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

搜索文档
2025年第7期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示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4 16:33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 - 2025年5月海州区共抽检100批次食品,合格97批次,不合格3批次,合格率为97% [1] - 不合格产品涉及山药、姜等农产品,主要问题是农药残留超标 [4][6] - 具体不合格项目包括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超标1.12mg/kg(标准≤0.3mg/kg)、噻虫胺超标2.5mg/kg(标准≤0.2mg/kg) [4][6] 不合格产品信息 - 山药检出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1.29mg/kg,超出标准0.3mg/kg限值 [6] - 姜检出噻虫胺2.5mg/kg,超出标准0.2mg/kg限值 [6] - 不合格产品来自利群集团、惠超市等销售终端 [4][6] 抽检范围 - 抽检覆盖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等多种经营场所 [5][6][7] - 涉及双汇、亨氏、奥利奥、星期八等多个品牌产品 [5][6][7] - 抽检区域包括海州区多个街道和商业区 [1][5][6]
2025年江苏省扬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你点我检第二期专项抽检结果汇总表(公示)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3 15:05
市场监管抽检结果 - 扬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5年7月2日发布了第二期"你点我检"专项抽检结果公示,涉及多种食品类别[2] - 抽检覆盖调味品、速冻食品、糕点、肉制品、食用油、食糖、豆制品等10余个食品大类[2][3][4][5][6][7] - 所有抽检样品检验结果均为合格,未发现不合格产品[2][3][4][5][6][7] 抽检产品详情 - 调味品类:抽检了江苏豚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60g/瓶蒜蓉拌饭酱,检测项目包括可待因、吗啡等23项指标[2] - 速冻食品类:抽检了江苏豚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500克/袋草头猪肉汤圆,检测亮蓝、日落黄等添加剂指标[2][3] - 糕点类:抽检了镇江丹徒区新诚食品厂生产的380克/盒芝麻饼,检测纳他霉素、胭脂红等27项指标[4] - 肉制品类:抽检了内蒙古额吉淖尔盐业生产的散装天然湖盐,检测亚铁氰化钾、总汞等指标[5] 检测标准依据 - 检测依据包括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20余项国家标准[2][3][4][5][6][7] - 特殊项目检测依据包括食品整治办[2008]3号、整顿办函[2011]1号等专项文件要求[2][3] - 部分产品还参考了企业标准Q/AKJS 0001S-2023等进行检测判定[7] 企业分布情况 - 抽检企业覆盖江苏、内蒙古、山东、安徽、广东等多个省份[2][3][4][5][6][7] - 本地企业包括江苏豚岛食品、扬中市元吉肉制品等多家食品生产企业[2][3][6] - 外地企业包括内蒙古额吉淖尔盐业、山东成武县九女集镇李胡同村张庄村等[5][7]
郑州向“新”求质 汇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
郑州日报· 2025-06-26 08:59
制造强基 - 郑州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并布局未来产业赛道 [1] - 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装备制造、铝加工、耐材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高先进产能比重 [3] - 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推进重点产业聚链成群 [3] 未来产业布局 - 锚定六大方向、十五条赛道,全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4] - 强化创新引领,争取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郑布局,加快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中原细胞和免疫治疗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 [4] - 强化金融资本赋能,将未来产业纳入市战略新兴产业母基金、天使基金支持范畴,统筹设立人形机器人、前沿新材料、氢能等未来产业相关子基金 [4] 农业与粮食安全 - 郑州市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6] - 强化科技支撑,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提升粮食单产水平 [6] - 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3元,同比增长5.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2.1亿元,同比增长3.6% [8] 乡村特色产业 -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中牟姚家镇和官渡镇的草莓产业、巩义鲁庄镇桑家沟的花卉产业、登封环嵩山乡村的民宿产业等 [7] - 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强镇1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个,黄河鲤鱼养殖规模居全国之首,观赏鱼锦鲤年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8] 农产品加工业 -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郑州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2024年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8家,产值约千亿元 [10] - 郑州速冻食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方便面国内市场占有率20%以上,枣制品产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 [10]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近5000家,喜万年食品年出口脱水蔬菜9.3亿元,2024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32.2亿元 [11]
