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粮仓
搜索文档
秋满神州“丰”景万里 多视角解锁“海上粮仓”丰收新场景、新变化
央视网· 2025-10-19 11:2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水产养殖业正通过深远海大型装备养殖、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和现代种业创新等多重路径,实现产业升级、品质提升和供给丰富,以强化“蓝色粮仓”建设 [1][17][27] 深远海大型装备养殖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交付运营,配备15个标准养殖舱,鱼类年产量约3600吨,是深海养殖“巨无霸” [8][10] - 养殖工船通过航行规避水温下降和台风等不利影响,营造稳定生长环境,养殖水体从8万立方米增至10万立方米,养殖产量提升约20% [16] - 船上进行160多项智能化升级,核心生产环节全流程机械化,仅需约40名工作人员,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16] 水产品精深加工与产业链 - 山东荣成一家金枪鱼加工企业年产量约15000吨,通过分割、去骨制成鱼柳、罐头等产品,加工后渔获物价值显著提升 [19] - 企业引进机械化设备升级生产线,开发10多种金枪鱼产品,并利用加工剩余鱼肉开发猫粮等宠物用品,实现增值 [21] - 2025年1-9月,荣成规模以上海洋食品企业产值达80亿元,当地已形成捕捞、回运、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的完整远洋渔业产业链 [23] - 威海环翠区一家企业联合科研机构,从鱼鳞、海带中提取胶原蛋白、多糖等制成口服液、饮料,拥有10多种发明专利,推动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 [25][27] 水产育种与种质资源创新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突破红瓜子斑人工繁育技术,通过构建循环水系统提高水温,实现“南鱼北养”的产业化 [30][33] - 研究所建立海水鱼类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研制国内首款鱼类抗病育种基因芯片,用于筛选抗病新品系,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32][34] - 国家海洋渔业种质资源库已入库海洋渔业生物种质实物资源近14万份、信息资源50万余条,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种质资源挖掘提供支撑 [35][36] - 依托种质资源库,黄海水产研究所已牵头培育出20个水产养殖新品种,并完成龙利鱼、牙鲆、海带等物种的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 [37]
福建福州持续擦亮特色渔业品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27 06:21
海上粮仓建设 - 福州加快推进"海上粮仓"建设,推动福州鲍鱼、海带、鳗鲡等特色渔业品牌持续提升 [1] - 福州以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全力耕海牧渔,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区 [1] - 拓展深远海养殖、构建"1+6+4"海洋科创体系等典型工作经验在福建省推广 [1] 水产种业振兴 - 实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创新培育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水产养殖新品种 [1] - 建设规模化鱼类种业基地,推动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升级改造 [1] 深远海养殖发展 - 实施深远海养殖高质量发展行动,建设深远海养殖渔场 [1] - 争取更多深远海养殖平台落地福州 [1] - 支持连江探索深远海养殖装备产权登记工作,构建连江深远海养殖集中区防灾减灾监测体系 [1] 远洋渔业发展 - 实施提振远洋渔业发展专项行动,优化"远洋十条"政策 [1] - 支持远洋渔业企业稳生产、延产业链、拓新渔场 [1] 产业融合与品牌提升 - 实施产业融合工程,以"园区化""龙头企业引领"和"一条鱼全产业链"思路,重点推进鲍鱼类、海带类、鱼糜类等精深加工 [2] - 做大做强福州鱼丸、鳗鲡、鲍鱼、佛跳墙等特色优势产业 [2] - 实施品牌提升工程,着力打造福州鲍鱼、海带、鳗鲡等特色渔业品牌 [2] 海洋科技创新 - 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洋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推广专项行动 [2] - 建强福州海洋研究院、福州海洋食品研究院,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2] 金融支持与改革 - 强化金融支持,加快兑付奖励资金,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1] - 深化养殖海权改革,引导在榕银行与基层组织深化合作,推动出台更多面向渔民、审批便捷、利率优惠的金融产品 [2] - 探索试点渔业船舶检验社会化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取渔业船舶检验社会化服务机构,推动渔船检验工作实现"检管分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