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铜器
icon
搜索文档
喀什古城焕新颜:文旅融合创造幸福生活
新华社· 2025-09-12 22:08
古城改造工程 - 2010年启动投资70多亿元的老城区危旧房改造工程 涉及20多万人口和8平方公里面积 [1] - 改造遵循"修旧如旧、保留风貌、建新如故"原则 采用一户一设计方案 [1] - 建成符合抗震要求且具备现代化水电气系统的民族特色民居 [1] 旅游产业发展 - 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实现文旅融合发展 [1] - 2025年1至7月接待游客1668.6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达74.7亿元 [4] - 整合药茶巴扎 土陶巴扎等20余个特色市集 转型为购物打卡体验一体化文化节点 [4] 商户经营模式 - "古丽的家"民宿2017年改造为旅游接待小院 设民俗文化展示厅和民宿客房 [2] - 药茶馆提供传统配方与现代创新结合的特色药茶 促进文化交流 [3] - 铜器店推出定制化服务 将传统花纹融入现代样式 开发近百种铜器产品 [3] 社会经济效益 - 改造工程显著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石板路平整宽阔且房屋高大稳固 [1] - 通过文旅产业使居民在家门口获得就业机会 形成"旅游饭"经济模式 [1][3] - 非遗技艺转化为可体验购买的旅游产品 既传承文化又创造经济价值 [3]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喀什古城焕新颜:文旅融合创造幸福生活
新华社· 2025-09-12 21:57
上午十点半,新疆喀什古城东门广场响起悠扬的十二木卡姆乐曲声,一场隆重的开城仪式迎接八方来客。 阳光洒落在喀什古城土黄色的墙面上,镶着花边的木雕窗棂被居民次第推开。作为现存规模较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在 新一天的曙光中热闹起来,向世人展示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 然而,这座"活的古城"也曾面临严峻的挑战。"垃圾靠风刮,解手房顶爬,水管墙上挂,污水靠蒸发"是昔日老城区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2010 年,一项投资70多亿元,涉及20多万人口、8平方公里面积的老城区危旧房改造民生工程全面启动。 "我们严格按照'修旧如旧、保留风貌、建新如故'的原则,将历史风貌与现代需求相结合。"喀什市委副书记、市长伟力·阿西木介绍,改造工程最 大程度尊重古城居民的意愿,一户一设计,建成了符合抗震要求、具有现代化水电气系统和民族特色的民居。 2015年,喀什古城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如今,喀什古城内,石板路平整宽阔,房屋高大稳固,既有传统民居的历史韵味,又具备现代化 的生活设施。这项民生工程不仅极大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更通过文旅融合发展,让古城焕发新生,使众多居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 饭"。 "叮叮当当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喀什古城焕新颜:文旅融合创造幸福生活
新华社· 2025-09-12 20:25
喀什古城焕新颜:文旅融合创造幸福生活 ■新华社记者熊丰 上午十点半,新疆喀什古城东门广场响起悠扬的十二木卡姆乐曲声,一场隆重的开城仪式迎接八 方来客。 阳光洒落在喀什古城土黄色的墙面上,镶着花边的木雕窗棂被居民次第推开。作为现存规模较大 的生土建筑群之一,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在新一天的曙光中热闹起来,向世人展示着传统与 现代交融的独特魅力。 然而,这座"活的古城"也曾面临严峻的挑战。"垃圾靠风刮,解手房顶爬,水管墙上挂,污水靠蒸 发"是昔日老城区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2010年,一项投资70多亿元,涉及20多万人口、8平方公 里面积的老城区危旧房改造民生工程全面启动。 阿布都艾尼·海力帕提是药茶文化的传承者,他的药茶馆藏着许多"宝藏"。货架上,小豆蔻、沙枣 等原料磨制成粉,分门别类整齐装在玻璃瓶中;茶单上详细展示着各类特色药茶,既有传承数代 的传统配方,也有融入现代健康理念的创新品种,满足不同需求。 说话间,店里不断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阿布都艾尼·海力帕提用普通话耐心地介绍着。一杯杯 药茶既承载祖辈智慧,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叮叮当当……"清脆的敲击声回荡在喀什古城街道上。一家铜器店内,哥哥阿卜杜柯尤木· ...
古老非遗焕发光彩
人民日报· 2025-05-24 05:56
非遗工坊运营情况 - 龟兹非遗工坊由闲置旧粮仓改造而成,涵盖25个非遗种类,设有制作区、体验区、实物展示区、数字化展示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1] - 日均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日均销售额约1.6万元,成为库车市文化新名片 [1] - 市民游客积极参与土陶、葫芦绘画、龟兹壁画及打馕制作等体验活动,功能区经常排起长队 [1] 非遗传承与培训 - 工坊开设面向中小学生的"非遗必修课",教授铜器制作等技艺,吸引年轻人学习传承 [1] - 组织不同主题培训,如"火针刺绣"烙画技艺,学员一周可完成4幅作品 [2] - 激发群众对传统文化热爱,完善非遗展示体系,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 非遗资源与创新 - 库车市拥有丰富非遗资源,如库车民歌、库车萨玛瓦尔舞等 [1] - 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守护文化瑰宝 [2] - 代表性传承人参与教学,如维吾尔族传统刺绣区由传承人指导游客学习 [1]
文明的细节:来自陶寺的调研报告
新华社· 2025-03-31 10:41
| 14.76 | 大大人人人人 | | --- | --- | | The first and the may be and the may be and the may be and the may be and the may be and the may be and the may be the comment | | 来源:3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赵东辉 刘翔霄 初春的暖阳,如同轻纱般洒落在晋南的黄土地上。远远望去,襄汾县陶寺乡一片层层叠叠的农田里,一座规模空前的城郭遗址若隐若现。 这里是陶寺遗址。它与浙江良渚、陕西石峁和河南二里头一起,并列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处都邑性遗址。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考古发现 之一,陶寺遗址为延伸中华文明史提供了重要实证。 它的存在表明,早在4300年前,华夏大地上已孕育出繁盛而且较为成熟的早期文明形态。从气势恢宏的土木工程技术到观天授时的"国家工 程",从神秘未解的朱书文字到井然有序的礼制体系,陶寺犹如一处尘封的时光印记,映照着中华文明起源的时空版图。 开时间和空间之混沌 天光朦胧,在观象台的一根根夯土柱间投下暗影重重。当清晨第一缕阳光越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