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87安时电芯
icon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Q3电话会:明年产能释放后份额有望回升 未来将 “拓展电动车边界”
智通财经· 2025-10-21 07:29
财务与运营业绩 - 三季度总出货量约180GWh,其中动力电池占比80%,储能电池占比20% [1][3] - 出货量按区域划分,国内市场占比70%,海外市场占比30% [1][3] - 三季度存货金额超过800亿元,环比增加80亿元,主要因业务规模扩张导致在途产品增加及为后续交货备货,但存货周转天数保持稳定 [5] - 财务费用为负10至负12亿元,汇兑损失通过套期保值工具对冲,减值计提主要针对存货,矿相关减值已充分计提 [11] 储能业务 - 储能业务增速已超过动力电池,受国内136号文政策推动,市场化空间打开 [1][13][27] - 当前储能出货受产能限制,后续产能释放后,海内外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均有望提升 [1][13][16] - 储能系统销售占比提升对净利润有正面帮助,但目前储能占整体出货量比重仅为20%,对整体数据扰动较小 [1][7] - 储能行业壁垒高,需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15年以上,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认可度高 [18] 动力电池与市场需求 - 动力电池需求维持高增长势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韧性较强,商用用车(如重卡)和储能增速快,可对冲政策退坡等短期波动 [1][12][17] - 商用车(含重卡、物流车)占动力电池比重约20%,其中重卡市场今年增速超100%,物流车增速近60%,当前电动化渗透率达23%,2030年或达60% [12] - 明年行业需求趋势清晰,动力与储能需求均表现不错 [17] - 乘用车单车带电量呈现持续提升趋势,纯电车型续航需求增加,增程车型大电量版本更受欢迎 [19] 产能与供应链 - 当前产能利用率极高,处于满负荷状态,在建产能(如济宁基地)规模持续提升,预计供应紧张情况将随产能释放而改善 [4][23] - 匈牙利工厂预计年底建成,投产后成本预计比德国工厂低20%,德国工厂目前已实现盈利 [1][20] - 针对上游原材料涨价,公司通过大宗商品价格联动传导及上游供应链布局(如控股江西升华)进行对冲 [9][10] - 中国锂电出口管制对当前电池出口无影响,设备出口通过申报审批进行,公司在欧洲的本地化布局(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工厂)行业领先 [8] 产品与技术进展 - 神行、麒麟等新产品在今年出货占比预计达60%,将成为未来主流产品 [15] - 钠电池具备低成本、低温性能好、快充佳等优势,已应用于部分商用车试点,乘用车合作开发中,预计年底有产品落地,明年开始放量 [2][15][28] - 587安时电芯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优势显著,客户认可度高,山东济宁基地规划产能超100GWh [23] - 固态电池进展暂未披露 [15] 竞争策略与客户合作 - 公司核心驱动力并非产品涨价,而是通过提供优质、多元化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实现长期共赢 [4] - 单位净利润在过去多个季度保持稳定,公司致力于长期维持其相对稳定 [6] - 与客户(如零跑)合作扩大,覆盖纯电、混动及海外出口车型,核心源于公司产品在性能、质量上的优势 [21] - 公司不因短期供应紧张而调整返利或回款政策,维持与主机厂的长期合作关系 [22] 海外市场与政策环境 - 美国储能关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已对当地数据中心需求产生影响 [26] - 欧洲工厂本地化布局有助于提升市占率,德国工厂已盈利,欧洲工厂有望实现良好盈利 [1][8][20] - 国内储能容量定价政策推动行业探索可盈利的新合作模式,为储能打开长期空间 [27]
宁德时代(03750)Q3电话会:明年产能释放后份额有望回升 未来将 “拓展电动车边界”
智通财经网· 2025-10-21 07:28
三季度运营与财务表现 - 三季度总出货量约180GWh,其中动力电池占比80%,储能电池占比20% [1][3] - 出货量按区域划分,国内市场占比70%,海外市场占比30% [1][3] - 开票口径出货量超165GWh,与总出货量的差额主要源于储能产品需配合安装验收,确认周期多在180天内 [3] - 三季度存货环比增加80亿元至超800亿元,增长原因为业务规模扩张导致在途产品增加以及为后续交货提前备货,但存货周转天数连续多季度保持稳定 [5] - 单位净利过去多季度保持稳定,公司长期目标为维持单位净利在相对稳定区间 [6] - 财务费用为负10到负12亿元,汇兑损失通过套期保值工具与成本端收益形成对冲,减值主要为按谨慎性原则计提的存货减值,矿相关减值已充分计提 [11] 储能业务 - 储能业务增速已超过动力电池,受国内136号文政策推动,储能市场化空间打开 [1][13][27] - 当前储能出货量占总出货量比重为20%,储能系统销售占比提升对净利有正面帮助,但短期对整体数据扰动较小 [1][7] - 今年受制于产能限制,储能交付受限,后续产能释放后,海内外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均有望提升 [1][13][16] - 储能系统壁垒高,需保障百万级零部件安全稳定运行15年以上,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认可度高 [18] - 数据中心储能配套形式多样,包括备电和光储/风光储结合主电源,明年主电源类应用将显著增多 [24] - 美国加征25%储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已对当地数据中心需求产生影响 [26] 动力电池与技术创新 - 