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排放技术

搜索文档
“十四五”能源创新: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构建
新华网· 2025-08-15 14:38
战略背景 - 能源安全面临挑战 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2%和45% [2] - 双碳目标要求能源结构调整 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 - 关键技术存在卡脖子风险 核心装备和材料依赖进口制约产业发展 [2] 多轮驱动战略 - 煤炭发挥压舱石作用 通过清洁高效利用保障能源供应底线 [3][4] - 油气作为稳定器 通过增储上产增强战略韧性 [3][4] - 核能担当基荷电源 安全有序发展提供稳定电力 [3][5] - 可再生能源成为增长极 规模化跃升引领绿色转型 [3][5] 煤炭清洁利用 - 推广超超临界发电技术 提高煤电机组效率降低供电煤耗 [4] - 实施三改联动 开展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 [4] - 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在新能源不稳定时提供重要支撑 [4] 油气发展 - 推进增储上产 增强油气供应稳定性 [4] - 改革管网运营机制 形成多主体供应和统一管网集输体系 [4] - 构建竞争性销售市场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 核能发展 - 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5] - 推动技术创新 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 [5] - 加强协同互补 与其他能源形成有效配合 [5] 可再生能源 - 装机规模全球领先 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均居世界第一 [5] - 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提高在能源供应中占比 [5][6] - 发展分布式能源 在建筑和园区推广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应用 [6] 技术创新 - 推进能源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以绿色低碳为方向 [6] - 发展氢能产业 完善制储输用一体化布局 [6] - 提升传统能源效率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清洁化水平 [6] 体系协同 - 加强传统与新能源协同互补 推动有序替代 [7] - 建设智能电网 应用新型电力技术和运行模式 [7][10] - 优化能源布局 统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7] 未来发展方向 - 提升风电光伏占比 海上风电向深远海规模化开发 [8] - 发展多元可再生能源技术 包括光热发电和地热能 [8] - 加强储能技术研发 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8] 传统能源转型 - 研发清洁化技术 推广超低排放和CCUS技术 [9] - 应用智能化勘探开发 提高油气采收率 [9] - 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 构建多元供应体系 [9] 智能化升级 - 融合5G和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能源全链条智能化 [10] - 建设智能电网和智慧油气田 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10] - 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服务 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10] 市场体系完善 - 优化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10][11] - 深化电力和天然气市场化改革 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10][11] - 构建公平开放市场体系 促进资源高效配置 [11]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专题论坛在京召开
新华社· 2025-07-08 17:30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专题论坛 论坛概况 -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专题论坛在北京召开,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及现代工程技术 [1] -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许其功主持,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跨学科交流 [1] 核心研究进展与挑战 - 当前首要任务是构建协同增效研究框架和范式,现有评估框架缺乏人类活动与自然系统深度耦合及多目标协同路径机制 [1] - 政策路径受技术不确定性、老龄化抵销减排效益等因素制约 [1] - 需提升方法体系的系统化、智能化和精细化,针对行业异质性展开靶向治理 [2] - 路径机制需从静态后评估转向动态过程仿真,强调多目标、多要素、多尺度融合 [2] 行业技术应用与展望 - 钢铁行业需实现超低排放技术全面升级、污染物种类全覆盖、CCUS与生产融合、标准体系建设 [2] - 污水治理领域需发展地下式污水处理系统节能降碳协同增效核心技术体系 [2] - 临汾市产业集聚区案例提出建立绿色管理体系,实现多尺度绩效优化 [2] 未来研究方向 - 技术研究需围绕碳污产排转化原理及阻控增效机制,以多领域交叉为切入点 [2] - 决策支撑需从理论最优转向政策适用,考虑实施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和动态性 [2] 实践共识与建议 - 实践层面需加强减污与降碳的实质性融合 [3] - 未来需凝聚多学科共识,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多元智力支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