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飞度
icon
搜索文档
广汽本田P7销量遇冷:9月仅卖出196辆 何以破局?
犀牛财经· 2025-10-31 19:54
其次,技术方面,P7的短板也较为明显。其采用的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在同级别多连杆悬架面前显得格格不入;基于安卓平台打造 Honda CONNECT 3.0车机系统,面对国产车型的8155芯片+高阶智驾方案,也显得不那么有吸引力了。此外,为了追求"燃油车驾驶质 感",本田还推出Formula E声浪模拟系统等配置,但这又迎合的是燃油车主的偏好,和主流新能源消费者追求的静谧性背道而驰。种种 原因之下,P7渐渐丧失了竞争力。 广汽本田P7的开局充满戏剧性。4月中旬上市初期,官方宣称"24小时订单破5365辆",但实际情况却与之大相径庭。车主之家数据显示, 其4月仅卖出了437辆,5月更是跌至142辆,6月微增至166辆,7月到9月销量也只在200辆上下徘徊。如此成绩,和同期上市的竞争对手简 直天差地别。 P7失败的原因,离不开产品力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首先在定价方面,19.99万-24.99万元的区间虽低于姊妹车型东风本田S7的25.99 万-30.99万元,但横向对比竞品还是显得有些缺乏诚意了。丰田bZ3X定价10.98万元,日产N7轿车定价11.99万元,自主品牌如零跑C16、 小鹏G6等更以高性价比形成碾压 ...
昔日「国民神车」,月销量只剩两位数了
创业邦· 2025-10-15 11:23
本田飞度销量表现 - 2025年8月销量仅为23辆,月销量首次跌至两位数水平[8][10] - 2025年7月销量为75辆,在燃油轿车市场中排名第76位[11] - 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2676辆,上半年平均月销量约400辆,下半年出现急剧下滑[11] - 历史巅峰期年销量达14.6万辆,单月销量超过1.5万辆[8][14] 本田飞度产品历史与特点 - 2003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售价区间为9.98万-10.98万元[11] - 搭载地球梦科技i-VTEC直喷发动机,WLTC综合油耗最低为5.57L/100km[12] - 以"A0级车、大空间"为卖点,品牌认可度高,二手车保值率表现突出,5年车龄收购价约4万元[14] - 三厢版上市后月销量快速冲上9000辆,2005年两厢版销量突破6万辆[14]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小型轿车销量榜前十名全部被新能源车型占据,前三名为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和海豚[17] - 2025年8月吉利星愿月销量突破4.6万辆,比亚迪海鸥与海豚月销量分别为2.3万辆和1.4万辆[17] - 新能源小车在用车成本上优势明显,吉利星愿百公里电费约5.35元,飞度百公里油费约39.6元,电车成本仅为油车的13.5%[17][19] - 国产新能源车智能化配置领先,搭载智能座舱和高级辅助驾驶功能,而飞度在售款仅配备8英寸中控屏且无语音助手[19][20] - 新能源车起售价更具竞争力,吉利星愿起售价6.88万元,比亚迪海鸥起售价6.98万元,飞度起售价为8.68万元[22] 日系车企整体困境与转型 - 2025年1-9月广汽本田累计销量22.39万辆,同比下降27.58%[25] - 2026财年第一季度本田营业利润同比下滑49.6%,净利润同比下滑50.2%;丰田经营利润同比下降11%,净利润同比下降37%;日产净亏损1157.6亿日元[26] - 本田推出全新纯电动品牌"烨P",计划3年推6款新车,并寻求与中国本土供应链合作[26] - 本田广州发动机工厂2025年将减半产能,同时广汽本田新能源工厂已投产,年产能达12万辆[27] - 本田与Momenta合作开发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并与宁德时代在电池技术领域展开合作[27] 飞度车型未来展望 - 新款飞度已申报工信部,提供燃油版和混动版,混动版搭载i-MMD系统,WLTC油耗低至3.8L/100km,续航突破800km[29] - 目前飞度处于停产状态,换代车型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上市[14]
昔日“国民神车”陨落,月销量只剩两位数,2025年了谁还在买飞度?
