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建筑
搜索文档
香港中华煤气、建造业议会策略合作 推动建造业氢能发展 建造业零碳天地设氢能示范项目
格隆汇· 2025-11-10 16:29
合作概述 -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与建造业议会达成策略合作,共同推动业界使用氢能等绿色能源,以实现零碳建筑[1] - 合作在建造业议会「筑月2025」开幕典礼上公布,双方将推动可持续创新技术在建造工程的应用[1] - 煤气公司计划于九龙湾建造业零碳天地设置氢能发电机组,以展示氢能技术的应用潜力[1] 具体合作内容 - 煤气公司将就氢能发电一体化解决方案向业界提供建议,并物色合适的氢能设备供应商[1] - 公司协助于九龙湾的建造业零碳天地设置氢能发电系统[1] - 作为本地主要绿氢供应商,煤气公司计划从将军澳堆填区把沼气生产的「绿氢」运送到零碳天地的机组进行发电[1] - 公司研发了适用于建筑工地的氢燃料发电模组,以推动绿色工地发展[1] 技术优势与效益 - 氢能发电模组运作时只产出纯水,无废气且宁静,解决了传统柴油发电机的空气和噪音污染问题[1] - 该技术是环保选择,能直接减低工程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并允许工地有更长的运作时间[1] 行业活动与推广 - 煤气公司参与《零碳未来出行展览》,向公众介绍其绿色能源发展,包括展出抽氢模型、氢能充电桩模型,并设「氢而易取」摊位游戏[2] - 公司总经理在「筑月2025」开幕典礼上发布「煤气公司能源转型与本港氢能发展的里程」,并向公众讲解氢能示范项目[5] - 建造业议会执行总监表示零碳天地将与煤气公司紧密合作,探索更多氢能应用方案,推动洁净能源及可持续生活方式[2]
博鳌零碳实践的“关键一步”
中国新闻网· 2025-10-13 10:02
博鳌零碳实践的"关键一步" 中新网10月13日电(记者 石睿)今年3月,"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升级为"博鳌零碳示范区",实现了从"近零 碳"到"零碳"的重要跨越,成为中国首个以更新改造模式实现区域整体零碳运行的样本。 示范区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绿色化改造、交通绿色化改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物资循环利 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园林景观生态化改造、运营智慧化相结合的"八位一体"区域降碳布局,其中,建 筑碳排放占示范区总碳排放的近70%,建筑绿色化改造是示范区实现零碳的关键一步。 "博鳌零碳示范区"内,改造建筑主要包括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及酒店(下称亚论酒店)、东屿岛大 酒店、新闻中心,总面积达16.3万平方米。最早建成的亚论酒店已经营业22年,设计之时并未有节能规 范要求,年耗电量超千万千瓦时,同时天然气年使用量约44万立方米。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负责人卢笛在日前召开的"零碳建 筑·全电未来——建筑用能电气化研讨会"上透露,建筑绿色化改造之后,示范区内建筑实现100%电气 化,每年减少碳排放5250吨,减碳量占示范区总碳排放量40%,对零碳示范区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
“更”新生活更绿、更智慧 建筑业绿色转型重塑产业竞争力 抢占经济制高点
央视网· 2025-09-29 12:05
项目核心特点 - 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于2025年8月在青岛崂山区正式启用 通过光伏发电、梯次储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放电实现100%绿能替代 [1] - 大楼高117米 共23层办公区 日均用电量约6000度 [3] 光伏发电技术 - 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作为“发电外套” 东西南三面覆盖 在不影响采光前提下实现日均25%用电自给 [3][5] 储能技术应用 - 大楼底部安装14块淘汰的汽车动力电池作为梯次储能系统 每天进行一充一放 存储光伏余电和低价谷电(每度0.22元) 用于高峰期或阴雨天 [5][7] - 引入V2G技术 使楼内电动汽车成为移动储能体 参与大楼及城市的绿电消纳 [7][9] 智慧能源管理 - 系统通过分析车主用车习惯 保证车辆离场时电量充足 同时车主可赚取“碳币”兑换商品 [12] - 大楼安装近24000个传感器 实现灯光空调全自动控制 系统自主寻找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运行策略以实现整体节能 [14] 行业意义与前景 - 绿色低碳智能建造技术需求预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对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15] - 建筑业绿色转型被视为应对环境约束、产业升级和社会变迁的综合革命 是重塑产业竞争力、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17]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
