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营销轻研发

搜索文档
宠物食品核心痛点是质量不稳!江苏消保委:企业重营销轻研发
搜狐财经· 2025-09-17 15:51
宠物经济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食品、用品、寄养、医疗、保险乃至殡葬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根据《2025 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2024年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增长7.5%,达到3002亿元。其中,犬消 费市场规模达到1557亿元,小幅增长4.6%;猫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445亿元,增长10.7%。 然而,行业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消费痛点。因此,为及时、深入了解消费体验,梳理宠物消费领域现存问 题,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推动宠物经济规范与健康发展,江苏省消保委近日联合南京、苏州、淮安、扬 州、镇江五市消保委(消协)开展了专项调查,深入揭示了当前宠物消费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数据,有近半消费者认为核心痛点是质量不稳定;仅有不足三成的宠物食用食品后未出现任何异 常;而在消费者最关注的服务人员专业度问题上,线下体察的30家宠物医院/诊所和30家宠物店中,有20家宠物店 并未配有专业人员。 消费者选购最关心产品安全性 2/3宠物店内未配有专业人士 调查数据显示,宠物食品消费普及率高,84.68%的受访者近一年内购买过宠物食品,月均支出300~499元占比最 高。超半数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购买,最 ...
珀莱雅赴港上市寻新增长 高营销依赖与增速放缓藏隐忧
新浪证券· 2025-09-05 17:4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21%至53.62亿元,净利润增长13.80%至7.99亿元,增速创近五年新低 [1] - 主品牌珀莱雅营收同比微降0.08%,近五年来首次下滑,营收占比74.27% [1][2] - 销售费用达26.59亿元,同比增长13.64%,占营业收入比例49.59%,远高于行业平均35%的水平 [2] 运营状况 - 线上渠道增速明显放缓,线下渠道连续三年萎缩 [2] - 研发投入不足,2024年研发费用仅2.1亿元,不足欧莱雅的2.2% [4] - 产品质量与服务投诉频发 [4] 战略动向 - 公司宣布拟发行H股赴港上市,旨在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 [1] - 海外业务规模很小,可能占总收入比重不到5% [3] - 提出"双十"战略愿景,未来十年跻身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需达到当前规模十倍的体量 [4] 治理结构 - 2024年9月创始人侯军呈之子侯亚孟接任总经理,标志进入"二代"时期 [3] - 多位核心高管离职,包括前CMO叶伟、首席科学官魏晓岚等 [3] - 加速引入具有国际背景的高管,如宝洁系黄虎、LVMH系胡宁波等,重点布局研发与数字化领域 [3] 资本运作 - 推出史上最高半年度分红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8元,现金分红总额占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近四成 [3] - 创始人之一方玉友累计减持金额超41.5亿元,其他高管也频繁减持 [3] - 宣布赴港上市后次日股价下跌7.59% [3]
爱分红、砍渠道、重营销、轻研发!李丐腾的四板斧砍伤了飞科
