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药物

搜索文档
自免领域迈入双抗时代,康诺亚(02162)成下一代自免药王的领路人?
智通财经网· 2025-08-02 10:36
创新药市场交易动态 - 2025H1中国创新药License out总金额接近660亿美元 已超过2024全年BD交易总额 [1] - 肿瘤管线出海授权交易占比从2023年72%下降至2024年61% 代谢和自免领域占比从12%提升至25% [1] - 三生制药(01530) 荣昌生物(09995)年内涨幅超3倍 康方生物(09926)涨幅接近1.5倍 康诺亚-B(02162)涨幅仅90% [1] 自身免疫疾病市场潜力 - 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1193.5亿美元 [2] - 艾伯维TNFα抑制剂修美乐累计20年收入超2000亿美元 峰值单年销售额接近350亿美元 [2] - 修美乐后新靶点涌现(白介素类 JAK/Tyk2抑制剂等) 单款专利药适应症数量难超8种 市场竞争白热化 [5] 双抗药物技术突破 - 双抗可同时靶向TL1A/THFα TSLP/IL-13 IL-17A/IL-17F等靶点 产生叠加或抑制效应 [8] - 罗氏CD3/CD20双抗莫妥珠单抗在SLE患者中清除外周血B细胞效果达200天以上 显著优于单抗 [8] - IgG样双抗半衰期达5-10天(如Glofitamab) 显著长于无Fc双抗(如Blinatumomab约2小时) [9] COPD治疗领域进展 - 康诺亚CM512(TSLP/IL-13双抗)进度最快 已进入Ⅱ期临床 动物模型显示显著抑制Th2型炎症 [10] - 全球COPD领域双抗药物研发管线中 华奥泰HB0056(IL-11/TSLP)等6款处于Ⅰ期临床 [11] - 恒瑞医药HRS-9821授权GSK 总交易价达125亿美元(5亿首付+120亿里程碑) [12] 康诺亚核心产品分析 - CM310为国产首家获批IL-4Rα抗体 2024年销售收入仅4300万元 医保前定价1659元/支(竞品医保后自费450元/支) [13][15] - CM310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为国内唯一获批生物制剂 与赛诺菲达必妥形成差异化 [13][17] - 招商证券预测CM310中国销售峰值可达50亿元 公司维持2025年5亿元收入指引 [18] 肿瘤管线布局 - CMG901(CLDN18.2 ADC)全球进度领先 已进入III期临床 适应症覆盖胃癌/胰腺癌等 [19][21] - 国内信达生物IBI343 恒瑞SHR-A1904 石药SYSA1801等处于III期临床 海外竞争格局良好 [19][21] 商业模式创新 - 2024年公司营收4.28亿元中 91.6%来自NewCo模式对外授权收入(3.92亿元) [21][22] - NewCo模式投后估值1-1.5亿美元 2-3年后退出期望值达10-15亿美元 临床II期管线并购价约10亿美元 [22]
双抗巨变的时代已经来临?
格隆汇· 2025-07-27 04:38
双抗行业爆发与竞争格局 - 2023年双抗产品批量上市,行业进入爆发期,罗氏、强生等MNC巨头进入集中收获期 [1][4] - 双抗在血液瘤、实体瘤和眼科疾病等领域展现巨大市场潜力,不断突破市场天花板 [3] - 国产双抗预计在3-5年后进入集中收获期,目前已有超过20款在研产品 [18] 血液瘤领域双抗进展 - 血液瘤是双抗主战场之一,全球已获批双抗多聚焦于滤泡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6] - CD3/CD20成为竞争最激烈的靶点组合,全球在研产品超过10款 [8] - 罗氏Mosunetuzumab拓展多项差异化适应症,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10] 实体瘤与眼科领域突破 - 强生c-MET/EGFR双抗Amivantamab销售峰值预计达50亿美元,一线市占率目标50% [13] - Amivantamab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表现优异,头对头奥希替尼取得积极数据 [14] - 罗氏法瑞西单抗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17.88亿美元,给药周期优势明显 [15] 国产双抗发展现状 - 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上市12个月收入11.5亿元,正在拓展胃癌等新适应症 [21] - 国产双抗加速出海,康方生物与Summit达成50亿美元潜在交易 [19] - 传统药企如中国生物制药通过收购F-star平台布局双抗领域 [22] 全球双抗市场格局 - 罗氏Hemlibra 2022年销售额40.11亿美元,成为双抗领域"药王" [12] - 强生Amivantamab与阿斯利康奥希替尼(2022年销售额54.44亿美元)展开直接竞争 [15] - 全球双抗靶点组合多样化,包括CD3/CD20、CD3/BCMA、VEGFA/ANGPT2等 [7][16]
创新药再度大涨!纯度100%的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大涨超3%再创历史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7-22 10:26
港股通创新药ETF表现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7月22日大涨3.03%至1.869元,盘中成交额突破10亿元,近60日净流入接近50亿元,最新规模超100亿元创历史纪录[1] - 该ETF标的指数成分股普涨:丽珠医药因III期临床试验达终点涨超13%,博安生物、联邦制药涨超8%,金斯瑞生物科技、再鼎医药涨超7%[1] - 前十大权重股中康方生物涨5.2%(权重10.19%)、信达生物涨2.88%(权重9.42%)、百济神州涨3.3%(权重9.08%)[2] 创新药行业政策支持 - 2024年全国医保基金总收入34913.37亿元,累计结存38628.5亿元,为创新药支付提供保障[3] - 第十一批集采实行"新药不集采"原则,政策向创新药倾斜,鼓励研发投入[3] - 医保基金稳健运行与集采政策优化协同作用,提升患者可及性并释放市场需求[3] 自免疾病领域发展 - 全球自免疾病治疗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1193.5亿美元,双抗药物通过靶向双抗原可提升疗效并克服耐药性[5] - 双抗药物如CM512(TSLP/IL13)、AK139(IL-33R/IL-4Rα)处于临床阶段,需更多数据验证成药性[5] 指数构成与市场表现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72%,龙头包括信达生物(11.85%)、药明生物(9.82%)、石药集团(9.22%)[6] - 标的指数2025上半年涨幅62.78%,显著领先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60.87%)等同类指数[6][7]
康方生物(9926.HK):综合性国际化创新平台 引领IO2.0发展
格隆汇· 2025-07-22 06:51
核心观点 - 康方生物的核心产品依沃西(AK112,PD-1/VEGF双抗)成为全球首个在1L肺癌治疗中mPFS超越K药的双抗,海外HARMONi数据延续国内获益趋势,验证了跨区域临床疗效的一致性[1] - AK112在HARMONi-2研究中头对头击败帕博利珠单抗,PFS显著优于对照组(11 14 vs 5 82月,HR=0 51),安全性出众(停药和致死TRAE发生率仅1 5%和0 5%)[1] - AK112与AK104差异化定位,AK104在胃癌和宫颈癌具有显著优势,后续双抗新靶点在研产品包括IL 4Rα/ST2双抗和Trop2/Nectin 4 ADC[1] 商业化能力 - 卡度尼利2023年销售额13 58亿元(+148 5%),依沃西2024年上市首年销售额约3 5亿元,医保谈判价格降至736元/瓶(降价68%)[2] - 依沃西以50亿美元授权Summit