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因编辑
icon
搜索文档
买盘枯竭
Datayes· 2025-11-04 19:44
通联数据全新推出Datayes!Pro AMS 2.0 本地客户端, 以"本地部署保安全+多维度分析提效率"为核心升级方向,彻底破解投后管理困局。明天下午线上路 演将为您带来详细的功能介绍。报名链接如下: https://meeting.tencent.com/dw/sb2NrZWJSrxM A股复盘 | 把钱还我 / 2025.11.04 我说什么来着,就是没题材可炒了,又开始炒生肖"马"和"美好愿景"了! 今天,3650只票待涨,最近大A这款游戏的难度直线飙升! 10月以来,市场波动明显放大,结构风险主要体现在成交集中度和股价偏高的个股占比较高。所以 后续适当增大红利品种的仓位,同时等待 题材品种买点就行。 根据华西证券研报, 目前A股隐含波动率已回落至8月中旬上升初期,意味着市场对利好和利空将更加敏感。 利好有助于推动行情走强,利 空则有利于改善结构风险。同时,融资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占比为2.54%,远不及2015年的高点4.72%,市场加杠杆的激进程度并不极致。 8、9月:这游戏真简单,牛市冲啊! 10月:能不能保底 11月:不玩了,把钱还我 但我劝你别退,哈哈哈 | 指标 | 10 月 31 日 指 ...
首农食品集团打造现代畜禽种业“中国芯”
中国经济网· 2025-11-03 17:36
在国家现代农业(畜禽种业)产业园的首农畜禽分子育种数据中心,北京生物种业创新联合体相关负责人 表示,该数据中心以首农食品集团畜禽种业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高标准种质资源基因库及数据分析平 台,实现了各畜禽品种育种全流程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集聚畜禽育种基 因型、表型、环境型数据,极大提升存贮空间和物联网传输体系,从存储、算力、物联网建设三个维度 实现不断迭代升级,持续扩大畜种数据应用集聚效应。 在近期举行的"国际智能育种论坛"上,首农食品集团牵头启动"AI+畜禽育种协同创新平台",发布"多基 因编辑抗病育种"等国际领先成果,标志着中国智能育种正式进入"闭环时代"。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畜禽种业更是肉蛋奶供应的源头活水,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民生大计和农业现代 化根基。首农食品集团深耕畜禽产业70余年,将种业振兴融入企业发展血脉,构建起覆盖猪、牛、鸡、 鸭四大品类的现代畜禽种业体系,成为北京"种业之都"建设和国家种业振兴的中坚力量。 在生猪育种领域,首农食品集团正以基因编辑与人工智能为双翼,推动种猪育种从"经验选育"迈向"智 能设计"。今年8月30日,搭载该技术的全球首例"5基因编辑抗病猪" ...
华尔街见闻早餐FM-Radio | 2025年10月31日
搜狐财经· 2025-10-31 07:14
市场表现与宏观动态 - 美股市场全线下挫,科技股领跌,纳斯达克指数下跌近1.6%,标普500指数下跌0.99%,道琼斯指数下跌0.23% [1][14] - 个股表现分化显著,Meta股价大跌11%,Alphabet上涨2.5%,eBay暴跌15.88%,中概股指数下跌近1.9% [1] - 美债收益率延续涨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2.32个基点至4.0892%,美元指数上涨0.4%站上99关口 [1][16] - 亚太市场午后齐跌,沪指失守4000点收报3986.90点,下跌0.73%,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7% [2][14] - 数字货币大幅下跌,比特币跌破11万美元,日内跌幅3.5%,以太坊一度下跌6.9% [1] - 现货黄金反弹,上涨2.38%至4000美元上方,原油价格窄幅震荡,纽约铜期货盘中跌幅超过4% [1][16] 央行政策与全球经济 - 欧洲央行连续第三次维持基准利率不变,存款利率保持在2%,欧元区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2%超预期 [4][23] - 日本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两名政策委员继续投票支持加息,央行上调本财年经济增长预期至0.7% [5][23] - 法国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5%,创下2023年以来最快增速,德国三季度GDP环比持平,连续14个季度处于低增长状态 [23] - 