新浪科技· 2025-09-04 08:5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1.16亿元同比下滑8.76% 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上升1.77% [3] - 自2024年以来连续6个季度单季度营收同比负增长 [3][8] - 2024年全年营收41.47亿元同比下滑18.03% 归母净利润4.58亿元同比下滑55.10% 为2016年上市以来最大跌幅 [5][6] 行业对比 - 上半年国内电动剃须刀行业零售额49.1亿元同比上升10.5% 公司表现与行业趋势相悖 [3] 品牌战略 - 中高端产品销售占比56.37% 较去年同期下降8.51个百分点 [10] - 子品牌博锐营收4.11亿元同比下降18.07% 销售额占比19.48% 较去年下降2.22个百分点 [10] - 双品牌战略面临高端化与性价比两条路线增长承压 [11] 产品结构 - 个护电器长期贡献90%以上营收 生活电器份额逐年缩减 [12] - 电动剃须刀销量从2020年5655.8万台波动下滑至4190.67万台 [13] - 电吹风销量长期徘徊1300万台左右 2024年跌至877.65万台 [13] 财务结构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7.04亿元为研发费用3888万元的18倍 [4] - 近五年销售费用率从19.22%升至33.27% 研发费用率从3.29%降至1.8% [17] - 2016年以来累计现金分红55.748亿元 分红率81.03% [4][22] 渠道调整 - 上半年经销商数量减少83家至374家 下滑比例18.16% [4][18] - 正从经销模式转向经销与直销并存的多维营销渠道 [18] 竞争环境 - 小米、徕芬及创维等品牌通过创新营销和高性价比产品抢占市场份额 [18] - 产品在品质、功能等方面与头部企业存在差距 主要优势为价格便宜 [16]
国货美妆巨头珀莱雅拟赴港上市:半年赚了8亿,打广告花掉26亿
凤凰网财经· 2025-08-28 14:07
行业背景与公司动态 - 国货美妆品牌通过成分创新和东方美学策略持续抢占国际品牌市场份额 行业呈现破圈突围态势 [1] - 2025年上半年美妆行业有17家企业冲击IPO 资本化浪潮显著 [1] - 珀莱雅宣布筹划H股上市 若成功将成为本土美妆企业中唯一两地上市企业 [1]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2024年中国护肤品市场规模达2712亿元 同比下滑3.7% 市场前十中国际品牌与国货品牌各占五席 [2] - 珀莱雅以4.7%市占率位列行业第三 位居国货美妆第一 超越宝洁和资生堂等国际品牌 [2][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3.62亿元 同比增长7.21% 归母净利润7.99亿元 同比上升13.8% [3]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30.03亿元 同比上升6.49% 单季归母净利润4.08亿元 同比上升2.36% [3][5] - 销售毛利率同比增长3.56%至73.38% 但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40%左右明显放缓 [3][4] 产品结构与业务表现 - 主品牌珀莱雅贡献营收39.79亿元 占比74.27% 但营收同比微降0.08% 为近五年来首次下降 [6][7] - 洗护类产品营收同比增长131.25% 美容彩妆类增长25.79% 成为最强增长极 [6][7] - 公司推出半年度分红方案 每10股派现8元 现金分红总额3.15亿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近40% 创中期分红新高 [7] 研发与营销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0.95亿元 同比微增0.44% 研发费用率1.77% 较上年同期的1.89%有所下降 [8][9] - 近三年研发费用率持续走低 2022-2024年分别为2%、1.95%、1.95% [8] - 对比同行 华熙生物2024年研发费用率8.7% 贝泰妮5.14% 上美股份2.65% 均高于珀莱雅 [10] - 销售费用达26.59亿元 销售费用率逼近50% 2022-2024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3.63%、44.61%、47.88% [10]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投诉 - 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产品过敏、虚假宣传和售后服务问题 某平台累计3677条投诉包含"珀莱雅"关键词 [10][13] - 公司计划通过组建"研发天团"和在杭州、上海、日本、法国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弥补研发短板 [13] 管理层与股价表现 - 近年多位核心高管离职 包括前CMO叶伟、首席科学官魏晓岚、副总经理王莉和研发总监蒋丽刚 [14] - 联合创始人方玉友卸任总经理 由董事长之子侯亚孟接任 管理层现9人 平均任期4.22年 平均年龄46岁 [14][16] - 股价较2023年高点135.22元跌超37% 市值蒸发超198亿元 当前市盈率20.42倍 显著低于行业均值42.91倍 [16][18] - 公司回应股价波动受多重因素影响 将加强经营管理、品牌矩阵和渠道布局 [20]
