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碳园区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绿色低碳创新中心”揭牌并落地无锡
扬子晚报网· 2025-11-14 07:43
全球绿色低碳创新中心揭牌 - 无锡市人民政府与协鑫集团共同为全球绿色低碳创新中心揭牌 [1] - 中心定位为国际化综合性创新平台,聚焦新能源应用、技术研发、标准认证、技术数字化领域 [1] - 中心将依托协鑫集团在无锡惠山区的新园区载体,整合资源推动技术发展、全球市场拓展和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1] 无锡新能源产业地位与CREC展会 - 无锡国际新能源展览会(CREC)被视为新能源行业的“进博会”,是无锡链接全球资源的重要载体 [1] - 展会见证了无锡从“中国光伏发源地”蝶变为新能源产业集聚地和绿色低碳创新发展高地 [1] - 中心落地无锡后将进一步带动无锡新能源产品和创新走向全球 [2] 协鑫集团在无锡的战略布局 - 协鑫集团作为国内新能源行业领军者,高度重视在无锡发展 [1] - 公司在无锡已投建光伏制造、热电联产、电网侧储能等一系列绿色能源项目 [1] - 未来公司将着眼于虚拟电厂、零碳园区、能源AI大模型、电储算一体化等热门赛道,为无锡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1]
中国首次系统部署场景培育和开放 22类场景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
长江商报· 2025-11-10 07:21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对场景培育和开放作出系统部署 [1] - 政策目标为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1] - 政策聚焦打造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业态应用场景等5个方面,提出22类重点领域 [1] 场景的战略意义与作用 - 场景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 [2]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与总量世界第一的研发人员相结合,正通过应用场景培育和释放新增长动能 [2] - 加快场景培育旨在解决创新成果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的瓶颈,推动科技商业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 - 重点领域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全空间无人体系、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海洋开发等新兴领域 [3] - 数字经济领域支持元宇宙、虚拟现实、智能算力、机器人等创新应用,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3] - 人工智能领域加快高价值应用场景培育,满足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各领域需要 [3] - 全空间无人体系鼓励打造涵盖文旅、政务、物流、卫星服务的应用场景,并拓展工业生产、城市规划、交通、公共服务、安全防护、农业生产等应用 [3] - 生物技术领域鼓励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天然产物绿色制备等技术进入产业场景 [3] - 清洁能源领域构建绿色运输走廊和智能电网、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型应用场景 [3] 产业转型升级应用场景 - 推动制造业、交通运输、智慧物流、现代农业等行业建设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应用场景 [4] - 制造业场景包括培育智能工厂、零碳园区、工业大模型应用 [4] - 交通运输领域发展智慧交通管理与车联网 [4] - 智慧物流领域构建无人运输、无人装卸、智慧仓储等新业态 [4] - 现代农业领域建设智慧农牧渔场、数字化育种场景,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4] - 政策还部署应急管理、矿山安全、智慧水利、施工安全、林业草原等领域应用场景建设,强调通过智能感知、数字孪生、无人设备、自主巡检等技术提升安全与治理能力 [4]
下一个五年,力争建成100个左右零碳园区
中国能源网· 2025-11-08 14:06
零碳园区政策与目标 - 国家层面明确部署零碳园区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明确部署[2] - “十五五”时期目标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为绿色低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2]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提供系统性指引,明确建设要求和统一衡量标尺[3]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确定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名单,在政策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9] 零碳园区的定义与意义 - 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2] - 零碳园区是需求侧资源协同的“试验田”,能以低碳方式实现能源供应与需求的实时匹配,直接降低园区整体能耗与碳排放,并为电网提供灵活性服务[4] - 零碳园区构建低成本、低碳的能源供给模式,能够促进东西部地区能源与产业的优势互补,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4] - 零碳园区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系统工程,通过降低产品碳足迹帮助企业突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贸易壁垒,助力企业实现RE100目标及供应链碳中和要求[4] 零碳园区建设现状与挑战 - 各地纷纷将零碳园区建设作为绿色转型重要抓手,但存在标准不一、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3] - 当前存在将零碳园区简单等同于“风光+储能”项目的认知误区,部分地区出现“挂牌子、戴帽子”现象,可能导致建设“脱实向虚”[5] - 