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CUS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服贸会成石化产业新成果秀场
中国化工报· 2025-09-15 11:08
服贸会石化行业展示重点 - 中国石化在首钢园环境服务专题展区设置304平方米展区 重点展示新能源和新技术创新研发与应用成果以及数字化一体化服务生态 [1] - 展区科技感十足 模块化空间布局与数字科技演绎引人注目 包含新能源服务展区 人车生活展区和多样化服务体系展区 [2] - 新能源服务展区聚焦氢能和CCUS技术 以及地热风光绿电生物燃料等领域 展示洁净能源成果 [2] 企业合作与金融服务 - 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与中国石化销售北京石油分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标志着银企战略合作进入全面深化新阶段 [2] - 中国石化销售北京石油分公司承担首都成品油市场近60%供应任务 双方在加油站收款存款结算代发薪社保卡等业务领域长期保持密切合作 [3] - 2025年以来双方在产业链融资和消费生态圈合作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3] 数字化与沉浸式体验 - 北京化工集团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 集中呈现最新产品和服务 [3] - 展位设置多个互动体验专区 包括危化品安全服务展区和机器狗群表演 以及技师学院特色展区呈现产教融合成果 [4] - 通过直播带货的"北化市集"开启云销售 销售乳胶手套雨靴502胶等新老日化产品 [4] 能源企业新能源布局 - 中国石油重点展示氢能制储输用一体化解决方案 [4] - 中国海油致力于推动油气全产业链节能降碳 积极布局清洁能源替代 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及CCUS等低碳业务 [4] - 中国石化集中呈现氢能CCUS地热风光绿电及生物燃料五大新能源服务领域进展 [4] 新产品与技术成果 - 展会集中首秀190多项新产品新成果 包括3D打印高分子抗疲劳可吸收血管支架和突破千比特规模的专业光量子计算机 [4] - 发布人工智能绿色创新等领域服务示范案例 提升北京服务和中国服务品牌影响力 [4]
2025服贸会观察—— “绿”潮涌动服贸会 “链”动低碳发展
人民网· 2025-09-14 15:48
行业绿色转型趋势 - 2025年服贸会展示多项绿色技术成果与实践方案 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1] - 环境服务专题聚焦新能源与低碳服务、环境生态服务与循环经济、数字化技术三大核心领域[1] - 零碳园区建设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京能科技通过沙盘展示工业园区光伏板、光伏座椅和充电桩等零碳设施[1] 能源企业低碳技术布局 - 中国石油展示氢能制储输用一体化解决方案[1] - 中国石化展示氢能、CCUS技术、地热、风光绿电、生物燃料等绿色低碳技术[1] - 中国海油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及CCUS等低碳业务 推动油气全产业链节能降碳[1] 环保技术创新应用 - 朝阳环境集团展示全场景多链路AI智慧焚烧系统 实现垃圾发电效率提升与耗材降低 推动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处理[1] - 中建一局采用高性能防水建材与环保装饰材料建设绿色低碳建筑[2] 绿色金融服务发展 - 中国人保2025年上半年为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提供风险保障6834亿元 同比增长3.6%[2] 绿色消费与产业链升级 - 多家企业推出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环保日用品等绿色产品 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2] - 院士论坛建议建立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2] -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 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 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升级[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CCUS技术埋存二氧化碳突破百万吨
新华网· 2025-08-23 10:21
公司技术进展 - 长庆油田近8年累计埋存二氧化碳达102万吨 历史性突破百万吨大关 [1] - 通过二氧化碳驱技术累计实现增油5万多吨 [1] - 二氧化碳驱开采效率较传统水介质提高25% [1] - 形成以二氧化碳混相驱替 防腐防气窜 循环利用为核心的"长庆模式" [1] - 已申报CCUS相关发明专利38件 制修订标准12件 [1] 项目布局规划 - "十四五"期间在陕甘宁部署3个百万吨级CCUS工业化项目 [2] - 陕西姬塬油田黄3区项目建成10万吨/年注入能力 [2] - 陇东油区2026年将开展10万吨级CCUS先导试验 [2] - 宁夏油区项目已建成40万吨/年注入能力 [2] - 整体百万吨CCUS工业化布局基本形成 [2] 技术模式与生态效益 - 采用致密油面积驱 低渗透重力辅助驱 页岩油补能三种技术模式 [2] - 100万吨埋碳量相当于植树5400多万棵 [2] - 未来5年埋碳量有望取得进一步突破 [2] - 项目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2]
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申城努力打造美丽中国上海典范
中国发展网· 2025-08-18 16:36
绿色低碳转型进展 -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6% [6] - 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180万辆 规模居全球城市第一 建成充电桩105万个 换电站254座 [7] - 光伏装机达546万千瓦 累计推进绿色建筑4.37亿平方米 超低能耗建筑1700万平方米 [7] 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 - 发布《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清单(2025年版)》包含42项绿色技术及9项示范工程 [3] - 上海电力开展CCUS技术示范 累计捕集二氧化碳超14万吨 [3] - 累计发布三批共136家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发展名单 [5] 制度保障与体系建设 - 出台《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及《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5] - 实施《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明确全寿命期管理责任与激励措施 [5] - 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链主企业联盟(CN100)推动供应链协同减碳 [7] 生态建设与区域实践 - 老港基地实现固废资源化循环 园区内现存227种植物及8种哺乳动物栖息 [5] - 连续三年举办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 打造产业合作权威平台 [7] - 推进城乡公园体系建设 计划"十四五"末建成"千园之城" [7]
