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icon
搜索文档
焦点访谈丨大国重器再攀高 “硬核”科技新跨越 ——我国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家能源局· 2025-10-30 08:51
技术领先性与核心特征 - 全球首座投入商业运营的第四代核电站,标志着中国在第四代核能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 - 实现“固有安全”,即仅依靠自然规律,无需人为或设备干预即可防止堆芯熔化和大规模放射性释放,此为与前几代核电站的最大不同 [2][3] - 采用耐高温球形燃料元件,每个燃料球直径约6厘米,内含1.2万颗被四层陶瓷包裹的核燃料颗粒,能在1620℃高温下有效防止放射性物质释放 [3][4] - 使用惰性气体氦气作为冷却剂进行堆芯冷却和热传导,替代传统的水冷方式 [4] 研发历程与工程突破 - 技术研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等带领清华大学团队进行,2000年建成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 [4] - 2006年,该项目被列入国家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与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等同等级别 [5] - 项目于2012年12月正式开工,由中国华能集团、清华大学、中核集团组成联合团队进行攻关 [5] - 攻克多项世界性“卡脖子”难题,例如全球首创的螺旋管换热结构蒸汽发生器,其制造和装配工艺无先例可循 [6] - 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3.4%,核岛1.5万多台设备中有2200台为首台套设备,其中超过660台为世界首创型设备 [6] 产业协同与商业意义 - 项目联合国内500多家企业、单位、科研院所,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的举国体制 [6] - 参与关键设备(如蒸汽发生器)研制的民营企业通过10多年合作,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核蒸发器管道生产制造商 [6] - 项目的成功使中国核电技术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的跨越,“十四五”期间中国在运、在建及核准待建核电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 [7]
焦点访谈|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 我国“硬核”科技新跨越
央视网· 2025-10-29 22:15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位于山东荣成的石岛湾高温气冷 堆示范工程,拥有诸多原创性突破性的科技成就,也是全球第一座投入商业运营的第四代核电站,它的建成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 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它先进在哪里,经历了怎样不寻常不平凡的研发攻关过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石岛湾。 作为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自2023年底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已累计安全稳定运行近万小时。它标志着中国在第四代核能技 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经过一系列报备手续,通过数道安检门后,我们进入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内部,近距离观察这座大国重器。进入这道门,就意味着进入了可居留 区,即使发生严重核事故,里面的操作人员也可以在足够安全的状况下,待满七天时间。安全是人们在谈到核电站时最关心的话题,而第四代核电站与前几 代核电站最大的不同,就是让核反应堆实现了固有安全。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原院长、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总设计师张作义:"固有安全的反应堆就是只依靠自然规律,不依靠人、机械和电气设备的 干预不会熔 ...
创新体系深化 一组数据看中国清洁能源装备如何“装备世界”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8 09:28
清洁能源装备生产与市场表现 - 前7个月太阳能电池产量达4.7亿千瓦,同比增长19.6% [2] - 上半年新增发电装机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比高达89.9% [2] - 前7个月风电机组出口至10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稳步提升 [2]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进展 - 全国70%的气电机组、60%的核电机组、40%的水电机组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德阳研发制造 [3] - 自主G50重型燃气轮机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为商业化及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4]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设备国产化率达93.4%,机组可利用率达75%,目标提升至90%以上 [4] - 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采用机器人焊接,一次合格率超99% [4] 重点项目效率与产出 - 浙江安吉843兆瓦燃气机组发电效率达64.15%,预计全年发电量约70亿度,可满足600万居民用电 [5] - 安吉电厂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6万吨,节约标煤约67万吨 [5] 国际业务与产业生态输出 - 参建柬埔寨上达岱1000兆瓦抽水蓄能电站,支持该国清洁能源梯级开发并上网 [6] - 高端屏蔽泵成功完成欧洲用户制造验收,标志技术及标准体系逐步建立 [6] - 推动从产品出口向技术、标准、服务综合输出转型,筹建全球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联盟 [6] 标准体系建设与引领 - “十四五”期间制定和修订64项风电全产业链标准,有效规范行业发展 [7] - 主导或参与制定多项清洁能源装备国际标准,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 [8] - 清洁能源装备领域实现从“市场换技术”向“技术输出标准”的转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