面临绿色能源稳定供给挑战,需实现分布式与集中式风电、光伏及其他清洁能源高效协同,满足企业对电能质量的严格要求[5] - 产业规划需与能源结构精准匹配,不同产业对电能质量需求及碳排放特征各异,化工等行业工艺过程排放治理难度大[5] - 需建立国际互认的零碳数字体系,实现产品碳足迹和碳中和进程可追溯、可验证,推动中国零碳标准获国际认可[5] - 江苏省面临特殊挑战,当前电力系统以煤电为主,电力碳排放因子较高,多数园区在达成清洁能源消费占比90%以上指标压力较大[6] 零碳园区推进策略与路径 - 推进需系统谋划精准施策,首要任务是全面“摸清家底”,准确核算碳排放来源,识别主要排放企业与能源类型[8] - 需建立“园区主导、企业实施、电网支撑、第三方服务”的多元协作模式,形成推进合力[8] - 通过典型地区、典型行业开展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再向全国推广[8] - 地方、园区、企业需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发展阶段科学确定建设路径和方式,避免盲目决策[9] - 江苏省零碳示范园区申报多采用“园中园”模式,在园区内划定边界清晰、以新兴产业为主的区域创建,更符合省情和现实基础[7] - 零碳园区是系统性、战略性工程,需从整体优化布局,国家级园区要求清洁能源占比超90%,省级标准可能为50%—60%,需因地制宜[9]
刘小涛会见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
新华日报· 2025-11-06 05:59
公司动态 - 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在南京会见江苏省省长刘小涛 [1] - 公司被认可为从江苏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 为全省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 公司将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 零碳园区 绿色合成燃料等领域技术创新 [1] - 公司将积极参与江苏深远海的新能源开发 促进江苏海洋经济发展 [1] 行业与政策环境 - 江苏省正不断优化中长期能源基础设施布局 加快建设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 [1] - 江苏省把促进绿色能源发展摆在突出位置 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1] - 政策将进一步强化支撑和优质服务 保障企业重大项目 重要投资顺利落地 [1] 公司战略与发展方向 - 公司被希望瞄准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人工智能赋能 [1] - 公司被期望发挥链主作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协作 着力塑造竞争优势 不断做大做强 [1]
下一个五年,力争建成100个左右零碳园区
中国能源报· 2025-11-03 14:03
零碳园区政策与目标 - 国家层面明确部署零碳园区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政府工作报告亦作出明确部署 [4] - “十五五”时期,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为绿色低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1][3] -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提供系统性指引,标志着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4] 零碳园区的定义与意义 - 零碳园区是指通过规划、设计、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进一步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4] - 园区是需求侧资源协同的“试验田”,能以低碳方式实现能源供应与需求的实时匹配,直接降低整体能耗与碳排放,并为电网提供灵活性服务 [4] - 构建低成本、低碳的能源供给模式,能够促进东西部地区能源与产业的优势互补,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5] 零碳园区的战略价值 - 在产品层面,通过降低产品碳足迹,有效帮助企业突破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国际贸易壁垒 [5] - 在企业层面,依托绿电直连和大比例绿电应用,助力企业实现RE100目标及供应链碳中和要求,显著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5] - 在园区层面,构建绿色电力成本洼地,将绿电资源从商品属性转变为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石,实现从“卖绿电”到“引产业”的转变,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5] 零碳园区建设面临的挑战 - 当前存在将零碳园区简单等同于“风光+储能”项目的认知误区,部分地区出现“挂牌子、戴帽子”的现象,可能导致建设“脱实向虚” [7] - 首要挑战是绿色能源的稳定供给,需实现分布式与集中式清洁能源的高效协同,满足企业对电能质量的严格要求 [7][8] - 园区产业布局需要与能源结构实现精准匹配,不同产业对电能质量和碳排放特征需求各异,需做好产业规划与能源规划的统筹 [7] 推进零碳园区建设的路径 - 园区需准确核算碳排放来源,识别主要排放企业与能源类型,系统规划重点方向,并按照经济性和减排潜力优先排序减排项目 [10] - 需建立“园区主导、企业实施、电网支撑、第三方服务”的多元协作模式,形成推进合力 [10] - 推进策略是通过典型地区、典型行业开展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再向全国和全行业推广 [10] 因地制宜的实施策略 - 国家将根据产业代表性、综合示范性、碳减排潜力等因素确定首批国家级零碳园区名单,在政策、体制机制、重大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 [11] - 各地区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发展阶段,科学确定建设路径和方式,避免盲目决策、贪大求全 [11] - 例如,国家级园区要求清洁能源占比超过90%,而某些省级标准可能在50%—60%,体现了对不同地区差异的考量 [11]
潍坊两园区入围省零碳园区创建名单
大众日报· 2025-10-31 11:00
