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类产品
搜索文档
 屡创新高!这类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中国证券报· 2025-10-04 22:05
 黄金价格走势 - 国际金价屡创新高,截至10月3日收盘,COMEX黄金报3912.1美元/盎司,当周累计涨幅为2.71% [1] - 市场对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预期持续升温,叠加美元走软,为金价提供了额外支撑 [1] - 银河证券分析认为,美联储再次重启降息,货币政策逐步宽松的趋势已确立,可能推动全球黄金ETF基金加速增持黄金 [4]   国内黄金零售市场 - 国庆假期期间,国内首饰金价格普遍突破1100元/克,知名品牌报价基本在1130元/克左右,例如周大福1129元/克,老凤祥1131元/克 [2] - 尽管金价处于高位,假期优惠活动叠加消费旺季,成交量有所放大,例如有品牌推出每克优惠160元、工费计价类金饰工费8折等活动 [2][3] - 投资黄金类报价为999元/克,黄金回收服务金价为847元/克 [2]   机构资金流向与持仓 - 全球黄金ETF持仓量出现三年来最快速度的增长,9月19日当周单日持仓量激增近27吨,在北美和欧洲资金流入推动下达到三年多来最高水平 [4] - 截至9月26日,SPDR黄金ETF的持仓量创下2022年8月以来最高,持仓规模达到1005.72吨 [4]   机构后市观点 - 瑞银预计到2026年年中金价将升至4200美元/盎司,建议黄金在投资组合中的配置比例为5%左右 [5] - 天风证券认为避险需求、央行购金以及潜在的通胀预期将支撑贵金属走势 [5] - 有专家提示黄金价格目前处在高位,不排除出现短期内冲高回落的风险 [5][6]
 行业框架:黄金珠宝研究框架
 2025-08-24 22:47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中国黄金珠宝行业 公司包括老铺黄金 周大生 周大福 曼卡龙等[1][4][6][14][15][22]   市场规模与结构 *   2023年中国黄金珠宝市场规模达8413亿元 黄金首饰占比最高约为5000亿元 钻石类市场规模约600多亿元但快速萎缩 玉石珠宝类占比约18%即1500亿元左右[1][4] *   线下渠道仍为主导占比约90% 线上销售仅占10%[1][4] *   2023年全球黄金实际消费量约为1089吨 首饰金需求占比在60%至65%之间[1][10]   增长驱动与前景 *   行业增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人均珠宝消费额相较美国仍有提升空间 2021年中国人均珠宝消费额约为79.3美元 对比美国有一倍以上提升空间[1][5] *   婚庆需求约占首饰金消费的三分之一 更大的份额来自悦己型需求 受单身人群增加推动[1][10] *   长期来看中国黄金珠宝行业仍具较大发展潜力[1][5][21]   竞争格局与品牌表现 *   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场表现提升 老铺黄金客户群体与高端奢侈品牌重合度达77% 反映中国民族设计和国潮设计崛起[1][6][22] *   内资企业不仅占据下沉市场 还逐步进入高端领域[1][7] *   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1][15][21]   产业链与盈利模式 *   产业链下游渠道端毛利率最高[1][7] *   黄金首饰属低毛利高周转品类 普通足金产品毛利率约为5%至10% K金和钻石毛利率较高普遍在60%以上[1][8][13] *   古法金和IP联名产品毛利率较高 按克重计价古法金毛利率在10%至23%之间 一口价产品毛利率普遍在20%至40%[13]   渠道与运营模式 *   直营店模式多用于高端市场 加盟店模式面向大众市场[1][9] *   疫情前渠道为王 疫情后品牌为王 门店表现决定公司估值[3][16][18] *   周大生通过轻资产化运营以加盟店和外协生产为主 周大福拥有约7000家门店[14][15]   产品创新与趋势 *   中国黄金首饰工艺创新显著 设计水平领先全球 如古法金工艺 金镶钻工艺 花丝工艺[3][12] *   工艺改善推动新型产品快速发展 吸引年轻和男性消费者[3][13] *   国潮崛起的一口价产品增速迅速 而克重黄金及钻石产品普遍萎靡不振[22]   金价影响与行业特性 *   金价稳步上涨利于稳定需求 急跌时易引发抢购潮 急涨则短期抑制消费 持续阴跌不利于销量[3][11] *   品牌溢价高的公司受金价波动影响较小[3][11] *   黄金珠宝行业具抗风险能力 黄金作为贵金属相对保值[3][17]   估值与投资逻辑 *   奢侈品集团估值高于普通珠宝公司 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团估值在20至50倍之间 普通珠宝公司估值在4至25倍之间[20] *   单店能够实现正增长或开设新店能实现双位数正增长的公司享受高估值溢价[16] *   净利润和毛利率成为品牌溢价的重要体现 周转率是公司实现高速增长的核心原因[18][19] *   竞争范式将从渠道管理向品牌塑造迭代[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