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托管业务
搜索文档
中国银行:中资全球托管行赋能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第一财经· 2025-10-16 19:0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欧金融合作正步入多层次融合新阶段,呈现基础设施互联加速、政策沟通深化和人民币使用场景多元化三大趋势 [2] - 中资全球托管行已成为连接境内外市场的关键枢纽,市场对其依赖度与要求同步提升 [3] - 中国银行凭借其全球托管网络与综合实力,致力于成为互联互通的关键枢纽和最值得信赖的托管合作伙伴 [3][4] 中欧金融合作趋势 - 基础设施互联明显加速,从沪伦通、中瑞通、中德通到ETF互挂的探讨,合作模式已从单点突破迈向多点联通 [2] - 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中欧财金对话、中欧金融工作组机制为双边合作提供常态化、务实的沟通与推动平台 [2] - 人民币在中欧合作中的使用场景日趋多元,欧洲机构投资者人民币资产配置规模增长且类型不断丰富 [2] - 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陆续签署彰显欧洲认可人民币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潜力及对中欧经济深度融合的长期信心 [2] 中资托管行业机遇与挑战 - 托管行在畅通新投资者入市、提供全面服务以保障投资安全与规范、政策建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 伴随互联互通深入,市场对托管行的依赖度不断提升,同时对其要求也日趋严苛 [3] - 中资托管行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对客户投资和市场发展的价值凸显 [3] 中国银行托管业务布局与实力 - 公司全球托管规模达4.7万亿元,服务覆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托管综合实力领跑中资银行 [3] - 公司率先建成首家中资全球托管银行,积极助力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深度参与多个创新项目 [3] - 公司坚持自主建设为主的托管网布局模式,依托境外机构的布局优势与展业经验,筑牢自主托管服务网络根基 [3] - 公司坚持科技赋能,依托全链条证券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服务纵深,以保障客户全球投资高效安全 [3] - 公司致力于成为互联互通的关键枢纽,服务机构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为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4]
专家热议发展托管专业银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09:12
托管行业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2月共有67家金融机构取得托管业务展业资格其中35家为商业银行 [3] - 截至2024年末商业银行托管规模达240万亿元全行业规模预计突破250万亿元 [3] - 国内托管机构服务同质化严重主要提供资产保管投资监督估值清算等基础服务 [3] - 托管业务普遍采用"以销定托"模式银行代销能力成为吸引合作的关键因素 [3] 行业存在问题 - 托管业务独立性不足对母体依赖性较强履职边界不清晰 [4] - 核心能力如服务产品系统人员风控等因素被弱化 [4] - 行业缺乏差异化服务与价值创造能力难以向上突破 [4] - 费率低与监管要求提高之间存在矛盾投入资源有限 [5] 发展趋势 - 托管人需向独立化专业化规模化数智化方向转型 [5] - 监管趋严下托管机构可能被要求承担实质赔偿责任 [5] - 国际案例显示托管专业银行模式具有显著优势 [8] - 纽约梅隆银行和道富银行2024年末托管规模分别达52.1万亿美元和46.56万亿美元 [8] 托管专业银行优势 - 有利于实现业务独立化摆脱母体利益制约 [6] - 专业化经营可提升队伍建设系统投入和服务质量 [6] - 数智化转型能高效防范风险并提供数字化服务 [6] - 有助于融入全球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生态圈 [6] 国际经验借鉴 - 专业托管银行是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7] - 可扮演全球化监管协调员角色帮助适应多国监管框架 [7] - 纽约梅隆银行和道富银行已剥离传统存贷业务专注托管 [8] - 提供多品种货币清算流动性管理外汇交易等综合服务 [8] 可行性分析 - 政策环境支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9] - 2024年末资管总规模达72.85万亿元同比增长8.6% [9] - 2023年末银行业存托比74.35%托管系数51.65%低于国际水平 [9] - 现有法律法规为设立托管专业银行提供基础 [10] 展业模式设想 - 采用"平台化协同+全流程专业服务"模式 [12] - 建立完整托管生态系统整合前中后台功能 [12] - 组织架构扁平化专业化运营高度标准化自动化 [12] - 加大科技投入打造数智化托管服务系统 [12] 上海试点优势 - 上海具备金融市场主体丰富资管规模大等战略优势 [13] - 创新发展需求多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发挥作用大 [13] - 已具备一定的托管专业银行落地条件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