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灯光秀

搜索文档
从观水到乐水,“水经济”创造新潮流——大城奋进·武汉新消费观察
长江日报· 2025-08-12 08:57
武汉滨水经济转型 - 武汉依托长江、汉江和东湖等水域资源,打造可体验的消费新场景,推动"水经济"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 [1][13] - 夜间经济成为核心增长点,长江灯光秀从拍照背景升级为"流量入口",带动游轮、演艺、美食等复合消费 [5] - 夜游船数量增至11艘(如"知音号""长江荣耀"号),采用"文旅+演艺+美食"模式,吸引年轻家庭和外地游客 [5] 多元化消费场景创新 - 滨水休闲业态丰富:江滩书吧(汉口)、露天电影(武昌/汉阳)、咖啡文创街区(黎黄陂路)形成全天候消费链 [8] - 沉浸式体验项目崛起:《保元风云》等剧情互动让历史活化,琴台大剧院推出穿越主题音乐剧,吸引跨省游客 [8] - 餐饮消费融入地域特色,山海关路美食街的"毛氏汽水包""李记鸡冠饺"成为网红打卡点 [8] 水上运动产业扩张 - 青少年帆船培训快速成长:学员从2019年不足30人增至数百人,俱乐部从1家扩至3家,高校开设专业教练课程 [12] - 桨板运动形成完整消费链,中档装备套装约4000元;"水翼"等新兴运动通过社交媒体走红,提升城市活力 [12] - 后官湖帆船基地、汉江古田桥水域成为体育消费热点,水上运动从竞技向大众休闲延伸 [12] 政策与战略布局 - 武汉文旅局以"水"为核心整合资源,规划亲水项目(灯光秀/夜游船/剧场)与滨水商业带,推动"看水"到"玩水"的体验升级 [13] - 政府重点打造10条精品线路(含"长江夜游"),通过业态创新将江湖水面转化为经济价值,激发消费动能 [5][13]
25公里长江“画布”点亮武汉夜经济
人民网· 2025-05-23 11:43
文旅融合推动夜经济发展 - 武汉作为全国夜经济十强城市,正以文旅融合为支点撬动夜间消费新动能,通过游船与灯光秀等特色项目构建多元消费场景 [1] - "两江盘龙"号高端游船可容纳750人,配备全息投影与智能灯光系统,五一期间单日接待游客超千人次,带动船上餐饮及文创销售增长 [1] - 长江灯光秀覆盖25公里江岸线,结合动态投影技术将黄鹤楼等地标转化为文化载体,与游船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1] 夜间消费生态闭环构建 - 游船与江汉路步行街、楚河汉街等夜间消费集聚区联动,形成"水上观景+岸上消费"的闭环生态 [1] - 游客可选择船上全景灯光秀或岸边免费露天电影,体验差异化夜间消费场景 [1] - 武汉旅游体育集团推出"夜游+小龙虾美食"组合产品,使年轻家庭在夜间客群中占比提升至55% [2] 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创新 - 武汉出台专项政策设立夜游项目扶持资金,已打造"长江夜游"等10条精品线路 [2] - "两江盘龙"号运营方采用政府补贴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模式,有效降低票价门槛 [2]
湖北文旅“上新”新场景 入境游订单量激增
中国新闻网· 2025-05-06 00:06
文旅消费新场景和新产品 - 湖北"上新"6大类100多个文旅消费新场景和新产品,激活假日旅游市场 [1] - 武汉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70%,"荣耀号"等11艘游船联动定制长江灯光秀吸引海外游客 [1] - 宜昌每日一架东南亚包机,平均6个欧美旅游团游览三峡大坝、三峡人家等热门景点 [1] - 湖北省博物馆推出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VR首秀,恩施大峡谷设置机器狗挑战赛和AI互动体验区 [1] - 神农架"野人五项"极限运动、宜昌朝天吼漂流、武汉梧桐雨景区滑翔伞受年轻游客追捧 [1] - 孝感《槐荫船说》夜游演出运用5D全息投影技术,"五一"期间夜游船票场场售罄 [1] 重点景区接待情况 - 武汉黄鹤楼、恩施大峡谷、三峡大坝等景区接待量接近饱和,发布限流提示 [2] - 武当山景区购票入园游客达16 15万人,同比增长40 68% [2] - 赤壁古战场接待游客10 57万人次,同比增长80% [2] - 新晋5A级景区龟峰山单日最高接待量突破2 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2] 整体旅游市场表现 - 湖北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781 33万人次,同比增长24 61% [2] - 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75 46%,同比增长7 12个百分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