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网联
icon
搜索文档
四维图新(002405):积极布局智驾新业务平台,打开长期发展空间
民生证券· 2025-11-03 18:40
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3][5] 核心观点 - 短期业绩承压不改长期预期,公司积极布局智驾等业务,短期投入较大,但长期看有望帮助公司树立在行业内的优势,推动业务加速发展 [1] - 公司对鉴智开曼的投资完成后,“新鉴智”将成为四维图新旗下智驾业务的平台,具备基于地平线和高通双平台、智能驾驶低-中-高阶全面的软硬件一体产品布局,有望打开长期发展空间 [2] - 四维图新在智能网联与车路云一体化领域持续深耕,受益于汽车智能化渗透加速及车规级 MCU 芯片国产化趋势,生态优势日益凸显 [3] 财务业绩与预测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6.60亿元,同比增长5.20%;归母净利润-7.08亿元,同比下滑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总收入8.99亿元,同比增长4.40%;归母净利润-3.98亿元,同比下滑 [1] - 利润端波动较大,主要由于财务费用波动,以及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增加等原因所致,同时公司在研发端保持高强度投入,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9.5亿元 [1]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0.58亿元、53.26亿元、69.95亿元,对应增长率分别为15.4%、31.2%、31.3% [3][4][8] - 预测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将于2026年扭亏为盈,2025-2027年分别为-5.35亿元、0.79亿元、3.24亿元 [3][4][8] - 预测每股收益2025-2027年分别为-0.23元、0.03元、0.14元,对应PS分别为5倍、4倍、3倍 [3][4][8] 智驾业务进展 - 公司拟以现金及资产形式出资对PhiGent Robotics Limited投资及提供财务资助,交易完成后持有鉴智开曼39.14%股份,为其第一大股东 [2] - 鉴智机器人是大规模中高阶智驾量产的软件算法公司,为车企提供基于地平线平台的高阶智驾产品,其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 - 基于地平线征程6系列芯片,鉴智机器人PhiGo辅助驾驶系统已获得多个头部主机厂或Tier-1的量产订单,其中高速辅助驾驶方案于2025年开始规模量产,端到端城区辅助驾驶方案将于2026年规模量产 [2]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四维图新与鉴智机器人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的新增定点,覆盖20+主流车企,100+定点车型,量产订单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2] 业务布局与行业趋势 - 公司在智驾、智舱、智芯、智云等领域实现全栈式技术布局 [3] - 旗下杰发科技车规级MCU芯片业务快速拓展,受益于车规级MCU芯片国产化趋势 [3] - 公司受益于汽车智能化渗透加速 [3]
江淮汽车三季度营收双增长 凸显战略韧性和转型智慧
经济观察网· 2025-11-03 16:42
面对行业深度调整与市场竞争加剧,江淮汽车(600418)三季度营收实现同环比双增长,单季营收双增 长勾勒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以研发投入高增长与战略合作驱动高端化与全球化布局,展现出企 业战略转型的强劲韧性。 营收企稳回升 研发投入构筑未来竞争力 10月30日,江淮汽车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揭示企业在复杂行业环境中的战略定力与转型成效。报 告显示,第三季度江淮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15.13亿元,同比增长5.54%,环比大幅增长20.19%。这一环 比增长超过两位数的表现,在汽车行业价格战持续、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尤为难得,凸显了江淮 汽车业务的复苏势头与战略调整的初步成效。 纵观江淮汽车三季度财报,江淮汽车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展现出非凡的业务韧性和增长潜力。环比 20.19%的增长是江淮汽车三季度最亮眼的成绩,这一数据背后,反映了江淮汽车产品结构调整与市场 策略优化的初步成效。 在整体汽车行业面临增长压力的第三季度,江淮能够实现同比、环比双增长,表明其主营业务已度过最 艰难时期,步入复苏通道。 值得称道的是江淮汽车对创新投入的持续加码。在营收增长的同时,研发投入增速明显高于营收增速,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 ...