新浪财经· 2025-10-14 12:43
文|每人Auto 原雅坤 飞度的陨落并不是一夕之间。翻看2025年7月的燃油轿车市场,划过漫长的榜单,我们惊讶地发现,广汽本田旗下的飞度在中国市场的月销量首次跌破两 位数,仅为75辆,排名第76位。曾和飞度并称为"小型汽车双雄"的上汽大众Polo,7月销量也只有229台。 回看2025年前三季度,飞度的累计销量为2676辆,上半年平均月销量还能勉强维持在400辆左右,下半年急转直下,飞度的月销量一路下滑至如今的23 台。 编辑 | 李欢欢 凭借"小身材、大空间"在中国市场爆火,拿下不少年轻人的第一辆车,飞度曾被称作"国民神车"、"平民超跑"。但就是这样一款神车,在新能源崛起的岁 月,渐渐没了声量。 最近,飞度又重回汽车网站的热门榜前五,不过,却是以"月销量只剩两位数"回来的。曾经的神车,终是跌落神坛,走过了属于它的时代。 国民神车,跌落神坛 8月销量仅23辆,曾经的国民神车飞度又"火"了一把。 要知道,飞度曾是本田在全球最热卖的小型车,2003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便凭借小巧的造型,10万左右的亲民价格而备受市场欢迎,年销量曾一度站上 14.6万辆的高峰。如今,月销量不足30辆,着实让人唏嘘。 ▲2025年8月 ...
昔日「国民神车」,月销量只剩两位数了
36氪· 2025-10-14 09:39
凭借"小身材、大空间"在中国市场爆火,拿下不少年轻人的第一辆车,飞度曾被称作"国民神车"、"平民超跑"。但就是这样一款神车,在新能 源崛起的岁月,渐渐没了声量。最近,飞度又重回汽车网站的热门榜前五,不过,却是以"月销量只剩两位数"回来的。曾经的神车,终是跌落 神坛,走过了属于它的时代。 国民神车,跌落神坛 8月销量仅23辆,曾经的国民神车飞度又"火"了一把。 要知道,飞度曾是本田在全球最热卖的小型车,2003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便凭借小巧的造型,10万左右的亲民价格而备受市场欢迎,年销量曾一度站上 14.6万辆的高峰。如今,月销量不足30辆,着实让人唏嘘。 飞度虽然属于A0级车,但内部空间却表现出色,10万左右的价格也比较有竞争力。此外,由于核心部件不易坏,品牌认可度高,保值率高也是飞度的一 大优点。在二手车市场,据车商给出的9月最新报价,一辆5年左右车龄的精品飞度收购价可以达到4万元,而一辆10年左右车龄的精品飞度收购价是2.7万 元。 因此,三厢飞度上市后,市场反响热烈,月销量很快冲上9000辆高度。 ▲2025年8月,飞度的销量仅为23台。图 / 懂车帝数据 飞度的陨落并不是一夕之间。翻看2025年7月 ...
中国10大摩托车巨头,加起来卖不过本田,凭什么?