中美经贸团队达成三方面成果共识,美方将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10%“芬太尼关税”,并对24%的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 [3][21][29] 科技巨头与AI产业动态 - Meta股价大跌引发市场对AI投入产出比的广泛担忧,科技股成为市场领跌板块 [1] - 亚马逊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AWS增速加快至20%创三年来最大涨幅,推动股价盘后大涨14% [7][24] - 苹果公司服务收入创同期新高,但大中华区收入意外下滑3.6%,公司预计四季度营收将增长10%-12% [6][23] - 谷歌和Meta双双上调2025年资本支出指引,谷歌提高至910亿-930亿美元,Meta上调至700亿-720亿美元 [24] - OpenAI考虑最早2026年下半年交表,2027年上市,估值目标达1万亿美元 [9][25] - 英伟达市值达到5.03万亿美元,超过其多个竞争对手市值的总和 [35] 公司财报与业绩表现 - 礼来第三季度业绩超预期,减肥药Zepbound降价后销量翻三倍,公司上调全年业绩指引 [11][26] - 中际旭创第三季度净利润31.37亿元,同比增长124.98%,受益于高端光模块需求增长 [12][26] - 比亚迪第三季度营收1950亿元,归母净利润78.2亿元,公司在建工程较年初大涨144.51%显示产能扩张 [12][26] - 北方华创第三季度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长14.60%,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32.9亿元,同比增长48% [14][27] - 赛力斯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75%,净利润小幅下降1.74%,但年初至今净利润实现超过30%的增长 [13][27] 行业趋势与新兴机会 - 免税行业迎来政策利好,五部门明确自2025年11月1日起完善免税店政策,扩大经营品类 [38] - 稀土价格大幅上涨,氧化镨钕均价涨至54万元/吨,单日涨幅4.35%,市场情绪明显好转 [39] - 基因编辑技术取得突破,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由单倍体干细胞制备的牛羊,育种周期缩短95% [40] - 自动驾驶领域发展加速,特斯拉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将亮相进博会,预计2026年投产 [41][42] - 半导体行业关注度提升,摩尔线程获证监会同意IPO注册,拟募资80亿元冲刺科创板 [43]
彭博:中国突破动物实验界限,赢得全球生物技术竞赛
彭博· 2025-10-30 09:5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2][3][4][5][6][7][8][9][10][12][13][14][15][16][17][18][19][21][23][24][25][26] 核心观点 - 中国通过挑战动物实验的界限 正在赢得全球生物技术竞赛 [2] - 中国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和国家资金支持 使其在利用大型转基因动物进行生物医学研究方面取得领先 [5][6][7][17][18][23] - 西方国家对动物实验的兴趣减退和严格的伦理审查 为中国提供了发展机遇 [6][16][17][18] - 中国在基因编辑动物模型领域的快速发展 可能使其在创新药物研发上减少对外国制药公司的依赖 [7] - 中国在克隆技术和基因编辑结合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克隆出患有相同疾病的猴子品系以加速药物研发 [19][21]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球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转基因动物市场规模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150亿美元 近十年内增长了一倍多 [9][10][12] - 中国细胞和基因疗法的销售额预计从去年的3亿美元增至2033年的20亿美元 [7] - 2023年 中国政府向生物科技领域投入了约30亿美元 [7] 中国的研究能力与基础设施 - 中国拥有八个国家级中心 饲养数万只小鼠、兔子、鸟类、犬类和灵长类动物用于研究 [18] - 2019年 中国启动了两个国家资助的基因研究中心 用于开发猪和灵长类动物的医学模型 [18] - 中国的转基因动物繁殖能力被描述为"简直势不可挡" 特别是在猕猴供应方面具有规模优势 [18] - 