武汉智能交通产业聚链成势
经济日报· 2025-11-02 05:57
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与商业化 - 武汉自动驾驶汽车已成为市民日常通勤选择,车辆能精准识别红绿灯并在行人20米外提前减速避让[2] - 24小时无人驾驶接驳巴士“春笋号”通行效率比普通巴士高出12%[2] - 长江江面有无人船进行数据采集、桥梁巡检和航道测绘,具备动态避障与智能停泊能力,无人驾驶航运网络正在成形[2] - 极景智能的L4级无人驾驶物流车可自主避障、路线规划、夜间行驶,并拥有智能温控与超长续航技术,订单已排至年底[2] - 武汉低空商业试点航线增至24条,覆盖短途运输、空中游览、物流运输三大场景,其中载人航线8条、无人机航线16条[3] 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 - 武汉市发布首个自动驾驶装备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将商业化试点从乘用车拓展至装备领域[1] - 武汉获得全国首个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牌照、首个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首个开放市中心测试道路等多个行业第一[3] - 《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等法规生效,支持产业发展并规范市场秩序,形成“车—船—机”一体化智慧交通场景[3] 产业投资与企业布局 - 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集团两年内在武汉布局第三大项目,包括亚太最大安全气囊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4][5] - 科大讯飞投资50亿元在武汉建设华中总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和研究院,与东风集团合作布局车路云一体化等前沿技术[5] - 2024年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速超40%,企业总数达1300余家[5] - 2025武汉投资促进大会完成148个重点项目签约,签约金额984.9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力军[5] - 2024年武汉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07家,同比增长7.7%,3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居中部位居第一[6] 基础设施与测试环境 -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建成106公里智能化道路,部署1800多个智能摄像头、雷达等设备,覆盖160平方公里范围[7] - 武汉市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突破3829公里,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触达人口超770万,为全国测试范围最广城市[7] - 武汉建成全国最大规模5G车联网,实现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融合算法接口统一,并完善城市级车路协同通信标准[10] 产业链发展与技术创新 - 华为、百度、路特斯等头部企业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本土企业华砺智行、极目智能、环宇智行迅速崛起[8] - 东风汽车牵头发布高性能车规级芯片DF30,填补国内空白,可应用于动力控制、驾驶辅助等领域[9] - 武汉已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核心企业100多家,培育引进200多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企业,覆盖芯片、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环节[10] - 2024年上半年武汉经开区引进52个招商项目,其中23个为汽车全产业链项目,涵盖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智能驾驶等领域[3]
站在3000万辆起点,看中欧合作新时代
观察者网· 2025-10-31 17:28
【文/观察者网 潘昱辰 编辑/高莘】10月30日,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一汽奥迪A5L领航版在长 春基地正式下线,成为国内首家产销突破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一汽奥迪A5L领航版下线 一汽-大众 三十四年成就历史 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在致辞中表示,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这一历史性成就和标 志性事件,充分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强大活力,有力诠释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独特优势,生动反映 了中德汽车产业合作的深厚潜力,鲜明体现了我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汽-大 众产销突破3000万辆,必将为深化中欧经贸合作、推动全球特别是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 能。 中国一汽党委书记、董事长邱现东 一汽-大众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在视频贺词中表示,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携手,共同为中国汽 车产业的发展作出持续贡献,持续为中国用户提供高品质出行体验。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的合作也 将继续秉持开拓精神,迈向智能网联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今年3月,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德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新车规划、加速智能电动转型升级 等方面达 ...
未来五年推30款新车型 陈彬:一汽-大众要保证200万辆年产销规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16:41
达成3000万辆产销目标后,一汽-大众全新的2030战略目标已明确。"未来五年,一汽-大众将继续坚持油电共进的策略,预计推出近30款全新的产品,其中 新能源产品超过20款。"10月30日,中国一汽副总经理兼一汽-大众总经理陈彬表示。 按照今年3月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确定一汽-大众11款全新车型规划。其中,大众汽车品牌自2026年起将推出10款车 型,其中包括9款新能源车,覆盖多个细分市场。此外,捷达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将于2026年上市,以强化在入门级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在这11款全新车型中,有6款纯电动车型、2款插电式混动车型、2款增程式车型及1款燃油车型。其中,6款纯电动车型将覆盖 入门级、中级车市场。 从目前来看,大众汽车集团在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以及集团旗下汽车软件公司CARIAD中国,与一汽- 大众协作,在新车型的开发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VCTC和CARIAD中国正在携手本地合作伙伴联合开发CEA电子电气架构,以实现在大众汽车品牌 车型的搭载。 据陈彬透露:"CEA电子电气架构下的产 ...
