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科技

搜索文档
解锁零碳科技 触摸绿色未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2 11:51
研学活动概况 - 海南省规划展览馆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永久会址举办"探索博鳌零碳的秘密"研学活动 通过沉浸式体验与趣味互动向青少年传递绿色环保理念 [5] - 活动涵盖科技展示 自然课堂 创意展品与互动体验四大模块 将抽象零碳概念转化为可实践的生活场景 [7][8] 核心教育模块 - **零碳科技展示**: - "零碳Bar"采用光伏吧台与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实现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支撑日常运营 [6] - 新闻中心陈列咖啡渣再生服装 光伏路面 智能垃圾分类箱等创新技术 展示废弃物循环利用案例 [7] - **自然生态教育**: - 鳌石广场结合乐美湖与万泉河生态改造案例 讲解潮汐水体自主循环原理与生态平衡意义 [6][9] - **互动实践环节**: - 减碳骑行体验区通过特制自行车实时显示发电量与碳减排数据 结合垃圾分类抢答等互动题目强化认知 [7] 关键数据与成果 - 活动直接触达10-13岁青少年群体 参与者通过骑行发电 废弃物改造等实践建立零碳行动认知 [7][8] - 典型案例包括:旧报纸再生手账本 塑料瓶改造花盆 咖啡渣合成服装等 废弃物再利用率达100% [7] 参与者反馈 - 青少年反馈显著改变对零碳的认知 从"遥不可及"转变为"可参与的生活方式" 如减少塑料袋使用 增加骑行等 [8] - 10岁参与者计划推动家庭垃圾分类 13岁参与者提出个人减碳行为对地球的累积价值 [8]
宁德时代、赣锋锂业,锂电两端龙头竞逐“虚拟电厂”背后
高工锂电· 2025-06-13 19:04
会议预告 - 第十八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将于2025年6月25-26日在常州举行,主题为"产业链格局重整 全场景应用共振" [1] - 2025高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大会将于2025年7月8-9日在成都举行,主题为"AI+新材料 引领能源变革" [1] 锂电池产业链转型 - 宁德时代与赣锋锂业正加速布局虚拟电厂赛道,商业模式从供应商/制造商向能源平台服务商转型 [1] - 宁德时代零碳能源事业部与香港大学合作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及虚拟电厂示范应用,虚拟电厂与固态电池并列为其2025年研发投入核心 [1] - 赣锋锂业通过子公司深圳易储能源科技布局虚拟电厂,2024年已在全国7地开工建设总计3.9GWh电站项目 [3] 转型驱动因素 - 绿电直连顶层设计明确负荷侧责任主体,创造虚拟电厂刚性需求 [2] - 政策明确储能/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合法地位,可直接参与电力竞价交易和调频服务 [2] - 宁德时代需通过虚拟电厂实现"零碳"承诺并管理分布式电源资产 [2] 企业竞争优势 - 宁德时代掌握从电解液配比到电池衰减的全流程数据,拥有高精度电池老化模型和SOC估算算法,可优化虚拟电厂调度策略 [3] - 赣锋锂业通过广东惠储布局用户侧分布式储能,计划2025年运营设备增至1万台,目标打造能源管理平台 [3] 行业竞争格局 - 蚂蚁集团旗下蚂蚁数科与晶澳智慧能源、协鑫能科等合作,融合AI/区块链技术打造新能源生态体系 [4] - 科技公司以算法/数据处理优势主攻高精度预测,与产业巨头形成竞合关系 [4] - 虚拟电厂成为锂电企业向服务延伸的关键卡位,将重塑能源服务格局 [4]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续写新的传奇
搜狐财经· 2025-06-07 20:25
上市表现与市场反应 - 宁德时代港股首日涨幅达16.43%,累计涨幅近30%,成为第三家H股股价高于A股的公司[1] - H股较A股溢价率最高达18%,远超比亚迪的4.83%和招商银行的2.6%[3] - 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达203.71亿港元,包括中石化、高瓴资本等知名机构[4] 财务与业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4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幅超30%[4] - 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接近1800万辆,全球每三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使用其电池[8]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4.37%快速提升至2024年的30.48%[11] 全球化战略与产能布局 - 90%港股IPO募集资金投向匈牙利工厂建设[5] - 欧洲市场份额达43%,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11] - 已在欧洲布局三大生产基地(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德国工厂已盈利[7] 技术优势与产品创新 - 推出麒麟电池、磷酸铁锂4C神行超充电池(峰值充电倍率12C)、钠离子电池"钠新"[12] - 构建四大创新体系保持电池技术领先,MSCIESG评级AA级[13] - 推广换电模式,目标2030年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的重卡换电网络[12]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市占率从2021年52.1%峰值回落至2024年45.1%[10] - 面临比亚迪、蜂巢能源、欣旺达等竞争对手的份额蚕食[10] - 通过港股上市构建"A+H"双融资平台对冲单一市场风险[9][10] 零碳战略与未来规划 - 定位为零碳科技公司,计划2025年所有工厂打造为"零碳工厂"[14] - 推进"电池护照"标准化,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13] - 探索一体化零碳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产业新能源化[14]