央广网· 2025-09-28 09:08
央广网北京9月2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在9月24日的联 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视频致辞,就全球气候治理提出重要主张,并宣布中国新一轮国 家自主贡献,强调中国有决心、有信心兑现承诺。 近年来,我国扎实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成为世界绿色发展的坚 定行动派和重要贡献者,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日前(9月16日),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设的跨省区输电重点工程——藏东南至粤港澳大湾区±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启动建设。这是目前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投资规模最大的 柔性直流输电工程。2029年全面投运后,工程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超430亿度绿色清洁电能,相 当于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一半,可替代标准煤消耗约12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300万吨。 广东藏粤直流电力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董言乐:工程不仅极大缓解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用电压力,优 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结构,同时也为西藏的清洁能源开发与外送提供了关键通道,对推动全国范围 的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建刚:我们既要能源安全,又要"双碳",那么我 ...
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启用
中国化工报· 2025-09-16 11:44
项目概况 - 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在山东青岛正式启用 通过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放电协同运行构建园区级虚拟电厂 实现100%绿能替代[1] - 项目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 2025年3月整体竣工 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 建筑总高117米[1] - 集成特锐德集团多项自主研发创新成果 以充电网 微电网 储能网三网融合为核心 结合虚拟电厂与极速智能泊车系统[1] 技术特点 - 东 西 南三立面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 光伏可满足整栋建筑约25%用电需求 年减碳量近500吨[1] - 底部配置14组梯次利用汽车动力电池组 每日完成一充一放循环 吸纳光伏发电盈余并在电网深谷时段以0.22元/千瓦时低价储电[1] - 大楼日均用电量约6000千瓦时 直流电直接供给内部使用避免交直流转换能量损耗[1] 运营效益 - 每年可消纳大量绿电 减少近2500吨碳排放[2] - 高度数字化运营使投资成本降低20%~30% 运营效率提升30% 综合用能成本减少约30%[2] - 形成完整的能源生态系统 实现100%绿电自给自足的零碳建筑新模式[2]
南沙金融港迎来国家级机遇,南沙期货产业园核心使命逐步显现
期货日报网· 2025-08-27 17:01
行业政策支持 - 广东省市区各级部门制定系列文件 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 建设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中心 在南沙建设期货产业集聚区或期货小镇 [1] - 《南沙金融30条》发布 提出高标准建设南沙期货产业园 给予南沙及广东期货市场极大鼓舞 [1] - 南沙区发布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 提供购置办公用房每平方米1000元补贴 租赁办公用房享受50%租金补贴 每年最高300万元 [2] 产业集群效应 - 广期所落地广州后 各类资本和产业主体纷至沓来 广东期货市场获得更多关注 [1] - 政策引导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汇聚南沙 形成良好产业集群效应 [3] - 南沙期货产业园作为全国首个期货金融业全要素产业园区 是南沙"五港联动"战略中金融港的核心载体 [2] 国际化发展机遇 - 《南沙金融30条》强化南沙国际金融地位 为金融机构提供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的机会 [3] - 依托南沙区域优势及期货产业园平台 金融机构可更好服务跨境贸易与跨境投资 拓展国际业务版图 [3] - 园区引进国际金融管理经验与技术手段 提升金融机构国际化运营水平 [3] 园区建设规划 - 南沙期货产业园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建有8栋建筑包括3栋高层商务楼宇 4栋低密度总部独栋 1栋交流中心 [4] - 配套4600平方米商业面积及900余个车位 项目将于2023年9月30日竣工 [4] - 创新引入光伏塔冠+光伏雨棚组合建设方案 打造国内首批零碳建筑 [4] 战略定位与服务生态 - 园区定位为全国性大型期货金融业总部及国际性金融服务平台 [4] - 联动南沙国际会展中心和南沙岭南东方酒店 构建金融+会展+商务三位一体服务生态圈 [4] - 园区位于横沥岛尖 毗邻南沙国际会展中心 与灵山岛尖科学论坛永久会址隔江对望 [4]
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建筑” 在青岛正式启用
央视网· 2025-08-27 09:32
建筑设计与技术特点 - 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高117米 含23层办公区 日均用电量约6000度 [2] - 采用建筑一体化光伏玻璃幕墙覆盖东西南三面 提供25%绿色能源 年减碳近500吨 [2] - 安装14块淘汰汽车动力电池用于梯次储能 实现谷时低价储电(0.22元/度)及峰时供电 [2] - 通过24000个微型传感器替代传统开关 实现人机自动交互控制灯光空调电梯 [3] - 采用全自动极速立体泊车系统 单辆停车效率控制在35秒内 节省建造费用0.5亿元 [4] 能源系统与供电模式 - 实现100%绿电自给自足 通过五大站点合一数字化系统支撑 [3] - 新能源汽车可反向供电 每日300辆车各供10度电可解决近一半能耗 [5] - 充放电机器人实现毫秒级电池体检 29秒内移动异常车辆并梯级浸没处理 [5] - 汽车放电设备碗口大小 安装于车辆底部作为额外充电口 [4] - 储能系统配备热失控保护机制 自动脱扣将电池坠入水池隔离 [2] 经济效益与行业影响 - 数字化系统降低投资成本20%-30% 提升运营效率30% 节约用能成本30% [3] - 员工通过反向供电享受每度电1.2元差价收益 [5] - 形成完整能源生态系统 破解动力电池回收难题 避免分散处置环境风险 [3] - 大楼作为电网柔性调节节点 具备离网运行能力保障关键负荷供电 [5] - 直流供电模式避免交直流转换损耗 实现就近高效用电 [2]
“超阶零碳建筑”启用
人民日报· 2025-08-26 06:40
项目概况 - 特来电总部基地于2025年8月24日在青岛市崂山区投入使用 被定义为"超阶零碳建筑" [2] - 项目通过一体化光伏幕墙 梯次电池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充放电协同技术实现100%绿电自给自足 [2] -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500吨 [2] 技术架构 - 以充电网 微电网 储能网三网融合为核心技术体系 [2] - 依托数字化智慧平台实现高效调控 [2] - 用能成本节约幅度达30% [2] 行业意义 - 项目展示新能源汽车充放电技术与建筑能源系统的协同应用模式 [2] - 光伏幕墙与梯次电池储能技术实现建筑领域绿电自给自足 [2] - 三网融合模式为新能源基础设施与建筑一体化提供实践案例 [2]
100%绿电自给自足 “超阶零碳建筑”启用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500吨
人民日报· 2025-08-26 05:48
项目概况 - 特来电总部基地于8月24日在青岛市崂山区投用 被定义为"超阶零碳建筑" [1] - 项目通过光伏幕墙 梯次电池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充放电协同技术实现100%绿电自给自足 [1] -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2500吨 用能成本节约约30% [1] 技术架构 - 采用"充电网 微电网 储能网"三网融合为核心架构 [1] - 依托数字化智慧平台实现高效能源调控 [1]
100%绿电自给 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在青岛投用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1:42
项目概况 - 全球首座超阶零碳大楼特来电总部基地项目于8月24日在青岛正式投入使用 [1] - 建筑实现100%绿色电能替代 [1] - 超阶指融合光伏发电、梯次储能电池及新能源汽车放电等多种绿电应用方式 [1] 技术体系 - 构建高度集成、高效协同的清洁能源供能体系 [1] - 创新技术实现多能互补的绿色电力供应模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