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

搜索文档
诺基亚刚刚发布的新手机,把我看傻了...
新浪财经· 2025-07-31 05:27
产品发布 - HMD推出诺基亚3210 AI巴萨版功能机,售价429元 [1][2] - 产品采用巴萨队服标志性红蓝配色,机身背部嵌入巴萨经典logo [4] - 用户界面、图标和壁纸均采用巴萨风格主题 [6] - 内置定制版贪吃蛇游戏和专属巴萨主题内容 [10][12] - 硬件配置包括2.4英寸IPS显示屏、2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 [14] - 支持Type-C充电接口,功率2.75W [14] 功能机市场 - 2023年全球功能机销量超过1亿台,主要来自新兴市场和怀旧需求 [14] - 诺基亚3210原版于1999年发布,全球销量突破1.6亿台 [14] - HMD Global获得诺基亚品牌授权后,专注于功能机和中端智能机市场 [20] 公司发展历程 - 诺基亚成立于1865年,最初从事木材加工、橡胶和电缆业务 [16] - 20世纪70年代转型电子领域,推出首款便携式电话 [16] - 80年代末抓住GSM标准机遇,推出Mobira系列手机 [18] - 90年代进入黄金时代,市场份额曾超过40% [18] - 2007年后因坚守Symbian系统错失智能手机浪潮 [20] - 2014年手机业务被微软收购,2016年品牌授权给HMD Global [20][23] - 目前业务重心转向5G基础设施、企业解决方案和专利授权 [22]
需求强劲!台积电2nm扩产加速 订明年产能增1.5倍目标
经济日报· 2025-07-21 07:20
台积电2nm制程量产及扩产计划 - 台积电2nm制程将于2023年下半年如期量产 今年底月产能预计达4万片 [1] - 由于苹果 AMD 英特尔等第一波客户需求强劲 加上高通 联发科 辉达等后续客户导入 2nm供应严重吃紧 [1] - 公司计划2024年将2nm月产能从4万片提升至10万片 增幅达1 5倍 [1] - 2027年2nm月产能有望进一步增至20万片 可能成为7nm以下先进制程中产能最大的节点 [1][2] - 扩产计划主要在高雄F22厂实施 届时可能拥有八座2nm制程厂区 [1] 台积电先进制程产能现状 - 目前7nm制程月产能约16万片 5nm略超16万片 3nm约13万片 [2] - 在调度支援下 3nm月产能有机会提升至16万片 [2] - 2nm制程未来月产能规划为17万至20万片 有望成为先进制程中产能最大的业务 [2] 客户需求与技术优势 - 2nm客户包括苹果 AMD 英特尔 高通 联发科 辉达等主要芯片厂商 [1][2] - 台积电表示2nm与A16制程技术在节能运算方面领先业界 几乎所有相关创新者都在合作 [2] - 预计2nm在智能手机和HPC应用推动下 头两年产品设计定案数量将超过3nm和5nm同期表现 [2] 业务发展前景 - 先进制程产能扩充是推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2] - 更先进的制程代工价格更高 未来在价量两方面都将对公司营运有利 [2]
LG手机,卒
36氪· 2025-07-08 08:04
LG手机业务发展历程 - 2005年第一代巧克力手机KG90横空出世,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拉开辉煌序幕 [6] - 2013年位列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第三,达到巅峰时刻 [8] - 2015年Q2起手机业务持续亏损,截至2020年Q4累计亏损达5万亿韩元(约264.5亿人民币) [9] - 2021年4月宣布停止手机生产和销售,2025年6月终止软件服务,彻底退出行业 [4][13] 战略失误与市场表现 - 智能机初期选择OMS和Windows Phone系统,错过安卓黄金发展期,2010年11月才推出首款安卓手机 [6] - 2018年退出中国市场后,北美/欧洲/南美三大市场节节败退,被华为/小米等中国厂商挤压 [11] - 2020年推出定价109万韩元(约5813元)的LG Wing旋转屏手机,因价格配置失衡销量惨淡 [12] 产品与营销问题 - G2-G5等多代机型存在屏幕断触、烧主板等质量问题,但工业设计获好评 [15] - 定价策略失误导致价格跳水,首发价五六千元的产品数月后大幅降价,形成恶性循环 [15][17] - 过度聚焦模块化设计/旋转屏等小众创新,忽视拍摄/性能等主流需求升级 [17] - 营销投入低效,如AlphaGo大战李世石时仅袖口植入G5 logo,几乎无人注意 [19] 行业对比与启示 - 功能机时代六大巨头中仅三星保持领先,摩托罗拉被联想收购后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23% [22] - 华米OV通过本地化适配/性价比策略快速崛起,2018年华为/小米在欧洲分列销量第三/第四 [11][19] - 新能源汽车行业出现类似现象,传统车企转型缓慢,新势力更贴合市场需求 [25] - 苹果当前面临AI技术困境,可能需借鉴LG教训及时调整战略 [25][26] 失败根源总结 - 内部战略分裂:一边研发卷轴屏等概念机,一边寻求出售业务 [9] - 主动放弃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市场,导致全球竞争力持续下滑 [19] - 重复诺基亚/HTC等厂商所有错误:系统选择失误/市场误判/内部意见分歧 [22]
