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浸料
搜索文档
全链聚首・智创低空!第二十七届高交会低空经济展盛大启幕!
搜狐财经· 2025-11-17 21:45
2025年11月14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振威国际会展集团承办的第27届高交会低空经济产业展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16号馆隆重启幕。 本次展会覆盖低空经济全产业链,众多行业标杆企业及创新力量携硬核亮点技术协同发力,以下为部分企业成果呈现,勾勒"技术筑基 - 装备赋能 - 场景落 地 - 服务保障"的完整生态。核心部件领域亮点凸显,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领军示范企业的中航复材亮出预浸料、蜂窝、复合材料结构件等产品 成果;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钛及钛合金产业链链主企业陕西茂松科创,带来钛及钛合金、锆及锆合金材料及制品,共同筑牢产业核心材料根基。 核心装备端精彩纷呈,英武智能的 eVTOL凭借涵道式结构落地多地低空文旅场景并布局海外,高巨创新以"全链条生态"为核心展示多场景无人机与全域服 务体系,哈深智新的"智管 + 智飞"系统实现软硬件深度融合,一飞智控则推出工业级无人机及飞控、物流等定制化技术方案。 细分领域持续突破,加泰科带来无人机物探勘查装备,广东脉络能源以多次刷新纪录的钙钛矿技术,推出覆盖多元需求的高效能源产品;安全防护与基础设 施保驾护航,雷擎电子、理工全盛的反无系统构建智能安全 ...
精工科技(002006) - 002006精工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105
2025-11-05 15:56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始创于1992年,2004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 [2] - 2024年完成再融资,募集资金总额9.43亿元,总股本由4.5516亿股增加至5.1979344亿股 [2] - 致力于成为国内高端专用装备技术的引领者与产业升级的推动者 [2] 碳纤维全产业链业务发展 - 碳纤维装备制造业务始于2013年,已构建原丝装备、碳纤维装备、复材装备全链布局 [2] - 按照"装备引领、材料协同、应用支撑"的发展战略,在材料、复材端加速布局 [2] - 碳化线单台最大产能由3000吨提升至5000吨,有效降低吨能耗 [3] - 首台0.4米宽幅微波预氧化加热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 [3] - 复材装备在碳纤维热塑、铺丝、缠绕、编织、模压设备等研发上取得进展,部分产品进入投产阶段 [3] - 在绍兴和武汉分别成立复合材料公司,绍兴本部已完成复合材料工厂基础能力建设 [3] - 投资参股多家公司,布局石墨烯基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空天经济产业等领域 [3] - 与龙兴航空电子合作,联合建设航空复材维修能力 [3] 经营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合并营业总收入13.43亿元(不含税),同比增长13.70% [4]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亿元,同比增长98.18% [4] - 净利润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碳纤维装备销售增长 [4] 原丝装备项目进展 - 以全资子公司浙江精工碳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原丝装备生产线的试验基地和示范基地 [5] - 首台套原丝生产线正在开展整机调试工作,争取尽快启动试生产 [5] - 原丝生产线的研制成功有望实现高品质原丝成本的显著下降 [5] 碳化线产品规格 - 碳纤维生产线覆盖大小束丝碳纤维的生产,有效宽幅为0.4米至4米 [6] - 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1K至50K各种宽幅碳纤维生产线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6] - 可满足用户生产T400/T700/T800/T1000/T1100等高性能碳纤维的不同需要 [6] - 宽幅3米的标准线配置售价为1.60亿元至2亿元(含税),可年产碳纤维3000吨以上 [6] 外骨骼机器人进展 - 第二代单关节外骨骼机器人已完成测试和定型,正在推进量产 [6] - 持续推动多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研发,正在进行第一台样机的研制工作 [6] - 目标在未来形成机器人产品的多品种、系列化、产业化 [6]
中简科技(300777) - 300777中简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30
