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AST
icon
搜索文档
直播分享!“具身数据困境”:仿真技术、真实数据与世界模型的碰撞交融
具身智能之心· 2025-08-30 00:03
行业技术路径 - 具身智能发展主要围绕仿真技术、真实数据与世界模型三大路径展开 这些路径既存在竞争又相互融合 [3] - 物理仿真技术已进入深水区 真实数据到仿真的转换技术(real2sim)正推动仿真路线发展 [11] - 业界构建了超大规模训练场Agibot World 包含百万真机与千万仿真数据集 系统研究具imbing智能的Scaling Law方法论 [4] 核心技术突破 - 端到端自动驾驶方案UniAD获IEEE CVPR 2023最佳论文奖 其技术方案被特斯拉2023年推出的FSD采用 [4] - 开发全球首个开源模块化真实感自动驾驶仿真器MARS 并获得CICAI 2023最佳论文Runner-up奖项 [5] - 神经渲染方法SlimmeRF实现渲染阶段精度与速度的可调节 获得3DV 2024最佳论文奖 [5] - Open X-Embodiment项目获得ICRA 2024最佳论文奖 CAST项目获得SIGGRAPH 2025最佳论文奖 [7] 数据争议与解决方案 - 针对真实数据不可替代性的争论 行业探讨这是策略选择问题还是AI演进必经之路 [3][11] - Genie3世界模型的问世引发行业关注 世界引擎可能成为解决具身智能数据问题的终极方案 [11] - 俯视图感知方法BEVFormer成为业界广泛使用的纯视觉检测基准 入选2022年百强影响力AI论文榜单 [4] 学术与产业贡献 - 研究团队在CVPR/ICCV/ECCV/SIGGRAPH/NeurIPS/ICLR等顶级会议发表50余篇论文 多次获得最佳论文奖项 [5][7] - 学术成果获得多项荣誉包括2024年中国吴文俊人工智能青年科技奖 香港博士政府奖学金等 [4][7] - 构建的具身智能训练场包含百万级真机与千万级仿真数据集 为行业提供大规模训练基础设施 [4]
SIGGRAPH 2025奖项出炉:上科大、厦大入选最佳论文
机器之心· 2025-06-12 11:23
SIGGRAPH 2025技术论文奖项总结 会议概况 - SIGGRAPH是全球图形学顶级会议,涵盖动画、模拟、成像、几何、建模、渲染、生成式AI等广泛技术领域[2] - 2025年会议将于8月10-1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接收306篇技术论文[3] 最佳论文奖 - 5篇获奖论文中,国内机构表现突出,上海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均有斩获[5] - **Shape Space Spectra**:提出形状-空间特征分析方法,通过变分原理计算连续参数化形状家族的特征函数,应用于声音合成、动力学模拟等领域[6][7][8] - **CAST**:基于单幅RGB图像的组件对齐3D场景重建方法,结合GPT模型分析物体空间关系,采用遮挡感知3D生成模型确保几何纹理对齐[12][13][14][15][16] - **TokenVerse**:利用预训练扩散模型实现多概念个性化,支持从多张图片提取复杂视觉元素组合生成[21][22] - **Transformer IMU Calibrator**:突破惯性运动捕捉系统静态假设限制,通过Transformer模型实现动态标定[26] 最佳论文荣誉提名 - 包括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与谷歌合作的论文,以及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联合研究[28][29] - 涉及神经场精确不连续性、蒙特卡洛渲染框架、矩形表面参数化等前沿方向[30] 时间检验奖 - 评选2013-2015年间对业界影响深远的4篇论文[32] - **Unified Particle Physics**:提出实时统一动力学框架,广泛应用于气体、液体、固体等多物理模拟[33] - **CNN视觉相似性**:首次将现代CNN引入图形学,推动跨类别视觉搜索技术发展[34] - **Embree**:开源CPU光线追踪框架,持续为研究社区提供高性能支持[39] 技术突破亮点 - CAST论文团队2024年已获两项SIGGRAPH最佳论文提名,显示持续创新能力[11] - 时间检验奖论文中,粒子物理框架和Embree系统至今仍被工业界广泛采用[33][39]
Science:刘如谦团队进化出新型基因编辑器EvoCAST,可将整个基因精准高效整合到人类细胞
生物世界· 2025-05-18 09:55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 - 现有基因编辑技术难以应对遗传多样性导致的多种突变类型,例如ABCA4基因500多种突变导致Stargardt病,PAH基因1000多种突变导致苯丙酮尿症,CFTR基因2000多种突变导致囊性纤维化 [2] - 靶向整合技术可直接将整个基因整合到基因组中,提供不依赖具体突变类型的通用疗法,并适用于癌症免疫疗法、转基因细胞和动物模型构建等领域 [2] CRISPR相关转座酶(CAST)的发现与挑战 - 2019年张锋团队和Samuel Sternberg团队独立发现CRISPR相关转座酶(CAST),能够以高度特异方式移动大片段DNA且不造成DNA双链断裂 [2] - 天然CAST在人类细胞中编辑效率不足0.1%,无法实际应用 [2] EvoCAST系统的开发与性能 - 刘如谦团队与Samuel Sternberg团队利用噬菌体辅助连续进化(PACE)技术,将CAST活性提高数百倍,开发出EvoCAST系统 [3][5] - EvoCAST在人类细胞中基因整合效率达10%-30%,相比天然CAST提高420倍,支持超过10kb的大片段DNA整合 [3][7] - EvoCAST展现出高产物纯度:未检测到indels,主要为单向插入,整合精度达单碱基对水平,脱靶频率极低 [3][7] 技术比较与应用前景 - EvoCAST与eePASSIGE系统各有优势:eePASSIGE效率更高(35%),但EvoCAST编辑纯度更高且只需一步整合 [9] - EvoCAST的简单可编程性、一步整合机制及避免DNA双链断裂等特点,使其非常适合生命科学研究和疾病治疗应用 [10] - 该研究展示了如何通过实验室进化将天然系统转化为治疗工具,为改进其他CAST系统提供了新策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