益佰制药因记录填写不实再被停产停销,昔日龙头一年半亏3.3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8-15 16:27
核心事件概述 - 益佰制药因小儿止咳糖浆生产记录填写不实等问题被贵州省药监局要求暂停生产销售 [2] - 此为近一年半内第二次停产事件 此前2024年4月王牌产品艾迪注射液因生产违规被勒令停产 [2][3] - 两次停产均涉及生产记录不准确、不完整等类似质量问题 暴露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系统性缺陷 [4] 财务影响 - 艾迪注射液停产导致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降约6亿元 [3]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1.74亿元 同比下降22.92% 归母净利润-3.17亿元 同比暴跌406.79% [6][7] - 自艾迪注射液停产以来一年半时间 公司净利润累计亏损超3.3亿元 [5][8]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770万至2124万元 扣非后亏损2780万至3336万元 [8]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76.99% 2025年一季度再降92.14% 从9575万元骤减至752万元 [8] - 艾迪注射液被移出广东联盟集采 损失约5亿元区域市场 [8] 产品与业务影响 - 艾迪注射液曾占公司年销售额20%以上 2016年终端采购金额达13.6亿元 [3][6] - 小儿止咳糖浆事件后公司称该产品收入占比较小 不会对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4] - 除停产产品外 公司还受注射用洛铂、银杏达莫注射液和复方斑蝥胶囊集采降价影响 导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约1.9亿元 [7] 运营与合规问题 - 两次停产均存在生产记录不准确、不完整问题 不能保证每批产品生产过程可追溯 [3][4] - 2025年6月公司被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列入商业贿赂通报名单 为名单中唯一上市药企 [9] - 2022-2024年销售费用分别达11.96亿元、12.38亿元、10.97亿元 占营收比重43%-50% 近乎研发投入十倍 [9] 管理层回应与整改 - 艾迪注射液已完成内部整改工作 正与监管部门协商推进复产 [8] - 2024年停产后曾公开表态"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加强各个环节监管" [4]
韩束创始人高调“反对加班”遭质疑:赛马机制下的隐形加班文化何时休?
犀牛财经· 2025-07-29 21:23
作者:小鱼儿 近日,韩束母公司上美股份创始人吕义雄在内部群高调宣布"反对加班"的消息引发全网热议,相关聊天记录截图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 吕义雄在群里要求"员工白天工作时间把工作做完,要劳逸结合",并向管理层提出质疑,"让下属加班到很晚,自己作为管理者却先溜了"。这一番表态让不 少网友称这家公司为"良心企业"。 然而,看似人性化的反内卷很快就出现反转。一位上海韩束的员工吐槽,公司前几天宣布"禁止加班"时,还以为要告别无休止的内卷、能保障休息时间了, 结果换来的却是"后续餐补和打车报销都被取消"。 "公司搞分频线、多机制、多账号内部赛马,看似是为了激发活力,可实际不就明着内卷吗?"一位自称韩束员工的人透露,"同款产品要分2个不同价格段的 机制,开不同的抖音账号竞争。为了数据好看,让基层员工疯狂加班,白天时间不够用,只能天天加班。在这种赛马机制下,工作量根本不是正常工作时间 可能完成的。" 这些吐槽引发了网友共鸣,有网友在评论区表示"我朋友就是在韩束的,确实不让加班了,但活还是得干,领导让他们回家做。"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是非吕义雄群聊发言的首次流出。此前,吕义雄曾提及对公司内部进行大规模调整,涉及法务、客服、内容 ...
