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铁旅游年卡
icon
搜索文档
暑期文旅里的“融”字诀
人民日报· 2025-08-05 11:47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市场竞争秩序 [1] - 建设需打破区域壁垒,促进要素资源深度融合,推动共同发展 [2][6] 文旅产业要素整合 - 电商平台整合景区、酒店、餐饮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消费痛点 [2] - 九绵高速贯通使四川平武融入"成都3小时旅游圈",区域联动释放消费潜力 [4] - "嗨游"智慧服务平台通过数据整合提供个性化行程及延伸服务,提升入境游体验 [4] 资源盘活与创新场景 - 山东曲阜梨园村改造40余处老旧房屋,通过文创工坊、农家书屋等新业态盘活闲置资产 [5] - 多地通过生态修复将工业遗址、矿坑转化为文旅项目,实现"工业锈带"到"文旅秀带"转型 [5] - 贵州兴义万峰林旅游集团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获1000万元银行授信,解决轻资产融资难题 [5] 数字技术与跨区域协作 - 中国银行"来华通"APP实现离境退税跨区域互通,提升入境游客支付便利性 [5] - 长三角地区建立"标准互认、数据互通"机制,推出"高铁旅游年卡"等产品促进文旅资源协同 [6] - 上海乐高乐园辐射长三角,带动周边城市住宿、旅游消费增长 [6]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免签政策、即时退税、移动支付构成吸引境外游客的"来华三宝" [6] - 交通基建(如高速贯通)与科技赋能(如智慧平台)是打通要素流动的关键 [4][5]
长三角议事厅·周报|长三角文旅协同:从机制破壁到价值共创
新浪财经· 2025-05-26 16:08
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合作机制 - 沪苏浙皖32个市(区)旅游协会代表签署《长三角城市旅游协会一体化合作机制协议》,发布《共同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宣言》,通过文旅产业"黏合效应"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 [1] - 长三角地区占全国2.3%国土面积,通过突破行政壁垒、重构交通网络、深度融合文旅资源实现价值共创 [1] 制度创新与同城待遇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文旅专项规划》落地,实现跨省旅游"同城待遇",建立"标准互认、数据互通、监管互动"协作机制 [2] - "高铁旅游年卡""一票通"覆盖200余家景区,"上海迪士尼-苏州园林-杭州西湖"黄金线路2024年游客量同比增长28%,带动周边消费增长35% [2] - 2025年启动《入境旅游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优化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预计使入境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2.3天,带动区域旅游收入增长15% [2] 区域规划与资源整合 - 沪苏浙皖编制上海大都市圈陆上旅游圈规划,江苏聚焦景区提质与度假区升级,浙江实施"交旅融合""数智赋能"战略,安徽推动"徽风皖韵"嵌入长三角大市场 [3] - 联合打造30条长三角特色旅游线路、8条杭黄世界级廊道黄金游线,形成"文明探源之旅""江南水乡风情之旅"等特色产品 [5] 品牌联动与交通网络 - 以上海旅游节、江苏乡村旅游节为牵引,形成覆盖四地的联动节庆矩阵,2024年"中国旅游日"带动相关文旅消费同比增长22.5% [4] - 总长突破6500公里的高铁网络形成"米"字形辐射格局,构建"1小时都市圈、3小时城市群、5小时全域游"的旅游圈 [4] - 2024年沪苏浙赴皖游客达1.03亿人次,占省外游客的56.3%,黄山、九华山等景区客流增长超40% [4] 文化融合与价值共创 - 长三角地区集聚12项世界文化遗产、600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65个5A级景区,从"拼盘式整合"迈向"系统性耦合" [7] - 苏州博物馆徽派展陈由安徽团队设计,杭州良渚文化与南京博物院推出联合展览,上海迪士尼与浙江工坊合作开发定制文创产品 [7] 重点项目建设 - 上海乐高乐园完成竣工验收,将为长三角新增世界级文旅地标 [8] - 无锡微纳星空中标8.04亿元"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将研制10颗遥感卫星,形成"造箭用星"完整产业链 [10] - 合肥获批国家级金融科技试点,重点推动大数据、云计算、AI、量子信息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创新应用 [10]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浙江大胜达包装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推动传统包装产业智能化升级 [8] - 国仪量子发布纳米级量子传感器,可应用于芯片无损检测、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等领域 [10] - 盐城签约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百亿元,涵盖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