创业邦· 2025-09-13 18:08
本田汽车在华业务表现 - 2024年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仅85.2万辆 较2015-2023年持续超100万辆的水平显著下滑[7] - 东风汽车挂牌出售与本田合资公司的所有股份 广汽本田销量大幅下滑[7] 本田摩托车全球领导地位 - 2024年全球摩托车销量达2057万辆 创历史新高 较上一财年增长约200万辆[13] - 全球市场份额远超竞争对手 中国十大摩托车企业合计销量不及本田单一企业[18] - 2024财年摩托车业务营收3.62万亿日元(约231亿美元) 净利润6634亿日元(约42.12亿美元) 营业利润率达18.3%[17] 中国市场摩托车业务表现 - 通过新大洲本田和五羊本田两家合资公司开展业务 2024年合计销量134.2万辆(新大洲73.4万/五羊60.8万)[10][11] - 在中国市场销量仅次于豪爵摩托(193.97万辆)位居第二[11] - 2024年中国整体摩托车销量1992.28万辆 仍低于本田全球销量64万余辆[17]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产品矩阵覆盖高/中/低端市场:低端Super Cub系列累计产量超1亿辆(全球销量最高车型) 中端CB500系列 高端Gold Wing系列[24][26][27] - 技术持续迭代:1947年推出A-Type双冲引擎 1960年代推出节油CB750系列 1980年代轻量化/电子化创新 2010年代布局电动摩托换电系统/固态电池技术[20][22] - 经典车型Super Cub百公里油耗仅1.5升 3.7升油箱续航达250公里[24] 品牌营销与赛事背书 - 1959年起持续参与国际赛事 在MotoGP获25次制造商冠军/21次车手冠军 胜场超800次[29] - 达喀尔拉力赛获9次冠军 1986-1989年NXR750/800V车型连续四年夺冠[30] - 2024年MotoGP赛事现场观众300万人次 社交媒体互动超30亿次[29] 全球化本地化战略 - 美国市场:1979年建立俄亥俄州工厂 1980年代建成覆盖县级单位的经销网络 克服关税壁垒[32] - 印度市场:1984年建厂 1999年独资化 拥有4座工厂(年产能610万辆)和7000家经销商 2024年销量583万辆(占全球28.4%)[34][35] - 东南亚市场:1967年进入泰国 在越南/印尼/菲律宾四国销量超1000万辆(越南205.8万/泰国158万/印尼460万/菲律宾240万)接近全球销量一半[36][38] 中国摩托车行业挑战 - 技术差距:大功率引擎/电喷技术落后 缺乏明星产品[41] - 市场限制:国内城市禁摩政策 摩托车文化缺失(仅作为代步工具)[41][43] - 出海需求:海外布局不足 需深度本地化提升全球影响力[41]
招银国际、摩根大通上调广汽集团目标价
经济观察网· 2025-09-04 19:44
核心观点 - 广汽集团2025年上半年业绩承压但机构看好其长期增长潜力 多家机构上调目标价基于对2026年产品周期和改革成效的预期 [1][7] - 公司电动化转型和海外市场拓展取得进展 节能与新能源销量占比提升至48.43% 海外销量同比增长45.8% [2][3] - "番禺行动"改革初见成效 研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 采购成本下降 决策效率提升50% [4][5] - 与华为合作成立华望汽车 首款车型定位于30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 计划2026年推出 [8]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汽车销量75.53万辆 营业收入421.66亿元 [1] - 节能与新能源销量36.6万辆 占比48.43% 其中节能车21.16万辆(同比增长13.43%)新能源车15.41万辆 [2] - 资产负债率44.65% 较2024年底下降近3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37.89亿元(同比增长16.55%) [3] 业务亮点 - 广汽传祺节能与新能源车销量3.5万辆(同比增长18%) MPV家族累计销量6.1万辆 位居中高端MPV品牌第一 [2] - 广汽丰田终端销量36.42万辆(同比正增长) 铂智3X车型获3个月合资新能源销量冠军 [2] - 自主品牌海外终端销量超5万辆(同比增长45.8%) 覆盖84个国家和地区 网点超570个 [3][9] 战略改革 - "番禺行动"改革实现车型标准开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 研发成本降低10%以上 供应链整合推动采购成本下降 [4] - 