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香蕉

搜索文档
北京市房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5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公告(2025年第7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03 16:22
抽检总体情况 - 房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抽检761批次食品样品 其中合格751批次 不合格10批次 不合格率约1.31% [1] 不合格产品及项目详情 - 北京兴朋源餐饮有限公司采购的鸡蛋恩诺沙星含量35.1μg/kg 超出≤10μg/kg国家标准限值250% [1][11] - 北京华冠商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窦店店经营的泰国龙眼二氧化硫残留量0.365g/kg 超出≤0.05g/kg国家标准限值630% [2][12] - 北京华冠商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百零五店经营的海南木瓜噻虫胺含量0.081mg/kg 超出≤0.01mg/kg国家标准限值710% [3][11] - 北京华冠商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百零五店经营的老姜噻虫胺含量0.39mg/kg 超出≤0.2mg/kg国家标准限值95% [3][11] - 北京丽景荣轩商贸有限公司经营的龙眼二氧化硫残留量0.244g/kg 超出≤0.05g/kg国家标准限值388% [4][11] - 北京市金点点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第十一分店经营的生姜噻虫胺含量1.87mg/kg 超出≤0.2mg/kg国家标准限值835% [5][11] - 北京市金点点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第一分店经营的库尔勒香梨乙螨唑含量0.11mg/kg 超出≤0.07mg/kg国家标准限值57% [6][12] - 北京首航优购商贸连锁有限公司第六十八店经营的大葱噻虫嗪含量0.93mg/kg 超出≤0.3mg/kg国家标准限值210% [7][12] - 北京乐家乐购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螺丝椒噻虫胺含量0.17mg/kg 超出≤0.05mg/kg国家标准限值240% [8][12] - 北京乐家乐购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进口香蕉噻虫胺含量0.068mg/kg(标准≤0.02mg/kg) 噻虫嗪含量0.077mg/kg(标准≤0.02mg/kg) 分别超标240%和285% [8][12] 检验机构与处理方式 -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承担鸡蛋样品初检 [1][11] - 国贸食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副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承担其余9批次样品初检 [2][3][4][5][6][7][8][12] - 所有不合格案例均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不予行政处罚 改为教育指导 [1][2][3][4][5][6][7][8] - 对海南木瓜样品进行了复检 复检机构为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维持不合格结论 [3]
探访争议中的百果园:售价普遍较高,济南市场影响不大
齐鲁晚报网· 2025-08-13 19:22
公司定价策略与成本结构 - 产品按糖酸度、鲜度等指标分为招牌、A级、B级等多个等级 A级麒麟瓜标价6.38元/斤 A级进口香蕉7.38元/斤 而普通水果店同类产品售价仅为3.99元/斤和2.99元/斤[2][4] - 公司拥有自有种植基地和供应链 部分水果因品质保证导致种植采购成本较高 且对杨梅、荔枝等不易保鲜水果实施当日未售完即下架政策 推高综合运营成本[5] - 销售成本中已售存货成本(水果采购成本)占比持续上升 2022年达95.2% 2023年升至95.4% 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增至96.1%[7] 市场表现与经营状况 - 济南区域门店日营业额可达4000元 复购率接近40% 核心客群为25-50岁具备消费能力人群[4][8] - 2024年全年预计亏损3.5亿至4亿元 营收同比下滑15% 加盟门店净减少965家[10] - 济南市场门店数量从高峰期超百家缩减至不足50家 公司通过关闭低效门店、优化选址将区域毛利率提升至32% 后续发展聚焦主城区[8][10] 竞争定位与行业视角 - 同类产品定价显著高于市场水平 A级麒麟瓜折合6.1元/斤 而盒马同品类产品折合3.3元/斤 价格相差近一倍[4] - 定价策略除考虑自身成本外 每周会参考大型商超及连锁水果店同品质产品价格进行动态调整[7] - 学术观点认为消费分级趋势下高端产品存在市场合理性 但需确保价格与货品价值对等[7]
为什么大型商超买不到国产香蕉了?
