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
搜索文档
“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豫企出海记
河南日报· 2025-11-18 07:27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描绘了河南企业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供应链出海的升级路径,展示了其在国际化进程中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技术”和“中国智造”的转型[7][9][10][11][12][18] 企业出海案例与模式 - 蜜雪冰城在全球开出超5.3万家门店,其中海外门店数量超4700家,并在海外4个国家建立本地化仓储和配送网络以支撑供应链[9][12] - 思念食品2003年开拓海外市场,2018年美国生产基地投产,2025年其猪肉白菜水饺进驻美国15个州的149家山姆会员店[8] - 卫华集团1999年首台起重机销往苏丹,产品现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出口订单量同比翻一倍多[6][9] - 宇通客车2002年实现出口,坚持“品牌出海”战略;中创智领集团2024年获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称号[9] - 牧原股份2024年与越南企业达成技术合作,2025年在胡志明市设全资子公司,输出猪场设计、生物安全等技术[10] - 超聚变在中国服务器市场排名第二,海外市场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10] - 致欧家居科技业务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收突破80亿元[13] 出口商品结构变化 - 河南省今年前10个月出口机电产品3172.3亿元,增长28.6%,占出口总值的65%[11] - 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200.3%,出口“新三样”产品233.5亿元,增长163.2%,其中电动汽车出口213.5亿元,增长254.4%[11] 产业链与生态圈出海 - 蜜雪冰城通过供应链本地化保持海外产品“高质平价”,如在马来西亚门店冰淇淋售价2马币(约3元人民币)[12] - 中铁装备出口应用于迪拜地铁项目的全套盾构法隧道施工设备,实现从产品出口到“产品生态圈”出口的跨越[12] - 河南尼罗河机械在非洲建设智能化仓储中心,缩短客户60%交付周期,并联动多家河南机械制造企业“抱团出海”[12] 政府支持与宏观数据 - 河南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000家以上[17] - “十四五”以来,超300家河南企业走进5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投资470亿元人民币,预计“十四五”末境外投资存量达1800亿元[17] - 2024年河南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比2020年增加3600家,进出口亿元以上企业达517家[17] - 河南贸易伙伴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巩固传统市场并开拓新兴市场[17]
今日正式启幕!镇海这里人气爆棚!活动持续至……
搜狐财经· 2025-11-15 12:12
11月14日晚,宁波开元广场巨鲸广场灯火璀璨、人流涌动,中国品牌日·宁波(镇海)国潮老字号品牌首发首秀仪式暨2025年民族文化交流周、名优名品 展销活动正式启幕。这场为期3天的国潮盛宴,以"潮品新消费 国韵镇美好"为主题,汇聚老字号品牌、民族文化展演、名优产品展销等多元内容,为市民 带来沉浸式消费体验与文化熏陶。 舞台的正前方,一排非遗手工、非遗美食摊位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还有宁波大学的留学生们"组团"来赶集。其中,一名来自阿富汗的研二学生哈比在手工 竹编和龙凤花鸟字技艺摊位前与手艺人聊了起来。"喜鹊在中国被称为什么鸟?回答对问题送你一幅画。"来自河南的手艺人与哈比玩起了民俗游戏。随 后,手艺人把哈比的名字用特制多彩画笔画出,还融入了孔雀、喜鹊、龙等元素,寄予美好祝福。 "从来没见过能把字写成这么漂亮的手艺,还学到了很多吉祥话。虽然我在中国已经7年了,也吃过缸鸭狗的汤圆,不过这里的朝鲜族打糕、冻米糖还是第 一次吃到。中华文化真的很丰富,很吸引人。"哈比告诉记者。 当晚6时30分,金阳与图们两地携手带来的开场舞拉开仪式序幕,民族文化的绚烂与中华儿女的情感共鸣交织,铺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动人画卷。 现场,三关 ...
