球糖尿病市场规模接近800亿美元 中国糖尿病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 [7] - 2025年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达到25亿人 占全球成年人口的46% [7][82] GLP-1作用机制与疗效 - GLP-1全称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 是一种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类激素 [7][14] - GLP-1RAs通过增强胰岛素分泌 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实现降糖效果 [7] - GLP-1RAs作用于下丘脑食欲调控中枢 增强饱腹感 抑制食欲实现减肥效果 [7][21] - GLP-1RAs具有显著的心脑血管保护效果 可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7][27] - GLP-1RAs在MASH适应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阿尔茨海默症等也有明显疗效 [7][142][146] 糖尿病市场格局 - GLP-1抑制剂2024年全球销售额达到220亿美元 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糖尿病用药 [61] - 司美格鲁肽降糖产品Ozempic 2024年销售额177.74亿美元 口服剂型Rybelsus销售额34.41亿美元 [65] - 替尔泊肽降糖产品Mounjaro 2024年销售额115.40亿美元 增速快于司美格鲁肽 [65] - 中国糖尿病药物市场中胰岛素占据最大份额 GLP-1药物市占率逐步提升 [61] 减肥市场格局 - 全球减肥药物支出2023年为240亿美元 预计2028年将达到1310亿美元 年增率13% [92] - 司美格鲁肽减肥产品Wegovy 2024年销售额84.40亿美元 [95] - 替尔泊肽减肥产品Zepbound 2024年销售额49.26亿美元 [95] - 中国已有5款GLP-1RAs减肥适应症上市 包括利拉鲁肽 贝那鲁肽 司美格鲁肽 替尔泊肽和玛仕度肽 [99] 技术发展趋势 - 口服GLP-1RAs依从性更好 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4][102] - 长效GLP-1RAs将逐步取代短效 目前以周制剂为主 未来有望发展为双周制剂或月制剂 [4][113] - 多靶点激动剂成为研发重点 GLP-1/GIP双靶点替尔泊肽和GLP-1/GCG双靶点玛仕度肽已上市 [117][121] - 三靶点GLP-1R/GIPR/GCGR激动剂研发持续加速 礼来瑞他鲁肽进展最快 [127] 适应症拓展进展 - 司美格鲁肽2025年8月获FDA批准用于治疗非肝硬化MASH伴中重度肝纤维化成人患者 [133][137] - 替尔泊肽2024年12月获FDA批准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肥胖症 [138][141] - GLP-1RAs在阿尔茨海默症领域显示潜力 司美格鲁肽可将2型糖尿病患者首次被诊断为AD的风险降低40%-70% [142][146] 重点公司布局 - 华东医药利拉鲁肽注射液2023年国内上市 是首款国产利拉鲁肽注射液 [148] - 恒瑞医药将GLP-1类创新药HRS-4729 HRS-7535 HRS9531许可给美国Kailera公司 首付款加里程碑付款累计可达60亿美元 [149] -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2025年6月获NMPA批准 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 [152]
从胰岛素到减肥针,这家百年药企“用技术温暖生命”
36氪· 2025-09-04 09:53
公司发展历程 - 诺和诺德起源于1923年成立的诺德实验室 由诺贝尔奖得主奥古斯特·克罗夫妇将胰岛素生产技术引入丹麦[9] - 1925年佩德森兄弟因商业化理念分歧离职创立诺和治疗实验室 形成丹麦胰岛素市场双雄并立格局[10] - 1989年诺和与诺德合并为诺和诺德 以应对礼来等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21][22] - 公司百年发展始终围绕"让糖尿病患者有尊严生活"的使命 从动物胰岛素到周制剂持续创新[22][43] 技术创新突破 - 1986年推出划时代的诺和针预充式注射笔 将注射时间从7分钟缩短至10秒 全球市场份额两年内从15%跃升至34%[19][21] - 1992年推出带记忆功能的诺和笔3 避免重复用药 患者每周规范注射率达91% 远高于传统注射器的62%[22] - 通过分子修饰技术开发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将每日注射缩短为每周一次 年注射次数从365次降至52次[26][29] - 2024年全球首款胰岛素周制剂依柯胰岛素获批 历经12年研发 2300余次临床试验和1.2万名患者验证[30] 市场战略与竞争 - 1950年代诺德研发预混胰岛素 诺和推出一次性注射器 将注射时间从10分钟压缩到2分钟[10] - 