36氪· 2025-06-26 08:30
香蕉消费市场概况 - 2024年中国香蕉产量为1175.97万吨,表观消费量达1498.9万吨,需进口322.9万吨(占比21.5%)以满足需求 [2][4] - 近5年国产香蕉产量稳定在1150-1175万吨区间,2024年同比微增0.5%至1175.97万吨 [3] - 理论消费场景中国产蕉应占主导(78.5%),但实际零售渠道呈现进口蕉主导现象 [5] 零售渠道偏好分析 - 盒马、叮咚买菜、京东七鲜等主流生鲜平台90%以上SKU为进口香蕉,仅个别地方特色品种(如贵州册亨糯米蕉)例外 [6][15] - 物美、百果园等线下连锁商超在北京区域基本仅售进口香蕉,非连锁超市和社区水果店仍有国产蕉销售 [8][10] - 消费者购买习惯强化渠道分化:线上/连锁渠道用户接触进口蕉概率达80%以上,传统渠道用户更易购买国产蕉 [10] 进口蕉主导的商业逻辑 供应链稳定性 - 菲律宾/厄瓜多尔等产区可实现365天不间断供应,中国产区受气候限制(广西低温、海南台风)导致季节性断档 [13][14] - 进口蕉采用索道采收+全程冷链,采后常温时间≤4小时;国产蕉常温运输达2-3天,货架期短2-3天 [19][21] 标准化程度 - 进口蕉实施严格分级(A/B级、把型分类),标准化包装提升商品一致性;国产蕉人工搬运导致20%以上擦伤率 [19][22] - 厄瓜多尔2022年出口687.9万吨的规模效应使其单吨运输成本比国产蕉低15-20% [22] 价格与品质比较 - 新发地批发市场数据显示:国产蕉均价3.2元/斤 vs 进口蕉4.2元/斤,价差约1元/斤 [23] - 专家指出国产蕉在种植技术(全球竞争力第二)和单产品质上不逊进口蕉,但采后处理环节差距明显 [17][19] 未来发展趋势 - 无人机/索道采收技术在国内云南产区渗透率年增30%,冷链覆盖率预计3年内从不足20%提升至50% [19][22] - 品牌化运营推动下,高端国产蕉(如海南乐东预冷香蕉)已进入华东精品超市,溢价空间达40% [21][22]
百果园主动调整:在变革中筑牢长期增长根基
搜狐财经· 2025-05-08 09:52
公司战略调整 - 百果园集团实施"收缩战略",主动调整门店数量,旨在聚焦高价值业务,提升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和资源高效配置[1] - 战略本质是资源再分配革新,将分散投入集中到核心门店和关键业务,成倍放大资源效益[3] - 战略调整基于行业趋势判断,精细化运营比野蛮扩张更具生命力[3] 门店网络优化 - 鼓励加盟商调整高租金费用率且经营能力较差的门店,搬迁至租金更低、更具潜力地段[3] - 部分一线城市核心商圈高租金门店搬迁至周边社区后,租金成本大幅降低,依托社区稳定客源提升坪效[3] - 资源向高坪效、高复购率的核心商圈门店倾斜,使门店资源更好匹配消费需求[3] 单店效能提升 - 2024年8月推出"1212"品类运营策略:打造日常水果稳定复购,高级客流品塑造品牌印象,每月推出超级客流品强力引流[3] - 加码供应链优化力度,通过数字化系统优化库存周转、降低损耗率,提升门店服务和效率[3] - 巩固在水果连锁零售领域的品质和服务优势[3] 战略意义 - 主动收缩是进化过程,将资源导向更高回报领域,为长期增长奠定基础[5] - 有助于在复杂市场环境中筑牢根基,为行业提供"减量增质"新范式[5] - 在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中,可能是迈向下一阶段增长的关键一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