宁德时代以零碳科技撬动零碳文旅新赛道
新华财经· 2025-06-05 22:25
零碳文旅榜单发布 -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宁德时代联合发布首批《"零碳"目的地·先锋榜单》,评选出五家"零碳目的地先锋景区" [2] - 评审团由多领域专家组成,采用四大核心评估体系和6大维度、超50个核心指标进行系统考察 [2] - 首批入选景区包括广东韶关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风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长白 山华美胜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区 [2] - 榜单将按季度更新发布,目标为3年内推动100个景区向净零碳排放升级 [2] 宁德时代零碳文旅解决方案 - 公司发布以"四化"(交通运营电动化、景区供能绿电化、能碳管理智能化、零碳旅游商业化)为核心的零碳文旅解决方案 [3] - 与武夷山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武夷山景区零碳转型升级 [3] - 武夷山景区运营车辆新能源车占比100%,且全部使用宁德时代电池 [3] - 计划与更多景区开展深度合作,加速先进零碳技术示范应用 [3] 零碳目的地自驾联盟 - 公司与阿维塔、极狐、岚图、广汽传祺、猛士等多家车企共同发起"零碳目的地自驾联盟" [3] - 预计将为目的地带来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的双增长 [3] - 预计将为超过10万车友提供零碳旅游体验 [3]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募资超400亿港元 关税大幅降低后中国恢复对美国电池出口|锂电月度观察⑤
新浪财经· 2025-06-01 16:15
宁德时代港股二次上市 - 宁德时代完成港交所二次上市,募资规模407.6亿港元(约373亿元人民币),为今年全球最大上市募资 [1] - 发行1.55亿股,约占已发行股份总数3.5%,发行价263港元/股(约242元人民币) [1] - 23家基石投资者参与认购,中石化和科威特投资局各认购38.7亿港元(约35亿元人民币) [1] - 募资主要用于匈牙利电池工厂建设及营运资金 [2] - 公司定位升级为零碳科技公司,布局全球零碳交通、电力及产业新能源化三大领域 [2] 中美关税调整与锂电池出口 - 中美达成联合声明后美国大幅降低对华关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关税降至73.4%,储能电池等非车用锂电池关税降至40.9%,降幅均为115% [2] - 中国锂电池恢复对美出口,去年出口额153.15亿美元(约1102亿元人民币),占国内锂电池出口总额25% [3] - 今年1-4月中国输美锂电池金额44.75亿美元(约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5% [3] - 4月单月出口11.86亿美元(约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 [3] - 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十中占据全部席位 [3] 万润新能磷酸铁锂大单 - 万润新能与宁德时代签订五年132.31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协议,按当前均价3.2万元/吨计算总价超423亿元 [5] - 该订单规模是今年最大磷酸铁锂订单,相当于去年龙蟠科技与LG新能源订单的4倍 [5] - 万润新能一季度营收22.7亿元(同比增长97%),磷酸铁锂出货7.4万吨(同比增长138%),但净亏损1.5亿元 [5] 碳酸锂价格走势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跌至6.1万元/吨,一个月内下跌10%,较2022年高点60万元/吨大幅回落 [6] - 价格已跌破行业7万元/吨的盈亏平衡线,接近低成本厂商生产成本 [6] - 价格下跌主因供应端扩量及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导致的供需失衡 [6] - 预计2025-2026年价格维持5-8万元/吨弱势区间 [6] -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锂企去年均因碳酸锂价格下跌出现亏损 [6]
宁德时代300亿投向匈牙利
起点锂电· 2025-05-26 19:12
港股上市与募资用途 - 公司于5月20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开盘价296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2.55%,截至5月26日市值达1.43万亿港元 [1] - 港股上市募资净额约353亿港元,其中90%(约300亿人民币)将投向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设,剩余用于营运资金 [1] - 匈牙利工厂规划总产能100GWh,总投资不超过73亿欧元,建设周期不超过64个月,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34GWh和38GWh,投资金额约49亿欧元 [1] 匈牙利工厂进展与挑战 - 截至2024年末,一期项目已投入约7亿欧元,预计年内完成厂房和产线建设,已获得宝马、奔驰等订单,二期项目预计年内动工 [2] - 欧洲建厂面临审批建设、环保合规、劳工关系等挑战,实际建设周期大幅长于国内 [2] - 匈牙利一期项目每GWh建设成本是国内洛阳基地的两倍以上,欧盟碳足迹认证体系复杂,单吨电池碳排放合规成本超1500欧元 [3] 供应链与本地化策略 - 公司配套光伏电站、开发锂矿资源、承诺绿色供应链以应对欧盟"绿色壁垒" [4] - 上游供应商恩捷股份、容百科技等落户德布勒森市,形成全链条本地化生产,使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20%、交付周期缩短30% [4] - 公司与欧洲本地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聚焦正极活性材料及电池回收领域,推动本土化进程 [4] 劳动力与就业 - 公司计划在德布勒森本地招聘员工,招聘范围扩大至方圆60公里,预计2026年用工人数达3000人 [4] - 项目最终将创造9000个工作岗位,但德布勒森仅20万人,工厂所在地米凯佩尔奇小镇仅4300人,匈牙利失业率仅4.4% [5] - 公司可能需要匈牙利向国内发放工作签证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6] 市场竞争与市占率 - 韩国电池厂商凭借140-150GWh的本地产能占据欧洲约75%的产能规划,成为中国电池厂最大竞争对手 [6] - 2024年公司在欧洲市占率达38%首次登顶,2025年前两个月进一步提升至43% [7] - 预计2026年"德国-匈牙利-西班牙"欧洲产能大三角将形成近150GWh规模,本地供应能力与韩国竞争对手相当 [8]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募资超353亿港元 战略升级聚焦零碳科技
搜狐财经· 2025-05-21 22:39
港股上市创纪录 - 宁德时代以每股263港元发行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募资净额达353.31亿港元(约45亿美元),若行使超额配股权将突破400亿港元,刷新港股近四年最大IPO纪录[1] - 23家全球顶级机构参与基石认购,合计锁定26.28亿美元,占发售股份的57.13%,香港公开发售获151.15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获15.17倍超额认购[1] - 上市首日股价高开13%,市值突破1.4万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值最高新能源企业之一[1] 战略定位升级 - 公司从电池制造商转型为零碳科技公司,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全球能源体系零碳化变革[2] - 构建四大创新体系:材料及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绿色极限制造创新和市场应用集成创新[4] - 累计研发投入超700亿元,拥有专利及在申请专利超43,000项,连续五年新增专利数行业第一[4] 零碳战略落地 - 承诺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较韩国同行提前15年以上[5] - 已有9座工厂获得零碳认证,预计年内所有工厂完成零碳转型[5] - 生产端通过"时代碳链"和"CREDIT"工具管理供应链,2024年正负极材料碳足迹同比降低18.62%,结构件碳足迹下降10.35%[7] 全球布局提速 - 港股募资的90%(约318亿港元)将投向匈牙利德布勒森基地建设,规划总产能72GWh,一期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6] - 匈牙利基地将配套宝马、奔驰、大众等欧洲车企,服务半径覆盖欧洲80%以上市场[6] - 2025年1-2月欧洲动力电池市占率提升至43%,较第二名高出13个百分点[8] 技术突破引领行业 - 推出麒麟电池(CTP 3.0)、神行超充电池(4C倍率)、骁遥双核电池(钠-铁/铁-铁组合)等产品,第二代神行电池峰值充电倍率达12C[9] - 发布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TENER Stack,已应用于欧洲多个电网级项目[9] - 2025年计划自建1000座"巧克力换电站",2030年换电站规模将达3万个[10] 万亿市场新蓝海 - 零碳科技布局覆盖三大万亿级赛道:全球零碳交通、全球零碳电力和全球产业新能源化[11] - 2025年1-4月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8.3%,连续9年位居第一,2024年储能电池全球出货量市占率36.5%[11] - 与海南省政府合作打造"区域零碳"示范项目,探索全域碳中和路径[11]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港股上市被视为中国新能源企业全球化进程的里程碑,开启能源、交通、制造等多领域协同变革新范式[12] - 有望在2030年前形成覆盖"矿产-制造-回收-能源服务"的万亿级产业闭环,成为全球零碳科技核心推动者[12]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募资超46亿美元 战略转型剑指零碳电网技术
环球网· 2025-05-21 14:01
战略升级 - 公司从电池零部件制造商转型为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目标成为零碳科技公司 [1] - 港股上市是融入全球资本市场、推动零碳经济的新起点,公司已基本完成零碳科技布局 [1] 零碳科技布局 - 全球零碳交通:发力万亿级市场,以"车电分离"与"电池标准化"推动换电模式,打造全生命周期闭环生态 [3] - 全球零碳电力:研发零碳电网技术,储能系统(ESS)作为独立事业部运营,2024年营收占比16%,毛利率达26 8% [3] - 全球产业新能源化:推动产业系统新能源转型,与贵州茅台等合作打造"零碳生态圈" [3] 全球化扩张 - 港股募资357亿港元(约46亿美元),为今年全球最大IPO,资金将用于加速欧洲本地化扩张 [3] - 与Stellantis在西班牙建合资公司,并与另一欧洲车企商谈建第四座工厂 [3] - 计划借中美90天低关税窗口期向美出口电池 [3] 市场地位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全球最大电动车电池制造商,客户涵盖特斯拉、福特等众多品牌,市占率近40% [3] - 2018年在深交所上市时估值约85亿美元,如今市值约1660亿美元 [3] - 创始人曾毓群身价达394亿美元,成为香港首富 [3]