资金链断裂,工厂停工,高管跑路……河南冻品龙头停产风波始末,冻品生意何以越来越难做?
36氪· 2025-11-13 14:07
公司经营危机现状 - 公司工厂已全面停工停产,万吨冷链物流中心出货口紧闭,厂区冷清无工人作业 [2] - 2025年8月公司对外宣称“放高温假”,实际是为等待资金输血,至11月初确认全面停工 [4][5] - 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张耀文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2025年1月至10月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金额累计超过225万元 [2][5] - 多位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在2025年7、8月间已先后离职,大部分员工被迫休假,仅留零星人员留守 [2] - 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资产面临查封清算风险,供应商和分销商因货款拖欠提起诉讼 [4][5] 公司历史与业务规模 - 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河南贵友实业集团旗下的速冻食品生产企业,产品线涵盖汤圆、水饺、手抓饼、烤肠、肉卷、牛排、火锅面等热门品类 [6] - 公司拥有“福润家”、“福贵多”、“顺福”三大品牌,产品SKU超过300种,年生产能力一度达到10万吨 [6] - 2016年公司产量6.9万吨,产值4.7亿元,销售额4.4亿元,在全国同行中位居第6,河南省内列第4 [7] - 销售网络曾遍及全国30多个省份,湖北、江苏、江西、安徽、湖南五省为优势市场,年销售额曾突破亿元 [6][7] - 公司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2021年和2023年连续入选该荣誉名单 [6] 扩张战略与挑战 - 2018年公司提出“冷冻食品物流服务平台”战略,启动“三驾马车”布局:开拓清真冷冻食品市场、涉足宠物食品领域、加强仓储物流能力 [7][10] - 公司曾规划年产2万吨的速冻食品扩建产线,但项目一度流标搁置 [7] - 公司背后的贵友实业集团在2018年前后与中亚国家开展农业合作,在吉尔吉斯斯坦参与建设农业产业合作区 [10] - 海外投资及国内多元化项目(清真食品、宠物食品)投入周期长、见效慢,遭遇疫情及经济下行冲击,未能带来预期收益,反而拖累资金周转 [9][10] - 相比行业龙头布局电商和新零售,公司的渠道策略相对保守,仍以传统经销渠道为重心 [8] 行业环境变化 - 2020年疫情期间,国内方便速冻食品需求激增,公司逆势实现上半年42%的销售增长 [7] - 自2023年下半年起,速冻食品市场陷入激烈价格战,厂商降价换取销量,盈利空间被压缩 [13] - 居民消费意愿趋于保守,中低收入群体选择更实惠食品,速冻食品作为可选消费品市场增速放缓 [11] - 行业监管趋于严厉,预制菜崛起对传统冻品造成冲击,企业面临更大经营压力 [13]
从三季报看速冻食品行业的积极变化-巴比、安井、三全
2025-11-03 23:48
行业概况 * 速冻食品行业在经历近两年低谷后逐步回暖 行业经营触底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大约为18倍至16倍之间[1] 龙头企业市占率显著提升[1][12] * 2025年第三季度行业出现积极变化 餐饮需求在6月禁酒令和9月日泰舆论事件后有所恢复 三季度开始出现环比逐步改善的趋势[2] 行业竞争激烈程度相较于2024年三季度价格战最激烈时期有所缓和 促销力度和广告费用有所收缩[2][3] * 行业前景方面 如果餐饮需求改善或政策催化 高频数据好转将带动估值修复 然后是收入与盈利改善兑现[12] 巴比食品 * 