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过敏防治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圣桐特医赴港上市,单一产品贡献9成收入;上市前大额分红4.67亿,2.44亿进入创始人口袋
搜狐财经· 2025-06-27 15:50
公司概况 - 圣桐特医是一家特医食品提供商,主要从事特医食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旗下有5大产品线:过敏防治产品、早产儿产品、无乳糖产品、全营养产品及代谢障碍产品 [5] - 公司已推出14款主要特医食品产品,另有16款主要新产品正在研发中 [8] - 公司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作为圣元国际集团旗下圣元营养的特医食品事业部成立,2011年成为国内首家获批生产特医食品产品的企业 [1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91亿、6.54亿和8.34亿,3年间增长1.7倍 [8] - 毛利率长期维持在71%,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71.8%、71.0%及71.0% [8] - 净利率较低,2024年仅为11.3% [16]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84亿、1.7亿及0.94亿 [15] 业务结构 - 收入严重依赖单一产品,过敏防治产品贡献收入占比从2022年85.5%增长至2024年90.3% [8][9] - 其他产品线收入占比均未超过10%,早产儿产品、无乳糖产品、全营养产品等占比逐年下降 [9] 研发与营销 - 研发投入不足,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51.1万、1081.2万、1330万,占营收比重均低于2% [13] - 营销费用高企,同期分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1.92亿、2.67亿、3.29亿,占营收比重约40% [13] 市场地位 - 在国内婴儿特医食品市场拥有9.5%的市场份额,位居市场第三名 [14] - 在整个国内特医食品市场中,公司是国内品牌第一,但市场份额仅为6.3%,前三名均为外企,合计占据近70%市场 [14] 运营效率 - 存货周转天数逐年增加,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54天、113天、155天,3年增长187.04% [14] 分红与募资 - 2022年至2024年累计分红4.67亿,其中2024年及2025年股息尚有240万未支付 [15] - 控股股东张亮家族通过圣元香港等实体合计持有公司52.26%股权,分红中可获得2.44亿 [17] - 公司计划将上市募得资金用于研发投入,与前期低研发投入形成对比 [16] 上市背景 - 公司存在对赌协议,若未能在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IPO,股东特殊权利将恢复效力 [18] - 控股股东张亮曾推动圣元国际在纳斯达克上市并私有化,旗下另一公司美泰科技也曾尝试资本市场运作 [17]
张亮家族控制的圣桐特医市场处于弱势 3年分红3.6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6-16 08:20
公司概况 - 公司是特医食品提供商,专注于特医食品产品开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已推出五条特医食品产品线:过敏防治产品、早产儿产品、无乳糖产品、全营养产品及代谢障碍产品 [1][4]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491.2百万元、654.2百万元、834.1百万元,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120.7百万元、175.0百万元、199.4百万元 [1][5] - 2022年至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108.9百万元、135.7百万元、156.1百万元 [1][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宣派股息17.0百万元、138.9百万元、201.0百万元,3年累计分红356.9百万元 [1][8] - 2025年3月公司宣派109.8百万元特别股息,截至2025年5月20日尚未全部派付 [2][9] 股权结构 - 圣元香港是公司最大股东,持股48.68%,圣元香港与张梦然合计持股52.26% [1][10] - 圣元香港由圣元国际全资拥有,圣元国际由BeamsPower全资拥有,BeamsPower由孟秀清全资拥有 [1][10] - 孟秀清与张亮为配偶关系,张梦然为其子,孟秀清、张亮、张梦然、BeamsPower、圣元国际及圣元香港构成公司控股股东 [1][10] - 张亮于1998年创立圣元国际,2005年通过反向收购成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2017年通过私有化交易退市 [10][11] 业务表现 - 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过敏防治产品,2022年至2024年该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85.5%、88.2%、90.3% [4][6] - 过敏防治产品收入由2022年419.9百万元增长至2023年577.3百万元(增长37.5%),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752.9百万元(增长30.4%) [4][5]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销及分销开支分别为191.7百万元、267.4百万元、328.6百万元,占收入比例分别为39.0%、40.9%、39.4% [2][13]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6.5百万元、10.8百万元、13.3百万元,占收入比例分别为1.3%、1.7%、1.6% [2][14] 市场地位 - 以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在中国特医食品市场位居本土品牌榜首,整体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6.3% [3][20] - 在中国婴儿特医食品市场,公司位居本土品牌榜首,整体市场排名第三,市场份额9.5% [3][20] - 雀巢以57%市占率位居中国特医食品市场第一,达能以18.4%紧随其后 [3][20] 财务状况 - 公司存货从2022年32.5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85.1百万元(增长162.1%),2024年进一步增至119.6百万元(增长40.5%) [2][15]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54天增至2023年113天,2024年进一步增至155天 [3][18][1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404.5百万元,主要与金融负债相关 [21][2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为82.9百万元 [21]
