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

搜索文档
中复神鹰(688295):销量高增 扭亏为盈
新浪财经· 2025-09-07 18:32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中报:2025H 收入约9.2 亿元,同比增长26%,归属净利润约0.12 亿元,同比下降52%。 2025Q2 收入约5.2 亿元,同比增长83%,归属净利润约0.57 亿元,同比增长440%。 预计公司2025-2027 年归属净利润为1.7、4.0、6.9 亿元,对应估值为127、54、32 倍。 风险提示 事件评论 1、碳纤维行业产能投放超预期; 销量大幅增长,高端取得突破,价格环比相对稳定。公司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6%,2 季度收入同比高 增83%,考虑行业价格同比有所下降,预计销量实现更快速增长。分品类看,上半年3K 丝等小丝束产 品销量同比增长77%;高强高模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3%;新能源领域(风、光、氢)产品销量同比 增长63%,其中风电领域同比增长超200%。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航空无人机等领域持续 放量;航天卫星等新型市场加快验证落地;核心产品(T800 级及以上碳纤维,M 级碳纤维)销量稳步 增长。 2、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大幅波动。 生产成本大幅下降,费用削减,Q2 实现扭亏为盈。公司上半年碳纤维业务毛利率约15.3%,同比下降8 个百分点,其中1 季度约3 ...
中复神鹰(688295):销量高增,扭亏为盈
长江证券· 2025-09-07 17:4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9.2亿元,同比增长26%,归属净利润约0.12亿元,同比下降52% [2][6]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约5.2亿元,同比增长83%,归属净利润约0.57亿元,同比增长440% [2][6]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净利润为1.7亿元、4.0亿元、6.9亿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27倍、54倍、32倍 [13] 销量与产品结构 - 上半年3K丝等小丝束产品销量同比增长77% [13] - 高强高模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3% [13] - 新能源领域(风、光、氢)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3%,其中风电领域同比增长超200% [13] - 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突破:航空无人机持续放量,航天卫星市场加快验证落地 [13] - 核心产品(T800级及以上碳纤维,M级碳纤维)销量稳步增长 [13] 盈利能力改善 - 上半年碳纤维业务毛利率约15.3%,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 [13] - 第一季度毛利率约3.4%,第二季度毛利率约24.5%,环比大幅上升21个百分点 [13] - 第二季度期间费用率约13.7%,环比下降约5.9个百分点,费用绝对额环比下降10% [13] - 第二季度归属净利率约11.0%,环比上升22.3个百分点,实现扭亏为盈 [13]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 丙烯腈原材料跌价约贡献0.4万元/吨成本下降 [13] - 公司持续技术降本,产能利用率回升带来显著贡献 [13] 行业供需与格局 - 碳纤维行业产能约13.8万吨,产能利用率约60% [13] - 3月以来行业产能利用率从底部约48%快速提升12个百分点,时点库存约1.55万吨,库存天数降至67天 [13] - 风电大型化带来需求复苏,行业供需关系正在修复,价格已止跌两个季度 [13] - 两大龙头神鹰、吉林产能利用率回升较快,均出现较大盈利改善 [13] 技术研发与产能规划 - 2023年公司碳纤维产能达到2.85万吨,连云港在建产线3万吨,中期总产能有望达到5.85万吨 [13] - 成功开发并全球首发SYM55X-12K超高强高模高韧碳纤维 [13] - 完成SYT55T-16K低成本高强中模碳纤维开发,推出第三代风电用SYT45M-48K低成本高强度大丝束碳纤维 [13] - SYM35X-12K碳纤维通过航空"五进二"比选,SYT59G-12K碳纤维获商飞PCD预批准 [13]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554万元,占营业收入8.20%,新增申请专利119件,新授权专利36件 [13]