坐拥两个万亿市值,宁德时代“挣得多花得也多”
36氪· 2025-05-21 10:50
港股上市 - 宁德时代H股于5月20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03750HK),发行价263港元/股,当日最高股价3114港元,市值最高达14万亿元,成为今年全球最大IPO [3] - 上市后公司成为"A+H"股上市公司,A股和H股均达万亿市值,为行业罕见现象 [3] - 基石投资者包括中国石化、科威特投资局、高瓴资本、瑞银、橡树资本等全球知名机构 [3] - 从递交申请到上市仅用128天,创下"神速"记录 [4] 募资用途 - 90%募资资金将用于匈牙利工厂一期和二期建设 [3] - 匈牙利工厂是公司在欧洲的第二座工厂,将采用自研智能制造系统并针对欧洲车型调整电芯结构 [8] - 工厂分三期建设:一期34GWh产能投资27亿欧元(2025年投产),二期38GWh投资21亿欧元(年内启动),三期细节未披露 [10]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286亿元、4009亿元、3620亿元 [13] - 同期净利润335亿元、473亿元、553亿元,净利率从102%提升至153% [13] - 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389亿元,主因碳酸锂价格下跌导致销售均价下调 [17] - 资产负债率从2018-2020年的50-60%升至2022年7056%,2024年回落至6524% [17] 研发投入 - 过去十年研发投入超700亿元,拥有专利及申请超43000项,连续五年新增专利数行业第一 [6] - 全球设立六大研发中心,定位从电池制造商转型为"零碳"科技公司 [6] 市场布局 - 2022年海外销售占比234%,2024年提升至305% [13] - 欧洲新能源车市场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本土电池产能缺口达60% [13] - 匈牙利工厂靠近奔驰、宝马等客户,梅赛德斯-奔驰为首位大客户 [8] - 公司市场占有率从2021年52%降至2024年379% [15] 行业挑战 - 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跌至7万元/吨,电池价格压力达03元/Wh [6] - 行业产能过剩:2025年预计需求1000GWh,现有产能达4800GWh [15] - 车企自研电池趋势明显,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安、广汽等国内车企及宝马、大众等国际品牌 [18] - 欧美《通胀削减法案》《新电池法案》提高准入门槛和合规成本 [15]
宁德时代:跳出传统制造业周期性逻辑,转向科技+能源复合赛道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1 09:39
宁德时代港股IPO表现 - 公司完成H股IPO发行117,894,500股,发行价263港元/股,开盘价296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2.55% [1] - 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KIA)等长线机构参与认购,反映传统能源巨头对新能源转型的押注 [1] - 韩国Mirae投资者申购行为体现全球动力电池产业格局变化,公司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已成龙头 [1] 全球新能源行业趋势 - 欧盟"REPowerEU"计划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提至42.5%-45%,明确储能关键作用 [2] -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从2020年3.2百万辆增至2024年17.7百万辆,渗透率预计从19.8%升至2030年55.7% [2] - 锂电池在新兴领域(工程机械/船舶/航空)需求预计2050年突破13TWh [2] -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CAGR达82.7%,从2020年27GWh增至2024年301GWh,预计2030年达1,400GWh [3] - 2020-2050年全球实现净零目标需投资超275万亿美元 [3] 公司战略定位与估值逻辑 - 公司被基石投资者重新定义为零碳科技公司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估值逻辑转向科技+能源复合赛道 [3] - 行业从产品供应向综合解决方案演进,构建智能互联的新型能源系统 [3] 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布局 - 技术壁垒包括CTP/CTC结构创新、钠离子电池、凝聚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储备 [4] - 十年累计研发投入超700亿元,拥有专利43,000+项,连续五年新增专利数行业第一 [4] - 全球锂电领域唯一入选科睿唯安"全球百强创新机构",MSCI ESG评级AA级 [4] - 建立"资源-生产-回收"闭环生态系统,2025年发起全球能源循环计划 [4] 业务增长驱动因素 - 储能业务爆发式增长形成"动力+储能"双轮驱动格局 [4] - 产业链话语权优势显著,衍生充换电、储能运维、V2G等服务体系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