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粉
搜索文档
一粒“新麦”的超强攀登
河南日报· 2025-10-09 07:26
行业背景与需求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食品消费优质化,市场对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大、延展性和弹性好的强筋小麦需求急剧增加 [3] - 国内大型面粉加工企业过去主要依赖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进口强筋小麦,因其稳定性好、品质指标过硬,是生产高端产品的主要原料 [3] - 核心种源受制于人潜藏供应链风险,推动行业必须培育自主的过硬强筋小麦品种以保障粮食安全 [4] 公司研发历程与突破 - 研发团队历时10余年成功选育出兼具超强筋品质与高产稳产特性的小麦品种新麦26,让“超强筋”概念进入视野 [1] - 早期阶段性成果包括2003年和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中强筋小麦新麦9和优质强筋小麦新麦18,其中新麦18在2005-2008年连续4年被农业部推介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 [4][5] - 2010年新麦26通过国家审定,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等多项主要品质指标超越进口优质强筋小麦“加麦2号”和“美麦DNS”,面团稳定时间最长达50多分钟,远超强筋小麦国家标准的10分钟 [10] - 新麦26成为国内首批发布的4个超强筋小麦品种之一,连续多年成为全国优质强筋小麦主导品种、全国粮油生产主导品种,并在2020-2022年位列全国推广面积十大品种 [10] 产品性能与市场表现 - 新麦26可完全替代进口小麦,成为粮食加工企业制作高端面包的理想原料和增筋增效、配麦配粉的骨干供给品种 [10] - 新麦45于2021年通过国审,具备超强筋、综合抗病性好、矮秆抗倒、高产稳产特性 [12] - 新麦58于2023年以1618.88万元转让费刷新我国小麦品种经营权交易纪录 [13] - 新麦26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达1亿余亩,创造经济效益126亿元 [13] 技术优势与创新方法 - “超强筋”是以强筋为基础,多项关键品质指标实现跨越式提升,达到甚至超越国际顶尖水平,能满足特种食品、专用粉精深加工的更苛刻要求 [9] - 研发团队采用逆向育种思维,深入田间与农民交流,走访面粉和食品企业,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 [10] - 团队构建“新麦超级群”协同创新体系,集成多种优异基因资源、聚合多个先进技术平台、汇聚多方科研力量,并利用加代等方式缩短育种年限 [12] 产业链应用与影响 - 新麦26成为行业“明星亲本”,国内众多育种单位以其为骨干亲本选育新品种,推动我国超强筋小麦育种水平整体提升,解决长期困扰育种的“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难题 [13] - 在黄淮海南部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农民反馈新品种管理省心、产量有保障,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0.1-0.3元/斤,亩产稳保600-650公斤,实现丰产丰收 [14][15] - 大型面粉企业利用“新麦”超强筋小麦加工成强筋小麦芯粉、烩面粉、拉面粉、面包粉等明星产品,应用于高级面包、优质拉面、饺子皮等丰富餐饮场景 [15]
河南小麦产业链联盟揭牌成立 让小麦种得好卖得好用得好
河南日报· 2025-09-15 07:19
行业核心地位与现状 - 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是全国第一小麦生产、加工大省,年加工量超3000万吨 [1][2] - 河南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五分之三的汤圆,并拥有三全、思念、白象等全国知名龙头企业 [2] - 行业面临专用小麦品种自给率不足50%、精深加工率仅15%、副产物利用率不足20%等“大而不强”的困境 [2] 产业发展目标与规划 - 联盟计划将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总体产业规模力争达到2500亿元 [4] - 目标将精深加工率提高至35%,副产物利用率提升至50%以上,推动产业链增值超200亿元 [5] - 规划订单履约率稳定在90%,带动100万农户增收,并打造“豫麦”区域公用品牌,培育3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龙头企业 [6][7] 战略举措与实施路径 - 技术攻关端将联合科研机构培育富硒等专用小麦品种,目标将专用小麦品种自给率提升至80% [8] - 加工环节将开发膳食纤维等功能产品,并推广智能烘干等新技术以降低25%能耗 [8] - 联盟将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提供贴息贷款以解决种植端融资难问题,并采用“保底收益+二次分红”模式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8][10] - 品牌建设方面将加快整合“政产学研用金”各方力量,统一标识和溯源认证,并与海关部门合作建立出口“绿色通道”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