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及市场规模分析:行业爆发式增长,技术革新与产业变革共筑黄金发展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9 09:44
行业概述 - 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利用光学原理、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技术及人工智能算法获取物体空间几何形状、纹理、颜色等属性并转化为数字化三维模型或数据 [2] - 产品分为工业级、专业级和商业级三类 [2] 行业发展历程 - 1980-2000年为萌芽期,三维扫描技术诞生但精度与效率受限,主要应用于科研及高端制造领域 [4] - 2001-2010年为市场培育期,激光扫描与结构光技术实现商业化突破,推动行业向工业检测领域渗透 [4] - 2011-2020年为多元化应用期,AI与3D视觉技术融合推动应用场景向非工业领域拓展 [5] - 2021年至今为生态构建期,多技术融合与便携式设备普及推动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6]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原材料及零部件、软件服务、生产设备等 [8] - 中游为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研发环节 [9]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交通、工业机械、航空航天、能源电力、医疗健康等 [9]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9亿元,同比增长34.72% [13]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爆发式增长、清洁能源领域国家战略推动以及AI+3D视觉技术融合催生新场景 [13]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思看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0.87亿元,同比增长26.38%,归母净利润为0.27亿元,同比增长21.23% [16] - 先临三维2024年营业收入为12.02亿元,同比增长18.07%,毛利率为69.10%,同比增加2.24个百分点 [18]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融合驱动场景深化,非工业领域成为新增长极 [20] - 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核心器件自主化 [21] - 全球化布局加速,中国方案重塑国际产业秩序 [23]
思看科技(688583)深度研究报告:从平面到立体,商业级蓝海启航,工业级技术筑基
华创证券· 2025-05-27 08: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推”评级 [1][9][1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从工业级、专业级、商业级下游分析3D视觉数字化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增长驱动力,对三维视觉数字化与传统接触式扫描进行优劣势对比,预计视觉方案渗透率以及手动式产品占比有望提升,并梳理了目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7] - 全球三维数字化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核心软硬件均自主研发,商业级拓展处于初期后期具备广阔成长空间,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保持增长,给予2025年70倍PE,对应目标价148.35元 [6][9][11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思看科技:面向全球的三维视觉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 产品类型覆盖工业级和专业级,包括便携式、跟踪式、专业级彩色3D视觉数字化产品和工业级自动化3D视觉检测系统等,产品保持快速研发迭代周期 [13][14] - 实控人为王江峰、陈尚俭、郑俊,合计持股44.6%,股权结构稳定 [30] - 2020年以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为37.9%和41.7%,2025年Q1同比分别增长26.38%和21.23%,2020 - 2025年Q1毛利率持续保持在75.5%以上,销售费用率呈上升态势,2022 - 2024年研发费用率基本在18%左右 [32][34] 预计到2027年全球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 - 3D视觉技术拓宽机器视觉应用场景,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2024 - 2028年CAGR为8.2%,我国为17.5%,3D视觉可作为2D视觉的有效补充,拓宽应用场景 [38][45] - 三维数字化行业是构建三维机器视觉的重要基础,通过设备获取物品外形数据,经加工处理形成3D数据文件 [46] - 以工业级领域为基本盘,卡位大客户,未来拓展专业级、商业级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2024年上半年工业级占比达92.8% [56] - 2022年全球/中国三维视觉产品规模占比分别为24.6%/20.8%,预计2027年将分别达到400/60.3亿元,CAGR分别为26.6%/32.3%,手动式产品占比有望分别提升至51.2%/56.7% [6][8][86] - 国内厂商性价比叠加渠道拓展,持续推进全球市场的进口替代,国内手持式产品已逐步接近甚至超越发达国家 [101] 核心软硬件自主研发,奠定长期拓展基础 - 2022年以来研发费用率在18%上下,截至2024年年底拥有84项授权发明专利、47项软件著作权 [104] - 硬件自研或定制关键器件,软件形成三大核心技术集群,掌握18项核心技术 [105] 盈利预测与估值分析 - 预计工业级产品2025 - 2027年收入增速分别为22.7%/23.0%/22.2%,毛利率保持在75.8%;专业级彩色3D扫描仪收入增速分别为120%/80%/70%,毛利率保持在73% [116] - 预计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4.21/5.34/6.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26.9%/26.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1.73/2.0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6%/19.8%/20.8%,给予2025年70倍PE,对应目标价148.35元 [6][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