推进绿色技术转化示范应用 42项先进绿色技术和9项示范工程发布
解放日报· 2025-08-16 10:05
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 - 上海市六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清单(2025年版)》,遴选出42项先进绿色技术以及9项示范工程 [1] - 上海电力在行业内率先开展兼容燃煤+燃机烟气的CCUS技术示范,已累计捕集二氧化碳超14万吨 [1] - 老港炉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完成建设,促进垃圾焚烧后相关废弃物循环利用 [1] 上海市绿色低碳转型重点应用场景建设 - 截至2025年6月,上海在工业领域围绕新能源汽车、氢能、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1] - 在建筑领域,累计推进绿色建筑4.37亿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1700万平方米 [1] - 在交通领域,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180万辆,推广规模居全球城市第一,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105万个、换电站254座 [1] - 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光伏装机达546万千瓦 [1] 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及活动 - 第三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在徐汇西岸开幕 [2] - 南京东路街道将举办生态日主题手作体验活动 [2] - 打浦桥街道将举办"绿意逢秋,循环共生"主题集市 [2] - 长宁区多个街道将举办面向学生的环保知识科普活动 [2] - 静安区多个街道将举办文旅一体的低碳主题活动 [2]
绿色发展成绩斐然,上海交出全国生态日“答卷”
国际金融报· 2025-08-15 21:00
绿色发展政策与制度保障 - 上海出台《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条例》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上海典范的决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 - 实施《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建筑全寿命期管理 累计发布三批共136家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发展名单 [4] - 连续三年举办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 支持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链主企业联盟(CN100)推动供应链协同转型 [4] 绿色低碳技术突破与应用 - 发布《上海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目录及示范工程清单(2025年版)》包含42项先进绿色技术和9项示范工程 [3] - 上海电力开展兼容燃煤+燃机烟气的CCUS技术示范 累计捕集二氧化碳超14万吨 [1] - 老港炉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完成建设 促进垃圾焚烧废弃物循环利用 [1] 能源结构与重点领域转型 - 光伏装机达546万千瓦 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并布局绿色燃料体系 [4] - 工业领域聚焦新能源汽车/氢能/节能环保等行业 建筑领域累计绿色建筑4.37亿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1700万平方米 [4] - 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超180万辆(全球城市第一) 建成充电桩105万个/换电站254座 [4] 生态建设与资源循环体系 -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6% 分类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 [5] - 2024年新增城乡公园141座/新建绿地1020公顷/绿道229.77公里 推进"千园之城"建设 [5] - 世博片区2024年企业总营收达10896亿元 吸引231家央企企业/55家跨国公司总部/1190家文化企业入驻 [8] 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实践 - 世博地区作为"低碳世博"理念实践区 形成"科技+文化+生态"融合模式 [7][8] - 世博文化公园与双子山项目打造国际化生态城区 放大生态综合价值 [8] - 浦东世博园区成为具有生态价值转化示范意义的世界会客厅 [7]
能源绿 中国策——写在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
中国电力报· 2025-08-15 09:17
煤炭产业绿色转型 - 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基地将400万吨煤炭中仅100万吨用作燃料煤,其余转为化工原料生产聚乙烯颗粒,实现"点煤成金"向高端新材料产业迈进 [2] - 煤炭消费占比从2012年下降15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53.2%,反映煤炭利用方式和消费模式根本性转变 [2] - 霍林河矿区实现生态修复治理率100%、植被覆盖度超90%,展示全生命周期生态治理成果 [3][4] 油气行业低碳创新 - 吉林油田利用废弃井站场建设15万千瓦风光项目,满足22%用电需求,实现闲置资源再利用 [5] - 胜利油田CCUS项目通过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12%以上,同时实现碳封存与石油增产双赢 [6][7] - 传统油气产区探索风光火储一体化、氢能管道输送等协同发展模式 [8][9] 新能源装机跨越式发展 - 2024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突破60%,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同比翻倍 [12] - 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工程年送电量超600亿千瓦时,滇西北—广东工程年送电超200亿千瓦时 [14] - 福建平潭海上风电场总装机111兆瓦,年替代10.38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28.38万吨 [15] 分布式能源应用场景 - 成都工业园屋顶光伏满足园区1/3用能,降低白天近50%尖峰负荷 [16] - 上海社区光伏健身器与充电长椅实现绿电共享,济南小区车网互动让电动汽车参与电力调节 [16] - 风光大基地建设同步开展生态评估,光伏园预留生态廊道,输电线路优先采用地下电缆 [17] 技术装备突破 - 特高压交直流设备实现自主研制和大规模应用,代表国际电力装备最高水平 [13] -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投产,为深远海开发积累经验 [15]
