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开挖修复机器人

搜索文档
博铭维技术冲击IPO,专注“地下管道”机器人,应收账款压力较大
格隆汇· 2025-09-01 16:49
公司概况 - 深圳市博铭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底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保荐人为中信证券[1] - 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 总部位于深圳市龙华区 2021年12月完成股改[3] - 专注于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领域 提供机器人及AI平台、工程技术解决方案、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等产品或服务[7] - 截至2025年8月19日 实际控制人代毅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45.10%投票权[4] - 主要投资机构包括正轩投资、紫荆资产管理、深哈基金、厦门市国资委旗下基金等[6] - 2025年8月增资后投后估值约18亿元人民币[7] 管理团队 - 董事长兼总经理代毅40岁 拥有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士及硕士学位、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金融数学硕士学位[4] - 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梁创霖40岁 负责机器人及特种电机产品研发与制造 曾任职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研发工程师[4] - 执行董事兼AI研发主管谢飞33岁 拥有同济大学测绘工程学士、香港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及土地测量与地理信息学博士学位[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1.62亿元、2023年2.14亿元、2024年2.49亿元[9] - 同期净利润同步提升:2022年2239.4万元、2023年3064.3万元、2024年4015.3万元[9] - 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2022年46.4%、2023年48.1%、2024年49.5%[9]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6236万元 净利润1004.6万元 毛利率48.1%[9] - 收入结构变化显著:机器人及AI平台收入占比从2022年73.8%下降至2024年58.4% 工程技术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3.2%提升至29.6%[12] 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910万元、2150万元、2070万元 占收入比例分别为11.8%、10.1%、8.3%[13]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760万元 占收入比例12.2%[13] 客户与市场 - 产品已应用于15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超过4000家客户[14] - 公营部门及国有企业客户收入占比显著:2022年33.9%、2023年43.5%、2024年49.5%、2025年第一季度36.7%[15] - 2024年全球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0亿美元 预计2030年增至84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9.0%[17] - 中国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2024年规模7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21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21.5%[19] 行业地位 - 2024年全球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中收入排名全球前20位[20] - 在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一 2024年收入2030万美元 全球市场份额约1.4%[21] - 前五大中国公司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4.6%[20] - 主要国内竞争对手包括深圳施罗德工业集团、武汉中仪物联技术、上海管康技术、武汉特瑞升电子科技等[21] 运营风险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持续增长:2022年8870万元、2023年9670万元、2024年1.64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1.59亿元[15] - 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2022年54.75%、2023年45.19%、2024年65.86%、2025年第一季度255%[15] - 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呈上升趋势:从2022年196天增加至2025年第一季度256天[15] - 业务高度依赖政府政策支持及公共部门资金[14]
博铭维技术递表港交所 2024年收入在中国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参与者中排名第一
智通财经· 2025-08-28 17:10
上市申请与财务数据 - 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1] - 2022年收入1.62亿元人民币 2023年2.14亿元 2024年2.49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6236.4万元[8] - 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39.4万元、3064.3万元、4015.3万元和1004.6万元[8] - 毛利率从2022年46.4%持续提升至2024年49.5% 2025年第一季度保持48.1%[9] - 净利润率从2022年13.8%增长至2024年16.1% 2025年第一季度达16.1%[9] 行业地位与业务范围 - 中国领先的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提供商 按2024年收入计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4] - 全球唯一实现管网特殊空间全价值链垂直整合的企业 产品涵盖检测/清疏/修复/电机/AI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5] - 业务覆盖15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超过4000家客户[5] - 解决方案涵盖排水/供水/原水/海水/供热/燃气管道及水厂/泵站等特殊空间[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核心业务分为三大分部:机器人及AI平台/工程技术解决方案/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5][6][7] - 机器人产品线包括检测机器人/清疏机器人/非开挖修复机器人及微型特种电机系统[5] - AI平台包含管网运维管理平台和工程管理软件[5] - 掌握特殊空间机器人及AI智能算法两大核心技术 实现全栈技术布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