1000+深度报告下载: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新材料能源/新材料等
材料汇· 2025-09-02 20:08
报告内容概览 - 知识星球材料汇提供超过1000份行业研究报告 涵盖新材料、半导体、新能源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 [2][3][4] - 内容采用标签化分类管理 包括投资笔记8848条 半导体相关标签4188个 半导体制造工艺标签41882个 [1] - 平台整合产业链全景图分析 重点关注国产替代、技术创新及碳中和等主题方向 [4] 半导体技术发展 - 半导体制造工艺持续迭代 从FinFET架构向GAAFET架构演进 光刻技术从DUV向Hi-NA EUV发展 [11] - 台积电制程路线图显示从N28/N20向N4/N3推进 并规划N2及更先进的14A制程 [11] - 英特尔技术节点包括Intel 7/4/3 并规划Intel 20A/18A及14A制程 三星则推进NS/4和N2制程 [11] - 重点关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氮化镓)和第四代半导体(氧化镓)技术发展 [1] 新能源与光伏 - 新能源领域覆盖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技术 重点关注硅基负极、复合集流体、隔膜等关键材料 [1] - 光伏技术包括光伏胶膜、光伏玻璃及钙钛矿等新型技术 OBB无主栅技术获得重点关注 [1] - 氢能、风电、燃料电池及储能技术被列为重点研究方向 [1] 先进材料体系 - 新型显示技术涵盖OLED/MiniLED/MicroLED 配套材料包括OCA光学胶、偏光片及光学膜 [3] - 纤维材料体系包含碳纤维、芳纶纤维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复合材料重点包括碳碳复合和碳陶复合材料 [3] - 特种工程塑料如PEEK、LCP、COP/COC获得重点关注 电子陶瓷领域覆盖MLCC、氮化铝等基础材料 [3] 企业生态与投资 - 跟踪全球知名企业动态 包括ASML、台积电、中芯国际等半导体企业 以及比亚迪、特斯拉等新能源企业 [4] - 投资阶段划分为种子轮、天使轮、A/S、B42及Pre-IPO阶段 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风险特征和考察重点 [6] - 早期投资重点关注技术门槛、团队能力和行业前景 成长期投资则侧重客户结构、市占率及财务指标 [6]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观展人数达12万人次
中国经济网· 2025-09-01 19:27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总展览面积达7.3万平方米 设置国际标准展位3620个 国内外参展企业1029户 [5] - 45个国家和地区20733名嘉宾参会 包括44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高管 [1][3] - 累计观展人数达12万人次 参展企业涵盖东北亚 欧美及一带一路国家275户 兄弟省市375户 省内379户 [1][5] 展览结构与特色 - 创新采用"4+2"展览框架 包含4个主题展馆和2个特色展区 [5] - 国际及港澳台特色商品馆汇聚43个国家地区264户企业 展示优势产业与文化旅游 [9] - 设置人参梅花鹿专区和吉菜文化体验区 展示吉林省特色产业新标准与新技术 [9] 行业技术展示重点 - 现代化产业馆集中呈现汽车零部件 石化 轨道交通 卫星 碳纤维 生物制药 氢能等领域最新产品 [7] - 开放合作馆展示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成果 东北地区产业协同创新 重点区域产业链承接成效 [7] - 新消费馆展出智能穿戴 智能家居 冰雪装备 首店首秀 养老装备及G331沿边旅游特色产品 [7] 展会成果与亮点 - 举办34场主体/主题/系列活动 构建多层级宽领域交流机制 [3] - 采用"展示+体验"融合模式 7万余种国内外品牌商品线上线下集中展示 [5] - 前沿科技展示密集 包含人工智能全生态链 智能机器人 航空材料 低空经济等最新技术 [1][7]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闭幕 为各方深度合作搭台