重组大研发体系 设立造型设计院、整车开发研究院和平台技术研究院 实施IPD流程变革 [5] - 推行干部竞聘上岗和任期制管理 引入外部职业经理人担任传祺和昊铂首席营销官 [5] 产品与合作 - 发布"星源增程"技术 昊铂HL增程版上市 传祺和埃安将推出增程式混动车型 [8] - 与华为合作成立华望汽车 投资15亿元 首款30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计划2026年推出 [8] - 广汽埃安向华望汽车增资6亿元 完成后直接和间接持股100% [8] 研发与规划 - 研发投入37.89亿元(同比增长16.55%) 新增专利申请超1600件 聚焦智能网联和多能源领域 [10] - 目标2027年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超60% 挑战200万辆销量目标 [10]
“退无可退”,本田在中国缘何站在悬崖边缘
观察者网· 2025-08-19 15:32
核心观点 - 本田汽车在中国市场面临销量大幅下滑、新能源转型受阻及结构性困境 正通过剥离燃油车资产、削减产能和调整电动化战略应对危机 但转型效果不及预期且财务表现恶化 [1][5][6][9][11][12][14][17][19][20] 资产剥离与产能调整 - 东风汽车集团预挂牌出售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50%股权 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3.71亿元但仍被剥离 [1] - 本田中国总产能从149万辆削减至120万辆 其中广汽本田关闭年产能5万辆的第四生产线 东风本田停产年产能24万辆的第二生产线 [11] - 东风本田发动机产能从每年52万台减少一半 相当于其在华销售燃油车发动机产量的30% [12] 销量表现与市场困境 - 本田中国1-7月累计销量不足36万辆 同比下跌23% 7月销量4.48万辆同比下滑15% 连续第七个月下跌 [6] - 主力车型销量大幅萎缩:雅阁/CR-V/皓影三款合计月销不足3万辆 思域月销不足4000辆 飞度月销不足100辆 [6] - 经销商库存系数达2.0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35 [8] 新能源转型进展 - 2025年本田在中国上市新车中新能源占比将达80% 较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 [12] - 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不到4.5万辆 新能源份额仅14% 远低于行业均值33.3% [14] - 新推出的纯电SUV东风本田S7和广汽本田P7月销量仅维持不到500辆 同级别市场平均月销达5000辆以上 [14] 战略合作与产品问题 - 与Momenta合作开发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与宁德时代深化电池技术研发和供应链合作 [12] - 新能源车型缺乏突破性技术 在智能驾驶和车机交互方面未形成差异化优势 初始售价25万元以上缺乏竞争力 仓促降价6万元后市场仍无起色 [14] 财务表现与目标调整 - 2025财年第一财季净利润1966.7亿日元(约95.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跌50.2% 销售净额5.34万亿日元(约260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 [19] - 将2030年纯电动车销量目标从30%下调至20% 计划2027-2030年在全球推出13款混动车型 使混动车型销量到2030年达220万辆 [17] - 中止Honda 0 SUV纯电动项目开发 主因美国市场需求疲软和政策红利消失 [19] 质量与品牌声誉 - 2020年因燃油泵缺陷在华召回约190万辆汽车 混动车型因软件缺陷召回6.7万辆 近期再因燃油泵安全隐患召回超过38万辆混动汽车 [10] - 发动机喷油嘴堵塞、车漆脱落、碳罐进水等质量案件频发 早期"机油门"事件引发行业震动 [10] - 日系车"省油耐用"的技术标签受到自主品牌更节能、更智能、更低价且快速迭代产品的冲击 [9]
广汽本田“换将”求生 “广丰系”高管高洪祥接棒
犀牛财经· 2025-08-12 13:50
