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制药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跨国药企联手聚集AI制药,开拓慢性病治疗新蓝海
选股宝· 2025-06-15 22:47
战略合作 - 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达成战略研究合作 聚焦高优先级靶点 推进新型口服候选药物的发现和开发 这些药物有望治疗多适应症疾病 [1] - 合作内容包括为多个靶点发现和开发具有多种慢性疾病治疗潜力的临床前候选药物 包括一种用于免疫疾病的临床前小分子口服疗法 [1] - 石药集团将利用其AI引擎双轮驱动的高效药物发现平台开展研究 该平台运用AI技术分析靶向蛋白与现有化合物分子的结合模式 并进行针对性优化 旨在筛选出高效且具有优异开发潜力的小分子 [1] AI制药行业趋势 - AI制药领域正经历着快速的迭代和变革 算法的更新迭代和算力的支持为AI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 AI算法在临床前药物发现阶段已经有着深入且深刻的应用 海外头部临床CRO公司在临床试验中已经布局AI多年 [1] - 完全由AI研发的新药有望在1-2年内成功上市 AI有望重塑药物发现的模式 为制药行业带来潜移默化且持续地降本增效 驱动AI制药管线和市场的快速增长 [1] - 传统药企逐步重视AI制药技术 通过与AI制药企业建立更深层次的合作 将AI技术整合到日常内部研发过程当中 推动其与AI制药公司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强化 [2] 公司动态 - 恒瑞医药是中国领先的创新药研发与生产企业 通过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全流程 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长期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等领域的创新药物开发 [3] - 药明康德以"全链条CRO龙头"身份切入AI制药 通过自研技术平台、数据生态与战略合作 深度赋能药物研发智能化转型 已成为全球AI制药的核心领跑者 [3] - 泓博医药聚焦其核心业务与AI制药战略布局 以AI制药为核心引擎 通过DiOrion平台重塑药物研发流程 实现"靶点发现-分子设计-生产质控"全链条智能化 [3]
共探AI+医药新机遇,见证智能工厂新实践——PIIF生物医药高端沙龙圆满落幕
由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王京传媒广告有限公司联合主 办,上海临港(600848)奉贤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临港蓝湾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协办的"AI 赋能生物医药行业沙龙",于2025年5月8日在上海临港生命蓝湾圆满落幕。本次活动汇聚了生物医药行 业领袖、技术专家及知名企业代表,通过主题研讨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深度探讨AI技术在药物 研发、生产制造等环节的创新应用。与会嘉宾不仅围绕行业前沿技术展开专题研讨,更实地参访了君实 生物智能工厂,切身感受AI技术对医药智能制造体系的创新性赋能。 主持人:马 骏 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陈少雄 执行会长、秘书长 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 陈会长在开幕致辞中系统阐释了上海生物医药行业协会的三大战略使命:首先,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平台,通过成立数字化转型专业委员会等载体,推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其次,培育跨界融合的产业生 态,推动生物医药企业与AI技术服务商、智能装备制造商形成战略联盟,加速智能解决方案在真实场 景中的产业化应用;第三,打造全球创新枢纽,依托临港新片区 ...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AI应用之生物医药——科技变革初绽医药新格局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4-09 17:25
AI制药概览 - AI制药即人工智能驱动药物研发,涵盖靶点和药物发现、临床前实验设计、临床开发及老药新用等多个方向,其中靶点和药物发现与临床研发是核心方向[1] - 随着计算能力和数据量增长,AI制药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升级为人工智能驱动药物研发(AIDD),进入应用拓展阶段[1][16] - 2022-2023年AI制药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13%,增速仅次于AI广告应用[6] 行业驱动因素 - 新药研发成本从2003年的26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37亿美元,临床成功率逐年下降,AI技术可显著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20] - 2015-2022年AI制药投融资年复合增速达49.7%,2022年达141.8亿美元,2024年同比增长61.1%[23]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国多部门出台鼓励政策,美国FDA和欧盟发布AI药物开发指南[22] 技术应用进展 靶点与药物发现 - AI技术通过硅基试错缩短研发周期:Schrodinger的MALT1抑制剂研发仅需10个月(传统需2-3年),英矽智能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研发成本仅为传统方法的10%[32] - AlphaFold 3实现蛋白质-DNA/RNA复合物结构预测,精度较AlphaFold 2显著提升,但最终仍需湿实验验证[39][42] - 虚拟筛选可处理10^12-10^15量级化合物库,国内企业如晶泰科技、英矽智能已建立成熟平台[44][45] 临床开发 - 大语言模型应用于ICD编码、患者匹配、试验设计等环节,赛诺菲与Yseop合作实现临床报告撰写时间减少40%[58][61] - 全球571个AI研发管线中80%处于临床前阶段,仅17个进入临床II期后,国内企业英矽智能以10个临床管线领先[64][67] - AI驱动药物I期临床成功率达80-90%,显著高于行业平均40-65%[68] 市场格局与商业模式 - 全球800家AI制药企业中53.31%位于美国,中国占3.62%,初创企业多从AI+SaaS切入逐步转向AI+Biotech[82][83] - MNC药企2021-2024年达成69笔AI合作,总交易价值311亿元,罗氏、礼来等与科技巨头建立联盟[71][72] - 三类商业模式:AI+SaaS(确定性高)、AI+CRO(数据优势)、AI+Biotech(空间最大),代表企业Schrodinger完成全模式覆盖[76][77] 核心参与者 - **初创企业**:英矽智能、Recursion等专注垂域模型开发,专家团队复合度高[82] - **大型药企/CRO**:药明康德、IQVIA通过数据积累构建壁垒,临床CRO受益确定性最强[85] - **科技企业**:英伟达投资占比达22.8%,算力需求驱动下医疗行业或产生千亿美元市场[2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