思特威(688213):手机成为高速增长引擎,汽车构建长期发展动力源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03 11: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大业务全面大幅增长,手机成功开辟第二曲线,智慧安防、智能手机、汽车电子领域营收均同比上升 [9] - 高端手机产品加速实现规模量产,手机CIS产品覆盖主流需求,高阶产品营收占比超50% [9] - 智能驾驶驱动下,汽车电子业务成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多款产品出货量上升且已在多家主车厂量产,子公司推出车载视觉处理芯片系列 [9] - 调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调高2025年高端手机及汽车CIS出货量,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并给出对应PE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5月发布多款新品,含4MP智能安防应用图像传感器升级新品SC4336H、12MP AI眼镜应用图像传感器SC1200IOT等 [6]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9.68亿元,同比增长108.87%;归母净利润3.9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91亿元;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08.94%;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1264.97%;扣非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864.99% [6] 投资要点 - 三大业务全面大幅增长,智慧安防领域新迭代产品销量上升,全年营收21.5亿元,同比增长28.64%;智能手机领域高阶及高性价比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上升,全年营收32.9亿元,同比增长269.05%,占主营收入比例55.15%;汽车电子领域多款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上升,全年营收5.27亿元,同比增长79.09% [9] - 高端手机产品加速实现规模量产,手机CIS产品覆盖8M - 50M主流需求,2022 - 2025年有多款产品推出并量产,高阶产品营收占比超50% [9] - 智能驾驶驱动下,汽车电子业务成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2024年多款产品出货量大幅上升,已在多家主车厂量产,子公司推出飞凌微M1车载视觉处理芯片系列 [9] - 调整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调高2025年高端手机产品及汽车CIS出货量,预计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8.47/12.1亿元(原7.8/12.62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14.38亿元,对应2025 - 2027年PE为43/30/25X [9]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4|2025Q1|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5,968|1,750|8,249|10,148|11,233| |同比增长率(%)|108.9|108.9|38.2|23.0|10.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93|191|847|1,210|1,438| |同比增长率(%)|2,662.8|1,265.0|115.5|42.9|18.8| |每股收益(元/股)|0.98|0.48|2.11|3.01|3.58| |毛利率(%)|21.1|22.8|23.4|24.9|25.8| |ROE(%)|9.4|4.3|16.8|19.4|18.7| |市盈率|93|/|43|30|25| [8] 财务摘要 |项目(百万元,百万股)|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2,857|5,968|8,249|10,148|11,233| |其中:营业收入|2,857|5,968|8,249|10,148|11,233| |减:营业成本|2,293|4,710|6,322|7,621|8,337| |减:税金及附加|7|10|13|16|18| |主营业务利润|557|1,248|1,914|2,511|2,878| |减:销售费用|85|110|152|187|207| |减:管理费用|74|105|145|178|197| |减:研发费用|286|447|618|761|842| |减:财务费用|50|95|94|86|85| |经营性利润|62|491|905|1,299|1,547| |加: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 - ”填列)|-4|8|0|0|0| |加: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 - ”填列)|-97|-91|0|0|0| |加:投资收益及其他|24|7|15|15|15| |营业利润|-22|417|920|1,315|1,562| |加:营业外净收入|0|-6|0|0|0| |利润总额|-22|411|920|1,315|1,562| |减:所得税|-36|18|74|105|125| |净利润|14|393|847|1,210|1,437| |少数股东损益|0|0|0|0|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4|393|847|1,210|1,438| [11]