中国是全球实验室动物的主要供应国 其用于研究的猴群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18] 主要市场参与者 - 开发和销售基因编辑动物的中国公司包括上海南方模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百奥赛图基因制药(北京)有限公司和广州华腾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10] - 报告提及的具体公司包括SineuGene(由清华大学教授共同创办)[5][23] 及其研发的ALS疗法SNUG01 [4][25] 技术进展与案例研究 - 清华大学教授通过基因编辑猪模型研究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其疗法SNUG01获美国FDA批准进行人体试验并被指定为"孤儿药" [3][4] - 该疗法旨在通过多种方式保护神经细胞 如果有效将惠及90%的ALS患者 [4] - 中国科学家培育出患有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和睡眠障碍的猴子 并首次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 [7][19][21] - 中国改造了患有代谢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狗 并克隆了一只患有凝血障碍的基因编辑比格犬 [7] 监管与环境 - 中国没有涵盖医学研究的动物福利法 监管薄弱且缺乏违规举报渠道 [18] - 法规侧重于动物的合法来源、疾病检疫和生物安全 而非动物的痛苦 [18] - 动物权利组织被斥为输入"西方价值观" [18]
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同时修复多个致病突变
科技日报· 2025-10-30 07:36
技术突破核心 - 基于逆转录酶开发出新型基因编辑技术 能够更精准高效地同时修复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多个致病突变 [1] - 新技术能用健康DNA片段整体替换缺陷区域 如同为基因打补丁 可修复该片段内的任意突变组合 不受个体遗传差异限制 [1] - 相较于此前逆转录酶技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仅1.5%的编辑效率 新技术将成功率提升至约30% [2] 应用潜力与优势 - 为开发广谱基因疗法奠定了重要基础 许多遗传疾病如囊性纤维化 血友病等往往涉及基因组中多个突变 [1] - 成功治愈了斑马鱼胚胎中导致脊柱侧凸的突变 是科学家首次运用逆转录酶技术在脊椎动物体内实现致病突变的精准修复 [1] - 现有基因编辑技术大多只能针对一两个特定突变 导致很多患者无法获得有效治疗 新技术让更多患者看到治愈希望 [1] 技术实现与开发进展 - 该技术可通过脂质纳米颗粒包裹的RNA递送系统实现 有效规避了传统基因编辑器在递送环节的难题 [2] - 团队正运用该技术开发治疗囊性纤维化的基因疗法 这种疾病已知致病突变多达千余种 [2] - 传统疗法往往只能针对最常见突变进行优化 而新技术能直接替换整个缺陷区域 有望让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受益 [2]
从京系列蛋鸡到奶牛育种 首农搭建智能育种闭环平台
北京商报· 2025-10-29 22:23
北京商报讯(记者张天元)种业是农业的"芯片",畜禽种业更是肉蛋奶供应的源头活水。10月29日,北京商报记者由首农食品集团了解到,华都峪口禽业多年来 成功培育了多种蛋鸡,截至2025年,京系列蛋鸡累计推广量突破78亿只,2024年自主年推广量超3亿只,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并实现了中国种鸡出口"零 的突破"。 而蛋鸡育种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小慧,帮我分析一下今天鸡舍的环境数据。"这是使用峪口禽业"智慧蛋鸡"APP用户经常用到的指令。"智慧蛋鸡"是家 禽行业首个产业互联网平台,注册用户已超23万,服务全国70%以上养殖场,覆盖蛋鸡数量达7亿只。据了解,2024年发布的行业首个智能体"小慧1.0",具 备多模态交互与深度学习能力,推动蛋鸡养殖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 TERRENT Property 11 1 日時間 Box 1997 19 NAME AN te 用于相关的意思 下一 r and the count N NEE E REA 新聞 网上 网 의 의 在生猪育种方面领域,首农食品集团正以基因编辑与人工智能为双翼,推动种猪育种从"经验选育"迈向"智能设计"。2025年10月,首农旗下首农股份 ...