公司自2025年7月以来逐步改善 新店表现超预期[1][4] 新店型推广效果显著 例如10月开业的陆家嘴招远路店单日营业额达到1.9万元 中科路店突破2万元 单店日销大幅提升[4] * 新店型以粥、小馄饨、拌面与包子搭配为主 小笼包品类实现午餐和晚餐场景拓展[4] 叶总回归负责华东区域门店拓展及新店型实验打磨[4] * 公司计划到2025年底在上海及江浙沪地区新开20家新店 并通过内外部宣传吸引更多加盟商 到2026年加快门店扩张节奏[1][4] 三全食品 * 公司抓住商超定制化趋势 引入新的管理团队 实现总对总对接并开展定制化合作[1][5] 定制化收入一季度开始合作 二季度达2000万以上 三季度已超过5000万 预计四季度旺季翻倍增长[1][5] * B端渠道大B渠道保持20%以上增长 小B渠道受餐饮影响较大但预计四季度转正[5] 公司通过产品差异化策略减少价格战影响 高端产品线推出新系列 中端产品推广新品以提高利润率并实现减亏或转正目标[6] 山泉食品 * 公司在低端产品线进行了健康革新 在汤圆品类做了年轻化创新 包括果蔬系列和中式养生系列 并与肘之堂合作推出中式养生系列汤圆 还推出了情绪价值系列汤圆以吸引年轻消费者[1][7] * 公司于2025年年终成立了肉制品事业部进行独立运作 推出虾滑、爆浆系列及鱼丸福袋等产品 策略是希望在C端成为仅次于安井的第二大火锅肉制品品牌 实现亿级单品目标[2][8] * 电商业务方面 从2025年三季度开始降低线上投流费用 使得电商利润率减亏至个位数 改善幅度超过一半 预计从2025年四季度到2026年一季度收入将转正 利润可能维持双位数水平[2][9][10] 安井食品 * 公司主业收入环比有所改善 但速冻调制食品同比下滑0.5%[2][11] 相较于竞争对手海星下滑14.8%和汇发下滑19.5% 安井市场份额仍在提升[11] 新品及次新品表现稳健 毛利率维持在50%左右[2][11] * 预计四季度收入延续个位数增长 但由于去年基数较高 成本压力仍存在 单四季度利润可能同比承压[11] 2026年主业改善、产品结构优化及盈利能力提升值得期待[2][11]
36氪精选:预制菜企业最集中的省份,为什么是河南?
日经中文网· 2025-11-01 08:33
文章核心观点 - 河南省凭借其农业资源、食品工业基础、区位交通和劳动力优势,已发展成为全国预制菜产业的核心聚集地,堪称"中国厨房" [6][9][15] - 尽管广东预制菜企业综合实力强,山东上市企业数量多,但河南的产业集中度最高,拥有全国最多的预制菜相关企业 [9][10] - 从速冻食品成功转型至预制菜领域,河南孕育了多家行业巨头,其产品通过直接零售和餐饮供应链两种方式,深度渗透至中国消费者的日常餐桌 [7][8][14] 河南预制菜产业概况 - 河南预制菜存续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位居全国第一 [10] - 产业集中度高,被视为预制菜的"快乐大本营" [9] - 代表性企业包括三全食品、思念食品、双汇发展、千味央厨等,覆盖速冻调理品、肉制品、餐饮供应链等多个领域 [7][8] 主要企业市场地位 - 三全食品2023年销售规模达74.34亿元,在速冻调理品市场份额估计为20%至40% [8] - 双汇发展2023年销售规模为601亿元,市场份额约为5% [8] - 千味央厨2023年销售规模为19.01亿元,市场份额约为1%至2% [8] - 千味央厨由思念食品为服务肯德基而设立,现已独立上市,为西贝、海底捞等众多连锁餐饮品牌供应产品 [8] 原料供应与农业基础优势 - 河南生产了全国1/4的馒头、1/3的方便面、1/2的火腿肠、3/5的汤圆,原料供应优势显著 [11] - 2024年河南肉蛋奶总产量达1337万吨,位居全国第三,拥有牧原集团等畜牧业龙头 [14] - 2023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为6719.4万吨,播种面积10777.1千公顷,单位面积产量6234.8公斤/公顷 [13] - 