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子T1

搜索文档
“消失”的10大国产手机品牌
创业邦· 2025-09-10 18:31
核心观点 - 国产手机品牌在功能机时代凭借营销和渠道突破国际垄断 但缺乏核心技术积累导致转型失败 如今华米OV在智能手机技术深水区竞争并主导市场[7][9][10][11] - 行业经历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技术革命 早期领军者如波导、金立因战略失误和研发不足衰落 而华为、小米等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变革崛起[17][19][25][48] - 小众品牌如朵唯、美图瞄准细分市场但未构建技术护城河 跨界玩家如360、乐视因合作模式缺陷和生态战略失败退出市场[30][32][37][40][44][47] - 工匠精神代表魅族和锤子虽在产品设计上创新 但供应链管理失控和资金链断裂导致最终失败[50][51][52][54][55][57] 功能机时代领军者 - 波导1999年通过先建生产线后获牌照方式进入市场 以低价策略和明星代言(李玟)打开市场 2000年销售70万台夺国产品牌销量冠军 2004年以全球第八销量成为首跻世界十强的中国厂商[15][16][17] - 波导2004年后因多元化失败(造车、西门子合作亏损)及功能机转型滞后 2005年起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19] - 金立2005年借电影《天下无贼》营销绑定高端商务人群 2007年推出自研语音识别技术“金立语音王” 比苹果Siri早五年[19] - 金立2006-2009年线下销量第一 2010年登顶国产销量冠军(仅次于诺基亚和三星) 但智能机转型迟缓 2011年发布七款智能机反响不佳 后期营销投入超60亿元导致资金缺口[24][26][27] - 金立董事长2017年赌博输掉上百亿(自称十几亿) 2018年破产清算[27][28] 细分市场品牌 - 朵唯2009年瞄准2亿女性用户市场 主打拍照美颜和一键报警功能 借《非诚勿扰》电影营销(舒淇代言) 2010年销量翻倍 2011年增50% 但因功能机局限和竞品崛起衰落[30][31][32] - 美图2013年依托美图秀秀4亿用户推出前置800万像素手机(同期iPhone 5s前置120万) 限量款2000台半分钟售罄 联名款(Hello Kitty等)受青睐[33][34] - 美图缺乏技术护城河 OPPO、vivo、华为等竞品在拍照功能外具备快充、音质等优势 2019年将手机业务移交小米[36][37] 跨界玩家 - 海尔2010年推三防智能手机“超级战舰” 因续航差和线下覆盖不足1%退出[40] - 格力手机定价1600元高于竞品 年销量不足10万台 开机画面强制植入董明珠头像[40] - 360采用特供机模式与传统厂商合作 2014年与酷派合资奇酷科技 顶配版搭载360 OS系统 定价3599元[40][41] - 2015年酷派出售18%股份给乐视导致360话语权削弱 业务受阻 10年烧光50亿[43][44] - 乐视以“硬件成本定价+会员服务盈利”模式每台亏200元销售 2016年销量1700万台 但收购酷派耗资37亿港元致现金流紧张 手机业务累计亏超40亿元 内容付费转化率不足5%[47] - 乐视汽车业务消耗60%资金零产出 最终资金链断裂[47] 产品导向品牌 - 魅族M8被视为国产智能机里程碑 Flyme系统成安卓定制标杆 2014年销量破500万台居第一梯队[50][51] - 魅族2016年拒绝全面屏坚持实体Home键 2017年Pro 7因联发科芯片和小众设计亏损13亿元[52][53] - 锤子T1预售48小时售5万台 但供应链问题导致发货延迟3个月 首发价3000元三个月跳水至2480元[54][55] - 锤子2012-2018年融资近17亿 资金用于研发营销(万人场馆发布会) 但无核心技术 坚果Pro利润微薄 2018年底破产清算[57] 当前市场格局 - 2025年第二季度华为以18.1%份额重返国内榜首 vivo 17.3% OPPO 15.5% 小米15.2% 苹果13.9%排第五[9] - 华米OV合计占据中国手机市场66%份额[10] - 华为2024年9月推Mate XTs三折叠手机 苹果同期发布iPhone 17系列 高端机竞争加剧[5][6][7] - 小米通过“成本价硬件+免费软件+互联网服务”模式颠覆行业 直销削减渠道成本 MIUI系统构建用户粘性[48]
