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becma
icon
搜索文档
创下自2021年5月以来股价新低,竞品来袭挑战传奇生物(LEGN.US)估值逻辑?
智通财经网· 2025-05-17 21:38
股价表现 - 传奇生物股价从2023年8月高点58.90美元跌至2024年4月低点29.40美元,跌幅达50% [1] - 2024年4月15日CARVYKTI销售数据超预期推动股价单日上涨5.08%,4月累计上涨3.01% [1] - 2024年5月14日股价单日大跌10.55%,次日触及27.43美元创2021年5月以来新低 [1][7] 核心产品CARVYKTI表现 - 2025Q1全球销售额达3.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环比增长10.5%,超市场预期3.24亿美元 [1] - 2024年全年销售额9.63亿美元,同比增长92.7%,接近"重磅药物"标准 [8] - 美国市场2025Q1收入3.18亿美元,同比增长127% [8] - 已在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多地上市,2024年4月美欧获批二线疗法适应症 [8] - 市场预计2025年销售额有望达20亿美元 [8] 产能扩张计划 - 与诺华达成商业化生产合作,2025Q1已启动生产 [9] - 投资1.5亿美元扩建比利时工厂,预计2024年底获商业供应批准 [9] - 预计2025年底年产能达10000剂,2027年底达20000剂 [9] - 公司预计2026年实现盈利 [9] 竞争格局变化 - 吉利德旗下anito-cel在II期试验中显示ORR达97%,CR/sCR达68%,12个月OS数据优于CARVYKTI [4][5] - anito-cel在安全性方面表现突出,未显示延迟神经毒性 [4] - 市场担忧anito-cel可能影响CARVYKTI未来定价权和市场份额 [7] - 竞品需3-5年数据验证,但已对传奇生物估值逻辑形成冲击 [7][11] 研发管线现状 - 现有11款在研产品覆盖CAR-T、NK、γδT细胞疗法等多个技术平台 [11] - 研发管线涉及GPRC5D、CLAUDIN 18.2、DLL3等创新靶点 [11] - 所有在研产品均处于1期或临床前阶段,短期内无新商业化产品 [11]
全球制药业洞察 | 霍普金斯大学骨髓瘤专家:双抗药物有望取代CAR-T疗法
彭博Bloomberg· 2025-03-13 09:30
本期主题:双抗药物与CAR-T疗法的竞争格局 - 强生-传奇生物的Carvykti在早期治疗中应用增多 但主要限于高风险患者 [3] - 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认为双抗药物可能取代百时美施贵宝的Abecma [3] - 专家对Arcellx的Anito-cel印象深刻 认为其毒性控制优于Carvykti [3] 吉利德-Arcellx的Anito-cel临床优势 - Anito-cel在II期临床显示100%总缓解率 毒性显著低于Carvykti [4] - CAR-T疗法门诊治疗比例达100% 但医疗机构执行标准差异较大 [4] - 血液成分单采名额限制缓解 CAR-T治疗可及性提升 [4] 药物安全性数据对比 - Anito-cel的CRS发生率84% 无3-4级事件 优于Carvykti的95%和4% [5] - 神经毒性方面 Anito-cel仅9%发生率 Carvykti达21% [5] - 血液学毒性指标显示Anito-cel在粒细胞减少等副作用上优势明显 [5] 双抗药物发展前景 - 医生对双抗药物毒性控制能力提升 Tecvayli联合疗法疗效显著 [6] - 三抗药物如ISB2001和JNJ-79635322展现良好发展潜力 [6] - Tecvayli+Talvey联合疗法在ORR和CR率上接近Carvykti [7] 其他药物竞争态势 - 葛兰素史克Blenrep面临医生信任危机 眼毒性控制仍是挑战 [8] - 赛诺菲Sarclisa皮下注射剂在易用性上不敌强生Darzalex [9] - Darzalex维持治疗方案基于MRD阴性时表现优异 [9]
启明创投陈侃:中国医药创新加速走向全球化,告别 「破专利、拼价格」模式依赖
IPO早知道· 2024-12-18 11:14
中国医药创新加速走向全球化 - 2020至2023年中国生物科技企业出海授权金额达历史新高,显示行业全球化进程加速 [5] - 全球大药企购买中国研究成果时更注重临床价值而非价格,反映中国研发实力提升 [5] - 2023年国内创新药对外授权金额首次超过融资金额,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并形成研发良性循环 [5] - 百济神州、南京传奇、康方生物等企业产品在头对头实验中击败国际竞品,疗效优势显著 [5] 中国创新药的竞争格局 - PD-1/PD-L1领域有约130个在研或上市产品,前5%热门靶点占新药受理量的44%(2017-2022年) [7] - GLP-1领域竞争白热化,国内722项GLP-1R项目在申报中(截至2023年7月) [7] - 百利天恒HER3/EGFR双抗ADC、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等First-in-class成果获国际认可 [8] - 中国临床开展速度远超美国,得益于低成本及高效病人入组机制(2023-2024年) [8] 中国医药创新出海模式 - **License-out模式**:含首付款、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但可能影响企业后续融资估值 [10] - **Asset Purchase模式**:大药厂高价收购特定资产,但企业丧失资产控制权 [10][11] - **共同开发模式**:风险共担但临床协调复杂,企业需承担较高临床费用 [11] - **NewCo模式**:拆分低估管线、重置估值并引入美国高管资源,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11] - 未来10亿-20亿美元区间的并购交易或增多,中国企业全球并购地位将提升 [11] 行业未来挑战与战略 - 基础性技术(如基因编辑)仍以美国为主导,中国First-in-class靶点发现不足 [13] - 临床转化能力薄弱,研究型医院建设及适应症选择能力待加强 [13] - 需推进全球协同临床开发战略,利用各地监管资源提升研发效率及产品竞争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