Therapeutics开发欧美市场,海外三项III期临床试验(HARMONi、HARMONi-3、HARMONi-7)进展顺利[2] - AK105(派安普利单抗)在FDA获批1/2L鼻咽癌,验证国际化商业能力[2] 研发管线 - 公司拥有50个以上创新候选药物,24个进入临床研究和商业化阶段,15个为潜在全球首创或同类最佳双抗,17项III期临床试验进行中[2] - PD-1/LAG-3双抗AK129、TIGIT/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AK130、IL-4Rα/ST2双抗AK139已进入临床[2] - 双抗ADC AK146D1(Trop2/Nectin4)等新型药物布局探索前沿治疗方式[2] 公司催化 - AK112:2025年ESMO HARMONi-6数据读出、Summit可能披露HARMONi详细数据、潜在HARMONi-2 OS数据更新[3] - AK104:肝细胞癌术后辅助治疗III期数据读出、全球开发计划潜在公布(胃癌、肝癌、PD-L1阴性NSCLC)[3] - 派安普利+安罗替尼1L晚期肝细胞癌III期数据、曼多奇单抗(IL-4R)中重度特应性皮炎III期数据读出[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7 32亿元(+75 70%)、51 49亿元(+37 98%)、76 28亿元(+48 14%)[4] - 归母净利润2025-2027年分别为-0 75亿元、3 35亿元、14 01亿元[4]
PD-(L)1/VEGF当道,双抗药物进入下一战场
新财富· 2025-06-27 17:07
双抗药物市场概况 - PD-(L)1/VEGF双抗成为市场焦点,2024-2025年涌现多笔重磅交易,如BioNTech以9.5亿美元收购普米斯生物后与BMS达成111亿美元合作开发BNT327,三生制药与辉瑞交易超60亿美元 [4][22] - 双抗药物发展历经技术路线争议,目前聚焦靶点组合选择与临床效果验证 [5] - 全球双抗研发管线中75%项目针对实体瘤,潜在治疗人群规模是血液瘤的9倍(2021年实体瘤新发病例1800万 vs 血液瘤130万) [24][25] 主流技术路线分析 - **PD-(L)1+X组合**: - 康方生物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通过独特设计增强T细胞活性,齐鲁制药PD-1/CTLA-4双抗已提交中国上市申请 [12] - PD-(L)1/VEGF双抗(如康方AK112)兼具免疫治疗与抗血管生成优势,III期HARMONi-2研究显示PFS显著优于PD-1单抗 [13][22] - **CD3+X组合**: - 安进CD3/DLL3双抗Tarlatamab获FDA批准用于小细胞肺癌,信达生物CD3/CLDN18.2双抗IBI389在胃癌/胰腺癌中ORR达29.6% [14] - 实体瘤应用中面临T细胞募集困难等挑战 [14] - **EGFR+X组合**: - 强生EGFR/c-Met双抗在EGFR-TKI耐药患者中ORR达50%,百利天恒EGFR/HER3双抗ADC以84亿美元授权BMS [16] 市场共识与趋势 - PD-(L)1/VEGF路线替代CD3+X成为资本关注核心,2025年BMS与BioNTech合作总金额达111亿美元 [22][23] - 中国药企跳过血液瘤直接布局实体瘤,普米斯生物PD-L1/VEGF双抗通过授权实现累计120.5亿美元交易(9.5亿收购+111亿合作) [26][29] - 双抗资产出海加速,2024-2025年中国企业主导12笔超5亿美元交易,涉及PD-(L)1/VEGF、CD3+X等靶点 [28] 临床疗效争议 - 康方AK112的III期研究OS指标未达统计学显著性(HR=0.79,P值0.057),引发市场对监管审批担忧 [31] - FDA收紧审批标准,强调OS为关键终点,欧美患者占比不足(38%)可能影响PD-(L)1/VEGF双抗获批 [32][33] 未来发展方向 - 具备"双靶明确+数据清晰"特点的管线更受资本青睐,如PD-(L)1/VEGF组合 [36] - 国际化临床执行能力与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竞争关键,中国药企从跟随者转向主导者 [29][37]
13亿BD交易仅是序幕,明慧医药藏了多少“金矿”?
