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产品

搜索文档
圣桐特医赴港上市,单一产品贡献9成收入;上市前大额分红4.67亿,2.44亿进入创始人口袋
搜狐财经· 2025-06-27 15:50
公司概况 - 圣桐特医是一家特医食品提供商,主要从事特医食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旗下有5大产品线:过敏防治产品、早产儿产品、无乳糖产品、全营养产品及代谢障碍产品 [5] - 公司已推出14款主要特医食品产品,另有16款主要新产品正在研发中 [8] - 公司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作为圣元国际集团旗下圣元营养的特医食品事业部成立,2011年成为国内首家获批生产特医食品产品的企业 [13]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91亿、6.54亿和8.34亿,3年间增长1.7倍 [8] - 毛利率长期维持在71%,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71.8%、71.0%及71.0% [8] - 净利率较低,2024年仅为11.3% [16] - 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84亿、1.7亿及0.94亿 [15] 业务结构 - 收入严重依赖单一产品,过敏防治产品贡献收入占比从2022年85.5%增长至2024年90.3% [8][9] - 其他产品线收入占比均未超过10%,早产儿产品、无乳糖产品、全营养产品等占比逐年下降 [9] 研发与营销 - 研发投入不足,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651.1万、1081.2万、1330万,占营收比重均低于2% [13] - 营销费用高企,同期分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1.92亿、2.67亿、3.29亿,占营收比重约40% [13] 市场地位 - 在国内婴儿特医食品市场拥有9.5%的市场份额,位居市场第三名 [14] - 在整个国内特医食品市场中,公司是国内品牌第一,但市场份额仅为6.3%,前三名均为外企,合计占据近70%市场 [14] 运营效率 - 存货周转天数逐年增加,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54天、113天、155天,3年增长187.04% [14] 分红与募资 - 2022年至2024年累计分红4.67亿,其中2024年及2025年股息尚有240万未支付 [15] - 控股股东张亮家族通过圣元香港等实体合计持有公司52.26%股权,分红中可获得2.44亿 [17] - 公司计划将上市募得资金用于研发投入,与前期低研发投入形成对比 [16] 上市背景 - 公司存在对赌协议,若未能在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IPO,股东特殊权利将恢复效力 [18] - 控股股东张亮曾推动圣元国际在纳斯达克上市并私有化,旗下另一公司美泰科技也曾尝试资本市场运作 [17]
新股前瞻|圣桐特医资不抵债 毛利率超过70%的特医食品生意也不好做?
智通财经网· 2025-06-07 12:41
行业概况 - 2023年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突破141亿美元(约1000亿人民币),预计2030年达218亿美元,年增速超6% [1] - 中国是增速最快市场,2023年规模约140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4.16% [1] - 2020-2025年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7.8% [7] - 2024年中国特医食品渗透率约3%,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超40%水平 [9] - 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预计以18%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531亿元 [9] 市场结构 - 婴儿特医食品占最大份额,预计以15.1%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274亿元 [9] - 非婴儿特医食品正成为新增长引擎,预计以21.5%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258亿元 [9] - 外资品牌如雀巢、雅培占据婴幼儿特医营养市场大半份额 [7] - 国产产品占比远低于进口产品,但差距正逐渐缩小 [7] 政策环境 - 2015年修订《食品安全法》将特医食品正式纳入法律监管范畴 [7] - 2024年国产特医食品获批速度显著加快 [7] - 2024年3月发布《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新国标,2027年3月实施 [7] 公司概况 - 圣桐特医是中国首家获批生产特医食品产品的企业(2011年) [2] - 公司已推出14款主要特医食品产品,16款新产品在研发中 [2] - 持有中国婴儿特医食品注册证书数量位居本土品牌之首 [2] - 2024年零售额市场份额6.3%,居本土品牌榜首、全市场第四 [1] - 婴儿特医食品市场份额9.5%,居本土品牌榜首、全市场第三 [1] 产品结构 - 过敏防治产品是营收支柱,2024年收入7.53亿元占比90.3% [5] - 早产儿产品收入3995万元占比4.8% [5] - 无乳糖产品收入2121万元占比2.5% [5] - 拥有针对丙酸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婴儿的中国首款特医食品 [2] - 拥有中国品牌自主研发的首款针对苯丙酮尿症婴儿特医食品 [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4.91亿、6.54亿、8.34亿元,复合增长率30.3% [3] - 同期毛利率稳定在71%左右 [3] - 年度利润分别为8388.6万元、1.70亿元、9414.4万元 [3] - 净利润率分别为17.1%、26.1%、11.3% [4] - 流动比率分别为0.6、0.6、0.4 [4] - 财政赤字分别为-6264.2万元、-2.11亿元、-3.18亿元 [4] 融资与投资 - 2024年一季度获超4亿元B+轮融资,为领域近年最大额 [8] - 投资者包括弘晖基金、德福资本、创新工场、高瓴创投等知名机构 [9] - 行业同期融资活跃,三家企业合计融资近7亿元 [8] 竞争优势 - 收入增速超市场:2022-2024年公司复合增长率30.3%,市场五大参与者平均20% [9] - 中国特医食品市场同期复合增长率26.4% [9] - 研发能力突出,拥有多个首创产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