溜溜梅惊现“人咬青梅”!杨帆治下溜溜果园445条投诉背后陷“商标侵权+劳动纠纷”,IPO前资本大撤退
金融界· 2025-07-29 14:18
法律纠纷 - 2025年累计卷入17起法律纠纷,案件遍布安徽、山东、上海等五省(市),案由包括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劳动争议及著作权纠纷 [1] - 作为被告的案件数量占比36.82%,案件金额25元占比0.01% [2] - 具体案件包括与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的商标权纠纷、与揭西县风江兴雅源食品商行的不正当竞争纠纷等 [2] 股东结构 - 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董事长兼法人为杨帆 [2] - 杨帆直接持股38.5717%,为第一大股东 [3] - 第二大股东安徽聚润投资有限公司持股37.1109% [3] - 创始人杨帆夫妇通过直接持股及聚润投资合计控制超78%的股份 [9] 消费者投诉 - 黑猫投诉平台含"溜溜果园"关键词投诉17条,"溜溜梅"关键词投诉高达445条 [4] - 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问题,如"发霉"、"食品异物"、"食品变质"等 [4] - 有用户投诉在"溜溜梅官网旗舰店的脆青梅"中发现"被别人咬过"的产品 [5] - 公司对投诉普遍存在不回复现象 [7] 经营状况 - 在安徽、福建等八省推广青梅种植30余万亩,总产值近200亿元 [8] - 2022至2024年营收从11.74亿元增至16.16亿元,但毛利率从38.6%波动至36% [9] - 原料成本占比从41.7%攀升至47.7% [8] - 梅类产品贡献超98%的收入,品类单一化风险凸显 [8] 研发与营销 - 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骤降43.8%至1894.8万元 [8] - 明星代言费用高达1.06亿元,占净利润的71% [8] - 试图通过梅冻、西梅等新品拓展边界,但研发投入断崖式下降 [8] 资本运作 - 2024年6月红杉中国通过减资方式退出 [9] - 2019年个人投资者李青在A股申请撤回后以1.185亿元转让股份 [9] - 股权高度集中或影响决策透明度 [9] 行业警示 - 过度依赖流量营销、忽视产品本质导致信任危机 [10] - 食品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质量与口碑 [10] - 需从源头把控原料质量、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售后服务 [10]
济川药业19亿交班背后的增长困局:王牌产品失速、研发投入乏力、高分红掏空未来
新浪证券· 2025-07-23 15:49
控制权交接与要约收购 - 济川药业实控人曹龙祥将济川控股10.10%股权以1010万元转让给儿子曹飞,曹飞间接控制上市公司56.07%股权并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 [1] - 预存18.95亿元保证金(占最高收购总额94.48亿元的20%)后仅0.1%流通股份接受要约,交易响应极低 [1] - 曹飞曾个人出资5亿元溢价54%收购万鸿集团,显示其资本运作能力 [1] 业绩下滑与核心产品困境 - 2024年营收80.17亿元(同比降16.96%),归母净利润25.32亿元(同比降10.32%),2025年一季度营收15.25亿元(同比降36.51%),净利润4.4亿元(同比降47.91%) [1] - 三大核心产品集体失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因说明书修订及13省医保清退导致2024年清热解毒类收入萎缩超20%,库存量增64.20% [2] -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因集采价降80%致市场份额萎缩,消化类产品库存量增23.85% [3]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市场份额46.52%,但2024年库存量激增199.29% [3] 财务与运营指标恶化 - 2024年毛利率下滑4.76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再降2个百分点 [3] - 存货周转天数114.61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110.01天,均为近三年新高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占营收比重由2023年35.88%降至2024年27.15% [3] 营销与研发失衡 - 2024年销售费用29.54亿元(占营收36.85%),日均营销支出809万元,研发投入仅4.45亿元(占比5.55%) [4] - 小儿便通颗粒累计研发投入5141.92万元,不足全年销售费用1.8% [4] 高额分红与现金流分配 - 2024年拟分红19.22亿元(占归母净利润75.93%),2020-2024年累计分红超50亿元 [5] - 曹氏家族通过56.07%控股架构成为分红主要受益者,2024年研发费用不足分红总额四分之一 [5] 研发管线与商业化挑战 - 小儿便通颗粒需经历审评周期、渠道重建等漫长过程,商业化前景存疑 [6] - 流感新药玛硒洛沙韦片和长效生长激素处于上市申请阶段,但市场竞争充分,难短期填补业绩缺口 [6]