管理层变动 - 高洪祥接替李进出任广汽本田董事及执行副总经理 李进调回集团总部 [2] - 高洪祥此前担任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及副总经理 此次为广汽本田再度引入"广丰系"高管 [3] 财务与销售表现 - 公司销量从2021年78万辆下滑至2024年47万辆 净利润从2020年124亿元降至2024年18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销量约15.5万辆 同比下滑25.63% [2] 产品战略困境 - 飞度车型2019年销售11万辆 2025年上半年国内销量不足3000辆 [2] - 缤智 凌派等车型同样面临销售下滑 [2] - 冠道车型自2016年上市未换代且仅提供纯燃油动力 [2] - 雅阁新一代车型放弃i-MMD油混技术转向插电混动 因产品性能与自主品牌差距较大而收效甚微 [2] 新能源转型挑战 - 日方主导bZ品牌与中方主导铂智品牌均未成为爆款车型 [3] - 从e:N到极湃再到烨品牌 公司未找到电动化转型锚点 [3] - 本田P7纯电SUV上市3个月总销量仅745台 [3] 行业竞争对比 - 广汽丰田2025年7月销量约6.6万辆 同比增长11.7% 超过本田在华两家合资公司销量之和 [3] 发展前景 - 公司合资协议期限至2028年5月13日 剩余不足三年为关键发展期 [3] - 新任管理层需协调中日双方对中国市场步调以实现销量翻身 [3]
确认!高洪祥正式接棒李进,广汽本田再迎“广丰系”高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11:33
管理层变动 - 广汽本田正式宣布高洪祥接替李进担任董事、执行副总经理,任命自8月7日起生效 [1] - 李进为广汽系资深高管,曾历任广汽长丰、广汽菲亚特等合资板块要职,2022年底回归广汽本田担任中方一把手 [1] - 高洪祥此前为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此次换帅是广汽本田再度引入广丰系高管 [1] 经营业绩下滑 - 广汽本田2024年上半年销量仅15.5万辆,同比下滑25.63% [2] - 公司销量从2021年峰值78万辆下滑至2024年47万辆,净利润从2020年124亿元锐减至2024年18亿元 [2] - 广汽丰田7月销量6.6万辆,同比增长11.7%,超过本田在华两家合资公司销量总和 [3] 产品策略问题 - 飞度车型销量从2019年11万辆暴跌至2024年上半年不足3000辆,缤智、凌派等传统热销车型同样表现低迷 [3] - 冠道车型自2016年上市后未换代且仅提供纯燃油动力,雅阁新一代车型放弃i-MMD混动技术转向插混但市场反响不佳 [3] - 广汽丰田坚持主推第五代THS混动系统并强化"混动世家"定位,关键车型引入华为等本土供应商合作 [3] 新能源转型困境 - 广汽本田电动化品牌从e:N到极湃再到"烨"品牌多次调整,尚未找到明确转型路径 [4] - 广汽丰田铂智3X以11万元低价策略实现累计交付超2万辆,而广汽本田缺乏同类爆款电动车型 [4] 管理体系差异 - 广汽丰田中方管理层话语权较大,已建立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并规划本土化新能源平台,广汽本田仍由日方主导战略 [6] - 本田中国强调对智驾系统的主导权以确保"很本田",丰田则通过本土化团队传递"很中国"信号 [6]
本田净利腰斩只剩95亿,仍上调全年利润预期
搜狐财经· 2025-08-06 18:54
财务表现 - 2026财年第一财季销售净额5.34万亿日元(约2600.5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2% [2] - 经营利润2441.7亿日元(约118.91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减少49.6% [2] - 净利润1966.7亿日元(约95.78亿元人民币)同比骤降50.2% [2] - 美国27.5%进口关税导致当季营业利润减少约1250亿日元 [2] - 公司上调2026财年全年营业利润预期从5000亿日元至7000亿日元 [2] 销量情况 - 维持2026财年全球零售销量预测362万辆 [2] - 2024年全球销量380.7万辆同比下降4.6% [3] - 中国市场2024年销量85.2万辆同比下降30.9% 为2015年来首次跌破百万辆 [3] - 2024年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31.52万辆同比下滑超24% [3] 业务背景 - 公司为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 主力车型包括思域/雅阁/CR-V/飞度 [2] - 同时是全球最大摩托车制造商 主要市场覆盖北美/亚洲/欧洲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导致日系车市场份额萎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