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阶零碳建筑

搜索文档
美媒:全球首个零碳大楼展示中国气候雄心
环球网· 2025-08-28 08:58
建筑创新与设计 - 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建筑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 高度达117米 完全采用绿色能源运行 [1] - 大楼东 南 西三面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 替代传统屋顶太阳能电池板 提供25%绿色能源 [1] - 光伏玻璃幕墙直接提供直流电 避免直流电转换交流电的损耗 预计年减少碳排放近500吨 [1] 能源存储与利用 - 安装14块淘汰电动汽车电池进行能源存储 储存白天光伏多余电能及深谷时段低价电网清洁能源 [1] - 储存电能在用电高峰期或日照不足时释放 确保能源供应平衡且具有成本效益 [2] - 深谷时段电网清洁能源以每度电0.22元人民币低价储存 供高峰期或阴雨天使用 [1] 数字化运营与系统 - 大楼内部安装近2.4万个微型传感器 实现照明 空调和电梯自动化运行 [2] - 配备全自动高速立体泊车系统 车辆可在35秒内完成停放 几乎无需人工干预 [2] - 泊车系统融合新能源汽车反向供电技术 一辆汽车每天提供10度电 300辆车可覆盖大楼近一半能耗 [2] 项目意义与影响 - 大楼日均用电量约6000度 代表中国在平衡城市发展与气候目标之间迈出关键一步 [1] - 项目为大规模再利用电动汽车电池提供实践范例 支持可再生能源行业和循环经济 [2] - 通过融合太阳能集成 能源存储 数字化运营与电动汽车基础设施 为全球碳中和城市提供蓝图 [2]
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建筑” 在青岛正式启用
央视网· 2025-08-27 09:32
建筑设计与技术特点 - 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高117米 含23层办公区 日均用电量约6000度 [2] - 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覆盖东西南三面 提供25%绿色能源 年减碳近500吨 [2] - 安装14块淘汰汽车动力电池用于梯次储能 实现谷时低价储电(0.22元/度)及峰时供电 [2] - 通过24000个微型传感器替代传统开关 实现人机自动交互控制灯光空调电梯 [3] - 采用全自动极速立体泊车系统 单辆停车效率控制在35秒内 节省建造费用0.5亿元 [4] 能源系统与供电模式 - 实现100%绿电自给自足 通过五大站点合一数字化系统支撑 [3] - 新能源汽车可反向供电 每日300辆车各供10度电可解决近一半能耗 [5] - 充放电机器人实现毫秒级电池体检 29秒内移动异常车辆并梯级浸没处理 [5] - 汽车放电设备碗口大小 安装于车辆底部作为额外充电口 [4] - 储能系统配备热失控保护机制 自动脱扣将电池坠入水池隔离 [2] 经济效益与行业影响 - 数字化系统降低投资成本20%-30% 提升运营效率30% 节约用能成本30% [3] - 员工通过反向供电享受每度电1.2元差价收益 [5] - 形成完整能源生态系统 破解动力电池回收难题 避免分散处置环境风险 [3] - 大楼作为电网柔性调节节点 具备离网运行能力保障关键负荷供电 [5] - 直流供电模式避免交直流转换损耗 实现就近高效用电 [2]
100%绿电自给自足 “超阶零碳建筑”启用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500吨
人民日报· 2025-08-26 05:48
项目概况 - 特来电总部基地于8月24日在青岛市崂山区投用 被定义为"超阶零碳建筑" [1] - 项目通过光伏幕墙 梯次电池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充放电协同技术实现100%绿电自给自足 [1] -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500吨 用能成本节约约30% [1] 技术架构 - 采用"充电网 微电网 储能网"三网融合为核心架构 [1] - 依托数字化智慧平台实现高效能源调控 [1]
破解动力电池回收难题,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建筑”在青岛启用;突破3100℃,中国空间站“炼丹炉”刷新世界纪录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8-25 11:28
中国空间站材料实验突破 - 无容器材料实验柜成功将钨合金加热至超过3100℃ 刷新世界纪录[2] - 该设备位于天和核心舱 专注于炼制钨合金、铌合金等耐高温材料及新型材料[2] 机械工业增长态势 - 1-7月机械工业五大行业增加值均实现同比增长:通用设备制造业增8.3%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3.8% 汽车制造业增10.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11.9% 仪器仪表制造业增7.1%[2] 零碳建筑技术进展 - 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在青岛启用 通过光伏发电、梯次储能电池及新能源汽车放电实现100%绿能替代[2] - 该建筑标志着中国在零碳建筑领域取得新突破[2] 深海科考技术突破 - 中山大学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在南海完成首次深海试验 验证整机系统功能与性能指标[2] - "中山大学"号科考船成为国内少数具备6000米级深海ROV作业能力的船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