王俊凯也带不动?植物医生IPO大喊重研发却悄悄缩减超20%研发人员
凤凰网财经· 2025-07-15 15:17
公司概况 - 公司以"4500家门店、1400万会员"数据启动A股IPO,成为国内首个单品牌美妆上市企业[1][5] - 董事长谢勇持股79.14%,IPO前进行上亿元分红并为主要受益人[1] 内控与合规问题 - 报告期内累计收到16张行政处罚单,涉及虚假宣传、供应链监管不力等问题[1][5] - 全资子公司因价格欺诈、未执行进货查验制度等被罚,单笔罚款最高2.5万元[5] - 加盟商销售含禁用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化妆品被罚8.5万元,虚假宣传"国礼"属性被罚0.5万元[6] - 截至2025年5月31日,32家直营门店未取得卫生许可证[6] 财务表现与渠道结构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1.17亿/21.51亿/21.56亿元,增速仅1.6%/0.22%[7] - 同期同行增速显著:林清轩从7.59亿港元增至13.28亿港元,贝泰妮从50.14亿增至57.36亿元[7] - 经销渠道收入连续下滑,2024年减少221.55万元,经销商数量净减少169家(2022年初3999家→2024年底3830家)[8][9] - 直营渠道收入增长4096.75万元,2024年498家直营店贡献7.89亿元,单店平均收入158.51万元 vs 经销店35.65万元[10] 研发与营销投入 - 宣称累计研发投入超2亿元,但研发人员两年减少36人(降幅21.69%),总员工数增加259人[13] - 2024年销售人员达2601人,为研发人员20倍[14] - 核心技术依赖委外研发,王牌产品石斛兰系列技术多为购买[14] - 2024年销售费用7.43亿元,为研发费用10倍以上[14]
翼菲智能港股IPO:2024年售后服务费翻了3倍 最大客户收入暴跌 80后董事张子超全年领薪超900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7-11 11:49
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拟以"18C特专科技公司"规则于香港主板上市,农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已完成12轮融资,融资金额合计6.34亿元,Pre-IPO轮投后估值达36.04亿元 [1][4] - 募集资金拟用于机器人技术开发、生产线开发及产能建设、发展海外业务网络等 [1]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及商业化 [3]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在中国轻工行业工业机器人供应商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1.2% [3] - 主营业务以直销模式为主,贡献逾九成收入,直销客户数量从69名增至275名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复合年增长率28.54%,但持续亏损,3年累计亏损超2亿元 [6][7] - 机器人本体收入快速增长,从814.3万元增至5572.4万元,占比从5%升至20.8% [7] - 毛利率波动较大,2022年26.7%,2023年降至18.3%,2024年回升至26.5% [6] 客户结构 - 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始终超过50%,但最大客户A收入从1.16亿元降至0.64亿元 [7][8] - 客户A收入占比从71.2%降至23.7%,客户C收入从540万元增至1510万元 [7][8] - 公司不与主要客户订立长期合约,客户留存率波动较大 [8][9] 经营开支 - 销售开支快速增长,从1478.9万元增至5314.9万元,占收入比重从9.13%升至19.83% [10] - 2024年售后服务费同比大增313.40%至1200.5万元,占销售开支22.6% [11] - 研发开支增速低于销售开支,研发费用率从21.1%降至14.4% [11] 财务状况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811.2万元增至1.38亿元,周转天数从72天增至128天 [13] - 资产负债率从43.84%升至88.42%,现金及等价物2289.5万元,计息借款1.35亿元 [14]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累计2亿元,营运资金依赖外部融资 [14] 高管薪酬 - 董监高薪酬总额从405.8万元增至1173.6万元,2024年同比增长190.50% [16] - 董事张子超2024年薪酬917.3万元,其中股份支付871.5万元,占董监高股份支付总额90.94% [17] - 销售人员人均年薪19.95万元,高于研发人员14.70万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