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碳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探索科普教育新范式,“零碳科普校园行”收官
扬子晚报网· 2025-11-01 20:31
项目概述 - 公司于2024年初发起一项零碳科普公益项目,旨在将前沿零碳科技带入青少年基础科学教育课堂[3] - 项目通过教师研修活动构建科学教育新生态,累计覆盖全国近400名教师,其中江苏溧阳站活动汇聚80余名教研员与骨干教师[1] - 项目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直辖市的500多所学校,惠及超过5万名学生[3] 教育内容与资源 - 公司携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家,为3-6年级学生定制开发国内首套体系化零碳科技科普读本《零碳科技:点亮可持续未来》及配套课程[3] - 系列教师研修活动包含前沿科技介绍、体系化教学培训、标杆基地实地研修、科普专家引领等多元模块[4] - 研修活动强调打破学科壁垒,围绕“零碳科技与科学课融合”、“零碳主题跨学科教学”等核心议题提供具体教学设计方案[6] 合作与支持 - 项目与“全国科技活动先进个人”获得者李亦明教授等教育专家合作展开深度研讨[1] - 教育专家指出公司提供的不仅知识内容,更是一套系统的教学支持方案,为一线教师带来可落地的教育资源[8] 创新实践模式 - 项目将教师“课堂”搬进世界唯三的“灯塔工厂”——公司江苏溧阳基地,使教师能在真实零碳园区近距离探访零碳电池诞生历程[10] - 公司表示推动零碳科普的初心是让科技创新走出实验室、走进校园,并将“灯塔工厂”打造为科普研学一线课堂[12] - 公司江苏溧阳基地追求生产极致绿色,旨在让师生直观感受“零碳”落地实践与创新力量[12]
站在成渝“双圈”,重新认知产业西进
新浪财经· 2025-09-24 14:13
文章核心观点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通过主动布局新质生产力、构建产业生态和深化区域协同 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网联和高端制造的转型升级 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1][2][3][4][5][6][7][8][9][10][11][12] 交通与物流发展 - 成渝双城高铁日均开行102对 单日超13万人次跨省流动 [1][11] - 中老铁路国际班列3天可从成都直达老挝万象 [1] - 中欧班列助力动力电池和储能产品进入跨国车企和国际头部开发商市场 [7] 经济与产业规模 - 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6.3万亿元跃升至8.7万亿元 [1] - 320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项目6个月完成投资2529.1亿元 [1] - 汽车产量占全国1/10以上 年产全国1/7汽车和超1/5动力电池 [1][3] - 电子信息产值占全国1/10以上 年产全球2/3 iPad、近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和超1亿台智能手机 [1][3] 产业承接与升级 - 成渝两地共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四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3] - 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采用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体系 平均每分钟一台新能源车下线 [2] - 赛力斯超级工厂实现焊接喷涂100%自动化 每30秒一台问界M9下线 [3] - 中创新航成都公司建设"零碳电池"基地 二期项目总投资120亿元 规划年产能30GWh [7] 技术创新与突破 - 重庆华峰突破近200项技术难题 己二腈年产能达20万吨 打破国外垄断 [6] - 阿加犀智能科技研发融合架构端侧AI技术 单芯片驱动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 [9] - 联合实施科技攻关项目111项 [11] 政府支持与营商环境 - 成都市构建"双核六区多点"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空间布局 [2] - 当地政府10天内为四川领克招聘1164人 支持产线扩张 [2] - 川渝高竹新区实行"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跨省协同机制 [11] 产业链生态建设 - 重庆华峰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 如重庆同辉天有气体利用其二氧化碳废气生产干冰和食品添加剂 [6] - 中创新航带动东部供应链伙伴向成渝聚集 形成以成渝为圆心的产业链聚集圈 [7] - 川渝高竹新区200多户企业形成协作密切、供销畅通的产业集群 [11] 人才与资本流动 - 2024年川渝两地人口净流入30万人 规模堪比东部沿海经济大省 [9] - 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结算2024年达317万人次 [11] - 依托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所等院所集聚专业人才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