中国新闻网· 2025-08-31 22:29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共有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733名嘉宾参会参展 [1] - 吸引44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及大型跨国公司高管参与 [1] - 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涵盖国际组织、中外知名商协会及采购商代表 [1] 展示领域与技术亮点 - 中外汽车及零部件、石化、轨道交通领域最新发展成果集中亮相 [1] - 卫星、碳纤维、生物制药、氢能领域最新产品展示 [1] - 人工智能全生态链、智能机器人、航空材料、智能控制系统及低空经济领域最新技术展示 [1] 会议活动与产业对接 - 共举办主体活动、主题活动和系列活动34场 [2] - 俄罗斯商务日、中日氢能产业对接会、中韩经贸交流会深入开展项目推介 [2] - 第九届东北亚智库对话会、长三角企业家走进吉林活动、长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对接会形成系列合作成果 [2] 平台定位与历史沿革 - 博览会为全球唯一东北亚区域六国共同参与的国际性综合博览会 [1] - 创办20年来已成为区域内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经贸合作平台 [1] - 秉持开放包容合作精神,持续推动东北亚区域贸易投资合作 [1]
碳纤维行业走出低谷?半年报透露积极信号
DT新材料· 2025-08-31 00:04
行业整体表现 - 碳纤维行业上半年整体释放积极信号 多数企业营收实现正增长 显示行业回暖迹象[1] - 行业复苏得益于技术突破与规模化生产推进 大小丝束协同发展 产业链日趋完善[1] - 下游需求快速释放 高附加值航空航天市场稳步扩张 低空经济加速崛起[1] - 新能源领域风电用碳纤维需求显著提升 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碳纤维结构件和碳陶制动盘渗透[1] - 光伏行业N型硅片占主导 碳/碳热场市场前景可观[1] - 行业复苏带动产业链上游装备制造企业业务增多[1] 企业财务数据 - 中简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4.64亿元 同比增长59.46% 归母净利润2.08亿元 同比增长99.15%[2] - 中复神鹰上半年营业收入9.22亿元 同比增长25.86% 归母净利润1192.98万元[3] - 中复神鹰现有产能2.9万吨 在建产能3.1万吨[3] - 吉林化纤上半年营业收入26.35亿元 同比增加48.39% 碳纤维产品收入4.43亿元 同比上升368.31%[3] - 光威复材上半年营业收入12.01亿元 同期增长3.87% 碳纤维板块销售收入6.36亿元 较上年同期下降6.85%[4] - 光威复材新能源板块碳梁业务销售收入3.69亿元 同比增长47.95%[4] - 中航高科上半年营业收入27.47亿元 同比增长7.87%[4] - 上海石化上半年集团营业额395.00亿元 同比下降9.17%[4] - 精工科技上半年营业收入10.61亿元 同比增长10.31% 碳纤维装备业务营业收入6.29亿元 占比59.31%[4] - 金博股份上半年营收4.11亿元 同比增长19.69%[4] - 博云新材上半年营业收入3.96亿元 同比增长30.98% 归母净利润846.17万元 同比增长266.37%[5] - 博云新材航空航天及民用碳/碳复合材料营业收入1.31亿元 占比37.40%[5] - 楚江新材上半年营业收入288.03亿元 同比增长16.05%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1亿元 同比增长48.83%[6] 技术发展与产能布局 - 中简科技开发宇航级高性能碳纤维系列产品 ZT7系列在空天领域稳定批量应用 ZT8拓展使用场景 ZT9H性能表现和质量稳定性高[2] - 中复神鹰突破高性能干喷湿纺碳纤维产业化核心技术[3] - 中复神鹰3K丝等小丝束产品销量同比增长77% 高强高模系列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3%[3] - 中复神鹰新能源领域产品销量同比增长63% 其中风电领域同比增长超200%[3] - 吉林化纤表示大丝束碳纤维有望在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市场以及民间体育休闲领域大幅增长[3] - 上海石化将加快大丝束碳纤维异地布局项目 着力拓展大丝束在风电叶片、无人机、汽车等领域规模销售[4] - 精工科技碳纤维生产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4] - 精工科技年产5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发布 智能化水平提升25%至35%[4] - 子公司天鸟高新是C919碳刹车预制体的唯一供应商[6] - 子公司顶立科技专业从事特种材料及特种热工装备研制[6] 应用领域拓展 - 低空经济以eVTOL为代表加速崛起 碳纤维企业积极布局合作[1] - C919量产带动刹车系统交付量翻倍[5] - 碳纤维行业处于技术进步与应用拓展并行的发展阶段[6]
吉林化纤、中复神鹰,暴涨!
