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电叶片碳梁
icon
搜索文档
产业突围 光威复材从渔竿厂到碳纤维龙头
上海证券报· 2025-10-29 03:35
碳纤维,被誉为"21世纪新材料之王"——它轻若鸿毛,细如发丝,强度却远超钢铁,技术壁垒极高,是 支撑国防军工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级新材料。曾几何时,这一关键材料的市场与技术,长期被 国外企业垄断。 而在波澜壮阔的中国新材料产业突围史上,光威复材的崛起,堪称一段充满热血与坚韧的传奇。从威海 一家不起眼的鱼竿制造厂,到国内碳纤维领域稀缺的纯民营上市公司,它用三十年时光,走出了一条 从"跟跑"到 "并跑"再到"领跑"的道路,其发展轨迹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更映射出中国高端材料产 业突破"卡脖子"困境的艰难与无限潜力。 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光威复材,深入探访这家从鱼竿厂成长为国内碳纤维龙头的企业,解码其突 破国外垄断、领跑行业发展的突围之路。 从"钓鱼竿"到"碳纤维":一场赌上未来的转型 在光威复材展厅,公司董秘王颖超对上证报记者介绍,光威原来是做钓鱼竿起家的。1988年,光威建成 首条国产钓鱼竿生产线,到上世纪90年代,光威已经在全球钓具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彼时,创始人陈光 威已年近半百,却敏锐察觉到:鱼竿生产的核心原料——碳纤维,长期依赖进口,价格高昂且供应受 限,若不突破这一上游"命脉",企业终究会陷 ...
光威复材:碳纤维技术突破为大国重器“减重瘦身”
新浪财经· 2025-09-29 21:48
公司发展策略与创新模式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的发展路线 [8] - 公司注重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和发动全员创新 建设基层职工创新工作室50多个 [8] - 公司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 以应用牵引为导向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 [8] - 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常年保持在10%左右 形成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格局 [8] - 公司积极开发碳纤维下游应用场景 拓展在低空经济、新能源、商业航天、海洋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9]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为全行业攻克碳纤维共性技术难题 形成国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9] - 公司培育国内领先的完整经历过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全部环节的自有研发团队 获评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 [9] - 公司打破国外封锁 布局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型号碳纤维产品 获评好品山东、山东制造·齐鲁精品 [9] - 公司实现从原丝纺丝到复合材料成型的全流程装备国产化 拥有全产业链业务和全套生产设备 [17][18] 主要产品布局与应用 - 碳纤维被称为21世纪新材料之王 公司拥有不同工艺路线、高中低性能的全型号产品并可定制开发 应用于航空航天、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13] - 预浸料作为产业链中间材料 公司形成多元化产品体系 新产品包括透光率超90%的高透光玻璃纤维预浸料和耐高温可回收的热塑性PEEK预浸带 [14] - 公司全球率先实现风电碳梁产业化 拥有70条生产线 产品助力东方风电126米全球最长叶片 是维斯塔斯等国际巨头核心供应商 年支撑碳减排超2900吨 [15] - 碳纤维复材制品如板材、管材已应用于航空、航天、3C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具体产品包括AR-500无人机和新伊敦轮研制翼型风帆 [16]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公司作为碳纤维产业链的链主企业 在发挥技术引领和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方面进行创新 [6] - 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下游产品风电叶片碳梁 利用拉挤成型工艺解决全球风电叶片大型化、高效化发展难题 产品获评山东制造·齐鲁精品 [9]
从“三封锁”到919项专利,光威复材领跑中国碳纤维产业化
齐鲁晚报网· 2025-08-12 22:12
公司业务与行业地位 - 公司是从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发生产的民营上市公司 业务涵盖碳纤维 预浸料 复合材料制品 风电叶片碳梁 航天发动机壳体及碳纤维生产装备等六大板块 [1] - 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突破碳纤维连续生产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生产商 首次将国产碳纤维应用于航空 航天 风电等高端领域 填补国内相关技术应用空白 [1] - 公司拥有919项授权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56项 主持起草两项国家标准 拥有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 [1] 技术突破与研发历程 - 创业初期国外对中国实施产品 技术 装备三封锁 碳纤维原丝生产技术被国外严密控制 国内原丝制备工艺几乎空白 [2] - 公司组建专业研发团队深入研究原丝制备原理 与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 在T300级碳纤维原丝研发中对聚合工艺 纺丝工艺等关键环节进行无数次优化创新 [2] - 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原丝 性能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