1980年代面对礼来基因重组胰岛素竞争 公司通过聚焦注射便捷性实现弯道超车[16][22] - 2017年司美格鲁肽问世 采用双修饰技术将半衰期延长至7天 后因减重效果成为全球爆款产品[40][41] - 2024年公司市值突破4200亿美元 超过丹麦GDP(4040亿美元) 成为欧洲市值最高企业[41] 中国本土化布局 - 1994年正式在华设立公司 1995年天津工厂实现胰岛素本地化生产 结束中国依赖进口胰岛素历史[33] - 2019年启动"中国同创"项目 将中国纳入全球同步研发体系 依柯胰岛素中国获批仅比欧盟晚1个月[37] - 天津工厂超过70%供应商来自京津冀地区 400余家国内企业参与产业链配套[35] - 2023-2024年累计投入51.8亿元扩建天津生产基地 预计2027年产能提升50%[37] 研发机制与理念 - 建立"患者之声→临床需求→技术转化"研发机制 每个项目配备患者顾问团队早期参与设计[30] - 设有"失败案例库"分析患者放弃治疗原因 挖掘创新线索[30] - 创新逻辑从纯度竞赛转向患者体验导向 抓住"减少注射次数"核心痛点[22][28] - 当前聚焦干细胞疗法和AI技术 探索根治糖尿病的终极方案[43] 行业背景数据 - 全球近1/9成年人(5.89亿)患有糖尿病[4] - 78%糖尿病患者因"怕麻烦"擅自减少注射[28] - 动物胰岛素杂质含量从50000ppm降至500ppm 生产效率提高10倍[10] - GLP-1药物半衰期从天然激素的2分钟延长至司美格鲁肽的7天[39][40]
斯坦福AI揭秘超级减肥神器!不靠GLP-1照样燃脂,全新多肽机制首次曝光,减重效果堪比"司美",代谢疾病患者迎来福音!
GLP1减重宝典· 2025-08-31 11:37
肥胖问题严重性与政策关注 - 国家卫健委紧急提醒体重管理刻不容缓 肥胖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 直接引发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6] - 肥胖被确认为多种代谢疾病的元凶 身边案例显示医生多次建议通过减肥解决打嗝异常和足跟剧痛等健康问题[6] - 今年两会热词榜上"减肥"意外走红 显示政策层面对该问题的关注度提升[5] 现有减重药物市场情况 - 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等GLP-1受体激动剂已获减重适应症批准 这类药物模拟人体天然生物活性肽GLP-1参与能量平衡调节和食欲控制[7] - 体重管理需双管齐下 一方面靠自律包括合理运动和科学饮食 另一方面借助外力包括药物干预或手术治疗[6] 新型生物活性肽BRP的发现 - 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利用AI计算工具筛选出全新天然生物活性肽BRINP2相关肽(BRP) 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杂志[8] - BRP由前体蛋白BRINP2经PCSK1/3切割生成 仅含12个氨基酸 人类脑脊液中BRP浓度为700pM-3nM[12] - 科学家从2082种人体分泌蛋白中筛选出373种前体蛋白 预测可生成2683种不同肽段 其中21%-23%可能具备生物活性[12] BRP的临床前实验效果 - 小鼠实验显示BRP能显著抑制食物摄入 注射后立即生效持续3小时 5mg/kg剂量有效减少食物摄入 20mg/kg几乎完全抑制食欲[14] - 14天治疗周期内肥胖小鼠注射5mg/kg BRP平均减重4g 效果与100μg/kg利拉鲁肽相当 且保留瘦体重仅减少脂肪质量[14] - BRP通过减少进食频率和延长餐间间隔降低总摄食量 同时降低呼吸交换比率表明脂肪氧化增强[14] - 迷你猪实验证实注射2mg/kg BRP后1小时内食物摄入量减少50% 效果类似于8μg/kg利拉鲁肽且无不良反应[16] BRP的作用机制特点 - BRP通过激活下丘脑神经元cAMP-PKA-CREB-FOS信号通路调控食欲 其机制与GLP-1、瘦素等食欲相关肽类激素完全独立[16] - BRP主要激活下丘脑结节区、视前区、弓状核和背内侧核神经元 调节食欲和代谢相关神经网络[16] - 与GLP-1受体激动剂相比 BRP不引发焦虑情绪或行为偏好改变等副作用 无恶心厌食现象[8][14] 研究意义与前景 - BRP的发现为肥胖治疗开辟全新方向 证实多物种中均表现出显著食欲抑制效果 能有效逆转肥胖和代谢综合征[16] - 肽类激素是肥胖干预的理想靶点 目前已确认神经肽Y、胰岛素、瘦素等12种与摄食调节密切相关的肽类激素[10] - 尽管展示出色减肥效果 但BRP详细作用机制及长期使用安全性仍需深入探索 走向临床应用需更多动物实验数据支持[18]
诺泰生物分析师会议-20250829