2025-10-30 08:24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84亿元,同比增长28.46%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90亿元,同比增长25.45% [2]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28.93% [2] - 第三季度营收环比略有下滑,利润同环比下滑较多,部分原因是从2025年二季度第二个月开始不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 产品与产能 - 21亿订单合同仍在履行中,主要针对ZT7系列产品 [2] - ZT9系列产品按计划有序供应,其占收入、利润的比重正逐步提高,从三季报来看对相关指标的贡献已超过传统的ZT7系列产品 [2][4] - 四期项目氧化碳化部分共4条线,其中两条线主体设备已安装完成并进入单机调试阶段,预计春节前后4条线主体设备全部完工 [5] - 四期项目4条线均可生产9H产品,并配备一条石墨化线用于生产M40X、M55J等模量更高的产品 [5] - 三期项目正在全力保障重点领域亟需 [6] - 一期、二期项目主要生产ZT7系列,但会根据客户短期阶段性调整适度调整生产计划 [6] - 公司正在开发低成本ZT9系列产品,主要针对成本敏感但工艺要求不降低的应用领域 [6][7] - M40X产品针对高刚度应用领域(如航天、航空)开发,目前已与用户单位沟通验证,效果良好 [8] 市场与客户 - 公司通过已认证产品和正在开发的新品种积极拓展不同应用场景,以降低单一客户风险 [2] - ZT8产品主要针对航天领域研制,目前也在拓展其他系列产品以匹配更多应用场景 [3] - 民用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且已延伸到部分航空航天装备领域 [4] - 公司正积极开拓碳纤维及相关制品在民用市场的应用,如低空经济、大飞机等 [4] - 公司最终目标是参与到国产大飞机(如C929)的研制、批量任务中 [5] - 双流水是行业趋势,公司凭借产品优势有望以第二供应商身份进入其他方面供应链 [7] - 航空航天领域的用户粘性决定了长远需求稳定 [9] 技术与研发 - 公司对标国际一流水平,新品研制工作有序推进 [3] - 子公司常宏功能材料公司已有完整产线并产出几款产品,与重点用户初步沟通产品表现符合预期 [5][7] - 功能材料对销售的贡献未来有望快于结构类预浸料 [7] - 公司目前生产的低成本产品采用湿法工艺,碳化环节对产线没有特殊要求 [8] - 干喷湿法工艺有一条专用产线,今年数据进展较大,但应用推广仍需过程 [7] 公司发展与合作 - 中石化资本已完成交割,双方在治理架构完善、中高端民用市场协同方面具备优势 [3] - 公司推进员工持股计划,旨在提升公司竞争力,并支持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布局 [4] - "十五五"期间是公司延伸产业链、丰富产品应用的关键阶段 [4] - 公司与中石化资本沟通顺畅,具体合作进展将通过公告披露 [4][5]
光威复材(300699):军民业务双轮驱动下前景可期
新浪财经· 2025-10-28 16:35
财务业绩 - 第三季度实现营收7.85亿元,同比增长5.24%,环比增长23.58% [1]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降41.05%,环比增长26.88% [1]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9.86亿元,同比增长4.40%,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下降32.55% [1] - 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41%,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但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9%,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 [2] 分业务表现 - 前三季度碳纤维业务收入10亿元,同比下降13% [2] - 前三季度碳梁业务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59% [2] - 前三季度预浸料业务收入1.8亿元,同比下降1.9% [2] - 新业务中,光晟科技收入0.2亿元,同比增长33%,增长迅速 [2] 业务进展与布局 - 军品业务方面,2024年12月大合同落地,2025年6月补充签订6.58亿元C型号碳纤维采购合同 [2] - 2025年3月公司新款装备用碳纤维主力产品千吨级生产线等同性验证验收通过 [2] - 民品业务积极开拓下游新兴应用,PEEK预浸料处于研制试制阶段,并涉足低空领域材料配套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0/8.9/10.5亿元,较前值下调20%/11%/6% [3] - 对应每股收益(EPS)为0.73/1.07/1.26元 [3] - 基于2026年30倍市盈率,目标价定为32.10元 [3]
光威复材(300699):军民业务双轮驱动下前景可期
华泰证券· 2025-10-28 13:45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光威复材维持"增持"评级 [1][4][6] - 目标价为人民币32.10元 [4][6] 核心观点总结 - 公司军民业务双轮驱动,长期成长前景可期 [1][3] - 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业绩环比改善,碳梁业务快速恢复 [1][2] - 考虑行业景气承压及装备业务交付节奏,下调业绩预期,但伴随下游需求释放,未来有望实现增长 [1][4] 2025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实现营收7.85亿元,同比增长5.24%,环比增长23.58% [1][6]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下降41.05%,环比增长26.88% [1][6] - 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9.86亿元,同比增长4.40% [1][6] - 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下降32.55%;扣非净利润3.76亿元,同比下降32.22% [1][6] - 第三季度业绩与机构前瞻预期的1.5亿元基本一致 [1] 分业务板块表现 - 前三季度碳纤维业务收入10亿元,同比下降13% [2] - 前三季度碳梁业务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59% [2] - 前三季度预浸料业务收入1.8亿元,同比下降1.9% [2] - 