诺基亚坟墓里,埋着半套战胜美国的密码本
36氪· 2025-05-11 21:43
欧洲科技产业兴衰 - 欧洲战后蛰伏四十年试图追赶美国科技产业,但诺基亚仅用四年就被苹果横扫,标志欧洲抵抗失败[3][10] - 诺基亚2008年研发投入58亿欧元,是苹果的五倍,仍未能阻挡智能手机时代更迭[5] - 欧洲主导的GSM标准曾覆盖全球80%市场,但最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美国技术体系取代[49][61] 诺基亚战略转型 - 公司从橡胶厂转型科技霸主仅用十年,早期布局全球供应链、中国工厂、互联网转型等战略与苹果高度相似[9] - 1992年推出首款GSM手机1011,售价1278欧元,奠定功能机时代定义者地位[54][56] - 1998年超越摩托罗拉成为全球第一,巅峰时占全球手机市场40%份额,贡献芬兰GDP增长的25%[15][60] 关键竞争转折点 - 2007年iPhone发布后,诺基亚高管中10人认为面临存亡危机,但塞班系统碎片化导致57个不兼容版本,开发者流失[4][67] - 苹果通过重构产业链利益分配吸引开发者、运营商等盟友倒戈,而诺基亚生态伙伴纷纷转投安卓阵营[64][74] - 2010年诺基亚选择微软WP系统加速衰落,同期欧盟147家独角兽中40家迁往美国,反映欧洲科技生态衰退[79] 芬兰国家战略支撑 - 芬兰1980年代实施"改革开放":开放电信领域、成立科技园、高等教育免费,研发投入占GDP达3.01%[24][60] - 国家技术局定向补贴产业,建立大学-科技园创新循环体系,工程师文化培育出诺基亚等企业[24][51] - 苏联解体后芬兰GDP暴跌30%,但坚持拒绝西门子收购诺基亚电信部门,保留核心资产[46] 产业竞争核心逻辑 - 摩托罗拉因试图垄断铱星系统利益而失败,诺基亚后期同样因塞班联盟利益分配失衡失去支持[65][77] - 产品定义权更迭是关键:诺基亚用时尚设计颠覆摩托罗拉商务风,苹果又以智能体验颠覆功能机[56][63] - 全球80%科技巨头受益于苹果开创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欧洲企业未能抓住机遇[10][75]
又一国产老牌手机在出局边缘 ,曾是很多人的第一部手机
猿大侠· 2025-05-11 13:30
行业背景 - 2007年1月9日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开创智能手机时代[1] - 从2G到5G时代手机市场经历洗牌边缘玩家出局市场格局基本固定[1] - 波导作为功能机时代代表厂商在智能手机浪潮中衰落[1] 公司现状 - 2024年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下降13.62%扣除非主营业务后实际营收2.85亿元[2][3] - 2024年净利润511.11万元同比减少63.37%扣非净利润-1398万元连续两年亏损[3] - 触发退市风险警示因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8] - 2025年4月29日A股停牌次日复牌[6] 历史沿革 - 1992年创立主营移动电话/掌上电脑/人脸识别等是国内最早上市手机公司之一[11] - 1999年转型手机赛道聘请李玟代言央视广告营销迅速打开市场[11] - 2003年手机销量突破1000万部超过摩托罗拉/诺基亚成为市场冠军[11] - 2001-2007年全球销量破6000万台连续七年国产手机销量第一[12] 衰落原因 - 依赖法国萨基姆提供整机方案核心芯片/操作系统受制于人2008年合作终止后研发能力倒退[15] - 研发投入不足3%营收广告支出占比10%同期华为海思投入百亿研发基带芯片[16][17] - 2007年智能手机浪潮来袭时仍停留在功能机+贴牌模式导致库存积压40万台[18][19] - 2008年亏损1.67亿元被ST后依靠变卖资产/政府补贴/对外放贷扭亏[20] 业务转型 - 放弃智能手机研发转向造车等多元化业务[21] - 缺乏核心技术导致从国产手机龙头迅速没落[22]
慧智微(688512):业绩扭亏 毛利率持续向好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4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5.24亿元(同比-5.08%),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比-7.32%)[1] - 1Q25营收1.37亿元(同比+30.63%,环比-2.53%),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比+104.40%,环比+102.55%)[1] - 1Q25毛利率12.85%(同比+4.88pct,环比+8.85pct),三费合计0.71亿元(同比-19.69%,环比-8.50%)[1][2] 产品与市场 - 1Q25 4G模组销量同比+10.8%,5G模组销量同比+66.3%,但收入分别同比-1.6%/-7.3%[2] - 公司通过4G产品、5G LPAMiF料号迭代及结构优化驱动毛利率改善[1][2] - 2024年国内安卓手机出货量同比+7.98%,IDC预计2025年同比+5.64%[2][3] 战略与展望 - Phase8L产品国内布局领先,2025年有望规模出货[3] - 新一代4G产品将在手机/物联网领域放量,L-PAMiF模组布局强化品牌客户渗透[3] - 新一代MMMB PA模组已出货三星自研手机,未来料号导入或带来新增量[3] - 2025年营收预测7.3亿元(25年)、10.0亿元(26年),新增27年预测13.9亿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