【深城交(301091.SZ)】毛利率持续增长,布局新质赛道“十五五”大有可为——2025年三季报点评(孙伟风/吴钰洁)
光大证券研究· 2025-10-31 07: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6.7亿元,同比下降14.0%,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下降27.2% [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下降18.9%,归母净利润0.5亿元,同比下降23.8% [4] - 2025年1-9月公司毛利率为40.9%,同比提升7.29个百分点,净利率为4.7%,同比下降1.15个百分点 [5]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毛利率为51.0%,同比大幅提升10.5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9.9%,同比下降2.18个百分点 [5] 费用与现金流 - 2025年1-9月管理及研发费用率显著上升,管理费用率为15.4%(同比+3.59pcts),研发费用率为15.2%(同比+5.04pcts) [6] - 2025年第三季度费用管控改善,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但研发费用率仍同比上升5.21个百分点至13.2% [6]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改善,2025年1-9月经营性现金净流出3.6亿元,较去年同期少流出0.9亿元,第三季度单季少流出1.2亿元 [6] 业务转型与战略布局 - 公司加速推进“产品化、平台化、国际化”战略转型,重点布局低空经济、智能网联、交能融合、智能算力等新质赛道 [7] - 国家“十五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并支持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7] - 广东省政府发布措施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低空管理改革和基础设施建设 [8] - 公司凭借国资背景和技术优势,前瞻性布局新质赛道,在“十五五”期间面临发展机遇 [7][8]
中汽股份三季度净利同比增近六成 拟发行不超10.39亿元可转债投建全季冰雪试验基地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12:20
中汽股份(301215)10月29日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4.35亿元,同比增长 20.91%;归母净利润为1.6亿元,同比增长31.26%。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 0.34%;归母净利润6313.83万元,同比增长59.16%。 对于业绩的稳步增长,中汽股份表示,公司整体业务规模扩大,新能源车型迭代加速,自主品牌市占率 提升,带动公司客户及业务规模扩张;另外,长三角(盐城)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产能逐步释放,带动整 体利润增加。 在第三季度,中汽股份收购呼伦贝尔检验中心的事项落地。据披露,公司于2025年9月完成对中汽研汽 车检验中心(呼伦贝尔)100%股权的收购,交易金额1.11亿元,标的资产已纳入合并报表,有望进一步拓 展北方市场测试服务能力。 中汽股份近日宣布,拟发行不超10.39亿元可转债,投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季冰雪试验基地,项目 由上述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呼伦贝尔)有限公司负责实施。业内人士表示,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 汽车全季冰雪试验基地,可突破测试的季节限制缩短标定周期,构建覆盖线控系统、自动驾驶等新技术 的极端环境测试场景,从而全面满足汽车企业应对 ...
小鹏汽车副总裁陈涵:以多元布局重构智能出行体验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7 17:13
产品与技术升级 - 2025款小鹏P7被定义为未来AI豪华轿跑,完成外观与内饰全面升级并配装先进电驱动系统[2] - 新款P7搭载的智能语音助手小P在实验室环境下实现97%在线率,并在同类产品中全球得分最高[2] - 车辆构建具备整车升级能力的OTA云平台,可通过远程升级持续优化性能与功能[2] - 采用AEB+AES智能主动安全系统,公司花费半年时间重写主动安全架构与软件代码实现突破性升级[2] - 与华为联合研发追光全景AR-HUD技术,解决行业看不清、易眩晕、有遮挡的通病[2] - 公司自研的图灵AI芯片应用于G7 Ultra、全新P7 Ultra等量产车型,率先开启L3自动驾驶算力时代[6] - 本地端VLA+VLM大模型的部署让车辆实现大脑更聪明、小脑更敏捷,提升组合驾驶辅助的安全性与体验感[6] 国际市场与出口表现 - 公司以技术全球化、生产本地化、服务生态化为核心,目标2025年底前将业务扩展至60个国家和地区[2] - 未来10年计划将海外销量占比提升至50%[2] - 今年9月公司出口量突破5000辆,环比增长65.8%,同比增长79.4%[4] - 今年1-9月公司出口量达29723辆,同比增长125.2%[4] - 欧洲为关键市场,已在挪威、丹麦、瑞典等14国推出多款智能化领先车型[4] - 公司取得中国品牌中高端纯电动车型出口量第一、欧洲市场高端纯电动车型销量第一等多项荣誉[4] - 将在全球关键市场布局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构建覆盖全价值链的本地化运营体系[4] 空地一体化智慧生态 - 公司致力于打造空地一体化智慧生态,将智能汽车、飞行汽车及机器人等创新领域深度融合[5] - 飞行汽车陆地航母已拿到超7000辆订单,并于10月12日在迪拜完成全球首飞[5] - 在国内市场依托低空经济政策,开始探索通勤、应急救援等多元场景[5] - 人形机器人IRON自2024年11月发布后应用于工厂物流场景,预计2026年实现L3级别工业机器人量产[5] - 该布局旨在打破空间局限,通过多场景智能出行解决方案推动交通体系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5] 发展战略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选择不卷价格卷科技,以自研技术筑起护城河,并通过情绪价值建立深度情感链接[6] - 未来将从四个方面践行使命:技术上依托全栈自研长期投入,借销量增长分摊研发费用[6] - 组织上优化流程与工具,提升运营效率与决策质量,构建能打胜仗的体系[6] - 商业化层面打造爆款产品矩阵,通过供应链整合与平台化生产提升毛利率[6] - 全球化方面以制造本地化+技术输出+产品深耕推进,全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6] - 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竞争既是创新力比拼又是生态力共赢[6]