新业务中,复材科技/精密机械/光晟科技收入分别为0.6/0.7/0.2亿元,同比变化-26%/+4%/+33% [2] - 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41%,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毛利率39%,环比提升1个百分点 [2] 军民业务发展进展 - 军品业务方面,2024年12月大合同落地;2025年6月与客户A补充签订6.58亿元C型号碳纤维采购合同 [3] - 2025年3月,新款装备用碳纤维主力产品千吨级生产线等同性验证验收通过 [3] - 民品业务方面,积极开拓下游新兴应用,PEEK预浸料处于研制/试制阶段,在机器人电机转子等场景有小批量生产 [3] - 低空领域可为下游企业提供碳纤维、预浸料材料,并协助开展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和制造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0/8.9/10.5亿元(前值7.5/10.0/11.2亿元,下调20%/11%/6%),同比变化-18%/+47%/+18% [4] - 对应2025-2027年EPS为0.73/1.07/1.26元 [4][10] - 基于可比公司2026年Wind一致预期平均35倍PE,考虑包头项目短期盈利压力,给予公司2026年30倍PE [4] - 根据盈利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计为26.36/30.59/34.98亿元,同比增长7.60%/16.06%/14.34% [10]
中航高科20251027
2025-10-27 23:22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中航高科 一家专注于航空工业复合材料的上市公司[1] * 行业涉及航空制造、复合材料、低空经济、民用航空(如商飞、商发)等[7][8][21][25]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7.61亿元,同比下降1.56%[3]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6亿元,同比下降11.59%[3] * 第三季度(7-9月)营收同比下降20.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34.74%[2][3] * 业绩下滑主因是客户需求节奏变化、产品结构变化、交付产品和价格因素影响[2][3][15] * 毛利率水平保持相对稳定,仅略有下降[5][17] * 价格因素对收入完成情况产生一定影响,公司需更加关注主机厂商需求[5][15] * 全年经营计划暂未调整,但装备业务表现不佳对全年目标实现构成挑战[2][13]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1.5亿元,同比增加5000万元[2][4][28] * 研发投入主要用于民机研发和布局,并提前启动了一些项目[4][28] * 公司获得CNAS认可证书,是集团内首家通过该认证的复合材料领域单位,标志着检测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提升[2][4][6] * 积极推动热塑性材料在叶片中的应用[2][4] 业务布局与市场拓展 * 深耕航空工业体系内复合材料工装模具市场,并将技术服务前置到客户研发阶段[2][7] * 积极开拓低空经济、民用航空领域新兴市场[2][7] * 万东公司初步具备高端航空模具交付能力,公司内部需求预计将达上亿规模[7] * 以深圳轻快世界为平台整合内部产能资源,拓展低空业务市场[8][26] * 已对取得试航申请批准的厂家开始供货,占比约80%,其中独家供货6家[8] * 未来将深度绑定现有头部客户,并布局低空、3C等中高端产品领域[8] 重点项目与产能建设 * 上抗辅材项目部分设备已完成安装并具备使用条件,产品测试验证同步进行[9] * 民用航空大尺寸复合材料结构件能力提升项目完成工艺方案设计评审,相关厂房改造和设备安装按计划推进,预计年底前完成[9][10] * 商飞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公司已成为商飞929研发的独家供应商,不仅提供材料还包括统端等相关产品[21][23] * 未来929复合材料占比预计较高(对标国外50%以上),对预浸料市场空间有良好前景支撑[23][24] 存货与供应链管理 * 截至三季度末存货13.85亿元,较半年报增加约1亿元[2][12] * 存货增长主要体现在半成品和成品上,原材料库存保持稳定[2][12] * 存货水平合理且符合公司发展规模要求,公司持续关注存货周转率,在"十四五"期间控制效果显著[2][12] 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 * 公司积极推动股权激励工作,并已回购近9000万元资金用于股票回购[5][10][29] * 股权激励工作尚无标志性实质性进展,需遵循上级单位和国资委要求[29] * 公司参股长盛20%,双方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未来将继续推动协同发展[5][30] 竞争格局与市场展望 * 航空产品产业链介入复杂周期长,引入新供应商进行短期竞争不易,公司乐见市场化机制带来的良性发展[19] * 与光启等公司定位不同,中航高科主要提供预浸料等结构件原材料,专注于自身优势领域[20] * 在商发领域(如叶片),公司作为独供方具有优势,目前其他供应商尚未形成竞争力[25] * 公司通过内部降本增效、科技创新以及与主机厂商和上游供应商的策略协同来应对低成本要求和未来市场变化[17][18]
光威复材:公司目前不直接从事钓具业务,而是为钓具业务客户配套碳纤维或者预浸料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8 12:25
公司业务结构 - 公司目前不直接从事钓具业务 [2] - 公司为钓具业务客户配套碳纤维或预浸料产品 [2] - 钓具业务是公司控股股东光威集团旗下的独立业务板块 [2] 公司历史沿革 - 公司发起于光威的钓具业务 [2]
