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
icon
搜索文档
一周碳要闻:工信部出手 风电装备迎规范条件(碳报第172期)
新京报· 2025-11-21 19:32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 碳报 」第172期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风电装备行业规范条件的意见 l《家用电器产品再生材料使用规范》国家标准发布 l三大行业将完成首次碳排放配额清缴 1.工信部公开征求对风电装备行业规范条件的意见 工信部网站11月17日消息,为推动我国风电装备制造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组织编制了《风电装备行业规范条件》《风电装备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 法》,现公开征求意见。 中央督察组将进驻中国华电、国家能源集团、中 中煤 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5项电力灵活互济工程 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正式 İZ 我国海拔最高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l青藏高原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可每年新增碳汇 3000万吨 一、双碳要闻 A. 政策发布 《风电装备行业规范条件》提出,鼓励制造企业将绿色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流程;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布局,参与国 际标准制修订,加快风电装备及关键零部件"走出去";鼓励用户企业优化招投标规则,引入多种评价体系,开展装备全生命周期评估,避免"唯价格论"。 零碳解读:工信部此次文件是国家构建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的关键一步。工信部在《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 ...
首个、首次、首台!本周,大国重器再传好消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21 14:49
江门中微子实验 - 实验在建成两个月后首次发布重大科研成果 对中微子相关参数的测量精度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高了1.5至1.8倍 [1] - 作为国际上首个运行的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 将助力科学家对来自太阳、超新星、大气和地球的中微子开展前沿研究 [3] - 核心探测器达到设计要求 未来几年计划将精度再提高几倍 [4] “华龙一号”核电站 - 我国首个采用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站中广核招远核电1号机组核岛第一罐混凝土顺利浇筑 标志着山东招远核电基地建设全面启动 [5] -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 是目前全球在运和在建机组数量最多的核电堆型 [5] - 招远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 总装机容量约720万千瓦 全部建成后能够满足5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年度用电需求 [5] 天然气长输管道能源利用 - 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海门站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在江苏南通正式投入运营 [5] - 项目实现了在高压天然气输送过程中对余压资源的高效利用 标志着我国在长输管道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突破 [5] 绿氢耦合煤化工项目 - 我国首个绿氢耦合煤化工示范项目全面进入市场化运营 “绿电制氢+余电上网”协同模式成功落地 [7] - 项目攻克核心技术难关 建立大容量电解槽在新能源并网制氢中的深度调整机制 完成全国首个大容量电解槽在化工行业持续稳定运行技术攻关 填补行业空白 [7] - 项目完成发明专利28项 发布企业标准3项 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名单 [7] 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 - 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在广东交付使用 平台长154米、宽44米 配备12个独立养殖区 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 [7] - 平台可实现多鱼种同时养殖 年产能2000吨至5000吨 采用超大规模集约化养殖模式 能适应深远海全域养殖 [7] - 平台设计转场能力达1000海里 集海上半潜养殖、漂浮动 力定位等功能于一体 填补了我国深远海智能养殖的多项空白 [7][9]
我国首个,正式投运!
中国能源报· 2025-11-19 13:27
项目概况与意义 - 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在江苏南通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国在长输管道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突破 [1] - 项目通过回收管道输送天然气到城市门站的余压,将压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带动膨胀发电机组发出清洁电力 [1] - 项目每年可发电约300万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超2000吨 [1] 技术与设备创新 - 项目核心设备为自主研发设计并制造,创新采用可调节导流技术与3D打印叶轮 [3] - 以自然通风方式对低温天然气进行高效复热,显著减少设备自身能耗,成功解决高压力、小流量等技术难题 [3] - 新设备与站场原有调压系统并联运行,发电设备停机时原有系统可依托自动分输功能无间断接管供气任务,提供双重保障 [3] 未来规划与潜力 - 公司计划在长三角地区典型分输站逐步推广兆瓦级国产化余压发电装备,持续推进绿色低碳技术集成应用 [5] - 据测算,在采用天然气自复温方案条件下,我国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4.2万千瓦 [5]
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正式投运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19 09:51
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并制造发电项目的核心设备,创新采用了可调节导流技术与3D打印叶轮,以自然通 风方式对低温天然气进行高效复热,在显著减少设备自身能耗的同时,成功解决了高压力、小流量等多 项技术难题,实现了资源节约与环保效益的双重提升。新设备与站场原有调压系统并联运行,若遇发电 设备停机,原有系统可依托自动分输功能无间断接管供气任务,为居民及企业的安全稳定用气提供了可 靠的双重保障。 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输公司副总经理 王世君:下一步,我们将在长三角地区典型分输站逐步推广兆瓦 级国产化余压发电装备,持续推进绿色低碳技术集成应用。 据测算,在采用天然气自复温的方案的条件下,我国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 4.2万千瓦。 记者今天(19日)从国家管网获悉,我国首个高压天然气长输管道余压发电项目,海门站天然气余压发 电项目在江苏南通正式投入运营,项目实现了在高压天然气输送过程中对余压资源的高效利用,标志着 我国在长输管道能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突破。 海门站天然气余压发电项目是通过回收管道输送天然气到城市门站的余压,把这种压力势能转化成机械 能,再带动膨胀发电机组转动,最终发出清洁电力。 国家管网集团西气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