未来10年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生物制造重磅入选“十五五规划”未来产业【附合成生物学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10-29 15:47
国家战略定位 - 生物制造被列为与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并列的七大未来产业赛道之一,国家层面明确要"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2] - 这是国家战略层面首次以高规格、大力度为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旨在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2] - 生物制造在产业板块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引领位置,其重要性不亚于芯片研制,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2][3] 生物制造定义与核心 - 生物制造是一种以工业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方式,核心在于利用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手段将微生物、植物或动物细胞重新编程为"细胞工厂"[2] - 该技术可在常温常压下,将糖、秸秆、CO₂、废塑料等可再生原料转化为药品、疫苗、可降解塑料、航空燃油等高附加值产品[2] - 其过程被视为替代传统石化路线、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具有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特点[3]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 - 基因编辑是生物制造的核心技术支撑,在农业领域已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成功应用于烟草、水稻、小麦等高产高抗新品种选育,以及猪、牛等经济性畜禽品种改良[3][4] - 在疾病治疗领域展现出较大应用潜力,中国在生殖、遗传性疾病、癌症、艾滋病等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例如通过基因编辑精准修复或替换病变基因[4] - 中国科学家近期首次在猪胚胎中培育出微型人类心脏,利用"人兽嵌合体"技术为器官移植和疾病模型构建开辟新路径[7] 合成生物学发展 - 合成生物学是生物制造的"加速器",正快速渗透至能源、材料、化工、农业、医药等多个领域[8] - 预计未来十年,石油化工、煤化工产品的35%可被生物制造产品替代,对相关领域产生深远影响[8] - 农业产品如牛奶、食糖、油脂等一旦实现工业生物制造,将产生巨大颠覆性影响,全球经济规模可达数十万亿美元[8] - 2022年中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约9.37亿美元,未来有望实现快速增长[11] 行业前景与影响 - 生物制造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领域,预计将重构制造业生产模式、替代天然产物获取方式、颠覆农业种植养殖模式[13] - 预计到本世纪末,生物制造将占据全球制造业产值的三分之一,形成规模高达30万亿美元的新兴产业市场[14]
明星基因疗法公司股价一夜暴跌40%,相关药物临床被暂停
第一财经· 2025-10-28 16:29
ATTR-CM这一罕见心脏病是一个价值数十亿美元规模的市场。 当地时间10月27日,美国明星基因疗法公司Intellia Therapeutics股价暴跌超过40%。当天,该公司表 示,由于一名受试者出现严重肝损伤,已暂停两项基因疗法后期研究的给药和患者筛查,其中一项临床 针对一种罕见的心脏病。 一位免疫学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临床研究中,尤其是基因编辑细胞治疗领域的临床上,因安 全性问题暂停的研究不占少数,具体原因还要通过调查进一步进行分析,来判断对患者健康的损伤是因 为患者自身的原因,还是药物的原因,如果临床试验中反复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可能药物管线会面临 较大的风险。" 针对中国ATTR-CM患者的特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介绍称,ATTR分为野生型和遗传 型,中国患者以遗传型为主,因此,遗传咨询和家系管理至关重要。他认为,目前基因沉默剂在ATTR 神经病变的Ⅲ期临床研究中的表现值得期待,此外,淀粉样纤维清除药物的研发和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推 进,未来有望为临床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和获益。 在Intellia暂停临床试验后,竞争对手BridgeBio Pharma股价大涨超过17%。目前,包括A ...