商用车(含重卡、物流车)占动力电池比重约20%,其中重卡市场今年增速超100%,物流车增速近60% [12] - 重卡电动化已达经济性拐点,当前渗透率为23%,预计2030年或达60% [12] - 神行、麒麟等新一代动力电池产品今年出货占比预计达60%,将成为未来主流产品 [15] - 钠电池具备低成本、低温性能好、快充佳等优势,已在部分商用车试点,乘用车合作开发中,年底将有产品落地,明年开始放量 [2][15][28] - 587安时电芯在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方面优势显著,客户认可度高,山东济宁基地规划超100GWh产能保障后续交付 [23] - 乘用车单车带电量呈现持续提升趋势,纯电车型续航需求增加,增程车型用户偏好大电量版本 [19] 产能与供应链布局 - 当前产能利用率极高,处于满负荷状态,在建产能规模持续提升(如济宁新基地),供应紧张情况将随产能释放而改善 [4][23] - 匈牙利工厂预计年底建成,设备调试完成后投产,按当前预算其成本比德国工厂低20% [1][20] - 德国工厂已实现盈利,欧洲工厂有望实现良好盈利 [1][20] - 针对上游原材料涨价,公司通过大宗商品价格联动传导以及上游供应链布局(如控股江西升华)进行对冲 [9][10] - 中国锂电出口管制对当前电池出口无实质影响,设备出口通过申报审批实现有序竞争,公司在欧洲的德国、匈牙利、西班牙工厂本地化布局行业领先 [8] 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 - 新能源车行业韧性较强,商用用车和储能增速快,能对冲购置税退坡等短期波动,2030年前需求趋势清晰 [1][17] - 公司今年市场份额受自身产能限制略有影响,明年产能释放后,依托产品竞争力,份额有望回升 [1][25] - 公司与客户(如零跑)合作深化,核心驱动力在于通过优质、多元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升竞争力,而非单纯追求涨价 [4][21] - 公司秉持长期战略,不因短期供应紧张而向主机厂客户涨价或收紧返利及回款政策 [22]
宁德时代:探索大容量电芯“平衡”之道
中国化工报· 2025-06-24 10:52
电化学储能市场现状 - 锂电储能装机规模超过78吉瓦,同比增长147%,首次超过抽水蓄能成为装机规模第一 [2]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将增加6倍,电化学储能贡献增量的90% [2] - 行业面临纸面参数与落地现实的错位问题,部分项目宣称循环寿命1万~1.5万次但实际运行仅3-5年,年循环次数不足设计值一半 [2] 行业挑战与安全问题 - 储能电站安全形势严峻,截至2025年5月全球已发生167起储能相关安全事故 [3] - 1吉瓦时储能电站包含上百万颗电芯,单颗电芯瑕疵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3] - 当前行业缺乏快速老化和寿命检测的方法与标准,只能靠时间验证产品可靠性 [2] 宁德时代技术解决方案 - 推出587安时大容量储能专用电芯,系统零部件总数从3万个减至1.8万个(降幅40%),严格遵循45吨危险品运输限重原则 [4] - 电芯容量提升减少电芯数量,降低系统管理复杂度,提高制造与集成效率 [4] - 通过化学体系创新使正极材料能量密度提升10%至434瓦时/升 [6] 587安时电芯技术创新 - 初始能量效率(RTE)达96.5%,通过三重优化延缓全生命周期RTE衰减 [6] - 首创"自修复阴离子电解液技术"和"多功能基团复配缓衰减成膜剂",构建高韧性负极保护界面 [6] - 采用先进卷绕工艺使物理切断位数量减少90倍,自放电故障率"低一个数量级",提升电站20%在线率 [7] 产品量产计划 - 587安时大容量电芯于6月10日起正式量产交付,在宁德时代济宁基地生产 [8]
储能大容量电芯激烈竞逐,专家:电芯并不是越大越好
华夏时报· 2025-06-14 19:21
电芯技术迭代与量产进展 - 宁德时代宣布587安时电芯正式量产交付,能量密度达434Wh/L较上一代提升10%,系统能量密度提升25%,采用自修复阴离子电解液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 [2][6] - 亿纬锂能宣布628安时电芯在2025年一季度量产,阳光电源推出684安时叠片电芯(推测由欣旺达生产) [2][5] - 行业电芯容量快速迭代:从2020年280安时发展到2023年314安时,2025年300+安时电芯全球大储市场市占率达65% [2][3]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电芯企业前十集中度达90.9%,宁德时代稳居第一,亿纬锂能超越比亚迪成为第二,中创新航跻身前五 [4] - 2025年一季度前五名调整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海辰储能和比亚迪,第二名至第五名市占率差距在3%以内 [4] - 中国厂商主导全球磷酸铁锂电池市场,2023年三星/LG分列全球储能电芯出货第六/八名,2024年LG跌出前十 [4] 大容量电芯技术特点 - 587安时电芯可使储能系统零部件数量减少40%,成本下降15%,适配20尺6.25兆瓦时单舱电量设计(8个电池舱对应50兆瓦时新国标分区) [7] - 大电芯面临发热、极化反应增多等原生问题,制造挑战会放大缺陷率和一致性风险 [7] - 宁德时代认为587安时是下一代储能最优解,但表示还会开发更大容量电芯 [7]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以314安时为代表的300+安时电芯渗透率将从2024年39.2%进一步提升 [3] - 储能产业在SNEC展会已与光伏产业平分秋色,占据半壁江山 [6] - 行业从单纯追求降本转向价值竞争,需综合考虑安全、循环寿命、全生命周期等指标 [9] 企业战略考量 - 定义大电芯体现企业产品定义能力和综合实力,涉及配方体系、制造工艺差异及配套厂商协同 [8] - 选择错误技术路线可能导致投入浪费并错过发展时机 [8] - 宁德时代展示运行14年的电池模组证明产品长期可靠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