零碳园区创建名单公布 -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公布全省零碳园区创建名单,共有18个园区入围 [1] - 潍坊市星宇安防科技产业园和山东大业智慧零碳工业园位列其中 [1] 零碳园区定义与建设目标 - 零碳园区指通过规划、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1] - 山东省已出台《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明确了10方面建设内容,并坚持“高标准、少而精”原则分期分批推进 [1] - 到2027年,相关园区技术路径基本清晰、配套制度基本健全,将总结推广建设经验以形成示范效应 [1] - 到2030年,建成一批省级零碳园区,相关技术装备、政策制度、配套服务更加健全,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发挥关键作用 [1]
潍坊|潍坊两园区入围省零碳园区创建名单
大众日报· 2025-10-31 09:13
山东省零碳园区创建名单 -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公布全省零碳园区创建名单,共有18个园区入围 [1] - 潍坊市星宇安防科技产业园和山东大业智慧零碳工业园位列其中 [1] 零碳园区定义与目标 - 零碳园区指通过规划、技术、管理等方式,使园区内生产生活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达到“净零”条件的园区 [1] - 山东省目标到2027年使相关园区技术路径基本清晰、配套制度基本健全,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1] - 目标到2030年建成一批省级零碳园区,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发挥关键作用 [1] 政策支持与建设原则 - 山东省已出台《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明确了10方面建设内容 [1] - 建设坚持“高标准、少而精”原则,分期分批有序推进 [1]
山东公布省级零碳园区创建名单
大众日报· 2025-10-13 09:04
零碳园区创建名单与规划 -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公布18个园区入围省级零碳园区创建名单 [1] - 烟台市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零碳园区和东营市东营时代零碳园区申报国家级 若未成功将自动进入省级名单 [1] - 入围园区包括山东商河经济开发区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健康产业园 枣庄"零碳智谷"先导示范区等 [1] 零碳园区定义与建设路径 - 零碳园区指通过规划 设计 技术 管理使园区内生产生活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降至"近零"水平并具备"净零"条件的园区 [1] - 山东省已出台《山东省零碳园区建设方案》 明确了零碳园区10方面建设内容 [1] - 建设坚持"高标准 少而精"原则 分期分批有序推进 [2] 评估验收与长期目标 - 省有关部门将于2026年底前开展中期评估 2027年底前组织验收 通过验收的园区正式公布为山东省零碳园区 [1] - 目标到2027年全省建成15个左右省级零碳园区 技术路径和配套制度基本清晰健全 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2] - 目标到2030年建成一批省级零碳园区 技术装备 政策制度 配套服务更健全 为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发挥关键作用 [2]
中环新能源(1735.HK)联手蚂蚁集团布局碳金融与通证化新生态
格隆汇· 2025-09-22 10:18
战略合作框架 - 中环新能源与蚂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布局新能源资产通证化(RWA)、智能运营及碳资产服务 [1] - 合作旨在打通"实业运营-碳资产管理"全链条 构建融合绿色能源实体、数字化技术、全球金融资本的闭环生态系统 [1] 资产数字化与资本协同 - 通过蚂蚁链技术将光伏电站、零碳园区等绿色实体资产转化为通证化数字资产 以提升流动性和降低融资成本 [1] - 合作将吸引全球ESG资金 公司参与蚂蚁海外新能源产业基金 协同遴选全球绿色能源资产 [1] - 公司从合作方升级为资本与产业协同方 提升生态话语权 [1] 智能化运营与效率提升 - 蚂蚁能源AI将赋能发电预测、虚拟电厂调度与运维优化 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1] 碳资产商业化创新 - 双方构建科技赋能的"AI核算-智能交易-金融化"闭环 推动绿证和碳减排量成为可交易、可融资的数字资产 [1] - 该合作将为公司开辟除电费外的第二收入曲线 [1]
中环新能源高开逾15% 携手蚂蚁布局RWA 以数字化激活碳资产价值
智通财经· 2025-09-22 09:38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高开逾15% 截至发稿涨15%报11.04港元 成交额1534.56万港元 [1] 战略合作 - 公司与蚂蚁区块链科技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拟在新能源数字资产及新能源人工智能生态领域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 - 合作旨在推动新能源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及高质量发展 [1] - 合作将打造融合绿色能源实体 数字化技术 全球金融资本的闭环生态系统 [2] 行业前景 - 2025年全球RWA市场中新能源资产通证化规模较2024年增长120% 占比达到35% 成为非金融资产中通证化程度最高的领域 [1] 公司优势 - 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低负债水平和稳健的财务基础 为资产通证化提供有力支撑 [1] - 公司光伏电站 零碳园区 综合能源站等绿色实体资产成为蚂蚁链上通证化的核心底层资产 [1] - 公司角色将从重资产的建造者和运营商升级为轻资产的管理者和价值整合者 [2] 战略定位 - 通过合作在新能源行业下半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战略位置 [2] - 此次合作是公司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建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