福建粮洽会签约38.5万吨揽金11.5亿元 河南优质粮油迈向大市场
河南日报· 2025-06-20 07:27
粮食产销协作洽谈会成果 - 河南省组织40多家企业参展,签约意向订单38.5万吨,交易金额达11.5亿元 [1] - 三全食品速冻水饺、汤圆、手抓饼等样品供不应求,展会首日即有十几家客商洽谈合作 [1] - 粮洽会汇聚超500家粮油企业参展,河南首次以特装展位亮相,组织44家企业携近百种产品参展 [1] 河南粮油产品展示 - 河南展区展示产品包括三全、思念的速冻美食,豫道酸辣粉、三源粮油特色产品,以及智能储粮设备与绿色杀虫技术 [1] - 现场品鉴区排起长队,河南展区成为展馆人气焦点 [1] - 麦客多食品展示多款以优质小麦为原料的特色产品,如挂面、烘焙粉 [2] 焦作优质小麦推介 - 焦作优质小麦种子基地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产4亿公斤优质小麦种子,占全国1/12 [2] - 焦作小麦种子销售辐射全国200多个市县,年推广面积3500万亩 [2] - 怀川66号优质专用强筋小麦填补我国面条专用小麦空白,成品色泽亮黄、面筋品质好、淀粉黏度高 [2] 未来发展规划 - 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持续挖掘"美豫粮油"品牌潜力,组织更多产销对接活动 [2] - 企业计划深耕优质原料,开发更多高品质粮油产品 [2] - 目标是将河南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让更多优质粮油产品走向全国 [2]
武汉非遗:流动在城市血脉中
人民网· 2025-06-19 12:18
非遗旅游线路开发 - 武汉市文旅局推出"跟着非遗游武汉"主题旅游线路 将非遗融入城市漫游 景区畅游和研学沉浸三大场景 [2] - 非遗在武汉以历史街区 旅游景区和街头博物馆等多形式展现 成为城市文化标识和日常生活组成部分 [2] 市井消费业态创新 - 吉庆民俗街老字号店铺如蔡林记热干面 老通城豆皮等吸引全国游客打卡 非遗项目与市井生活深度融合 [3] - 马应龙非遗体验店通过打卡装置和直播吸引年轻游客 传统药膏结合国潮包装带动销售 [3] - 扬子江非遗体验店对传统糕点进行文创升级后 部分产品年销量超10万盒 较此前大幅增长 [3] 景区演艺模式升级 - 晴川阁推出楚剧实景演出《又从西厢过》 游客可参与互动 夜戏与长江大桥景观形成文化共鸣 [4] - 东湖风景区引入国家级非遗武汉杖头木偶戏 《新龟兔赛跑》等剧目吸引亲子家庭 单场演出获观众高度评价 [4] 非遗研学体验优化 - 汉剧博物馆运用AI唱曲 VR穿戏等技术 推出毕业季免票活动吸引学生群体 [5] - 汉口非遗圈聚集汉绣传承人工作室 开设体验课促进传统技艺传播 [5] - 高龙博物馆采用弧幕投影和3D技术 黄鹤楼酒文化博览园使用全息投影 叶开泰博物馆展示中医药非遗技艺 [5][6] 产业融合发展趋势 - 武汉通过"传统技艺+时尚表达"模式 使百年老字号转型为网红打卡点 [3] - 非遗场馆结合科技手段提升互动性 形成研学热潮 推动文化消费升级 [5][6]
海霸王获“消费者满意品牌”,五十年坚守国民餐桌品质获认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7 13:29
品牌荣誉与影响力 - 公司荣获"消费者满意品牌"荣誉,基于食品安全、技术创新、社会责任等领域的突出表现 [1] - 公司董事长庄宗霖先生荣膺"2025品牌影响力·领军企业家"称号 [4] - 公司参与2025品牌影响力发展大会,主题为"打造品牌影响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1]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从餐饮业起家,1992年进军食品生产领域,在广东汕头成立首家食品工厂 [1] - 公司选择潮汕设厂,看重当地"美食之乡"的饮食文化认可度 [1] - 公司未来将持续深耕产品安全与品质创新,强化品牌影响力 [4] 产品创新与品类布局 - 产品线从早期甲天下汤圆、火锅饺扩展到200多款产品,覆盖肉制品、丸料、汤圆、水饺等系列 [2] - 2024年推出"虎皮炸蛋"、"潮汕手槌"丸类等新品,针对汤粉、火锅等细分餐饮场景 [2] - 产品通过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渗透消费场景,成为三代消费者的餐桌选择 [2] 产业链建设与质量体系 - 累计投资超100亿元构建全产业链体系,覆盖原料采购到终端销售 [2] - 旗下4大生产基地通过BRC、FSSC22000、ISO22000、HACCP等国际质量认证 [2] 社会责任与公益行动 - 2024年社会捐款达100余万元,长期履行食品企业民生责任 [2] - 连续二十余年向总部所在地百户特困户捐赠每月粮食,累计捐粮超660吨 [2]
沉浸式非遗体验中读懂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6-15 08:48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深度融合,让古老非遗以全新姿态融入现代生 活,6月14日,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昌区人民政府主办,武昌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武汉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武昌区斗级营街区举行。活动以非遗融 入现代生活为核心,通过非遗展演、展销、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非 遗,让非遗可观可学可玩。 活动现场,"跟着非遗游武汉"主题线路正式发布:"知音江城"美丽传说之旅、"烟火江 湖"非遗美食之旅、"非遗有戏"武汉戏码头之旅、"匠心手作"荆风楚韵之旅、"健康生活"非 遗康养之旅五大主题、十条非遗旅游线路,覆盖50余个点位。其中既有人们熟知的旅游景 点、剧院场馆,也有充满烟火气的特色美食街区,还有底蕴深厚的非遗体验场馆、隐匿在城 市角落的小众打卡地。这些线路不仅串联起武汉的文化地标与市井烟火,更以非遗为城市的 向导,让市民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江城故事。 见习编辑:冯瀚莹 看非遗展演、赏非遗作品、购非遗好物……武昌区斗级营街区人潮涌动,作为2025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武汉主会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市集以五大主题展区串联 起江城非遗旅游线路,40 ...
