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同业存单
搜索文档
7000亿元逆回购托底流动性,降准要来了?
36氪· 2025-11-05 16:58
央行流动性操作 - 央行于11月5日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1] - 此次操作相当于对11月7日到期的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进行等量续作 [1] - 11月还将有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和3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1] - 分析师预计央行本月还将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且加量续作可能性较大 [1] 流动性投放背景与目的 - 分析师指出,10月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以及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将带动11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处于较高水平并促进配套贷款增长,同时银行同业存单到期量增加,这些因素可能带来资金面收紧效应 [1] -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旨在抵消上述收紧效应,保持资金面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 [1] 国债买卖操作恢复 - 央行10月通过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流动性 [2] - 央行行长表示,考虑到债券市场运行良好,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2] - 本次200亿元的净买入规模体现了央行呵护流动性市场和稳定债市预期的目标,同时操作稳健以避免对债市预期形成过度影响 [2] 市场利率与政策展望 - 年初以来,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波动上行,当前分别运行在1.8%和2.1%上下 [2] - 机构认为不排除后续央行加大国债净买入规模以对冲其他货币工具到期压力的可能性,并预计央行稳中偏松的政策取向将延续 [2] - 分析师预计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准,作为以财政加力和货币宽松为核心的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的一部分 [2]
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 10月恢复国债买卖或不影响四季度降准预期
新华财经· 2025-11-04 19:52
新华财经北京11月4日电(刘润榕)1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1月 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 限为3个月(91天)。 数据显示,11月将有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由此,当月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实现等量续 做。另外,11月还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业内预计央行11月还会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 式逆回购操作,加量续做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意味着11月两个期限品种的买断式逆回购将合计延续加量 续做,连续第6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11月4日,央行公布2025年10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10月公开市场国债 买卖净投放200亿元。这意味着10月央行已恢复2025年1月以来暂停的国债买卖。 王青分析称,与年初暂停国债买卖时相比,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升至1.8%附近,期限利差走阔, 债市整体运行良好,目前已具备恢复国债买卖的条件。另外,当前恢复国债买卖,加大对银行体系长期 流动性的支持,也在进一步释放稳增长信号,有助于稳定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10月 ...
说个不开心的事,让你们开心一下
集思录· 2025-07-23 21:05
投资操作失误案例 - 投资者在4月7日清仓持有2年多的创新药ETF(标的513280、513120),该仓位占总仓位5%+,清仓后标的上涨50%,导致净值损失约1% [3] - 投资者在创新药领域投入大量研究精力,但未能在上涨阶段保持仓位,错过盈利机会 [3][4] - 另一投资者在4月同时买入多肽类公司圣诺(成本价26)和诺泰(成本价49),圣诺上涨40%后换仓至诺泰,结果圣诺后续涨幅达128%,诺泰因被ST预计亏损20%,仓位20%导致净值损失0.25 [5] 行业及标的波动 - 创新药ETF(513060)近期涨势强劲,但部分投资者因早期被套而犹豫操作 [6] - 信达生物在4月初被买入后上涨至80元清仓,仓位占比50% [9] - 兴业银行在19元以下被清仓(仓位80%),后续通过医疗ETF部分挽回损失 [10] - 渝农商行在2023年初买入后因担心熊市在5月抛售,错过后续上涨 [11] 投资策略反思 - 投资者因未严格执行预设卖出策略(如盈利目标)导致卖飞标的 [8] - 部分案例显示过早卖出标的(如胜宏科技从20元卖出后涨至160元) [8] - 建议控制单产品仓位上限、保留部分仓位等待大段利润、坚持初始投资逻辑完整性 [11] 市场行为观察 - 投资者在转债投资中频繁因强赎或利好错失机会(如中旗转债停牌后连续3个20%涨停) [11] - 部分操作受外部因素干扰(如特朗普相关新闻影响持仓决策)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