DT新材料· 2025-08-30 00:05
吉林化纤2025年半年度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26.35亿元,同比增长48.39% [4][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06.72万元,同比下降45.08% [4][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2076.43万元,同比下降39.84% [4][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460.9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93.03% [5] - 总资产136.8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7.94% [5] 碳纤维业务表现 - 碳纤维产品营收4.43亿元,同比暴增368.31% [5][7] - 碳纤维营收占比从上年同期5.33%提升至16.83% [5][7] - 大丝束碳纤维主要面向风电叶片、体育休闲等规模化应用场景 [6] - 公司是国内较早布局大丝束碳纤维的企业 [6] 中复神鹰2025年半年度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9.22亿元,同比增长25.86% [7] - 归母净利润1192.98万元,同比下降52.23% [7] - 二季度单季营收5.2亿元,同比增长83.15% [7] - 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5715.8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39.98% [7] 中复神鹰业务进展 - 西宁基地原丝单线产能和高模碳化线单线产能均同比提升20%以上 [7] - 小丝束销量同比增长77% [7] - 新能源领域增长63%,风电领域实现超200%爆发式增长 [7] - 在航空航天、风光氢和低空经济等领域市场拓展成效突出 [7] 碳纤维行业发展趋势 - 碳纤维正从"稀缺资源"进入"快速放量"阶段 [8] - 风电叶片大尺寸化趋势加快,单机功率提升带来材料需求倍增 [8] - 航空航天和新能源车的轻量化需求持续释放 [8] - 应用场景不断拓宽,行业景气度维持高位 [9][10] 行业竞争格局 - 大丝束市场比拼规模和成本控制,企业通过原丝—碳化一体化降低成本 [8] - 小丝束市场更强调技术壁垒和客户绑定 [8] - 东丽、三菱化学等国际巨头仍占据高端小丝束市场主导地位 [10] - 中国企业在大丝束和部分高端产品上实现突破 [10] 盈利前景展望 - 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成本摊薄效应将逐步体现 [8] - 需求持续增长,盈利有望企稳回升 [8] - 行业处于高成长阶段,头部企业加速收获规模化成果 [9] - 需求端持续扩张与应用领域快速拓展奠定长期向上逻辑 [10]
中复神鹰8月28日获融资买入2909.25万元,融资余额1.2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9 10:05
股价与融资融券交易 - 8月28日公司股价上涨8.08% 成交额达3.27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2909.25万元 融资偿还3702.38万元 融资净流出793.13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29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1.28亿元(占流通市值0.86%) 融券余额117.55万元 [1] - 融资余额处于近一年70%分位高位水平 融券余额处于近一年80%分位高位水平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20万户 较上期增长6.26% [2] - 人均流通股49954股 较上期大幅增加291.38% [2]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南方中证500ETF(510500)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名单 [2] 财务表现与分红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9.22亿元 同比增长25.86%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1192.98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52.23% [2] - A股上市后累计现金分红1.85亿元 [2]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碳纤维研发、生产和销售 碳纤维业务收入占比98.45% [1] - 成立于2006年3月2日 于2022年4月6日上市 注册地址为江苏省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1]