“美食上新+深加工锁‘鲜’+文旅”延伸产业链 小杨梅“撬动”大产业
央视网· 2025-06-13 17:24
在浙江兰溪的一个家庭农场的智能大棚中,2000多棵杨梅树也迎来了成熟。通过运用数字化设备,农场实现了对棚内温度、湿度、光照、水肥 和病虫等的精细管控,2025年黑炭杨梅的产量同比提升了30%左右。 要想确保每颗杨梅品质,分级挑选环节也很关键。在浙江仙居一个农场的分选车间内,26米长的分拣线运行着,工人们将杨梅放入一个个黑色 果杯中。随着精密检测设备快速扫描,杨梅的糖度、大小等数据可以被精准读取。 美食上新+深加工锁"鲜" 杨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长三角多地也推出了"杨梅+文旅"的模式,吸引游客共赴这场以"梅"为名的夏日邀约。另一方面,开拓深加工产品,逐渐把杨梅的产业链拉 长,来延长杨梅保质期和附加值,走出了一条小杨梅"撬动"大产业的发展之路。 央视网消息:眼下,浙江杨梅进入成熟上市期,2025年总产量预计达到74万吨。 2025年,慈溪种植杨梅面积超过9万亩,因生长期整体受到温度偏低的影响,这里杨梅成熟期推迟了三到五天左右,但整体的品质是优于往 年。 何志校是当地的一家杨梅种植户,他介绍,露天杨梅处于刚上市阶段,这两天他们从早上五点多就上山采摘。有些客户为了能第一时间吃到新 鲜的杨梅,会直接来基地拿货,最多一天 ...
三全食品(002216) - 2025年6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12 18:04
渠道经营情况 - 直营渠道调整组织结构,开展“总对总”业务合作,强调管理精细化,提升费用使用效率,加强客户服务,推进商超系统个性化产品定制,产品端深入调研市场需求,调整策略,优化品质,丰富口味 [1] - 电商渠道组织优化基本完成,自建直播团队完善,后续提升运营能力,加强自营直播间流量转化,调整优化产品组合、平台合作、运营策略等,精准投放费用,提升盈利能力 [1] 新产品情况 - “多多系列”水饺、“斤多系列”水饺、“黄金比例”水饺、“食养汤圆”、“茶趣系列汤圆”、汤馄饨等新产品表现亮眼,后续沿健康养生、情绪价值、质价比方向创新 [1][2] 市场竞争应对 - 速冻食品市场竞争格局未明显变化,消费需求温和复苏,公司响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为大型商超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开发创新产品,满足差异化需求 [2] - 针对消费者重视性价比需求,公司优化供应链工艺、提升内部效率、改善口感及体验感,提升产品品质,降低价格,增强竞争力 [2] 参会人员 - 来自东北证券、华鑫证券、中信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的人员参与活动 [3]
小早点 大“花卷”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2 06:09
行业发展历程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早点供应紧张,仅有豆浆、油条、火烧"老三样",专业和兼营早点铺从1958年的262个增至60年代初的520多个 [6][7] - 1981年起国营、集体、个体"三扇门"共同发展,1986年全市420多家粮店兼营早点,日服务8万余人 [10][11] - 1992年城近郊八区早点供应点达4671个,较1978年增长两倍多,品种从"老三样"扩展至80余种 [12] - 1997年城八区国有早点网点达488家占37%,60部早餐车投入使用,行业营收同比增长30% [13][14] 产品创新与品类扩张 - 1983年新增91个早点品种,引入西安食堂油旋、同和居银丝卷等特色产品 [12] - 1985年东城饮食公司增加150多种早点,薄脆、炒肝等成为常售品种 [12] - 1986年62家一级饭庄中53家经营早点,全聚德推出4毛6的包子配鸭血酸辣汤套餐 [11][12] - 2012年首批944家早餐示范店涵盖肯德基、庆丰包子等中西品牌 [16] 经营模式演变 - 1956年饮食公司利用饭馆设备增设28个供应点,并推出流动售货车 [6] - 1965年双井饭馆首创送餐到居民区模式 [6] - 1984年宣武区粮店跨界经营早点,利用业余时间现制现售 [8][11] - 2002年启动早餐工程,计划实现社区5-10分钟便民圈 [15] 政策支持与行业激励 - 1980年代对集体个体饭馆增加粮油供应,国营饭馆享受免税、补贴及平价原料 [11] - 1990年代建立早点发展专项资金,按营收10%提取激励资金 [13] - 2002年西城区设立首笔早点奖励基金,发放数十万元奖金 [14] - 2003年社区早餐达标网点可获8000元设备补助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