格隆汇· 2025-06-12 09:33
公司发展历程与创始人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8年,同年获得80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2019年启动杭州研发中心,2020年获得超7000万美元的第二轮融资 [1] - 创始人曹国庆博士拥有礼来十余年工作经验,曾任恒瑞医药副总经理,获得过礼来研发总裁奖 [1] 近期业务进展 - 5月9日将B7-H3 ADC(MHB088C)大中华区权益授权给齐鲁制药,交易总金额达13.45亿元(首付款2.8亿元) [1] - 5月25日启动IGF-1R抗体(MHB018A)治疗甲状腺眼病的Ⅲ期临床试验 [1] - 5月31日外用JAK抑制剂伊托法替布软膏(MH004)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适应症为特应性皮炎 [1] 研发管线布局 - 管线覆盖单抗、双抗、ADC、软膏,包括IGF-1R抗体MHB018A、PD-L1/VEGF双抗MHB039A、全球首创外用JAK抑制剂MH004软膏 [2] - ADC管线矩阵包含6款产品(MHB088C、MHB036C等),覆盖B7-H3、TROP2、IGF-1R等差异化靶点 [2] - B7-H3 ADC(MHB088C)采用专有SuperTopoi™ ADC平台开发,I/II期数据显示小细胞肺癌ORR达61.3%,DCR达93.5% [3][4] 商业化进展 - 外用JAK抑制剂MH004软膏预计2026年获批上市,适应症覆盖特应性皮炎(中国患者超7000万)和白癜风(患者超2200万) [5] - IGF-1R抗体MHB018A采用皮下注射(每4周一次),较已上市静脉注射产品(Tepezza、IBI311)更具便利性 [6][8] 潜在BD机会 - PD-L1/VEGF双抗MHB039A具备出海潜力,行业同类交易首付款最高达12.5亿美元(三生制药SSGJ-707) [10][11] - B7-H4 ADC(MHB009C)和c-MET ADC(MHB042C)均处于临床早期,同类产品授权金额最高达16亿美元(翰森制药HS-20089) [14][15] 行业竞争格局 - B7-H3 ADC领域全球尚无获批产品,中国3款进入III期(明慧MHB088C、宜联YL201、翰森HS-20093) [2] - IGF-1R抗体领域Tepezza 2024年销售额达18.15亿美元,信达IBI311打破中国TED治疗70年无新药局面 [7] - c-MET ADC领域全球仅艾伯维Emrelis获批,国内4款在研(含明慧MHB042C) [15]
国际巨头“扫货”中国管线,本土药企如何跨越“廉价资产”鸿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3 16:15
核心交易分析 - BMS与BioNTech达成BNT327(PM8002)双抗药物合作协议 交易总额高达111亿美元 包括15亿美元首付款和20亿美元非或有性周年付款 以及76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1] - 双方采用创新合作模式 全球利润或亏损按50:50比例分担 突破传统授权框架 [2] - BNT327为PD-L1/VEGF-A双抗 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中显示积极临床数据 属于当前热门赛道 [2] 行业趋势 - 全球PD-(L)1市场规模2024年达525亿美元 同比增长12.3% 预计2028年PD-1/VEGF双抗市场规模近700亿美元 [3] - ADC药物市场快速增长 2024年规模145亿美元 预计2028年超550亿美元 [4] - 全球14款PD-(L)1/VEGF双抗进入临床 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为首个获批产品 普米斯PM8002进度全球第二 [4][5] 中国创新药企动态 - 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SSGJ-707获辉瑞60.5亿美元授权 创中国创新药首付款纪录 [6] - 石药集团EGFR-ADC项目SYS6010展现63.2%客观缓解率 潜在交易总额达50亿美元 [6] - 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因临床数据击败默沙东可瑞达 推动合作方Summit股价一年暴涨583% [6] 研发效率与交易策略 - 中国创新药企研发成本仅为美国1/3-1/5 IND申报时间缩短30%以上 [6] - 百奥泰采用"分级特许权使用费"模式 恒瑞医药采用"首付+里程碑+销售分成"组合方案 [8] - 2020-2024年中国创新药BD交易总额从92亿美元增至523亿美元 2025年前五月已达455亿美元 [7] 技术突破 - 中国学者2025年ASCO年会73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 较2023年增长232% [10] - 科济药业Claudin18.2 CAR-T有望成为全球首款实体瘤CAR-T产品 [10] - 远大医药建成全球核素种类最全智能工厂 靖因药业siRNA疗法首付款达9500万美元 [10]
中疾控专家回应新冠感染临床严重性变化情况;三生国健与辉瑞一款双特异性抗体达成协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07:43