光威复材:碳纤维技术突破为大国重器“减重瘦身”
新浪财经· 2025-09-29 21:48
公司发展策略与创新模式 -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的发展路线 [8] - 公司注重技术人才自主培养和发动全员创新 建设基层职工创新工作室50多个 [8] - 公司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 以应用牵引为导向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 [8] - 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常年保持在10%左右 形成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格局 [8] - 公司积极开发碳纤维下游应用场景 拓展在低空经济、新能源、商业航天、海洋等新兴领域的应用 [9]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为全行业攻克碳纤维共性技术难题 形成国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9] - 公司培育国内领先的完整经历过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全部环节的自有研发团队 获评山东省全员创新企业 [9] - 公司打破国外封锁 布局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型号碳纤维产品 获评好品山东、山东制造·齐鲁精品 [9] - 公司实现从原丝纺丝到复合材料成型的全流程装备国产化 拥有全产业链业务和全套生产设备 [17][18] 主要产品布局与应用 - 碳纤维被称为21世纪新材料之王 公司拥有不同工艺路线、高中低性能的全型号产品并可定制开发 应用于航空航天、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13] - 预浸料作为产业链中间材料 公司形成多元化产品体系 新产品包括透光率超90%的高透光玻璃纤维预浸料和耐高温可回收的热塑性PEEK预浸带 [14] - 公司全球率先实现风电碳梁产业化 拥有70条生产线 产品助力东方风电126米全球最长叶片 是维斯塔斯等国际巨头核心供应商 年支撑碳减排超2900吨 [15] - 碳纤维复材制品如板材、管材已应用于航空、航天、3C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具体产品包括AR-500无人机和新伊敦轮研制翼型风帆 [16] 行业地位与影响 - 公司作为碳纤维产业链的链主企业 在发挥技术引领和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方面进行创新 [6] - 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下游产品风电叶片碳梁 利用拉挤成型工艺解决全球风电叶片大型化、高效化发展难题 产品获评山东制造·齐鲁精品 [9]
中简科技:公司持续关注低空经济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09-29 18:41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公司持续关注低空经济领域 [1] - 未来计划通过适销对路的产品如预浸料来满足低空经济需求 [1] - 公司将持续把握新材料产业化窗口期 [1] 产品策略与竞争优势 - 单纯供应碳纤维在低空经济领域价格优势不明显 [1] - 公司将以扎实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产品迎接新兴市场机遇 [1]
精工科技(002006) - 002006精工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24
2025-09-24 15:48
碳纤维产业战略与布局 - 公司碳纤维生产线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2] - 碳化线单台最大产能由3000吨提升至5000吨,吨能耗大幅下降 [3] - 首台0.4m宽幅微波预氧化加热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 [3] 复材能力建设与应用拓展 - 绍兴和武汉分别成立复合材料公司,绍兴本部具备预浸料生产-测试-设计-制品生产能力 [4] - 在单关节外骨骼机器人、整流罩、路灯、传动轴、船桨、无人机机体等研发取得进展 [4] - 投资参股亿维特航空科技和清航空天动力科技,发展空天经济产业 [4] - 与龙兴航空电子合作建设航空复材维修能力,构建全链能力 [4] 原丝生产线进展 - 首台套原丝生产线基本安装完毕并进入单机调试阶段 [2][5] - 全资子公司浙江精工碳材科技正推进高性能纤维项目建设 [6] - 将尽快开展整机调试并启动试生产 [6] 外骨骼机器人进展 - 第二代外骨骼机器人已完成测试和定型,争取尽快量产 [6] - 持续开展多关节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设计研发与试制 [6] 员工持股计划 - 2024年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设2024-2026年三年业绩考核目标 [6] - 第一个解锁期:2024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1.84亿元 [6] - 第二个解锁期:2024-2025年扣非净利润之和不低于4.14亿元 [6] - 第三个解锁期:2024-2026年扣非净利润之和不低于7.13亿元 [6] 聚酯回收生产线进展 - 年产15万吨绿色再生新材料项目一期5万吨主工艺装置JPET50核心设备全部安装完成 [6] - 目前处于调试阶段,即将投料试生产 [6] - 实现从废旧纺织PET到再生新材料PET的绿色闭合循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