面粉、猪肉、蔬菜等优质低价的本土原料为食品工业提供了坚实基础 [14] 区位与产业链优势 - 河南地处九州腹地,十省通衢,铁路公路交通发达,冷链运输水平高 [15] - 食品工业数十年发展积累了完善的工艺、配套和生产管理体系 [14] - 庞大的人口基数既提供了消费市场,也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15] - 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是吸引外部创业者的关键因素,如卫龙辣条选择在河南漯河创业 [11][14]
视频丨台北街头的“乡愁地图” 每条路都指向家的方向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7 15:30
街道命名文化 - 台北市街道广泛使用大陆地名命名,如中华路、南京东路、重庆北路等,形成“微缩版大陆地图”[2] - 街道命名具有规律性,东北片区使用大陆东北地区地名,西南片区使用大陆西南地区地名[6] - 台北市东西干道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中华传统文化意涵词汇命名[8] “光复”相关命名 - 台湾光复后出现大量以“光复”命名的道路和建筑,全台以“光复”为名的道路达151条[4] - 花莲光复乡、光复车站、光复桥、光复市场等名称融入台湾百姓日常生活[4] - 光复北路和光复南路是纵贯台北东区的重要干道,连接松山机场与基隆路[4] 历史渊源 - 1945年台湾光复后,上海建筑师郑定邦采用中国地图对应台北街道方位进行命名[6] - 命名原则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对应大陆城市,如西北部有宁夏路,东南部有福州街[6] - 街道命名旨在消除日本殖民统治影响,重建中华文化认同[6] 饮食文化传承 - 台北南门市场有近120年历史,成为大陆南北风味小吃、杂货及熟食的集中地[8] - 市场内合兴糕团店经营近八十年,主营苏式酥饼、松糕、青团等现做现卖传统美食[9] - 商户任台兴继承父业坚持传统做法,并年年返回大陆家乡交流[11]
台北街头的“乡愁地图” 每条路都指向家的方向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27 14:04
文章核心观点 - 台北市的城市景观通过街道命名和饮食文化深刻体现了与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和血脉渊源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台湾民众生活中的乡愁记忆 [2][4][6][7][10][11][13] 台北市街道命名文化 - 台北市存在大量以大陆地名命名的街道 例如中华路 南京东路 重庆北路等 形成微缩版大陆地图 [2] - 台北市街道命名具有规律性 东北片使用大陆东北地区地名 西南片使用大陆西南地区地名 [6] - 台湾光复后 以光复命名的道路有151条 此外还有光复乡 光复车站等建筑不计其数 [4] - 1945年后 建筑师郑定邦依据中国地图 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准则为台北街道命名 例如西北部有宁夏路 东南部有福州街 [7] - 台北市东西干道如忠孝 仁爱 信义 和平等名称 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10] 饮食文化中的乡愁体现 - 台北南门市场拥有近120年历史 台湾光复后成为售卖大陆南北风味小吃 杂货及熟食的市场 [10] - 南门市场内的合兴糕团店经营近八十年 主营苏式酥饼 松糕 青团等家乡美食 由1947年从大陆到台湾的创始人传承至今 [11][13] - 商户任台兴表示年年都会回大陆 对家乡宁波 上海的进步感到骄傲 [13]
预制菜企业最集中的省份 为什么是河南?
