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遗研学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引领 市场严管 主体强基 服务提质 山西擦亮旅游金字招牌
文旅产业发展战略 - 文旅产业作为综合性支柱与幸福产业载体,驱动经济增长并承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 山西锚定"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依托历史文脉,以创新为引擎、质量为生命线推动跨越式发展 [1] - 通过现象级游戏《黑神话:悟空》打造"跟着悟空游山西"IP,塑造"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形象 [1] - 实施"政策引领、市场严管、主体强基、服务提质"四位一体系统工程 [1] 政策支撑体系 - 省级层面出台《山西省旅游发展促进条例》《"旅游满意在山西"建设标准体系》《2025年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1] - 市级层面太原、大同出台文旅深度融合方案,县级如洪洞深耕大槐树根祖文化、沁水聚焦示范区建设 [1] - 省、市、县三级政策形成严密闭环,为高质量发展铺设制度通途 [1] 市场监管与信用建设 - 建立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定期发布监管报告,以"红榜"激励守信者 [2] -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与"互联网+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 [2] - 开展四季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经营单位9 75万家次,办结案件984件,罚款444 98万元,停业整顿9家次,吊销许可证9家 [2] 企业支持与新业态发展 - 通过"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直击企业痛点,创新保证金政策为旅行社减负 [2] - 聚焦"文旅+"与"+文旅"双向融合,发展非遗研学、古建沉浸游、康养度假等特色产品 [2] - 全省A级景区达451家,形成层次丰富、供给多元的文旅产品矩阵 [2] 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 成立省级工作专班,优化投诉举报渠道,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等顽疾 [3] - 开展"首席质量官""标杆服务员"选聘,推动产业重心转向品质跃升 [3] - 实施导游全员大培训、全省导游大赛、优秀导游奖励政策,建立文旅质量"体验官"暗访机制 [3] - 常态化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以问题为导向提升服务专业度与游客获得感 [3] 行业领导表态 -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强调以"安全、秩序、质量、效益"为坐标,深化信用监管、提升执法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标准 [3] - 山西正以服务温度与品质高度谱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新篇章 [3]
文化中国行丨艺术唤醒古村生命力
广西日报· 2025-06-27 10:24
古村落改造与文旅发展 - 潜经村通过"一家一品"改造升级34幢古民居,投入资金800多万元,保留传统民居韵味的同时实现焕新 [1] - 现存60多幢古民居中,对13幢进行"写生基地+微民宿+文创旅游"模式改造,引进10多家书画摄影工作室及文创公司 [2] - 将300平方米废弃老民居改造为雁山潜经文化中心,成为"艺术写生+作品展览+商品文创"核心载体 [2] 艺术与文化产业生态 - 创建30余平方米微型博物馆"雁山区历史文化展示馆",陈列从史前螺蛳壳标本到清代建筑构件等跨时代文物 [3] - 吸引漓江画派创作基地、广西美术家协会写生基地等6大艺术机构入驻,形成"一家一个艺术馆"格局 [3] - 2021年初至2023年6月举办近百场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年游客量突破25万人次 [3][4] 商业模式创新 - 采用"桂花小苑"等微民宿案例,通过艺术展览与文艺创作激活闲置民居商业价值 [2] - 开发非遗研学、旅拍等新业态,结合多民族风情与漓江生态打造差异化文旅产品 [2][3] - 通过"一月一展"持续制造文化热点,形成可持续的游客吸引力与内容产出机制 [4]
辽宁着力构建四季消费场景 冰雪景区“一专多能”
人民日报· 2025-05-21 05:45
冰雪景区业态转型 - 辽宁阜新市黄家沟旅游度假区将滑雪场翻整成梯田 发展农耕体验和休闲营地等夏季业态 冬季再恢复滑雪场模式 [1] - 本溪市东风湖冰雪大世界改造为度假乐园 新增山地徒步 非遗研学 垂钓和游船等项目 [2] - 丹东市天桥沟冰雪世界在滑雪赛道种植观赏花 将戏雪场地改造为咖啡馆和露营地 开发赏花徒步和红色旅游项目 [2] - 沈阳东北亚国际滑雪场改造成云端草原 首次实现四季运营 [2] - 沈阳怪坡国际滑雪场推出民俗体验和亲子趣味运动会等项目 [2] - 盖州市金溪谷冰雪大世界新增东北特色民俗馆和非遗文化园等景点 [2] 行业发展背景 - 黄家沟村从化工 炼铁等工业转型为旅游业 将工业遗产改造成民宿和游客服务中心 [1] - 辽宁冰雪景区普遍探索从"一季热"到"四季火"的运营模式转型 [1][2] 政策支持 - 辽宁文旅部门自4月起组织专家培训 指导景区开发四季产品和培育复合型人才 [3] - 政府部门推动景区系统性转型升级 构建四季消费场景以实现全年客流均衡分布 [3]
山西大同借数字文旅蹚出融合新路
文旅融合创新 - 平城区通过打造"开源一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和"非遗研学基地"等项目,将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2024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 [1] - 推出"两小一府"特色文旅矩阵,包括小石子景区、马家小村景区和代王府,通过沉浸式演艺、非遗市集等形式实现全时段体验 [1] - 投资2600余万元对小石子景区进行数字化改造,建成智慧导览系统和VR体验中心,实现"一部手机游平城" [1] 文化IP开发 - 策划"平城故事"系列活动,开发"非遗研学""国潮光影秀"等新业态,将古城文化与非遗技艺、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1] - 借助"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串联乡村旅游点,打造四季全时旅游产品,实现"淡季不淡" [1] - 在代王府复原明代宫廷市集,融合非遗展演与现代商业,日均客流量突破2万人次 [2] 旅游基础设施 - 整合36所学校操场作为免费停车场,开放120家商户卫生间,缓解"停车难""如厕难"问题 [2] - 推出"价格自律+动态监测"机制,对餐饮、住宿行业实施明码标价和随机抽查,2024年旅游投诉率同比下降23% [2] - 计划投资6.8亿元推进阳和坡知青文化旅游区建设,打造综合性景区,已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 新兴消费场景 - 在方特欢乐世界推出"冰雪奇妙夜"主题活动,构建沉浸式夜游空间 [2] - 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整合30余处历史文化场馆资源,推出"平城记忆"主题线路 [2] - 开通文旅专列拓展高端客源市场,力争全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亿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