汽车行业周报:差异化与标准化并存,竞争开启新方向-20251027
国元证券· 2025-10-27 15:44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推荐”,并予以“维持” [6] 核心观点 - 当前汽车行业呈现差异化与标准化并存的双轨竞争格局,行业竞争开启新方向 [1] - 尽管短期需求偏弱,但年度累计销量仍处于超预期区间 [1] - 新技术(如智能驾驶、固态电池)与新市场(如海外拓展)是差异化竞争的关键领域 [2] - 供应链高度成熟促使高性价比标准化车型时机成熟,换电模式有望开拓新局面 [3] - 投资应关注智能网联、出海、固态电池等差异化赛道,以及“国民好车”等高性价比标准化车型的未来机会 [4] 市场行情与数据表现 - 本周(2025年10月18-24日)汽车行业指数上涨2.92%,跑输沪深300指数(上涨3.24%)0.32个百分点,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0位 [12] - 汽车零部件子板块本周涨幅最大,达4.30%;年初至今涨幅最高的子板块为摩托车及其他,达62.84% [15] - 10月1-19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12.8万辆,同比下降6%,但环比上月同期增长7%;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813.6万辆,同比增长8% [1][20] - 10月1-19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15.5万辆,同比下降5%,环比上月同期持平;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200.2万辆,同比增长12% [1][20] - 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10月1-19日,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56.1%,新能源批发渗透率达58.5% [2][20] - 新能源车销量保持增长:10月1-19日,新能源零售63.2万辆,同比增长5%;新能源批发67.6万辆,同比增长6%;今年以来累计新能源零售950.2万辆(同比增长23%),累计批发1,112.3万辆(同比增长30%) [2][20] 行业技术与产品动态 - **智能网联技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技术路线图,目标为乘用车5G渗透率未来达95%,C-V2X直连通信渗透率超30% [32];华为发布《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网络安全白皮书》,其乾崑智驾CAS 4.0新增驾驶员失能辅助功能 [33][45];华为科技激光雷达1-8月装机量达643,826台,市场份额为41.1%,位列第一 [46] - **电池技术**:东风汽车已构建自主可控固态电池供应链体系,产品最高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系统能量密度达285Wh/kg [42][43];宁德时代计划2026年落成超2,500座巧克力换电站,目前全国已突破700座 [36] - **合作与新车**:广汽与华为合作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启境”首款车型计划于2026年6月上市 [44];京东联合宁德时代、广汽推出支持巧克力换电技术的“国民好车”,换电时间仅需99秒 [3][38][39] 市场拓展与公司动态 - **海外市场**:奇瑞集团预计未来海外营收将远超国内,并计划建立26个海外研发中心以支持全球化创新体系 [2][31] - **公司运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立下四季度盈利目标,重点聚焦重点车型营销、供应链保供与降本、高质量软件交付 [40];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增持公司H股,公司9月交付量达66,657台,同比增长超97% [37] - **国际动态**:特斯拉确认新一代Roadster将在2025年底亮相,目标0-100km/h加速不到1秒 [49];Stellantis与小马智行合作开发L4级自动驾驶中型电动车,计划2026年在欧洲推广 [50];沃尔沃汽车第三季度营业利润64亿瑞典克朗(约48.61亿人民币),远超预期,毛利率升至24.4% [52]
“十四五”汽车规上工业产值跨越3000亿元 上海嘉定加速打造“国际汽车城”
中国经营报· 2025-10-24 07:00
最后,作为全国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嘉定区持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验证测 试、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的全场景生态。肖文高表示,嘉定区在上海市率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 路全域开放,示范运营车辆超1000台。代表上海市以排名第一通过国家"双智"试点验收,智慧交通"嘉 定标准"已上升为上海市地方标准。 据肖文高介绍,首先,嘉定区坚持引育企业与引导转型并重,加大延链强链补链力度,构建起覆盖整车 及软硬件研发制造的汽车全产业链条,目前集聚重点企业600余家、其中智能网联汽车企业220余家。 其次,嘉定区强化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关键平台支撑赋能,进一步做强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 力。"比如固态电池方面,启动上汽清陶全固态电池项目建设,目前中试线已实现贯通,正加快量产线 规划布局。又比如数据平台方面,增强全市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双数据中心'功能。"肖文高阐 释道。 再次,嘉定区重点打造"三港两园"。在汽车新能港、氢能港、创新港基础上,"十四五"又布局了上海智 能汽车软件园和汽车芯谷两个特色园区,着力以"物理集聚"促进"化学反应"。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上海市"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嘉定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