洞见研报· 2025-08-29 22:5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未提及 各部分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诺泰生物,所属行业是医疗服务,接待时间为2025年8月29日,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总裁童梓权,独立董事刘坚,财务总监丁伟,董事会秘书周骅 [17] 详细调研机构 - 接待对象有网上投资者,接待对象类型包含机构相关人员和其它 [20] 主要内容资料 - 公司上半年与深势科技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聚焦AI技术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变革,构建「智能研发 - 精准制造 - 生态赋能」三位一体价值体系,短期优化运营智能增效,中期以环肽偶联配体为突破构建AI制药体系,长期植入AI基因,开发跨领域大模型 [24] - 公司BD团队积极拓展海外big pharma相关业务合作,如有进展会依规披露 [25] - 公司三季度财务情况需留意三季报,半年报合同负债余额较年初下降是因本期陆续完成相应发货 [26] - 公司目前营收结构中多肽原料药业务占比更高 [26] - 公司已与多家头部仿制药企开展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原料药项目及制剂项目的合作,海内外订单均有,以海外订单为主 [26] - 公司存货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及库存商品,具体可参见2025年半年度报告 [28] - 公司经营管理层将聚焦优势资源深耕主业,以良好业绩回馈投资者,达成摘帽条件后将启动摘帽申请程序 [28] - 公司目前与礼来、诺和诺德尚无业务关系 [28] - 公司经营管理团队会聚焦优势资源至优势业务板块,以良好、稳健的经营业绩回馈投资者 [29] - 公司建立了基于固液融合的多肽规模化生产技术平台,产品收率、合成效率和质量较传统固相合成技术大幅提升,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29] - 公司将凭借国际化的BD团队,拓展传统欧美市场并覆盖新兴市场严肃医疗领域,以消化新建成产能,2026年销售情况留意定期报告 [29] - 如有对中国证监会下发行政处罚告知书的申辨申请进展,公司会依规及时披露 [29]
涉16万人的研究表明:司美格鲁肽竟让痴呆风险下降45%
GLP1减重宝典· 2025-08-28 11:26
GLP-1药物与痴呆风险关联性研究 - 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减重的GLP-1药物(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可能显著降低任何形式痴呆症的风险 [2] - 研究基于26项随机临床试验,涵盖超过16万名参与者,为GLP-1受体激动剂改善认知潜力提供进一步证据 [2] - 与安慰剂组相比,使用GLP-1药物的群体在痴呆或认知能力下降方面的发病率明显较低 [4]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由爱尔兰戈尔韦大学的Catriona Reddin领导,分析多项安慰剂对照试验数据,对象为尚未诊断痴呆或认知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 [4] - 参与者在试验中使用GLP-1药物并进行至少六个月随访 [4] - 结果显示GLP-1药物与痴呆风险降低相关,而SGLT2抑制剂与痴呆风险无显著相关性 [6] 数据统计结果 - GLP-1药物组的综合效应比值比为0.55(95% CI: 0.35-0.86),表明风险降低45% [7] - SGLT2抑制剂组的综合效应比值比为1.20(95% CI: 0.67-2.17),无显著风险变化 [7] - 研究异质性低(I²=0%),结果一致性高 [7] 潜在作用机制 - GLP-1药物可能通过抗炎作用延缓脑细胞损伤,慢性神经炎症是痴呆症的重要诱因之一 [7] -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有积极影响,如减少动脉斑块堆积和调控血压,降低血管性问题引发的痴呆风险 [8] 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 随访时间最短为六个月,无法全面评估药物对长期认知健康的影响 [11] - 需要更多专门研究来评估降糖类药物在预防痴呆方面的潜在效果 [11] - 两项关于司美格鲁肽用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预计今年稍晚公布结果 [12] 行业专家观点 - 多项观察性研究和对照数据呈现一致趋势,显示抗痴呆迹象 [9] - 目前不足以建议医生专门为预防痴呆开出GLP-1类药物,但对于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和较高认知退化风险的患者,医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此类药物 [11]
通化东宝2025年半年报解析:营收增长85.60%,胰岛素类似物占比超四成
