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拉丁(Aladdin)风险管理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掌握10万亿美元资产,美国犹太资本巨头,贝莱德帝国是如何诞生的
搜狐财经· 2025-10-08 12:44
公司规模与行业地位 - 公司资产管理规模(AUM)在危机后飙升至2.7万亿美元,成为行业领导者[10] - 与先锋领航、道富集团并称“三巨头”,共同管理资产超过20万亿美元[20] - “三巨头”间接或直接是标普500成分股中80%公司的最大股东,关联企业总市值占美国所有上市公司市值的44%[20] 创始人背景与核心业务模式 - 创始人拉里·芬克参与创造了抵押贷款证券(MBS)这一金融工具[8] - 公司开发了名为“阿拉丁”的风险管理系统,由6000台计算机组成,用于预测资产价格和市场推演[12] - “阿拉丁”系统不仅自用,也开放给客户及竞争对手使用,包括先锋领航、大型保险公司、日本政府养老基金及苹果、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14] 全球影响力与权力网络 - 公司通过“旋转门”机制,在2004年至2018年间系统性地网罗了大量前政府高官,建立了广泛的全球人脉网络[16] - 公司影响力超越传统商业范畴,创始人曾要求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司的每一位CEO与其保持直接沟通[18] - 公司为美国政府管理庞大养老金,并为英国皇室、沙特皇室提供资本运作建议[18] 全球关键投资与战略布局 - 2023年与乌克兰发展基金达成协议,若乌克兰战后无法偿还债务,公司将获得该国能源、电网、土地等核心国家资产的管理权[23] - 公司是东京电力公司的大股东,后者负责执行日本核污水排海计划[25] - 公司是全球制药巨头阿斯利康的第二大股东,后者主营业务包括抗癌药物[27] 中国市场战略 - 公司于2006年入股中银基金试水,并于2021年获批成立外资全资公募基金,审批速度超过许多本土机构[27] - 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清单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国银行、中国海洋石油等核心企业[29] - 公司曾试图收购李嘉诚旗下的港口资产,但交易最终被叫停[30]
美国犹太人资本巨头贝莱德,已经全面渗透中国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6-23 21:46
贝莱德的崛起历程 - 1988年拉里·芬克因利率误判亏损1亿美元被第一波士顿投行解雇,后加入黑石集团[3][6] - 1992年带领团队独立并更名为BlackRock(黑岩),确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差异化战略[8] - 自主研发阿拉丁风险管理系统,2005年可处理全球85%可投资资产数据[10][11] 金融危机与扩张关键节点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凭借阿拉丁系统提前减持有毒资产,管理资产逆势增长37%至1.3万亿美元[13] - 2009年以135亿美元收购巴克莱全球投资(BGI),规模翻倍至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资管公司[15] - 2010-2020年通过低费率ETF(0.03%)、央行流动性管理及阿拉丁系统商业化实现指数级增长[17] 全球业务规模与影响力 - 2020年管理资产达9万亿美元,相当于日本GDP两倍,持有标普500企业平均7%股份[19] - 美国政府未经招标委托其管理4540亿美元疫情救助基金[20] - 全球每10美元投资中有1美元经其系统处理[19] 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 - 2021年成为首家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实现从"看客"到"场内玩家"的转变[22] - 投资覆盖新能源(宁德时代、比亚迪)、互联网(腾讯、阿里)、金融地产等核心领域[24] - 通过MSCI指数和算法捕捉A股政策红利,2022年要求被投科技公司提供数据权限及董事会观察权[26] 产业链整合与监管挑战 - 新能源领域形成闭环投资:电池制造(宁德时代)、锂矿上游、光伏电站[28] - 2025年拟228亿美元收购李嘉诚港口资产(含巴拿马运河节点),被中国部分叫停[28] - 中国加强外资备案要求(持股超0.5%需备案)并加速本土资管发展(五年规模增长280%)[26][31] 未来竞争格局 - 中国推动人民币结算(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及金砖银行扩容以对冲外资影响力[31] - 明确"资本自由流动+自主规则制定"的双底线,平衡开放与国家安全[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