从奶粉巨头到特医新兵,张亮低调推进圣桐特医IPO,递表前大额分红
36氪· 2025-06-11 07:55
行业概况 - 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从2019年73亿元增长至2024年2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6.1%,预计2029年达5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 [1] - 行业集中度高,前五名企业合计占78%市场份额,婴儿特医食品领域前五名占92.9%市场份额 [21] - 国内特医食品渗透率仅3%,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的40%以上,市场潜力巨大 [26] 公司背景 - 圣桐特医成立于2019年,前身为2005年圣元集团旗下特医食品事业部,是中国首家获批生产特医食品的企业 [3][5] - 控股股东为张亮家族通过圣元香港(48.68%)和张梦然(3.58%)合计持股52.26%,张亮虽未直接持股但通过一致行动协议保持控制力 [8][9][10] - 获得高瓴资本(3.8%)、创新工场(4.12%)、弘晖基金(9.61%)等机构投资,存在2026年底前完成IPO的对赌条款 [11][1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4.91亿元增至8.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0.3%,毛利率稳定在71%左右 [14][15] - 调整后净利润从1.21亿元增至1.99亿元,但2024年年度利润同比下降44.7%至9414万元 [14][15] - 流动负债从3.84亿元增至7.16亿元,现金覆盖率从56%降至43%,总赤字从6264万元扩大至3.18亿元 [22] 业务结构 - 过敏防治产品贡献超90%营收(2024年7.53亿元),其他5类产品合计占比不足10% [17][18] - 2024年以15亿元零售额占6.3%市场份额,排名行业第四,是前五名中唯一中国企业 [20][21] - 拥有14款在售产品和16款在研新品,婴儿特医食品领域市场份额9.5%排名第三 [17][21] 资本运作 - 2022-2025年累计分红4.67亿元(含1.1亿元特别股息),相当于同期调整净利润的94% [23][24] - 计划将IPO募资用于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但上市前大额分红与长期发展需求形成矛盾 [24][26] - 作为圣元国际2017年私有化后"圣元系"第二次资本尝试,此前美泰科技2021年上市辅导未果 [6][7]
新股前瞻|圣桐特医资不抵债 毛利率超过70%的特医食品生意也不好做?
智通财经网· 2025-06-07 12:41
行业概况 - 2023年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突破141亿美元(约1000亿人民币),预计2030年达218亿美元,年增速超6% [1] - 中国是增速最快市场,2023年规模约140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16% [1] - 2020-2025年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7.8% [7] - 2024年中国特医食品渗透率约3%,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超40%水平 [9] - 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预计以18%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531亿元 [9] 市场结构 - 婴儿特医食品占最大份额,预计以15.1%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274亿元 [9] - 非婴儿特医食品正成为新增长引擎,预计以21.5%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258亿元 [9] - 外资品牌如雀巢、雅培占据婴幼儿特医营养市场大半份额 [7] - 国产产品占比远低于进口产品,但差距正逐渐缩小 [7] 政策环境 - 2015年修订《食品安全法》将特医食品正式纳入法律监管范畴 [7] - 2024年国产特医食品获批速度显著加快 [7] - 2024年3月发布《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新国标,2027年3月实施 [7] 公司概况 - 圣桐特医是中国首家获批生产特医食品产品的企业(2011年) [2] - 公司已推出14款主要特医食品产品,16款新产品在研发中 [2] - 持有中国婴儿特医食品注册证书数量位居本土品牌之首 [2] - 2024年零售额市场份额6.3%,居本土品牌榜首、全市场第四 [1] - 婴儿特医食品市场份额9.5%,居本土品牌榜首、全市场第三 [1] 产品结构 - 过敏防治产品是营收支柱,2024年收入7.53亿元占比90.3% [5] - 早产儿产品收入3995万元占比4.8% [5] - 无乳糖产品收入2121万元占比2.5% [5] - 拥有针对丙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婴儿的中国首款特医食品 [2] - 拥有中国品牌自主研发的首款针对苯丙酮尿症婴儿特医食品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91亿、6.54亿、8.34亿元,复合增长率30.3% [3] - 同期毛利率稳定在71%左右 [3] - 年度利润分别为8388.6万元、1.70亿元、9414.4万元 [3] - 净利润率分别为17.1%、26.1%、11.3% [4] - 流动比率分别为0.6、0.6、0.4 [4] - 财政赤字分别为-6264.2万元、-2.11亿元、-3.18亿元 [4] 融资与投资 - 2024年一季度获超4亿元B+轮融资,为领域近年最大额 [8] - 投资者包括弘晖基金、德福资本、创新工场、高瓴创投等知名机构 [9] - 行业同期融资活跃,三家企业合计融资近7亿元 [8] 竞争优势 - 收入增速超市场:2022-2024年公司复合增长率30.3%,市场五大参与者平均20% [9] - 中国特医食品市场同期复合增长率26.4% [9] - 研发能力突出,拥有多个首创产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