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人民币贷款

搜索文档
银行业为“全球南方”共谋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
金融时报· 2025-07-11 09:52
全球南方经济地位 - "全球南方"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超过40%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0% [1] - 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集合体 已成为带动世界发展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关键力量 [1] 金融合作与基建支持 -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融资支持阿根廷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改造 运量提升至改造前235% [2] - 中国进出口银行融资支持厄瓜多尔500千伏输变电项目 成为该国首个国家级超高压输电主干线路 [2] - 中国农业银行提出打造更具韧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体系 为"全球南方"发展创造空间 [2] 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 - 中国政府提供100亿美元贸易融资额度支持非洲出口 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分别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支持"一带一路"项目 [3] - 建设"全球南方"研究中心 继续用好200亿美元资金窗口支持发展中国家 [3] 经贸往来与项目合作 - 农业银行2024年为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贸易往来提供近千亿美元融资结算服务 支持百余家中资企业与40多个国家合作 [6] - 中国银行协助巴斯夫集团发行首笔熊猫债 筹集400亿元人民币银团贷款用于广东湛江100亿欧元石化项目 [5][6] 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创新 - 2024年人民币全球支付结算份额提升 金砖国家推出基于成员国货币的支付系统 [7] - 交通银行首创全流程跨境人民币业务模式 为国家电投巴西子公司提供首笔跨境人民币贷款支持水电站运营 [7] - 中信银行设计基于自贸区FT账户的跨境直贷方案 解决企业在南方国家设立机构的外资银行授信问题 [8]
银行业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新篇章添“金”彩
金融时报· 2025-05-19 09:51
中拉金融合作总体进展 - 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贸易、投资、金融、科技、基建等领域深化务实合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1] - 金融业为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增添新内涵,注入"金"动能,支持南南合作[1] - 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5-2027)将金融列为重点合作领域之一[2] 中巴金融合作案例 - 交通银行巴西子行2016年成立,拥有全牌照业务资质,截至2024年末已为60余户在巴中资企业提供外汇汇款、套保、保函等金融服务[2] - 中国银行协助巴西书赞桉诺集团发行12亿元3年期绿色熊猫中票,实现南美洲熊猫债"破冰"[3] - 交通银行巴西子行2024年联合北京市分行完成巴西市场首笔跨境人民币贷款,支持圣西芒水电站运营,首创"境内贷款+CIPS+货币互换+境内外联动"全流程服务模式[6][7] 拉美基建与能源项目金融支持 - 国开行融资支持的阿根廷贝尔格拉诺货运铁路改造项目使运力提升235%,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4] - 国开行支持中国南方电网收购秘鲁电力公司,服务利马北部1600平方公里区域160万用户(占秘鲁总配电用户19%),推动配网技术经验共享[4] - 中国银行为智利锂矿巨头SQM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并为智利三文鱼行业前十大客户中的7家开立人民币账户[6]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 - 中国银行发挥全球业务优势,在智利推动人民币结算及汇兑,强化跨境人民币主渠道作用[6] - 交通银行巴西子行提升跨境人民币服务能力,覆盖巴西中资企业及对华贸易龙头企业[6] - 金融机构通过专项产品加大融资支持,推动人民币在中拉贸易投资中的使用[5][6] 金融机构战略规划 - 国开行计划聚焦中拉合作重点领域,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5] - 中国银行将持续丰富人民币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效以助力人民币国际化[6]
打造高水平 对外开放“门户标杆” 前海书写中国自贸区开放引领的“深圳样本”
深圳商报· 2025-04-27 01:06
文章核心观点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构建开放体系,形成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并推广,累计使用外资可观,从制度创新策源地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标杆,在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深港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1] 打造“价值链枢纽”门户标杆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外贸进出口总值从712亿元跃升至5379.8亿元,年均增长超25%,新业态蓬勃发展,如西门子医疗设备保税维修中心落地、芯片生产商依托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供应链 [2] - 2022年海关总署发布支持前海18条措施,推动货物贸易通关便利化,前海提出多种跨境电商新型业务模式,2024年前海综合保税区首次升为A类,全省排名第一 [2] - 前海跨境电商集聚区引进平台企业,集聚供应链龙头,进出口增长104%,累计引进超175家跨境电商企业,推动从“贸易通道”升级为“价值链枢纽” [3] 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 2022 - 2024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连续三年蝉联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第一,“金融支持前海30条”落地形成多项全国首创成果和“六个跨境”金融创新品牌,截至2024年底,前海QFLP、QDIE试点机构占全市八成,港资机构占九成以上 [4] - 前海高标准建设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实现多项法律创新举措,形成“双终局”架构,已有254家法治机构集聚 [5] - 前海发布“前海全球服务商”计划,落地多家知名机构,启动18个产业集聚区建设,搭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5] 深港共筑自贸新高地 - 规则衔接上,前海率先实现“港资港法港仲裁”,医疗领域有突破,降低港人执业门槛,推动26类专业人士在前海执业 [7] - 民生互通方面,“港澳e站通”让政务服务香港“就近办”,发行“前海卡”“互通行”卡,集聚多所国际学校,提供跨境支付方式 [7] - 创业方面,“深港通注册易”等改革让港澳投资者便捷登记,首创企业开办“双录签名”,每年为企业节省约3800万元,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孵化众多团队,推出“1510”模式,基金首批项目签约落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