中复神鹰(688295):降本增效成果显,经营拐点始出现
华泰证券· 2025-08-28 16:26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31.80元(前值26.19元)[3][7][9] 核心观点 - 公司经营拐点出现,二季度盈利超预期,主因新兴赛道挖掘、销量增长、产能爬坡及成本管控优化[3] - 碳纤维价格筑底企稳,公司产能规模全球前列,西宁项目投产后制造成本有望进一步改善[6] - 盈利预测上调,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CAGR达68.88%[7][14] 财务表现 - 2025年H1营收9.22亿元(yoy+25.86%),归母净利1192.98万元(yoy-52.23%),但Q2单季营收5.20亿元(yoy+83.15%,qoq+29.36%),归母净利5715.86万元(yoy+439.98%,qoq+226.38%)[3] - Q2毛利率24.54%(yoy+4.27pct,qoq+21.16pct),主因销量提升及单位生产成本同比下降4.55%[4] - 期间费用率16.28%(yoy-8.22pct),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4.93%[5] - 经营性净现金流0.75亿元(yoy+198.64%),应收账款与存货规模同比下降27.58%[5] 业务亮点 - 新兴领域产品销量显著增长:3K丝等小丝束产品销量yoy+77%,高强高模系列yoy+53%,新能源领域(风、光、氢)yoy+63%,其中风电领域yoy+200%[4] - 产能效率提升:神鹰西宁原丝单线产能yoy+20%-30%,高模碳化线单线产能yoy+20%以上[4] - 现有产能2.9万吨,在建产能3.1万吨,西宁2.5万吨项目全面投产后成本优势强化[6] 行业与成本环境 - 碳纤维价格企稳:2025年1-8月T700-12K/T300-24K均价105/75元/KG,同比24年全年-15.1%/-2.6%,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6] - 原材料成本下降:2025年1-8月丙烯腈均价8949元/吨,较24年全年下降2.6%[6]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48/2.73/4.22亿元(CAGR 68.88%),EPS为0.16/0.30/0.47元[7][14] - 基于25年6倍PB估值(高于可比公司Wind一致PB均值3.8倍),目标价31.8元[7][13]
中复神鹰: 中复神鹰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21:09
科技创新与研发成果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554万元,占营业收入8.20% [1] - 新增申请专利119件(发明专利73件),新授权专利36件(发明专利5件),累计专利356件 [1] - 全球首发SYM55X-12K超高强高模高韧碳纤维,实现细分领域全球领跑 [2] - 完成SYT55T-16K低成本高强中模碳纤维开发,推出第三代风电用SYT45M-48K低成本高强度大丝束碳纤维 [2] - SYM35X-12K碳纤维通过航空"五进二"比选,SYT59G-12K获商飞PCD预批准 [2] - 开发适配船舶/碳碳/热塑树脂领域的新型上浆剂,拓展热塑性复合材料应用场景 [3] 生产运营与成本控制 - 单位生产成本同比下降4.55% [9] - 西宁基地原丝单线产能同比提升20%-30%,高模碳化线单线产能提升20%以上 [9]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44.93%,应收账款与存货规模同比下降27.58% [9] - 综合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0% [5] - 西宁基地回用水量达31.87立方米/吨碳纤维,回用率57% [9] - 建成万吨级产线全流程物联网,投用一期数字孪生系统 [8] 市场拓展与销售表现 - 3K小丝束产品销量同比增长77%,高强高模系列销量增长53% [10] - 新能源领域销量同比增长63%,其中风电领域增长超200% [10] - 航空航天等专用领域销量翻倍增长 [10] - 在法国JEC展会发布SYT45M-48K和SYT55T-32K新品,获汽车及风电项目测试机会 [11] - 深耕欧洲与亚洲核心市场,拓展韩国及东南亚新兴市场 [11] 治理体系与合规管理 - 推进财务/技术/投资/人力资源/供应链"五集中管理" [5] - 构建法务合规、审计监察、财务监管联防联控体系 [5] - CNAS检测范围覆盖24个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检测项目 [6] - 严格执行"24/48/72小时"客户问题处理机制 [7] 产能布局与绿色转型 - 三大生产基地分别定位小丝束高性能产品(大浦)、差异化高性价比产品(西宁)、复材应用技术(上海) [7][8] - 西宁基地获环保信用最高评级(绿牌企业),大浦基地COD/氨氮排放量显著下降 [9] - 参与编制江苏省碳纤维行业《智转数改网联实施指南》 [8] - 总部和西宁基地分别入选江苏、青海省级先进智能工厂名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