观察者网· 2025-08-25 20:1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13.73亿元 同比增长85.60% 净利润2.1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扣非净利润2.21亿元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7.22亿元 环比增长10.82% 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加速增长态势 [1] - 盈利中枢持续上移 验证经营策略有效性 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1] 胰岛素业务 - 胰岛素类似物销量同比增长超200% 其中门冬系列胰岛素销量激增超360% [1] - 胰岛素类似物收入占比超40% 与人胰岛素并肩成为核心收入来源 [1][2] - 集采续标总签约量约4500万支 较首次集采2600万支增长近2000万支 覆盖周期至2027年底 [1] 医院准入与产品结构 - 甘精胰岛素新增约1400家医院 门冬胰岛素新增3000家 预混型门冬胰岛素新增5000家医院 [2]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打破以二代胰岛素为主的刻板印象 [2] - 胰岛素类似物及利拉鲁肽医院准入数量持续增长 带动业绩修复与结构升级 [1][2] 研发进展 - 上半年研发支出3.41亿元 同比增长近60% [3] - 司美格鲁肽完成末次给药访视 XO/URAT1双靶点抑制剂IIa期达主要终点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完成III期首例给药 [3] - GLP-1/GIP双靶点受体激动剂获降糖减重Ib期积极结果 减重II期完成首例给药 [4] - 痛风药物依托考昔片获上市许可 [3] 创新药竞争力 - THDBH120在给药频次与依从性具差异化竞争力 减重效果数据优异 [4] - 双靶点药物有望与礼来替尔泊肽竞争 覆盖相同适应症且疗效显著 [4] - 研发管线涵盖超速效胰岛素、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等多个品种 [3] 国际化进展 - 海外收入达1.10亿元 超去年全年规模 [5] - 与健友股份合作推进门冬、甘精、赖脯胰岛素进军美国市场 [5] - 胰岛素产品在巴西、俄罗斯、波兰销售 精蛋白胰岛素在尼加拉瓜和乌兹别克斯坦获批 [5] - 利拉鲁肽获哥伦比亚GMP证书 正开拓海外17个新兴市场 [5] 战略布局 - 完善从胰岛素原料药到GLP-1制剂的海外糖尿病市场布局 [6] - 产品出海战略全面提速 收入来源多元化 [5][6] - 从胰岛素龙头向内分泌领域创新研发引领者转型 [6]
翰宇药业(300199):国际化进程加速 业绩改善持续兑现
新浪财经· 2025-08-24 14: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49亿元,同比增长114.86%,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1504.3%,扣非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306.59% [1] - 单季度Q2营收2.39亿元,同比增长127.07%,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1919.66%,扣非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增长232.49% [1]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9.86个百分点至7.09%,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3.2个百分点至10.46%,财务费用率同比下降13.2个百分点至9.48% [1] 业务板块分析 - 国际业务收入达4.25亿元,同比增长272.76%,占总收入比例77.4%,较2024年55.1%显著提升 [1] - 制剂业务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230.71%,原料药业务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52.04% [1] - 多肽原料药领域取得33个生产许可证,替尔泊肽、司美格鲁肽等产品进入国际供应阶段 [3] 产品管线布局 - 短期聚焦特立帕肽注射液、HY3000鼻喷雾剂创新药及GLP-1R/GIPR/GCGR三靶点降糖药物开发 [2] - 中期规划涵盖阿巴帕肽、地克法林、兰瑞肽等潜力产品,长期布局小核酸药物及PDC多肽偶联药物 [2] - 小核酸领域积极研发英克司兰原料药,武汉子公司建设寡核苷酸原料药车间 [3] 战略发展方向 - 通过FDA、EMA国际认证的生产体系为全球客户提供多肽原料药、制剂及寡核苷酸药物的CRDMO一站式服务 [3] - 利拉鲁肽作为首个登陆美国的仿制药,在原研专利到期后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2] - 累计18个品种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推动多款产品国际商业化进程 [2]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营收10.99亿元(同比+86.21%),归母净利润2.73亿元(同比+257.18%) [4] - 2026年营收预期15.17亿元(同比+38%),归母净利润4.16亿元(同比+52.47%) [4] - 2027年营收预估19.41亿元(同比+28%),归母净利润5.76亿元(同比+38.3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