36氪· 2025-10-27 10:05
行业地位与核心观点 - 河南是中国预制菜产业的快乐大本营,产业集中度高 [1] - 河南预制菜相关存续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位居全国第一 [2] - 河南凭借农业原料供应、食品工业基础及区位交通优势,发展为预制菜时代的“中国厨房” [3][4] 代表性企业与品牌 - 知名新消费品牌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胖东来均起家于河南 [1] - 双汇(火腿肠)、白象(方便面)、思念(汤圆)、三全(水饺)、锅圈食汇(火锅食材)等食品巨头诞生于河南 [1] - 千味央厨由思念食品为服务肯德基而设立,现为西贝、肯德基、海底捞、杨国福、老乡鸡、魏家凉皮等连锁餐饮供应黄米凉糕、蛋挞皮、大油条等预制菜品 [1] - 双汇集团于2021年以“筷乐星厨”品牌切入预制菜赛道,推出小酥肉、椒盐排骨等产品 [3] - 在鸡肉和鸭肉类预制菜品领域,河南拥有金品达、华英等非上市企业代表 [3] 农业与原料优势 - 河南生产中国1/4的馒头、1/3的方便面、1/2的火腿肠、3/5的汤圆 [3] - 河南是农业大省,2024年粮食总产量仅次于黑龙江,小麦产量常年全国第一 [3] - 河南是畜牧业大省,2024年肉蛋奶总产量1337万吨,位居全国第三,牧原集团是全国第一的养猪大户 [3] - 面粉、猪肉、蔬菜等本土原料市场提供优质、低价、易得的原材料 [3] 区位与产业链优势 - 河南位于九州腹地、十省通衢,铁路公路发达,冷链运输水平高,形成食品行业天然区位优势 [4] - 食品工业几十年发展积累了完善的工艺、配套和生产管理体系 [3] - 从速冻速食转型预制菜具备产业链基础,得心应手 [3]
预制菜企业最集中的省份,为什么是河南?
36氪· 2025-10-26 10:00
文章核心观点 - 河南省凭借其农业资源、食品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已成为中国预制菜及速冻食品产业的核心聚集地,众多知名品牌在此诞生并供应全国餐桌 [4][5][8][14] 河南省食品产业地位 - 河南是预制菜产业的快乐大本营,产业集中度高,拥有预制菜相关存续企业4000多家,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8][9] -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有"天下粮仓"美名,2024年粮食总产量仅次于黑龙江,小麦产量常年全国第一 [10][12] - 河南生产了中国1/4的馒头、1/3的方便面、1/2的火腿肠、3/5的汤圆,原料供应优势显著 [10] 主要企业及市场份额 - 三全食品2023年销售规模74.34亿元,在速冻调理食品领域市场份额达20%至40% [6] - 双汇发展2023年销售规模601亿元,在火腿、香肠等品类市场份额约5% [6] - 千味央厨2023年销售规模19.01亿元,市场份额约1%至2%,为西贝、肯德基等连锁餐饮供应黄米凉糕、蛋挞皮等产品 [6][7] - 华英农业2023年销售规模14.5亿元,专注于鸭肉制品和预制烤鸭等领域 [6] 产业发展优势 - 河南2024年肉蛋奶总产量1337万吨,位居全国第三,全国第一的养猪大户牧原集团位于南阳,为食品工业提供优质低价原料 [14] - 食品工业几十年发展积累了完善的工艺、配套和生产管理体系,使企业从速冻速食转型预制菜得心应手,例如双汇集团2021年推出筷乐星厨品牌切入预制菜赛道 [14] - 人口大省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位于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加上发达的铁路公路及冷链运输,形成了食品行业的天然优势 [14]
乡村产业绘新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1 08:43
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0万家,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1] - 全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9.4万家,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企业占比超过八成[3] - 农产品加工业持续提质增效,从水饺、汤圆等传统产品到酸辣粉、茶饮品等新兴产品频繁“出圈”[2] 农产品供给与产量 -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2] - 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和水产品供给充足、种类多样[2] 乡村新业态发展 - 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比2020年增加近500亿元[4] - 农村电商、乡村休闲等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艾,到乡村住民宿、吃美食、买特产已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新时尚[4] - “村BA”“村超”“村舞”等乡村文化体育活动火热“出圈”[4] 产业带动与农民收入 - 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5]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逐步缩小[5] 农业现代化与改革 - 果园多功能机器人等先进农业装备亮相,彰显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7] - 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扎实开展,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