巴西大豆进口价创新高!农牧渔ETF(159275)微涨0.1%!机构:禽流感高发叠加引种受限或催化养殖链机会
新浪基金· 2025-10-27 10:05
农牧渔ETF市场表现 - 农牧渔ETF(159275)盘中价格微涨0.1%,成交额为199.89万元,基金规模为2.08亿元 [1] - 成份股中众兴菌业、晓鸣股份和生物股份涨幅领先,分别达4.76%、4.1%和3.16% [1] - 成份股中晨光生物、神农种业和獐子岛表现较弱,跌幅分别为2.78%、1.32%和1.27% [1] 行业供需与价格动态 - 10月中旬巴西大豆进口价格创历史性高位,国内近百家粮油企业暂停采购12月及明年1月船期大豆,涉及规模约800万吨 [1] - 生猪养殖行业供应持续放量,肥猪需求增加带动猪价上行,但养殖延续亏损,产能去化或加速 [2] - 海外禽流感频发,祖代鸡引种存不确定性,利好白羽鸡产业链价格 [2] 技术与育种进展 - 我国学者成功完成全球首例基因编辑猪肝脏活体移植手术,标志着生物技术在畜牧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1] - 种业关注生物育种扩面进度,转基因玉米推广及行业收并购动作 [2] - 国内祖代引种同比缩量29.1%,法国成唯一来源,需持续关注海外引种变化及自主育种机会 [1] 动物疫情与行业影响 - 全球进入禽流感高发季,2024/2025流感季家禽领域高致病性禽流感(HAPI)同比增61.5%,涉及49国,欧洲尤为严重 [1] - 法国提前提升禽流感警戒级别至"高级",或预示新一季传播节奏提前 [1] - 动保行业需求有望触底回升,新品上市提供增长动力 [2] 细分市场与指数构成 - 宠物内销延续较快增长,出口受关税扰动影响有限 [2] - 农牧渔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海大集团、新希望、梅花生物、大北农、圣农发展、生物股份、北大荒、隆平高科 [2]
Cibus (NasdaqCM:CBUS)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10-22 07:02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Cibus (纳斯达克代码: CBUS),是一家专注于农业领域的基因编辑性状公司 [1][2] * 行业涉及农业科技、基因编辑、种子性状开发以及可持续成分(如生物香料) [4][10][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业务与使命** * 公司的核心使命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目标是让每一英亩土地更高效产出 [4] * 业务模式是性状授权并收取特许权使用费,每售出一袋种子或合作伙伴售出一袋种子,公司按每英亩每年收取特许权使用费 [6] * 专注于核心作物平台:油菜、水稻和大豆,开发针对杂草、病害和农艺性状的生产力性状 [5][9] **技术优势与市场机会** * 基因编辑不同于转基因技术,其优势在于更快的上市时间(12-15个月对比转基因的10年以上)、有利的监管环境以及可扩展性 [8][15][16] * 以水稻性状为例,每英亩每年可为公司带来30至50美元的特许权使用费净收入,即使在500万英亩的相对小市场,年特许权使用费也能超过2亿美元 [12][13] * 水稻作为全球第二大作物,拥有4.12亿英亩种植面积,公司已与印度AgVia集团签约,触及当地1.2亿英亩市场 [13] * 在油菜方面,针对菌核病抗性的性状预计每英亩可为公司带来10至15美元特许权使用费,在3000万英亩的可及市场中,年化特许权使用费超过3亿美元 [19] **商业化进展与产品管线** * 计划于2027年在拉丁美洲推出新型除草剂耐受性水稻性状,并于2027-2028年在拉丁美洲和美国推出除草剂耐受性状 [7][23] * 可持续成分业务方面,利用酵母平台生产生物基发酵生物香料产品,2025年已有名义收入,预计2026-2027年扩大 [10][24] * 公司拥有名为"快速性状开发系统"或"性状机器"的自动化平台,能在12-15个月内完成从精英种质资源编辑、测试到授权的全过程 [11][17] **监管环境** * 全球监管框架对基因编辑日益协调和有利,其产品与自然发生或传统育种产生的产品无法区分,因此能无缝整合进植物育种项目 [20][21] * 欧洲去年通过新法律,预计今年底形成最终文本,将为基因编辑打开1亿英亩的未开发市场 [21][22] 其他重要内容 **与转基因的区分及市场教育** * 公司强调基因编辑并非转基因,转基因是将外源基因转入作物,而基因编辑是对作物自身基因进行类似"拼写纠正" [15][16] * 公司投入大量精力教育监管机构和利益相关方,强调基因编辑与传统育种无异,且其益处(如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生产力)更易被认可 [25][26] **业务模式澄清** * 公司澄清其业务模式是向种子公司授权性状并收取特许权使用费,而非直接向农民销售种子,现代农民通常每年购买经过处理的优质种子 [29]