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鲡

搜索文档
日本欧盟吵翻,殃及中国,就为了一条鱼?中国80%养殖户要慌了?
搜狐财经· 2025-08-18 21:30
欧盟提案对鳗鲡贸易的影响 - 欧盟计划在2025年6月华盛顿公约缔约国大会上提案将所有18种鳗鲡列入附录二 这将严格限制其国际贸易 [2] - 日本作为全球最大鳗鲡消费国 每年消耗全球70%的鳗鲡 且主要依赖进口 提案通过将导致进口量大幅压缩和价格暴涨 [2]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鳗鲡养殖国 养殖量占全球80% 提案将严重冲击养殖和出口企业 [2] 鳗鲡资源现状与养殖困境 - 鳗鲡养殖无法实现全人工商业化 依赖野外捕捞幼苗 过度捕捞和生存环境恶化导致野生种群急剧减少 [4] - 欧洲鳗鲡野生种群在20年内萎缩90% 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亚洲日本鳗苗2018年因洋流变化捕捞量大幅下降 [5] - 欧盟提出提案的直接原因是鳗苗走私屡禁不止 现有产业模式严重威胁欧洲鳗鲡保护 [5] 人工繁育技术挑战 - 科学家已确定日本鳗鲡繁殖地点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 并通过激素注射实现人工授精和幼苗孵化 [7] - 人工繁育面临柳叶体鳗苗食性特殊(以海雪为食)和变态发育阶段难题 导致死亡率高、成本高 [7] - 当前人工繁育产量远不能满足养殖需求 距离商业化应用仍有很大距离 [7] 各国立场与产业博弈 - 欧盟侧重于保护极度濒危的本土鳗鲡种群 日本更关注维持国内市场需求 双方存在保护与利用的博弈 [9][10] - 中国此前为履行公约取消欧洲鳗鲡出口退税 导致大批依赖欧洲鳗苗的养殖企业破产 [11] - 若18种鳗鲡全部列入附录二 中国养殖和出口规模将急剧萎缩 严重影响养殖户生计 [11] 中国产业风险与技术差距 - 中国鳗鲡人工繁育研究进展缓慢 在技术突破和成本控制方面已落后于日本 [11] - 若日本率先实现人工繁育商业化 中国养殖户可能面临售价被压低、利润被育苗企业瓜分的局面 [13] - 产业需加强人工繁育技术研究以减少对野生资源依赖 同时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平衡保护与利益 [13]
厦门:水产种业充实“蓝色粮仓”
科技日报· 2025-06-14 13:51
水产种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建设 - 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利用厦门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原有中试基地打造水产种业产学研孵化基地,汇聚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及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多支科研团队[2] - 基地通过统一规划海水提取、净化和尾水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构筑产学研用一体的创新与应用平台[4] - 基地为科研团队提供场所及设备,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如为贝类繁育提供高质量外海水源[3] 鳗鲡人工繁育研究突破 - 集美大学团队在基地支持下建立温控管理体系、模拟鳗鲡天然成熟环境,使鳗鲡在全温条件下繁育取得初步成果[1] - 2023年以来团队开展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繁育研究,建立周年性繁育体系,累计繁育出十几万仔鱼[2] - 我国鳗鲡养殖产量占全球80%以上,但苗种长期依赖天然捕捞,人工育苗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1] 其他水产种业创新成果 -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团队成功培育福建牡蛎"金蛎1号""福蛎1号"新品种,其中"福蛎1号"已在福建沿海示范养殖3万亩[3] - 厦门大学团队研发出皱纹盘鲍"福海1号"国审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耐高温能力强特点[3] - 鲍鱼和东风螺新品种推广应用分别实现每年创造百亿元和数十亿元经济效益[3] 科研合作与产业转化 - 多支科研团队在基地开展交叉研究,共同申报项目、攻关课题,如提升种苗品质和养殖效率研究[3] - 基地吸引科研机构和水产种业企业入驻,推动科研端迈向产业端[4] - 科研团队重点开展贝类新品种选育及病害防控技术研究,解决如织锦巴非蛤大规模养殖高死亡率问题[3]
福建福州持续擦亮特色渔业品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27 06:21
海上粮仓建设 - 福州加快推进"海上粮仓"建设,推动福州鲍鱼、海带、鳗鲡等特色渔业品牌持续提升 [1] - 福州以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全力耕海牧渔,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区 [1] - 拓展深远海养殖、构建"1+6+4"海洋科创体系等典型工作经验在福建省推广 [1] 水产种业振兴 - 实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创新培育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水产养殖新品种 [1] - 建设规模化鱼类种业基地,推动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升级改造 [1] 深远海养殖发展 - 实施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行动,建设深远海养殖渔场 [1] - 争取更多深远海养殖平台落地福州 [1] - 支持连江探索深远海养殖装备产权登记工作,构建连江深远海养殖集中区防灾减灾监测体系 [1] 远洋渔业发展 - 实施提振远洋渔业发展专项行动,优化"远洋十条"政策 [1] - 支持远洋渔业企业稳生产、延产业链、拓新渔场 [1] 产业融合与品牌提升 - 实施产业融合工程,以"园区化""龙头企业引领"和"一条鱼全产业链"思路,重点推进鲍鱼类、海带类、鱼糜类等精深加工 [2] - 做大做强福州鱼丸、鳗鲡、鲍鱼、佛跳墙等特色优势产业 [2] - 实施品牌提升工程,着力打造福州鲍鱼、海带、鳗鲡等特色渔业品牌 [2] 海洋科技创新 - 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洋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推广专项行动 [2] - 建强福州海洋研究院、福州海洋食品研究院,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2] 金融支持与改革 - 强化金融支持,加快兑付奖励资金,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1] - 深化养殖海权改革,引导在榕银行与基层组织深化合作,推动出台更多面向渔民、审批便捷、利率优惠的金融产品 [2] - 探索试点渔业船舶检验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取渔业船舶检验社会化服务机构,推动渔船检验工作实现"检管分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