政策动向 -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安志杰表示近期部分国家和地区新冠疫情呈小幅上升趋势但疾病的临床严重性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2] - 建议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弱人群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疫苗 [2] 药械审批 - 常山药业那屈肝素钙注射液获得白俄罗斯药品注册证书该药品主要用于治疗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3] - 上海医药利伐沙班片获得美国FDA批准文号该药品用于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风险 [4] - 上海医药下属浙江信谊瑞爵制药有限公司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简略新药申请获得美国FDA批准 [4] 资本市场 - 柯君医药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心脑血管领域核心产品CG-0255的三期临床开发 [5] - 靖因药业与CRISPR Therapeutics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并商业化长效Factor XI靶向siRNA疗法SRSD107用于治疗血栓及血栓栓塞性疾病 [6] - 步长制药控股子公司浙江天元与辅必成医药就MF59乳佐剂签署委托研发协议 [7] - 步长制药拟将持有的9家控股子公司各1%股权转让给谢继辉 [7] 行业大事 - 三生国健与辉瑞就双特异性抗体产品707项目订立许可协议辉瑞获得除中国大陆以外地区的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 [8][9] - 双抗药物技术门槛与临床价值被跨国药企持续加码三生国健通过license-out获取海外市场里程碑付款及销售分成 [9] 舆情预警 - 金花股份股东新余金煜累计减持13.35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0.035765% [10] - 复星医药高级副总裁Rong Yang因个人原因辞职自2025年5月16日起不再担任该职务 [11]
先进制造业,奋斗者们有绝活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1 06:39
中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 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14600多家 具有专业化 精细化 特色化和创新能力强的特征 在产业链中发挥强链 固链 稳链作用 [2] - 上海纬景储能科技专注锌铁液流电池技术 通过创新电极设计和电解液配方控制锌晶体生长 实现长时储能 已投建高度自动化智能产线 [2] - 浙江嘉兴佳利电子在微波陶瓷材料和元器件领域通过300多次试错 实现车载通信器件关键性能指标达标 并通过标准化手册降低50%以上试错成本 [3] 先进制造技术突破 - 北京微纳星空科技研制国内首颗民企0 5m分辨率遥感卫星和X波段商业SAR卫星 卫星总装涉及几十道工序和数百测试项 需严谨处理细节 [4] - 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攻克链式刀库技术 通过183次试验实现效率大幅提升和成本显著下降 其产品可提升数控机床加工精度与效率 [5] 生物医药创新进展 - 中山康方生物医药自研双抗新药临床数据获国际认可 两款治疗胃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创新药已纳入医保 新一代双抗药物可同时作用于两个靶点实现协同效应 [6][7] 行业人才特质 - 制造业一线奋斗者普遍具备敢于试错 潜心钻研和跨界学习能力 需快速适应技术迭代 如储能行业需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掘创新点 [3][7] - 卫星制造领域要求工程师兼具设计能力和现场问题解决能力 需严格执行工艺标准 如螺钉分三次交叉对称拧紧等细节操作 [4]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60亿美元交易:双抗药物市场重构,中国药企全球化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1:00
三生制药与辉瑞合作 - 三生制药及关联方授予辉瑞PD-1/VEGF双抗SSGJ-707全球独家开发权(不包括中国内地),辉瑞保留中国大陆商业化选择权 [1] - 协议总金额达60.5亿美元(12.5亿美元首付款+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两位数百分比销售分成) [1] - 首付款占比21%远超行业平均10%-15%,反映辉瑞对SSGJ-707临床价值的信心 [2] - 合作包含1亿美元股权投资,形成"全球分权+本土主导"创新模式 [2] SSGJ-707临床进展与优势 - SSGJ-707基于CLF2专利平台开发,靶向PD-1/VEGF双靶点,获国家药监局突破性治疗认定 [5] - II期数据显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ORR和DCR优异,单药及联用化疗均展示best-in-class潜力 [5] - 当前进展:非小细胞肺癌III期临床、结直肠癌/妇科肿瘤II期临床 [5] 双抗市场动态与竞争格局 - 国产双抗License-out首付款从2019年1.5百万美元飙升至2024年1571.9百万美元 [6] - 2024年下半年国内发生14笔双抗授权交易,靶点集中于CD3 TCE和PD-1/VEGF [6] - 辉瑞通过合作快速切入PD-1/VEGF蓝海,弥补其PD-1单抗Bavencio市场份额不足的短板 [2] - 依沃西单抗(康方生物原研)与辉瑞ADC联用研究将于2024年年中启动 [9] 行业趋势与预测 - 双抗被视为继PD-1后下一代肿瘤免疫核心方向,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80亿美元 [10] - 全球双抗交易金额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超35%,中国药企占比或从15%提升至30% [11] - 三生制药12.5亿美元首付款接近百济神州替雷利珠单抗海外授权总额,标志中国药企技术标准输出 [11] 公司股价与战略布局 - 三生制药股价5月20日盘中大涨36.55%,三生国健涨19.99% [4] - 三生制药与百利天恒探索SSGJ-707联合BL-B01D1(双抗+ADC),实体瘤有效率有望超6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