“消失”的10大国产手机品牌
虎嗅· 2025-09-06 18:57
当前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第二季度华为以18.1%市场份额重返国内榜首 vivo以17.3%紧随其后 OPPO和小米分别占15.5%和15.2% 苹果以13.9%位列第五 [7] - 华米OV四大品牌合计占据中国手机市场66%份额 形成强势主导格局 [8] - 华为于9月4日推出MateXTs三折叠旗舰 苹果计划在9月10日发布iPhone17系列 高端机市场竞争加剧 [2][3] 历史品牌兴衰分析 - 功能机时代波导通过"农村包围城市"低价策略和明星代言 2000年销售70万台并连续四年蝉联国产品牌销量冠军 2004年以全球第八销量成为首进世界十强的中国厂商 [16][18][19] - 波导因多元化失败和核心技术缺失 2005年起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超12亿元 错失智能机转型时机 [21][22] - 金立在2006-2009年蝉联国内线下市场销量第一 2010年成为仅次于诺基亚和三星的国产销量冠军 但智能机转型迟缓导致衰落 [32][33] - 金立董事长刘立荣赌博造成百亿资金缺口 2018年12月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36][37] 细分市场策略案例 - 朵唯2009年瞄准2亿女性用户市场 首创女性功能机主打美颜和报警功能 2010年销量翻倍增长 2011年增长50% [41][43][45] - 美图2013年推出前置800万像素自拍手机 巅峰时期限量款2000台半分钟售罄 但因技术护城河不足于2019年将业务移交小米 [47][48][50] - 朵唯和美图均因缺乏核心技术支撑 在智能机普及和竞品跟进后失去市场竞争力 [46][50] 跨界企业尝试与挑战 - 360采用特供机模式与酷派合作 十年投入50亿元但最终退出市场 周鸿祎承认"走捷径模式导致失败" [54][55][63] - 乐视2016年手机销量达1700万台 但每台亏损200元销售 累计亏损超40亿元 内容付费转化率不足5% 资金链断裂导致业务崩溃 [67][68] - 格力手机年销量长期不足10万台 过度依赖经销商体系 公开市场缺乏存在感 [53] 产品导向型品牌发展轨迹 - 魅族2014年销量突破500万台位列第一梯队 M8被誉为国产智能机里程碑 Flyme系统成为安卓定制标杆 [72][73] - 魅族因坚持实体Home键和联发科芯片 2016年后产品力落后 2017年Pro7失败导致亏损13亿元 [75][76][77] - 锤子T1预售48小时达5万台 但因供应链问题延迟三个月交付 价格三个月内从3000元跳水至2480元 八年融资17亿元未能实现盈利 [78][80][81][82] 行业进化特征 - 过去20年中国市场超过87个手机品牌消失 品牌存活率低于15% [9] - 功能机时代靠营销渠道取胜 智能机时代需技术积累和转型能力 缺乏核心技术的品牌被市场淘汰 [38][50] - 早期创新技术如金立语音识别 魅族Flyme系统 UI交互设计等被行业吸收传承 成为国产手机进化链组成部分 [24][90][91]
王自如走上了罗永浩的老路
搜狐财经· 2025-06-06 20:53
文 | 贝塔商业 "你是被厂商养着的!" 这或许是王自如最不愿提及的往事,当年罗永浩在直播辩论中的一句话,几乎断送了王自如在科技界的职业生涯。 十一年后的今天,王自如宣布再次回归科技界,以"王自如AI"的名字重新出发。他说,工资条没那么重要。他感谢董明珠和雷军,给了他勇气。不过对于 现在也在AI行业的罗永浩,他并未提起。但对于想进入AI行业的原因,他和罗永浩带货一样直爽:因为"来钱快"。这一次,大众还会愿意关注他吗? 从时代的镜头里退场 在中国科技内容领域的早期叙事中,王自如无疑是个高光人物。他有视频剪辑的节奏感,也有工程师式的理性表达,最重要的是,当年的他,是站在内容 创作顶峰的科技男神。 自2009年起做数码开箱,到2012年创办ZEALER,再到后来拿下雷军的顺为资本、各大手机厂商的合作资源,他不仅带火了一个新兴内容赛道,更在那 个"评测"还停留在论坛贴图的年代,建立了"数码测评"这个赛道的行业标准和话语权。 那时他站在镜头中央,iPhone、锤子、三星、OPPO轮番登场,每一次拆解和点评都被视为准权威发布。他是内容领域的"秩序制定者",是观众眼中"说真 话的年轻人"。 但故事很快发生了反转。 两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