总量突破7万吨!内蒙古建成大型二氧化碳利用埋存基地
新华社· 2025-08-07 13:51
项目进展 - 截至8月5日9时 巴彦油田CCUS项目累计注入二氧化碳总量突破7万吨 标志着内蒙古建成大型二氧化碳利用埋存基地 [1] - 项目针对地下不同油层类型建设3个CCUS先导试验区 涉及40多口油井 每日二氧化碳注入量达500多吨 [1] - 油田从2020年开始探索二氧化碳驱动开采方式 逐步构建捕集、管输、埋存和驱油采油一体化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1] 油田开发 - 巴彦油田现有300多口生产油井 原油埋藏深 原采用人工水驱方式开采 最终采收率约20% [1] - 河套地区通过注气、注水技术实现深、中、浅层油气资源高效联动开发 同步推进地质勘探至地面工程全流程 [2] - 油田于2018年钻探首口高产工业油流井 现已成为内蒙古西部首个年产百万吨级油田 [1] 技术应用 - CCUS技术通过捕集二氧化碳排放物进行埋存或利用 是应对全球变暖与气候变化的重要技术手段 [1] - 项目通过二氧化碳驱动开采替代传统水驱方式 同时实现节水减碳与提高油气开发能力双重目标 [1] - 油田依托国家级CCUS创新团队攻关高效开发关键技术 推动数智低碳油田建设 [1][2]
第四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举办
中国化工报· 2025-08-04 15:08
会议概况 - 第四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于2025年7月29日至31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指导,新疆大学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主办 [1] - 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300余名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参加 [1] - 会议主题为"强化CCUS科技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3] 会议核心观点 - CCUS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路径,也是推动高碳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 [2] - 会议聚焦CCUS技术的政策机制、前沿进展和工程实践,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2] - 会议凝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新活力,推动CCUS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 [4] 会议主要内容 - 特邀王金南院士、谢和平院士等11位专家作大会报告,围绕CCUS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3] - 设置圆桌对话环节,围绕"碳中和科技需求"、"CCUS技术定位与前景"等四大议题展开讨论 [3] - 33位领域知名专家作特邀报告,48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CO2捕集新材料与新技术、CO2资源化利用路径等 [3] 专题分会场设置 - 设置7个专题分会场,全面覆盖CCUS技术全链条创新与应用,包括碳中和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先进碳减排及捕集技术等 [4] -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中科院研究所,以及中石油、中石化、华能集团等能源企业的92位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 [4] - 专题报告展示基础研究突破和工程实践案例,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示范-商业化应用"完整创新链条提供参考 [4] 会议成果 - 为CCUS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机会,促进学科交叉与科研合作 [4] - 系统梳理CCUS技术发展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分享创新技术成果 [3] - 深化产学研各界合作,探索CCUS技术创新与应用新路径 [2][4]
海南发布降碳“路线图”: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
中国新闻网· 2025-07-12 00:20
碳中和路线图 - 海南计划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目标 [1] - 构建以电力零碳化、热力零碳化、终端电气化为核心的新型零碳能源体系 [1] - 同步建设产业降碳、城乡减碳、交通脱碳、生态固碳、智慧管碳、长效治碳六大体系 [1] 能源领域 - 确保昌江核电站二期建成投产,启动建设洋浦绿能项目 [1] - 发展建筑光伏电站和海上风电 [1] - 适时退出燃煤机组 [1] - 构建核电余热供热、高温气冷堆供热、垃圾焚烧及工业空气源热泵等零碳热力系统 [1] 交通领域 - 推动汽车、铁路、船舶、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替代及空港陆电改造 [1] - 建设智能充换电基础设施、车网互动系统及光储充换一体站 [1] - 到2030年,全省公共服务和社会运营领域新增清洁能源汽车占比100%,私人用车新增和更换新能源汽车占比100% [1] 产业方面 - 攻关高效太阳能电池、电化学储能、绿氢制甲醇及CCUS技术 [2] - 培育"风光氢储"高端装备制造链、"绿氢氨醇"特色产品链及"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航天产业体系 [2] - 加快园区低碳化与零碳园区建设 [2] - 目标是204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较峰值期下降65% [2] 城乡低碳转型 - 在农村推广"自发自用、余电互济、农机储能"的能源系统,实现2045年全覆盖 [2] - 建筑领域提升新建建筑本体节能率,推动既有建筑改造及设施设备全面电气化 [2] 生态固碳 - 开展林业、海洋、农业、地质四大领域固碳增汇行动 [2] - 聚焦碳汇技术支撑、国土造林绿化、生态保护修复、蓝碳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 [2] - 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2] 长效机制 - 建立新型电力系统系列配套政策 [2] - 建立以碳排放统计核算、碳足迹追踪、ESG评价为核心的低碳标准体系 [2] - 打造标准互通互认的绿色低碳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